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大学医学院(部)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实践探索:以浙江大学医学部文化建设为例

2013-01-31任桑桑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医学部浙江大学校友

任桑桑

(浙江大学医学部,浙江 杭州 310058)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为此,全国上下兴起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高校作为传承社会文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引领文化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使命。

一、综合性大学医学院(部)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意义与必要性。

宏观地看,大学文化,社会导向。大学是发展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体文化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建设、发展、弘扬大学文化,是实现大学建设目标的需要,是凝聚人心、提高大学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师生员工和社会大众对大学的殷切期望。一流大学,文化先导。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大学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弘扬先进文化的制高点。

微观地分析,一方面,医学不是一门单纯的自然科学,它更多地融入了社会文化以及政治经济的诸多内涵。现代社会对医生的要求,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更要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文关怀。因此,医学学科的独特人文价值,需要更大限度地彰显文化内涵;另一方面,综合性大学拥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良好氛围,其医学院(部)也自然承载了社会寄予的更高的要求,更应依托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加强文化建设和文化教育,对专业教育的不足进行补充,解决医学专业学习所不能解决的“技术为谁”的价值观问题。

从文化传承的历史视角看,综合性大学悠久的的历史文化是医学院(部)传承的宝贵资源。当前多数综合性大学医学院(部)是由原医学院校合并而来的,其自身也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基础。如何对原有优秀文化加以传承,同时又融合综合性大学的核心文化,形成新的浓厚的特色文化,提高核心竞争力是摆在面前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现有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文化建设的工作已经引起了高校的普遍关注,大家都在积极探索,努力加强文化建设的工作。然而,不可否认,医学院校的文化建设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地表现在:(1)特色不明显,创新性举措不多,辨识度不高,不能营造出各自独特浓厚的文化氛围。(2)缺少科学而系统的规划,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作,不能流于形式。要有一个系统而长期的科学建设规划和合理实施方案。(3)重视度不够,管理层次不清晰。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把校园文化建设归属于学生管理的一部分,各部门的认识不足,配合不够,没有把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4)大学文化建设的评价体系存在导向性偏差,多趋于功利化,偏向于物质文化,因为物质文化便于计量。而文化建设其实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核心内涵是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承载精神文化,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5)效果不明显。当今的医学界,医术越来越高,而医患却关系越来越紧张,其中一个原因是医生的人文素养还不够,对病人的人性关怀不到位。现在有种现象是,年纪越轻的医生越冷漠,一方面年轻医生的生存压力也比较大,另一方面医学生在校期间专业课程的课业压力较重,过多地专注于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在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培养不够,医学院(部)文化建设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浙江大学医学部在文化建设中的建构思路及探索实践

“大学是通过文化培养人才的,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2]文化哺育青年人才,文化铸就高校灵魂。浙江大学医学部在文化建设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形成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凝炼文化品牌,弘扬“浙医”精神。

“高校独特文化由高校的校训、校风凝聚而成的传统精神文化,管理和经营的制度文化,师生员工教学、科研、生活、娱乐的行为文化以及以环境为载体的环境文化共同构成”[3]。

院训作为医学院校文化的代表,集中体现了医学院校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同时也集中体现其精神风貌和精神追求。具有百年历史的浙江大学医学部从“求是文化”这片精神富矿中采集矿源,最终将院训确定为“仁心仁术,求是求新”,既体现了浙江大学的“求是”校训,又突出了医学学科特色,表达了以大医博爱、无私奉献的人文精神和求是创新的科学精神为代表的“浙医”精神。

为更好地传播文化品牌,浙江大学医学部还专门设计了一套形象识别系统:主体logo色彩以深蓝色、湖蓝色和银色相互搭配,图案以求是鹰为背景,内部的蛇杖、爱心、绿叶既集中体现了医学的特色,又分别代表了“仁术”、“仁心”、“求新”的视觉寓意。这套形象识别系统在办公、教学等事务性物品、学院公共环境标识导向系统等方面广泛应用,展示了医学部的形象。

(二)建设文化院区,体现浓厚医学特色。

物质文化建设是最直观的文化载体,但它不能是建筑、景观、场所的简单堆积,而应是蕴含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时,不仅要求设施的完善、布局的合理,更要着重渲染医学文化氛围,强调与环境对话、与人对话、与历史对话,展现出鲜明的特点,使身处其中的师生员工在求知、求美、求乐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教育。

浙江大学医学部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将弘扬“浙医”精神与美化人文环境相结合。历史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民族如果不关注历史就不会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就没有希望。同样,一所高校如果忘却自己的历史,就不会有凝聚力。医学部的百年历史是弥足珍贵的丰厚财富,为此,浙江大学医学部专门建设了一个院级“院史陈列室”、编撰了以详实史料为基础的院史《百年浙医》,在院区的显著位置树立了创始人韩清泉和王季午先生的铜像。“医学生宣誓墙”、“诺奖获得者展示墙”、“杰出校友纪念墙”以及散布在教学楼和科研楼的名言警句,让学部的每一堵墙都会“说话”。为感谢志愿遗体捐献者,表达医学工作者对生命的赞美与敬畏,强化医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院区树立了“无语良师碑”。学部还建设有一个“人体博物馆”,既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也是崇尚科学、追求文化创新的激励者,成为学部在校园文化建设、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一项标志性成果。

(三)以活动为载体,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综合性大学医学院要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要从优化课程结构,引导医学生多修读人文科学课程、利用综合性大学的社团资源,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能力、积极鼓励医学生参加人文讲座、学术沙龙活动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等手段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浙江大学医学部医学节和药学节作为特有的品牌活动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多年,通过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活动,构筑良好的育人环境,活跃多元文化,丰富校园生活,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关注社会、提升自我价值,同时也在校园内展现出医学部学生的独特风采,提升医学学科的美誉度。浙江大学医学部还建立了学校惟一的院级学生艺术团——杏林艺术团,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素质训练项目,开展融入医学元素,独具风采的活动,给医学生艺术教育增添了力量,在人文艺术教育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为今后艺术性服务病人打下良好的基础。暑期社会实践和各类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也一直是浙江大学医学部的优势项目。

(四)多层次开展校友活动,营造爱校荣校氛围。

校友是学校的宝贵资源和巨大财富,是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集中体现,是促进学校全面、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浙江大学医学部非常重视校友工作,一直以来努力围绕服务校友、提高校友归属感、增强校友凝聚力等方面开展工作,为校友营造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学部在院区西南一隅开辟了一片“校友林”,已经成为返校校友的必到之地,他们在这里植年级树、立纪念碑、竖感恩石。学部赶赴北美、北京、广东等地以及浙江各地市,成立当地校友联谊会等校友组织,搭建校友与母校的沟通平台,汇聚校友力量。学部每年精心组织策划值年校友返校活动,帮助收集资料、编制纪念画册,并通过组织在校生走访校友、与校友约稿《百年追忆》、邀请校友开展校友讲堂、细心提供校友论证服务、举办校友单位专场招聘会等活动,营造良好的爱校荣校氛围。

一所缺少深刻文化内涵的大学,不可能发展成为卓著的大学;一所缺乏医学文化特色的医学院校必然培养不出具有高尚医学文化意识和道德品格的优秀医务人才。因此,综合性大学医学院的文化建设应该既积极突出其专业性的特色,又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人文学科的优势,取长补短,以传统的院系文化激励人,以高尚的“仁医”精神鼓舞人,以特色的品牌文化影响人,以深厚的人文素养塑造人,为社会培养合格优秀的医学人才,从而促进医学的发展。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9.

[2]胡显章.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22.

[3]张 力.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领高校文化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99.

猜你喜欢

医学部浙江大学校友
学习校友大名人 争做校园小名人——澄江中心小学以校友大名人引领校园小名人成长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简介
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简介
香港服装学院专场发布
校友风采
日本的高原肺水肿
安徽省立医院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互联网+”校友资源开发探索思考
欢迎订阅《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La jeunesse chinoise d'aujourd'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