APP下载

让生命与阅读共舞

2013-02-01左建秀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阅读读书

左建秀

【摘要】近两年不少领域、不少部门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倡一个问题——振兴阅读,尤其是教育系统,更是轰轰烈烈地搞了一系列振兴阅读计划,更有甚者,都搬出行政部门加以强行推进,但不容忽视的现实是整个社会一定程度上仍是娱乐文化、快餐文化、网络文化甚者是垃圾文化占强势地位,大家对读书的兴趣,尤其是经典的兴趣不甚了了,不得不借助外力督促教师读书,但这种非出于兴趣和自身生命、生活的需要,而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与检查的读书,真的能振兴阅读吗?恐怕不能!

【关键词】阅读;中小学师生;读书

说到成年人以及初中生的阅读现状,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不堪其忧!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我们这个民族本不喜欢读书吗?当然不是,历史上那么多满腹经纶、视书如命之人。孔子云:“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靖节先生又云:“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领袖毛泽东同志身为国家主席,可以说是日理万机,不可谓不忙,但只要读起书来,一样是不让古人,不逊圣人……为什么到了我们这一代情况就变了呢?是我们不需要读书吗?我们绝没有孔子、陶潜知识渊博。是我们没时间读书吗?我们似乎也没有主席公务繁忙。是我们这一代人本不喜欢读书吗?细想笔者上学时的种种情形,用如饥似渴、废寝忘食来形容可谓一点也不为过,走路看、睡觉看、烧锅看、吃饭看,就连上厕所的时候都看,甚至发生过停电以后借月看小说的傻事。可是上班之后,不知从何时开始,读书越来越少,最终至于什么也不读了(教本、教参除外)。再看眼下的孩子——学龄期的,每次到书店或超市的书柜前,总会看到也只能看到一群孩子在贪婪的翻看各种画册、故事,或拉着家长的手,仰起稚嫩的小脸,满眼渴求的请求家长给他们读故事……每当看到此情此境,我总会深深为之感动。每月我们家为女儿订阅的杂志送到的日子,就是我的“磨难”开始的日子,不论何时何地,也不管我多忙多累,抓住我就让我讲故事,直讲得我口干舌燥、声音嘶哑、睡眼惺忪、乃至昏昏睡去尚不罢休,还要把我摇醒继续开讲,到最后实在无可奈何,无计可施,往往以搬出家长权威,大加呵斥而告终。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就那么不喜欢读书呢?孩子小时对书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到底是怎么一步步减弱,直至消失殆尽的?我们的学校教育,我们老师在这里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关于这一点本人没有系统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所以不敢妄下结论,但有一点可以断言,孩子对知识、对阅读兴趣的丧失,学校教育“功不可没”。

既然人天生对阅读都有一定程度自发的、本能的渴求,而成人和孩子的阅读现状又是如此堪忧,那么振兴阅读的希望何在?重新唤起我们儿时对阅读的兴趣甚至是疯狂的出路在哪?关于这一问题,本人一直以来深感困扰,因而也很痛苦——一种明知是绝境却找不到出路的痛苦,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似乎觉得这至少需要家长、学校、社会三方面携起手来,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此处的环境并非指外在的条件,如明亮宽敞的图书馆、阅览室、书房——当然有的话也不错,而是指时时、地地、人人都要有意识的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尽一切可能去培养、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一件事只要有兴趣作激发,习惯作保证,就不愁不得以成功地进行,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兴趣更可靠的是习惯,我们人的很多行为其实都是受习惯的支配,而非理智的驱使,而且服从习惯我们会很舒服,被理智驱使则会令我们无比痛苦——这就是为什么吸烟的人明知吸烟有害还是会坚持不懈地吸;酗酒的人明知酗酒不利,还是会一网情深地酗;暴饮暴食的人明知不好,还是义无反顾地暴……一旦停止以上的不良习惯,就会很痛苦,道理很简单:因为习惯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由此可见习惯之重要似乎更甚于知识与技能。

理论上似乎找到了一点出路,但具体的操作上仍然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到底该如何来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呢?通过阅读一些资料,我知道长时间的重复可以养成习惯,有一份报道说:四周的重复可以养成习惯;十二周的重复可以养成持久的习惯。这似乎也不算太难,只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关键是如何来激发与培养兴趣呢?

曹教授将朗读视为目前唯一(记忆中是如此,不知是否有偏差)能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这令本人深为叹服。不是吗?教师或同伴或朗诵大家用声音对作品作的声情并茂的演绎远比静态的文字和无声地默读更能激起我们的阅读欲望和兴趣——读书时代是多么的迷恋于乔榛和丁建华的朗诵,以至跑遍市区所有的书店、影像制品商店,就为购得一本他们的朗诵磁带,只要是他们朗诵的诗文,全部喜欢得不得了,我想我的喜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那独特迷人的朗读,而决不仅仅是因为文字本身,虽然他们朗诵的也多是名篇。但那种痴迷与执着已不知何时离我而去,只留在我美好的青春记忆里。还有一个令我刻骨铭心的例子是08年连云港的名师大讲堂,有一位上海老师,在他的课上,他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朗诵,尤其是对《石马河》的朗诵,不仅是声情并茂,已经达到了声泪俱下的程度,我认为那节课带给所有人的是震撼:原来我们的声音是可以那么具有表现力、那么完美的,单调无生命的文字一经完美的嗓子就得以还原其生命,让它重新鲜活而生动,听着他的朗诵,让人不由得产生一读这篇诗文的冲动,这是多少理性的说教都无法企及的。

来自心灵与灵魂深处的共鸣与冲动,远比呆板、教条的说教更有效。让我们以兴趣与习惯为保障,用朗诵做翅膀,一起拯救我们的阅读,让阅读回归生命,让生命与阅读共舞。

猜你喜欢

阅读读书
我爱读书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