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三角地区普通高校2013 届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

2013-01-24黎清旦曾洪鑫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5期
关键词:调查结果珠三角意向

黎清旦,曾洪鑫

(东莞理工学院,广东 东莞523808)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99 万人,比2012年增加19 万人,再创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新高,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依旧复杂严峻。同时,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褪去,人民币升值面临巨大压力,国际形势受诸多不稳定因素影响,我国经济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时期,面对众多难以预见的风险,因此大学生宏观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的局面难以短时化解。

在这样的国际国内情形之下,研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把握我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发展趋势,对于增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做好当前大学生就业引导,其作用不言而喻。本文以地处珠三角地区的东莞理工学院2013届毕业生为研究样本,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焦点问题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2 509 份,回收有效问卷2 092 份,有效回收率约为83%。对获得的有效样本,采用SPSS 软件进行统计,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大学生就业的择业意向、就业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归纳出做好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一 就业意向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基本情况、大学生就业心态、就业准备、择业心理倾向、自主创业意向等问题展开,调查结果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毕业生就业心态调查结果

在就业心态方面,41%的毕业生自信能找到工作,并积极准备着,27%的毕业生表示没多考虑,反正最后仍会有工作,如图1。同时调查显示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主要苦恼是“找不到理想工作”和“缺乏明确的择业目标”,比率分别为41%和39%。在“如何面对暂时未被用人单位录用”问题的调查中,毕业生的主流看法是“查找原因,继续努力”,占总调查人数的52%,如图2。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占29%的毕业生选择可能会“自暴自弃,心灰意冷”,说明大学生心理问题仍然不容忽视。此外,调查还显示,毕业生最大的心理压力来源分别是自己、家庭和社会,比率分别为34%、32%和25%。

图1 就业心态调查结果

图2 “如何面对求职失败”问题调查结果

总体上来看,2013 届毕业生就业心态主流趋向良好的同时,大学生“就业”与“理想”开始融合,但毕业生心理承受能力及抗挫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

(二)毕业生对就业的准备情况

就业准备情况的调查主要针对毕业生对适合自己工作的思考、对行业或企业的了解、对国家政策等方面的知识和心理准备情况,具体情况如图3 所示。调查数据显示,88%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了解较好,但对适合自身从事的工作的把握不足,41%的学生对此不太了解或不了解,说明大学生对自身职业定位不足。在对拟进入行业和用人单位的了解方面,41%的学生对要进入的行业了解不足,49%对用人单位实际情况不了解。此外,60%的学生对国家就业政策不了解或不太了解,69%对就业流程和涉及的相关制度不甚了解。总体来看,毕业生就业准备不够充分,在择业过程中目标不够明确,对就业的外部环境缺乏了解,缺乏充分的职业生涯规划,毕业生就业过程处于一种“被牵着鼻子走”的状态。由于缺乏对行业发展前景、用人单位选才标准的充分了解,毕业生在应聘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毕业生顺利求职。

(三)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看法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70%毕业生认为2013 就业形势一般或向好,27%认为偏向严峻;87%认为学校近几年的就业状况一般或向好,12%认为学校就业状况严峻;毕业生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认为一般或向好的比例为82%,认为前景趋向严峻的只占16%。总的来看,毕业生普遍对2013年的就业形势持较为乐观的看法,这与近几年珠三角地区经济回暖、经济形势总体向好等有着密切联系,就业形势较往年乐观。

图3 毕业生就业准备情况调查结果

(四)毕业生就业期望调查结果

在对未来工作单位期望方面,32%的毕业生选择事业单位作为就业首选,其次为国家机关24%,国有企业排名第三为21%,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均为10%;只有3%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前三者所占比例为71%,说明毕业生在择业时最看重稳定性和薪资福利高的职业。在对第一份工作的月薪期望上,期望值集中在2 000 ~3 000 元的范围,占61%;其次期望值在3 000 ~4 000 元之间的有19%,如图4 所示,这个结果与多数已找到工作毕业生的月薪基本相符,说明毕业生对薪资的期望比较务实。对于将来工作与期望不一致的打算方面,61%的学生表示会先就业再择业,而待业直到找到满意工作的毕业生为12%,说明“先就业再择业”已成为当前就业的主流思想。

图4 毕业生对第一份工作月薪期望

(五)毕业生就业地区意向情况

调查显示,东莞理工学院毕业生对就业区域的选择具有较强的珠三角情结,首选的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东莞、广州、深圳及珠三角其他地区,而选择到外省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比例则非常小,地域扎堆现象异常明显。东莞生源方面,接近七成的毕业生首选东莞;非东莞生源方面,毕业生首选的工作地区是:东莞40%,广州、深圳16%,珠三角其他地区13%,省内其他地方14%,主要就业区域还是集中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而其中首选东莞的比例仍占据此项调查结果的首位。

(六)毕业生创业意向情况

调查显示,有55%的学生有过创业的打算,但未尝试过,而尝试过创业的有17%。在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方面,认为是创业资金的有27%,其次是社会关系、个人因素、市场环境等,分别占18%、16%、10%。这说明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占大多数,但由于刚毕业或仍在大学求学,缺乏充足的资金和有效的社会关系,创业困难重重,因而创业信心不足。

图5 毕业生的就业区域意向情况

二 影响就业意向的因素分析

(一)对求职影响最大的因素

调查显示,47%的毕业生认为对找工作作用最大的因素是个人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社会工作经历、社会关系和择业观念也是影响较大的因素,认可比例分别为18%、10%和10%。由此可见,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求职信心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在造成近年来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方面,40%的毕业生认为是毕业生供大于求,直接反映了毕业生对“各类招聘会上人满为患,而用人单位却寥寥无几”现象的感受。699万毕业生同时涌上人才市场,毕业生供过于求必然是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却难以从毕业生中招到想要的人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是根本原因。

此外,38%的毕业生认为主要原因是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从今年毕业生就业意向来看,毕业生普遍调低了期望值,采取比较现实的择业观念。

(三)社会关系因素影响

在影响择业决策的社会关系方面,38%毕业生认为父母对择业决策的影响最大,14%认为是朋友和同学,12%认为是老师。事实上,多数毕业生在择业问题上会着重考虑家庭意见,尤其是在就业地区选择问题上,很多毕业生不愿远离父母。

(四)对用人单位条件的注重

在毕业生最看重用人单位的因素方面,24%的毕业生最看重用人单位的薪酬和福利,比例最高;18%看重良好培训机会,18%看重个人发展空间,两者之和达到36%。说明,毕业生求职正由注重即时利益,逐步转向注重个人发展的理性就业。

(五)当前缺乏的就业素质

在目前所缺乏求职素质方面,20%毕业生认为最缺乏工作经验,16%认为缺乏沟通协调能力,14%认为缺乏一定的外语水平,12%认为缺乏表达能力和专业技能,如图6 所示。这些对自身素质不足的认知情况,也印证了毕业生择业期望比较实际的调查结果。

图6 毕业生缺乏的素质情况

(六)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因素

调查显示,56%的毕业生就业信息来源于网络,其中,25%来自本校就业网站,16%来自其他学校就业网站,15%来自其他招聘网站;只有20%毕业生的就业信息来自主管部门或人才中介的招聘会。就业网络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信息渠道,也使得毕业生有了一定能找到工作的底气。

三 对策与建议分析

(一)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保持同步

在扩招负面效应影响下,高校要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关键在于其人才培养模式能否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保持同步。珠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基地,拥有众多的国内外企业,并不缺少就业职位,缺少的是具备合适技能的人才。地处珠三角地区的普通高校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应加强对人才市场的调查,获取人才需求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同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在大的学科专业体系下,针对有市场前景的职业方向开设技能培养课程。

(二)加强就业心理引导工作

调查显示,毕业生心理承受能力及抗挫能力仍然较弱,非常有必要为毕业生提供针对性的就业心理辅导,使其树立科学正确的就业观,采取正常乐观的就业心态,改变消极的认识,疏导不良情绪,走出就业心理误区,树立科学正确的就业观。同时,从毕业生就业压力来源来看,除了对毕业生本身进行心理疏导以外,还应该加强与毕业生家长的沟通,引导他们帮助减轻毕业生就业思想负担。

(三)进一步拓宽就业信息渠道

就业信息的丰富和信息渠道的拓宽,能够较大地增强毕业生的就业信心,减轻对宏观就业形势的悲观心理。互联网作为高科技和信息化社会的重要信息渠道,已受到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青睐,珠三角地区是信息化水平发达地区,当地高校应该着重发展网络信息渠道。同时,也要加强对就业网络信息的管理,使互联网能够真正满足毕业生的求职信息需求,避免消极不利因素影响,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毕业生普遍缺乏充分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过程处于被动状态,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化、全程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大学入学就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生涯规划教育。通过职业生涯教育,使大学生系统地掌握生涯发展的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职业道德,引导他们真正了解自己的就业兴趣,在选择未来职业时,能够立足于他们长期的、一生的职业发展方向,有条不紊地展开求职工作。

(五)加强社会实践,增强毕业生求职竞争力

如何更广泛地开辟和建立实习基地,把实习与就业结合起来,是当前高校面临的巨大挑战。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长,就业市场对社会实践经历要求的提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是高校必然要考虑的问题。珠三角地区高校应充分利用发达的经济实体资源,借助各类的社会资源,与企业高端直接洽谈,建立起融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于一体的实践基地群。同时,要加强学生积极参加校园内和社会上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使之对其所学专业的应用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相关职业有一个比较真实感性的认识,并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发现不足,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1]王 军,吴宜璇.特区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统计分析[J].特区经济,2007(2).

[2]羊 健,苏永红.大学生就业意向和职业观念调查[J].中国成人教育,2010(22).

[3]胡凯林,韦 宏.师范类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J].教育与职业,2008(19).

猜你喜欢

调查结果珠三角意向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芷江西路社区助老志愿者居家护理知识调查结果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闽北方言生存现状调查
最新中国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京发布
集体意向:交互认识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