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如何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2013-02-01刘楠等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发展道路经管类毕业生

刘楠等

【摘要】“学历越高,收入越高”是社会上普遍的看法,大学生临近毕业时,也通常会面临几个困难的选择:工作、读研、出国。但是,无论是出国读研或是工作,都不应该是毕业生的目的,而是提升自己在就业应聘时竞争力的一个手段。而经管类的专业由于实务的重要性与职业长远发展对于学历的要求之间一直存在矛盾,准毕业生们通常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本文就是对于经管类专业毕业生下一步规划进行探讨。

【关键词】经管类;毕业生;发展道路

毕业后是考研还是就业,对大学生来说向来是个两难的选择。在金融风暴之后,考研更被本科生疯狂地追逐着。但即便是考研,就业仍然会在两年后不期而遇,我们依旧要面对市场的考验。不得不说,无数的学子在做出考研决定的那一刻,并没有想清楚很多事,比如研究生毕业后的出路,比如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类型的人——学术科研型、教学型、企业职场型等等,便贸然报名研究生入学考试,缺乏自己的规划。然而,当毕业生们读完研究生,毕业的那一刻面临的可能是比之以前更为严峻的就业态势。研究生的身份非但没有让自己添加多少实质性的竞争力,相反的,前后6.5年和社会脱轨,已不清楚如今的现实是什么样子。所以,不能简单的人云亦云跟风随大流,错失了良好的机会。那么,到底出国、读研和工作对于毕业生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一、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要想知道出国、读研和工作到底意味着什么,首先要讨论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具体因素,也就是用人单位到底看重毕业生那些方面的条件。

不同的用人单位对于招聘对象的要求具有较大的差别。以国企和外企为例,根据“2009年在沪外企人才需求调查报告”,在这项调查涉及在沪的104家外企。调查显示,外企在招收应届生时,最看重的依次为专业是否对口(36.36%):社会实践经历(24.24%),如是否在知名企业实习等;毕业生的在校表现(22.73%),如学习成绩,是否学生干部等;以及应届生的毕业院校(16.67%)。而在应聘者的能力方面,外企最注重的依次为沟通与交流能力;执行与动手能力:学习与科学思维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及其他能力,如时间管理能力、英语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从这个数据上显示,外企对于学历的重视程度低于实践的重视程度。而众所周知的是,国企对于学历的要求是十分硬性的,是否具有硕士文凭是许多国企对于招聘对象的一条直接考核。

另外,性别也是用人单位常考虑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经管类的专业就业而言,用人单位对于性别的歧视情况相比较工科专业来说比例相对较低,原因在于经管类的工作性质与体力活相去较远,没有什么女性无法胜任的工作,甚至女性在某些方面更适合于做这类的工作,例如文秘、会计等。但是,并不是完全没有性别的歧视现象,女性的年龄会是用人单位考虑较多的一个方面。据某会计师事务所中层管理人员透露,对于研究生毕业的女生他们通常会多考虑是否签订合同,原因在于事务所对于女员工结婚生子的年龄预估在27岁左右,而大部分女研究生毕业年龄大约为25岁,而事务所高强度的工作非常不适合女性在孕期工作,继而产生各类假期增加公司的成本,影响员工在公司的稳定度,还可能会造成人才的流失。所以,女生是否要读研还需要考虑自己的年龄因素。

应该说,先考研还是先就业,见仁见智。不过,无论是选择考研还是就业,首先都要从自身情况出发,理性地选择,不要盲目地跟风。考研之前一定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考研?是找不到工作而考研,还是想深入研究专业而考研,或者是其他原因。如果想通过考研逃避就业压力,就是不现实的。一旦决定考研,首先要对考研的各个流程熟练掌握。不过,考研还是就业也要根据大环境,如果大环境对就业有利,不如先就业。

二、选择发展道路需主要考虑的因素

近几年,考研人数总体上升,今年考研人数再创新高,反映了当前考研文化的兴盛。与考研一族同样忙碌的还有求职一族。2011年11月是招聘会扎堆儿的月份,数以万计的大学生涌入招聘会,开始了他们的求职之旅。一张张简历,一次次面试,伴随着他们走过寒冬。对于毕业后选择工作或是其他,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1.毕业生自身兴趣爱好

考研或是工作并没有定数,对于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结果。考研是一个难度相对较大的过程,如果毕业生并不喜欢研究,对于成为一个研究型的人才没有太大的兴趣,这样的心态考研成功的可能性也比较小,可以选择走出校门进入社会锻炼自己的实务能力;如果毕业生致力于进行学术方面的研究,那么自然考研会更适合他。

2.具体的专业要求

经管类专业有其固有的特点。对于会计等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对于实务的要求非常高,用人单位对于经验的看重程度甚至高于学历,并且市场对于这类专业的需求度仍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就业难度不大。但是对于经济学、信息管理等管理类学科,本科学位在人才市场上不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另外就业难度也相对较大。

3.个人未来的职业规划

在校就读期间,学生就应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相应的规划考虑,毕业之时的选择应该符合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避免跟风现象或者逃避现象发生。以会计专业为例,财会类是非常看重实务的专业,就业岗位对于专业性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大部分的财会专业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机会。由于对于实务经验的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是否选择读研并没有那么重要。如果未来对于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就是进入事务所,那么在本科期间多取得一些社会上认可度较高的证件例如CPA,ACCA等就可以达到目的;如果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要求较长远,寻求更高的发展,根据现在企业中绝大部分的中层以上管理者都是硕士学位以上,可以选择读研;另外也可以先工作,再就读在职的MPAcc,学习工作两不误,在锻炼了自己职业素质的同时还能够获得学位。当然,这需要根据个人时间决定。

4.是否有合适的工作机会

不少毕业生会遇到已经获得学校保研资格或是正在准备考研,但同时有接到公司offer的情况。如果offer的机会非常好,符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大方向,那么尽早的走出校门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毕竟人才市场也是风云万变的,两三年后的就业形势到底如何、能否获得比现在好的offer并没有办法预测,所以善于抓住机会才是正确的选择。

三、考研失利后的选择

对于选择考研的学生,每年的秋季双选会都在考生的备考阶段,并且是最为紧张的冲刺时期,大部分准备考研的考试都会错过了秋季双选会机会。如果来年一月份的考研失利,这个时候考生可能会觉得彷徨不定,究竟应该做些什么,这需要看考生的情感倾向是什么。

如果仍然是希望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专业实力和素养,缓解就业压力,可以有以下的选择。

1.拒绝就业专心考研

如果考生具备相当强的毅力和恒心,可以选择坚持考研而不就业。但是,不能由于学生本身对于社会、就业存在着恐惧和逃避心理而做出这样的选择。对于经管类的毕业生来说,部分学科在本科阶段确实不具备竞争力,名校的高学历可以为自己的求职道路做良好的铺垫。在审视自己的确具备一定的实力之后,可以选择专心复习备考。

2.暂时就业“卧薪”备考

面对考研失利,可以选择在较短时间呢找一份比较轻松的工作,这样可以有很多业余时间继续学习,从而在最佳合适的时机达到考研的目的。可能找到的工作会与自己的专业不称,但是工作清闲,可以在满足自己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继续备战考研。

3.攻读相关专业双学位

由于自身所学专业面很广、技术性不高,就业时岗位目的性不强,为了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及专业能力,加重就业时的砝码而提高命中率,失利的考生可以选择考取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双学位”。

另外,考生虽然错过了上一年年末的秋季就业双选会,但是考研结束之后的三月份,各高校仍然会举行春季双选会。这会是另一个不错的就业机会,考研失利的学生可以在春季双选会上寻找合适自己的职业。此外,还可以在考研失利后为就业做以下的准备。

第一,支边工作。如果在春季双选会上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还可以考虑响应国家政策进行支边。由于国家“三支一扶”政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考研失利者可以选择去农村基层工作。由于年轻,体力、精力旺盛,去边远的地区任职、从教等对于年轻人来说是很好的选择。可利用自身的文化知识服务于贫穷落后地区,为贫穷地区的发展建设尽应尽的义务,服务期满还将获得国家政策上的优惠。

第二,考证增强竞争力。经管类的专业有许多社会上认可度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是从业证书,可以从一定侧面上证明考生的专业水平。在考研失利之后,还可以进行考相关证件的准备。对于经管类的许多用人单位来说,对于应聘者是否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也是比较关注的,尤其是对于本科学校不甚理想,又与考研失之交臂的考生,选择考证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增强竞争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结语

无论是什么样的选择,基于的都是学生自身对于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于大环境的把握。在大学期间,无论是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还是其他专业的学生,都要分清形势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只有做出了自己的规划才能有目标的付诸实践,才有可能收获成功。无论是考研或是工作又或是其他的选择,也都会有失败的可能。面对失败会加强学生对于很多现实思考,也有利于帮助大学生进行“两个角色”的转变。所以,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学生们都要勇于承担责任,敢于克服困难,不能惧怕挫折。相信这样的担当才能够帮助大学生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猜你喜欢

发展道路经管类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俄罗斯职业体育发展再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简约化的发展道路
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几点思考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