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13-01-31宋玉萍孙延超王胜男程乐森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实用型医学院校心理学

王 健,宋玉萍,孙延超,王胜男,程乐森

(山东潍坊医学院心理学系,山东 潍坊 261053)

一、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用型人才的界定

本研究中提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用”不是所谓的功利主义的、只讲求实际效益的,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心理学专业社会发展基础,培养不仅能够在有关或相近的心理专业机构中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而且在其他行业同样能够发挥自我潜能而确立自己的社会位置的人才;培养不仅从事自己所喜欢的专业而且能够在本专业进行学术深造的学术型人才;培养不仅能够立足社会而且能够引领时代精神的精神性人才。

所以“实用型”人才是指培养的毕业生无论是面对所学心理学专业工作或从事其他社会职业,还是继续学业深造,都能凭借四年的心理学专业学习很好的应对未来这些选择。

二、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用型的人才培养是基于当前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知识特点和社会为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所提供的社会基础。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利于培养“全人”的素质。

应用心理学专业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是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而且其专业知识利于学生自身探索,自我意识的扩展,自我潜力的挖掘及个体生存能力的全面提高。所以,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应该具有更全面的社会生存所需的各种素质和能力,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各种社会环境。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没有社会专业岗位。

虽然社会的发展对心理学专业人才特别是临床心理学应用性人才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心理学在我国发展的历史短,行业发展不成熟,所以社会上还没有为这些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提供合适的专业岗位。

(三)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处于“脚踩两条船”的境地。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一般在培养目标中特别突出其医学特色[1]。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心理学与医学的结合,在课程设置中都设置了医学基础课程,这样造成了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出现了“理科基础课教育不够重视”、“医学院校开设的心理学选修课门数较少”、“医学院校课程主体性不明显”和“医学院校学生专业研习深度不够[2]”等问题。

黄时华[3]和谢景涛[4]等人研究发现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由于没有医生资格证在医疗机构缺乏就业优势,而与师范类的应用心理学毕业生相比,他们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不能到学校从事心理咨询和辅导,所以他们的就业渠道过于狭窄。可见,在培养过程中采用医学和心理学简单相加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理论上具有很多的优势,但实践办学效果却不理想。

所以在现阶段,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必须打破这种狭隘的专业视域,而更多注意拓展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以及完整的人格,而不是仅仅盯着某个职业范畴。

三、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实用型人才培养一方面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完整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能力,其二符合社会对心理学人才的要求,为社会储备心理学专业人才。所以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三个方面来实现这个目标,即培养“完整的人”、培养“独特的人”和培养“有用的人”。“完整的人”和“独特的人”为“有用的人”的前提和基础,而“有用的人”是前两者的归宿,即:在全面为“人”和发挥个体优势的基础上成为社会中积极的劳动者,达到个体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社会性,完成社会角色。

(一)培养“完整的人”。

培养“完整的人”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的发展,更好的理解社会,理解他人和自己。

在学习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如社会心理学等)的过程中学生们会探索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社会的现状是什么,这个社会带给每个人什么,又缺少了什么,我们怎样追求一个更好的成长和生活环境,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中能做什么呢?有些心理学课程(如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在教师授课和实践教学中使学生理解周围同学、老师和其他人的行为,理解每个人都来自于过去的家庭和地区,带有独特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但每个人都是在变化的,都有崭新的未来,从而更好容纳别人与自身的差异,相互宽容和关爱,和睦相处。而一些心理学课程(如家庭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理解自己,我为什么是现在的样子:这样的情感、思想和需要,这些都是怎样形成的?我认可、接纳这些需要、情感和思想吗,认可自己吗?我想成其他的样子,这样是否我就不是自己了?

所以,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完整的人”,正如美国前哈佛大学校长德里克·博克所说“为了有更加美好和富有意义的人生,以及为了更好地与你所生存的世界打交道,一个大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5]”

(二)培养“独特的人”。

培养“独特的人”就是强调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发掘每位学生个性潜能的优势,即寻找每位学生个性中的最强点和闪光点。正如心理学家弗洛姆所说:“如果我们说,种子现在已经潜伏着树木的存在,那么,这并不意味着每一粒种子势必长成一棵大树。潜能的实现依赖于一定的条件,例如种子在这种情况下,条件就是适当的土壤、水分、阳光等。[6]”大学要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实现潜能所需要的这些条件。

“独特的人”的培养能够开发学生的创造性精神[7]。教师们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发挥自我潜能,更加自信。从而激发自己的独立探究精神,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发现,不再迷信、盲从,墨守成规,从而突破常规做出创造性的工作。

只有实施“独特的人”的教育,挖掘每个个体的潜能,才能实现教育的效能最大化,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动力充足(因为学校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学生选择的职业是最适合自己的职业足)、积极肯干(因为工作就是乐趣和需要)和充满希望(因为他们能够获得生活的满足感,不断的创造生活)的人才资源,满足现代信息社会对各种各样人才的需要。

(三)培养“有用的人”。

培养“有用的人”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为未来做准备,无论是考研,还是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经过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习他们都能应对。根据学生未来的选择多方面的培养学生不同的素质。一方面培养学生具备毕业后适应社会做准备的一些基本的社会技能(如人际交流、计算机技能、外语能力)和专业技能(如心理咨询技巧);另一方面要培养为毕业后继续研究生学习做准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

总之,目前心理学发展的状况和社会基础决定了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在培养心理学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应该拓展眼光,不再单纯强调医学在专业发展中的优势,不再局限于医学课程在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中的比重讨论,而是以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满足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培养“完整的人“、”独特的人“和”有用的人“为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毕业设计方面等一系列具体培养方式。

[1]张改叶,毛兰芝,杨世昌.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模式与问题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52-53.

[2]马利军.对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67-69.

[3]黄时华,何 幽.广东省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职业决策困难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50-51.

[4]谢静涛,黎顺成,肖长根.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去向的反思[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44-45.

[5]曲铭峰,龚 放.哈佛大学与当代高等教育——德里克·博克访谈录[J].高等教育研究,2011(10):1-19.

[6]刘献君.高等学校个性化教育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9.

[7]陈 曦.复旦大学通识教育造就栋梁之才[J].教育与职业,2008(12):82-83.

猜你喜欢

实用型医学院校心理学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转动式中频电磁脉处理焊接应力方法及实用型装置研究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院校内药用植物园规划与建设初探
高职院校磨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与研究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用型人才培养刍议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