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2013-01-31向贤宏谭国胜叶姗姗李子平罗柏宁王淑珍杨建勇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人际沟通医患医学生

向贤宏,谭国胜,叶姗姗,李子平,罗柏宁,王淑珍,杨建勇*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中山大学医学教务处,广东 广州 510080)

人际关系与沟通是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了解人际交往规律,熟悉人与人相处的原则和方法,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熟练掌握沟通技巧,不仅是医学生个人成长的第一课,更是医学生成长为医生的必修课程。因此,培养和训练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医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得到准确的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治疗,而且对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学习效率以及个人的全面发展均具有积极的作用。

研究表明,缺乏临床沟通经验和缺乏沟通培训是医学生沟通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1]。因此医学生在整个在校学习阶段,都要注重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我们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沟通技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人际沟通理论方面,我们增设了面向全校医学生的人际沟通技巧选修课,即从整个培养方案中增加20学时为即将步入临床阶段的医学生(本科三年级)设置了医患沟通课程,并配套有专门的教材——《人际沟通技巧》,课程结束后,将课程内容挂在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阅读学习,这样使学生在整个教学阶段都有温习消化的机会[2],使学生在理论上有指导。

我们定期在中山大学博济论坛(校园论坛)上发布、更新讨论关于人际沟通技巧的主题,开展人际沟通相关案例讨论,检讨教师、学生及其他领域人际交往中的教训,分享好的经验,使学生在新闻或故事的浏览中,在论坛的讨论中,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激发学生对当前人际沟通热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使其用到临床实习中。

我们结合文理医融合大讲堂(中山大学为拓宽学生视野,为理科、医科学生多一些文化底蕴,为文科学生多一些自然知识而开设的一个讲堂,由校内外各学科的名家、名师出任主讲人,内容涉及文、史、哲、经、法、农等各学科),请经验丰富的教授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主题包括社交礼仪、心理学、人际沟通的技巧以及医德教育等。如请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主讲沟通对职业生涯的影响。“从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现在的就业问题,如何与社会沟通向社会展示自我”等方面给学生以启发,指出人格(好习惯、学会赞美、恰当礼仪、与人搭讪的艺术、时间管理)对职业生涯的重要作用。又如请著名的医学专家卓大宏教授以“良好的人文素质引领医务工作者走上成功之路”为题阐述人文素质与沟通魄力在医疗实践中的重要性。强掉掌握人文技能,学习人沟通的艺术,善于倾听和理解病人,发挥社会心理支持作用,通过心理辅导和个性化关怀,为患者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这样从心理学层面,重视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塑造,关注对医学生医者仁心素质的培养[3]。

注重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提高医学生人格魄力,为实现更有效地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阶段是提高人文修养,丰富思想境界的黄金时期,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医学生,应该有意识的接受艺术的熏陶和文化的滋养,从而为职业生涯构筑深厚的人文底蕴,具体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广泛发展音乐、美术、历史、哲学等多方面兴趣,以活跃思想、拓宽视野。(2)积极参加文理融合的讲座和选修课,聆听大师教诲,沐浴文化熏陶。(3)热情投身社团工作和社会志愿者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感悟人文关怀。(4)推进校内外合作,共建大学优秀文化培育平台,以浓郁的人文氛围使学生受到思想和灵魂的启迪。(5)请中文系教授讲授对当代中国大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语言沟通方式,为学生们今后走向社会从事工作,做些实用性极强的先期准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加强与医学生的生活交往,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把这种密切的师生关系延伸到课堂外。我们充分认识到,师生之间不仅仅是教与学、授与受的关系,而且是人与人、你与我的关系,只有在生活中主动地加强与学生的交往,与学生打成一片,才能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取得学生的信任,才能谈得上影响学生。

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坚持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老师在日常带教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按一定比例安排好学时分配,使此项教学内容落实到实处,而不至于使教师忙于对学生临床技能的培训而忽视对其沟通能力培养。同时,医学生应努力提高临床技能水平,加强对病人的病情和诊疗过程的全面掌握,从而增强面对病人的自信心,缓解紧张情绪所带来的沟通困扰,同时也增强了患者对医学生的信任度,从而有利于医患沟通的顺利进行。

高等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医护人才,要求医学生既要掌握基本的医学理论知识和医疗操作技术,又要求具备高尚的医风医德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当今现代医院建设中,以病人为中心,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患者提供优质化、人性化的医疗和保健服务,已经成为创新经营的关键。为了适应现代医院发展需要,医学院校在培养未来医学人才过程中,也应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加强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教育,除了教学过程中重点对医学知识教授外,还要重视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以便将来在医院工作中适应新型医患关系,推动医学科学的健康发展。

[1]李 红,陈 红,周庆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途径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125,141.

[2]洒荣桂.现代医学人才的素质要求与医学生素质教育[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4):245-246.

[3]汪 涛,李 敏,孙 鹏,等.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28-29.

猜你喜欢

人际沟通医患医学生
低年级本科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调查研究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的有效性问题研究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际沟通技巧在对台传播中的运用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