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加强培训管理 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2013-01-31刘铮然何金鑫王素华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全科师资

刘铮然,何金鑫,王素华,白 钢

(包头医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60)

当前,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阶段。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包括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是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尽管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人才队伍培养相对滞后,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等问题相当突出,严重制约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的改善。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国家政策密集性出台,为加强培训、提高培训质量提供了制度保证

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10年,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基本完成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规划,大规模开展适宜人才培养和培训。2010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中明确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围绕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环节,着重提出了三大工作任务,即大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积极鼓励和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用制度和机制留住并用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2011年6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国家正在或已经制定、完善配套政策,包括建立全科职称系列、学科建设、专业发展、培训学员的工资待遇、培训机构的具体培训规范和要求、监督管理机构及制度等,为加强培训、提高培训质量提供了制度保证[1]。

二、优化培训模式,注重培训实效

国家提出大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一是深化面向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二是明确全科医生的培养途径和模式。三是开展基层卫生人员的在职继续教育。这就决定了基本培训要从三个支点出发,即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培训基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附高校开展骨干师资培训,依托三级医院开展规范化培训,依靠示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高等医学院校采取集中骨干培养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同时采用分散、定向的方式,选派骨干教师到实践基地甚至进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学术讲座,将全科医学的理念与全科医生的实践技能直接植入基层;临床培训基地在求得自身发展的同时,应重新确立社会责任,更加注重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认真开展对基层人员培训,选派医护人员进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定向、对口支援,工作重点转向为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提供良好服务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身应该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系统地开展人员培训。同时,三方根据实际互派人员进行考察、学习与交流,三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加以有效整合,形成人才培训的强有力的基础性支撑平台。

三、注重管理队伍培训,强化组织管理水平

搞好管理,需要高素质的管理者,否则管理的目的很难达到。管理者首先要做学习者,通过学习成为一个理论者,同时将理论在实践很好地运用起来,做一个不断趋向完善的实践者。不仅学习管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集中培训、会议交流、座谈讨论等形式进行深入、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先进的管理理念、成功的实践经验、科学的工作方法等,明确开展工作的抓手、创新思路,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工作方案。

四、认真开展师资培训,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目前我国缺乏对全科医学师资的管理,亦没有持证上岗的相关规定,造成目前师资队伍管理混乱、素质不高[2]。只有加强师资建设,建设和培养一支学术水平较高、结构合理、有志于培养新型全科医学人才的师资队伍,才能提高全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1.成立课程组,建立强有力的教学团队:以高校教师为主体,成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组,建立基础理论教学团队;以三级医院骨干人才为主体,建立专业实践技能训练团队;依靠高校教师、医院专家的专业支助,培养并逐步建立以示范社区骨干人才为主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培训团队。

2.从师资教学团队的组成部分出发,明确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实践基地、基层实践基地三个方面的职责,认清各方存在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

高校师资缺乏对全科医学这一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的临床实践、经验;临床师资多由各专科医师组成,缺乏对全科医学的全面理解,甚至对全科医学存在较大误解,不能用全科医学的思维和方法指导学生;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学历层次不高、素质与业务水平较低,一方面不能肩负起自身职责,另一方面也很难得到人们的信任。

(1)高等医学院校教师培训:讲授全科医学理论的教师应积极参加骨干师资培训班、相关学术会议,主动接受新理论、新理念,自觉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将高校自身教师在理论知识、科研方面的优势与实践基地教师的实践技能、实际案例有机结合起来。

(2)临床教师培训:现行的全科培训师资大多不是专门从事全科医学教育与研究的专职教师,特别是临床课教师基本上是来自各个医院的专科医生[3]。因此应注重引导他们转变观念、转化思维方式,建立全科医学的视角、培养全科医学的思维,引导学生以全科医学的观念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过程中,由急诊科、心内科、老年医学科、康复医学科、中蒙医科等相关的专科教师组成临床师资队伍,使得培训更具实效性、针对性。

(3)社区基地教师培训:外部依赖并鼓励高校师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开展良好的三级医院的专家这两部分师资进入社区开展培训工作,带动并扶持骨干力量;条件较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示范教学基地,吸引具有本科学历的医生进入社区工作。坚持以外促内、以外扶内、以外强内、内部自强的培训方向,建立起培养基层师资、提高基层人员素质的长效机制。

五、创新培训方式与方法,科学安排培训工作

1.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选择长期集中或者短期分段、分地点培训的方式。年龄一般在30岁以下的学员采取长期脱产集中学习为主;年龄较大的学员可以分期进行短期培训、会议集中培训、远程教育等。对于那些确因工作不能离职人员,以本地培训、专题讲座、远程教育方式进行;因地缘关系距离较远时,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合理布局开展分地点培训。

2.创新并不断丰富培训方式、方法。可以采取系统化培训与专题化培训结合、自主学习与集中辅导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分期分批进行;采用课堂讲授、案例讨论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法、模拟训练等多样化的授课方法,保证培训效果。

六、重视总结考核工作,及时进行反馈调节

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是培训工作的基本保障。完善管理制度建设,是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质量的基本保证[4]。不同地区的考官主要由本地区专业人员组成,考核成绩融入不同程度的人情分数,考核成绩缺乏可比性;不同地区的考官掌握标准不一,考核结果缺乏可靠性;管理或承办部门对考核程序把握不准、考前准备不足、考试管理存在疏漏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说明考核制度本身存在一定缺陷,要求在考核过程中应注意总结、发现问题,不断完善考核制度。

[1]2005国际全科医学/家庭医学教育论坛.中国全科医学,2006,9(1):4-13.

[2]郭爱民,解江林,路孝勤,等.我国全科医学师资管理及培训规范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5,8(5):169-172.

[3]宗文红,王 斌,李 哲,等.中法全科医生培训项目对我国全科医生培养的启示[J].全科医学教育研究,2011,14(5A):1456-1458.

[4]李 勤.浙江省全科医师培训现状及成效[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9,7(5):449-452.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全科师资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