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脉血标本采集部位选择

2013-01-31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桡动脉针头注射器

庞 楠

动脉血标本采集部位选择

庞 楠

目的探讨血气分析动脉血标本采集的部位选择,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方法对从股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采血的成功率、血肿发生率、皮肤瘀青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选择股动脉、足背动脉、桡动脉三个部位采血各有优势。结论在抽取动脉血标本选择采血部位时,应评估患者当时的全身情况及局部情况,灵活选择,提高动脉采血成功率,减少误差,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血气分析;动脉血标本采集

血气分析是判定呼吸衰竭和各种抢救治疗措施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对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的各种参数以及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均有重要意义[1]。临床常须动态观察其数值变化,因此,同一患者也常须反复多次采血。血气分析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这就需要临床医学工作者更好的掌握动脉采血的部位、方法才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总结我科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以来对318例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部位选择,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18例,男176例,女142例,年龄16~92岁。股动脉组204例,桡动脉组81例,足背动脉组33例。

1.2 采血方法

1.2.1 采血前常规测体温将 2ml的浓肝素(12500U/ml)加入100ml 的生理盐水瓶中,混匀。5ml 的注射器抽取肝素稀释液充分湿润内壁。常规消毒皮肤及操作者左手食指、中指指尖并固定动脉搏动处,右手持准备好的空针刺入动脉,见鲜红色血液回至血气针所需标本,迅速拔出针头,采血量为2~3ml。拔针后立即将针头刺入事先准备好的小橡皮塞中,封闭针头,两手搓动注射器数次以使血液与肝素充分混匀避免凝血,然后注明患者体温并立即送检。同时无菌干棉球按压穿刺部位5~10分钟,防止血肿发生。

1.2.2 血管选择选用搏动明显且无相应侧肢体感染、动静脉栓塞及其他疾患的股动脉、桡动脉或足背动脉。告知患者采血目的及采血方法取得配合,消除紧张心里,避免各种因素致呼吸过度或屏气而引起的血气误差[2]。

1.2.3 各部位采血法

1.2.3.1 股动脉采血法自腹股沟中点至收肌结节连线的上2/3为股动脉的体表投影。患者平卧,术侧大腿外展和旋外位,操作者可于腹股沟韧带(髂前上棘与趾骨结节体表连线位置)中点触及股动脉搏动[3]。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及操作者左手食指、中指及无名指,右手持针在股动脉搏动最强处大于45°或垂直进针,注射器乳头见回血后即停止刺入待采集量足够后迅速拔针并准确按压穿刺点。

1.2.3.2 桡动脉采血法患者根据病情取平卧位或半坐卧位,将上臂自然外展,腕部伸直,掌心向上,常规消毒皮肤及操作者的左手中、食指,右手持针以搏动明显部位向心方向穿刺,穿刺角度与皮肤表面呈10°~30°。注射器乳头见回血后即停止刺入待采血量足够后迅速拔针并准确按压穿刺点。

1.2.3.3 足背动脉采血法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将患者脚掌自然下压,使足背绷紧,足背动脉通过处即足背内外踝中点。选择搏动最强处,穿刺时应将针头与皮肤呈15°~20°角进针,注射器乳头见回血后即停止刺入待采血量足够后迅速拔针并准确按压穿刺点。

1.3 采血注意事项采血前了解患者有无经血传染的疾病,做好保护措施。严格无菌操作,采血前向患者解释、沟通,消除紧张心里取得合作。选择合适的血管,动作轻柔,操作熟练。必须用稀释后的肝素液湿润注射器,且将肝素液及空气排空。采血完毕后立即排出针管内空气并将针头刺入橡皮塞;重压穿刺部位5~10min,有出血倾向者应延长压迫时间直至确无出血方可松手离开。血标本须注明患者体温立即送检。吸痰后20min方可采集血气标本,这时体内血气和酸碱值达平衡状态。

2 结果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股动脉组94%,桡动脉组78%,足背动脉组 82%。血肿发生率,股动脉组10.0%,桡动脉组5.0%,足背动脉组3.0%。皮肤瘀青发生率,股动脉组 11%,桡动脉组 5%,足背动脉组2%。

3 体会

股动脉因其血管粗大血流丰富搏动明显,穿刺时易于定位,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对于病情危重血容量不足等患者常常作为首选部位。但股动脉由于位置较深,对于腹水、脂肪肥厚者较难以触摸到,肺心病、哮喘患者需取半卧位,不利于股动脉穿刺;穿刺需要遮挡患者,脱去内裤,充分暴露穿刺部位,部分患者难为情,不利配合,故暴露准备采血部位所需时间较长。桡动脉位置表浅故进针角度小、贴近桡骨而易压迫止血,方便观察。足背动脉取血标本既可卧位又可坐位,平卧时足与心脏处于同一高度,故血液的压强相同;坐位时足背动脉水平低于肱动脉水平,足背动脉内所受压强明显增高[4],则更加容易触到足背动脉的搏动。桡动脉及足背动脉采血不受环境及体位限制,动脉非常表浅,易接触,便于观察,操作方便,能减少血肿发生及皮肤瘀青,患者容易接受;暴露准备采血部位无需耽误时间,但桡动脉和足背动脉的管腔细小,搏动感较股动脉弱,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者压力较低,回血量不足,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低。

4 总结

在临床上,动脉采血用于血气分析已经是非常常见的一项技术操作,因此需要护理同仁们加强基本功训练,熟悉各动脉的解剖位置,熟练掌握动脉采血的操作方法。而选择股动脉、桡动脉、足背动脉穿刺采血各部位各有优缺点,需对患者当时的全身情况和局部情况全面评估,灵活选择采血部位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误差,减轻患者痛苦,从而有效的减少护士的操作时间,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更多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于俊,陈玲,傅丽娟.血气分析样本采集与误差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44(4):225.

[2] 崔佳音.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1: 133.

[3] 朱志远,韩子玉.局部解剖操作[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44.

[4] 明经堂.医用物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8.

R446.1

A

1673-5846(2013)07-0308-03

绵竹市人民医院,四川绵竹 618200

庞楠(1964-)女,四川绵竹市人,副主任护师,专科毕业。

猜你喜欢

桡动脉针头注射器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行动吧, 液压挖掘机!
桡动脉造影验证桡动脉变异的发生及其预测因素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从“手枪注射器”说起
评估胰岛素注射笔相对于传统注射器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
拆除眼科美容缝线中7号注射器针头的临床应用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