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华晚报》:在热点引导中强化地方特色

2013-01-31范贞洪

中国记者 2013年3期
关键词:物管晚报孝顺

□ 文/范贞洪

《金华晚报》:在热点引导中强化地方特色

□ 文/范贞洪

作为区域性晚报,在抓好热点报道时,如何使报道凸显地方特色,同时彰显个性?2012年以来,《金华晚报》围绕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做了许多有影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报道。

一、因地制宜,精心策划,做深热点新闻。

晚报抓住市民关心的热点,派记者走访了金华市区多家不同层次的物业服务企业,并采访了物业行业主管部门,试图从中寻找纠纷症结。通过采访,2012年2月23日,《金华晚报》刊发了《管家与主人的“战争”金华物业“生态”不完全调查》一文。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共鸣,市民纷纷打电话反映自己所在小区存在的各种问题,说出了想说而又没有说的心里话。怎么化解“管家”与业主的矛盾?对于这样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金华晚报》精心策划,发挥了媒体为民服务的作用。5月22日起,晚报联系了金华市建设局、市房协,共同发起制定了《金华住宅小区物管指南》,在《金华晚报》刊发消息,向广大读者和居民征集意见和建议。5月底,征集活动基本结束,经记者初步整理,对《指南》制定切实有用的意见超过100条。紧接着,经过4个月的精心编撰,印发了《金华住宅小区物管指南》小册子,于8月30日在金华市区的江滨小区举行了发放仪式,80个“为什么”为“管家”与业主的“战争”降温,受到居民欢迎,上千手册很快发完,不少小区和物管公司纷纷来电索要手册。

对于“物业管理”这个热点,《金华晚报》独家进行了深入报道,同时为管家与业主之间如何减少矛盾给予了建设性支招,也为今后抓类似热点报道积累了经验。

面对转型期社会上各种难点、热点问题,面对新媒体的冲击,纸媒除每天常规性予以关注报道外,还要结合本地实际,用“深一度”来弥补新闻滞后短板,抓热点问题的深度报道,这样才能体现区域性报纸的特质和个性。

房地产价格一直牵动每个需要买房人的神经,作为地方媒体,如果只从面上“人云亦云”,没有独特视角,没有挠到读者的“痒痒”,那么就达不到目的,更谈不上舆论引导效果。结合金华当地实际,理性分析房地产价格走势,既不唱多,又不唱衰,这才是媒体职责。

《金华晚报》每周四B叠有三至四个版《楼市家居》特刊,2012年以来客观报道了金华当地楼市有关动态和分析性文章。比如《市区5月份商品房价格微跌0.3%》《开发商:涨价不现实 跑量最靠谱》《楼市已开始筑底成共识 谈回暖是否太乐观》《金华环比仍小幅下降 但已出现止跌反弹信号》《房地产营销上演“奥运惠”》,等等。这些文章都是从市民角度出发,从“点”上做文章,让读者通过报道作出理性判断,受到好评。

在抓好房地产报道中,《金华晚报》又在另外一个热点话题“物业管理”中打了一个漂亮的“战役”。物业服务企业本是小区管家,可自2011年年底以来,业主与物管闹矛盾,或者物管公司在业主不知情的时候悄然撤离小区,这样的事屡屡上演,《金华晚报》热线电话96356也经常接到这类投诉。

二、紧扣热点,追踪报道,做透热点新闻。

2012年11月16日清晨,贵州省毕节市5名流浪儿童为取暖在垃圾箱内中毒身亡的事件及其处理结果,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各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

正当金华市民也在为贵州五名流浪儿童不幸遭遇而惋惜的时候,没想到11月25日晚,晚报记者在金华市区一派出所采访时,竟意外发现四名流浪儿童,和贵州那五名孩子的境况几乎如出一辙。为此,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了解到四个孩子中三男一女,最大的14岁,最小的12岁,其中一对是兄弟。四个孩子三人已经完全失学,其中13岁的小张只读过一年级,出来流浪已有两三年。四个孩子年纪虽小,但他们每个人心中有一个结,有个一触就痛的伤疤。第二天,《金华晚报》以醒目的《谁来救助这些孩子?》为题作了翔实报道。

而后又对此事进行跟踪采访。《四个孩子昨天全部回了“家” 》《教育部门将帮助两流浪儿回归校园》《小张和我们拉钩钩答应不再流浪》,一篇篇深度报道及时把四个孩子的最新消息告诉市民,直到四个孩子得到圆满妥善安置。按说,报道到此可告一段落了,但是,天越来越冷,有市民担心,街头还有没有跟这四个孩子一样的流浪儿,万一挨冻怎么办?这也正是晚报所忧虑的。于是,《金华晚报》又作了延伸报道——《天越来越冷 看见流浪儿请告诉我们》,并在该文刊登了本报新闻热线96356。既报道了热点问题,又没给政府有关部门添乱,这组报道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三、舆论监督,解疑释惑,做活热点新闻。

2012年6月,《金华晚报》热线电话接到市民投诉,反映金东区几十个村庄遍布着散发出一种刺鼻异味的污泥。这些来历不明、数量惊人的污泥让当地村民深感不安。它是何物?来自何方?是谁在源源不断将其运往村里?其中又存在怎样的利益关系?

6月8日至10日,晚报记者连续走访了金东区孝顺镇满塘、施古井、夏宅、浦口等12个村庄。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采访, 6月12日A4、A5版以《“孝顺污泥”谜团调查》为题,用了两个整版的篇幅,图文并茂,并配发地图,揭开了其中的谜团——污泥的主要来源是义乌的某些污水处理企业和印染企业。

“孝顺污泥”到底有何种成分,是否会直接或间接污染水体和土壤,种种疑问,当地村民很关心。《金华晚报》对此持续关注,先后又发表了追踪报道《金华市检察院介入“孝顺污泥”案 发建议书要求环保部门彻查追责》《污泥检测结果:不适合种植农作物》《污泥的出路在于循环利用》等。“孝顺污泥”事件曝光后,引起了环保部门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部分非法倾倒污泥的企业和个人被依法查处,此前发现的污泥也大部分被清运至有关企业消化处置。

《金华晚报》通过舆论监督报道,既反映了村民的呼声,又提醒政府有关部门为村民解决了后顾之忧,发挥了品牌影响力和权威性。

(作者是《金华晚报》办公室主任、主任编辑)

编 辑 文 璐 wenlu@xinhuanet.com

猜你喜欢

物管晚报孝顺
再见物管!谁是智慧生活赛道领跑者?
物管企业 收并购趋势
立足“本地化”做好晚报新闻
孝顺
高职物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析
La cultura de la piedad fi lial en China
从女童商场顶楼跌落看商场和物管的安全保障义务
“孝顺”孩子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