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医师生活质量的因素及策略探讨

2013-01-24郝燕霞高润芳赵兴娟张志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期
关键词:医务人员医师质量

郝燕霞* 高润芳 赵兴娟 张志玲

(山西医科省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

影响医师生活质量的因素及策略探讨

郝燕霞* 高润芳 赵兴娟 张志玲

(山西医科省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

近年来,医师的生活质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从影响医师生活质量的因素对目前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指出现行主要的研究方法,并对今后如何提高医师的生活质量进行了探讨。

医师;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策略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也称生命质量,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1]。它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条件各方面的客观状态与主观感受[2]。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追求躯体健康的同时开始关注心理健康。因此有关各种人群生活质量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其中关注更多的是疾患者群,特别是慢性病及肿瘤患者。医务人员是促进人类健康的主要群体,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直接影响到工作质量。因此,国内关于医务人员生活质量的研究也日趋增多。现就医师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状况作一综述,目的在于寻找干预因素,改善医师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积极性,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促进全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1 健康调查量表

目前研究的量表主要有:

1.1 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和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 BREF)。它们是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生存质量的概念研制出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共有100个问题,涉及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信念的6个领域的24个方面[3]。WHOQOL-BREF是在WHOQOL -100基础上研制的简化量表,有26个问题,涉及心理、生理、社会关系和环境的4个领域及2个询问个体关于自身生活质量和自身健康状况主观感受的独立问题。这其中部分问题按正向计分,部分问题按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4]。

1.2 SF-36(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是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调查问卷,1991年正式在国际上使用。目前广泛应用于普通人群的生存质量测定、临床试验效果评价以及卫生政策评估等领域。SF-36汉语版经过多次修订、使用,已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5,6]。SF-36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等8个方面,还包含一项健康变化(HT:Reported Health Transition)指标,用于评价过去一年内健康状况总体变化情况。

1.3 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 GQOLI-74)是李凌江,杨德森1998年编制完成的,它是评定我国社区各种人群生活质量的综合性问卷,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方面共20个因子,涉及74个问题[7,8]。

2 医师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2.1 医疗行业

2.1.1 高压的工作性质

医师的责任是救死扶伤。医师每天面对紧急、危重的病例,工作时必需保持头脑冷静、思维严谨、反应敏捷,还需要具有较好的专业技能及道德情操,这无疑给医师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国外学者对医师的职业压力与其健康的关系进行了诸多研究,发现职业压力会降低医师的生理及心理的健康状况[9],影响医师的生命质量。朱伟[10]等人研究某市省、市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发现医师的职业压力越大其生命质量越差。

2.1.2 工作特点

医疗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有其特殊性。它要求24h值班,节假日不休息,以随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及病例,因此医师的饮食及睡眠常无规律。于此同时,医师还需书写大小不同的病例文书。长期繁重的工作,导致睡眠减少,引起工作效率下降[11]。另有研究发现,工作繁忙,三班倒、没有明确的工作和休息之分,睡眠不足,长期超负荷工作增加躯体应激水平是导致医师亚健康状态的危险因素之一[12]。

2.1.3 工作环境

医师在行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暴露于病毒、细菌、射线、化学毒物等物质之中。SARS流行期间,全国医护人员SARS感染构成为18.13%;其中,北京、广东、天津、山西、河北、内蒙古分别为15. 85%、22.87%、38.29%、17.59%、10.36%、14.34%[13]。国外有人研究发现,传染性病科医师、肿瘤科医师、重症监护室的医师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他们认为面对传染病的恐慌和无力医治病危患者是造成其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14]。

2.1.4 科室差异

据美国医界统计外科医师压力最大尤其是急诊外科;英国的调查显示精神科医师、放射科医师和外科医师容易患焦虑症和抑郁症[15]。赵曲川[16]等研究了北京地区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医师与门诊医师的生存质量,结果显示门诊医师的生存质量明显好于急诊医师。紧张的急诊工作,医师常忽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导致健康状况下降,从而影响其生存质量。龙淑芳[17]等人研究示,内科医师的生活质量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4个领域均高于外科医师。

2.2 人际关系

2.2.1 医患关系

近几年,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医务工作者面临多元化的需求和服务,医患矛盾正逐步加深。柳晓琳[18]调查了664名医务工作者生存质量,结果显示有86.3%的医务工作者感觉有压力,来源于患者的占53.8%,来源于子女和配偶的分别为19.7%和19.3%,由此可见,医患关系相对紧张可能是导致医务工作者生存质量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发现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建立和谐的关系是增加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19]。刘薇薇[20]等发现医务人员生活质量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因此提高医务人员生活质量有其必要性。

2.2.2 行业内部关系

医疗行业中除了存在医患关系,还存在着医护、上下级、科室间等多种人际关系。同事间竞争嫉妒,医护配合不利,上级工作安排不合理等现象均会给医师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严重时影响其生活质量。国外研究者调查发现,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的鼓励、肯定可促使他们提高工作效率[21]。

2.2.3 工作家庭关系

医师工作繁忙而没有规律,在家庭生活中要照顾小孩、赡养老人,两者常因不能兼顾而出现“角色冲突”。在工作和家庭的重压之下医师的身心健康备受煎熬。另有人研究者发现已婚人员有更高的生活质量,但这种较高水平的生活质量主要表现在客观方面[22]。

2.3 社会支持

我国的新闻媒体对医务人员的负面宣传、报道不断激化着医患矛盾;国家要求医方执行举证责任倒置,但国家关于医师的保障措施却不尽完善,因而医师处在巨大的心理、社会压力之下。医师的努力得不到患者及其家属乃至社会各界的承认。研究发现,医师知觉到的社会支持越高,其职业倦怠程度即情绪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也就越低;社会支持的缓冲器模型认为,社会支持在应激条件下与身心健康发生联系,它缓冲压力事件对身心状况的消极影响,保持与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社会支持可以提供问题解决的策略,降低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减轻压力体验的不良影响[23]。俞爱月[22]等人提示医务人员生活质量多数因子与社会支持存在正相关,医务人员能够从单位、同事、朋友、家属、亲戚等得到较多的社会支持,并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如能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就可提高生活质量。

2.4 经济因素

在调查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中发现,医务人员最不满意的是报酬与福利[24]。虽然我国医师的收入在1978至1997年间增长了28倍,但与医师承担的职业风险和工作强度相比,与市场上和自己相同学历、资历的人员相比,其收入仍然较低[25]。面对高压力、高风险、高负荷的职业,心态积极者会努力工作,获得晋升,最终提升待遇;消极者则有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的产生,久之引起身心疾病;另有逃避者则有转行做医疗器械或药品销售等跳槽行为。

2.5 医师自身性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的状况

面临相同刺激时,个人性格特征及其心理健康程度的差异,会导致不同的体验及反应。苏丽琼[26]等认为职业紧张因素客观存在,个人是否感觉某个事件和环境具有紧张性,则存在很大差异。另有相关研究,A型人格、外控型、低自尊、倔强、防御性应对、神经质的人容易产生职业枯竭[27]。此类人群在面对应激等外界刺激后易出现易怒、抑郁、悲伤等消极情感体验,出现工作倦怠、职业枯竭,严重时影响其身心健康,最终导致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2.6 人口量变学因素

有年龄、学历、职称等因素。龙淑芳等[17]研究发现学历不是影响医师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黄腾[28]调查结果示,年龄是影响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无论患者,还是普通人群,年龄与生命质量呈负相关,高年龄往往是低生命质量。值得注意的是,40岁是临床医师精神健康的转折点,40岁以前呈下降趋势,40岁以后反而呈升高趋势;随着职位的升高,临床医师的生存质量得分也越高。

3 提高医师生活质量的应对策略

综合上述研究,医师的生活质量与工作性质,社会环境,医师自身的性格特点等因素有关。生活质量的提升涉及到多个角度、多个部门,目前其对策主要是从组织环境层面和个体层面着手进行的。

3.1 组织环境层面

①政府应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行业的财政支出,扩大医疗保险范围,减少个人支付比例,实现医疗与药品分家,缓解大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实现医疗服务的公益性。②社会应引导公众正确的看待医疗过失、医疗纠纷,新闻媒体应营造一份更和谐的舆论环境,建立起患者对医师的合理期望,减轻医师的心理负担,增加医师的安全感和自豪感。③国家应建立健全有关法律制度保障医师的权利。医疗纠纷中“举证责任倒置”给医师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法律应在充分维护患者权益的同时保障医师的合法权利,甚至是人生安全。④医院应以人为本,改善工作环境,公平对待每个人,建立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制度,适时激励员工,不仅是金钱和物质,而且还包含精神方面,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应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给其提供专门的心理疏导,以帮助其舒缓工作、生活中的不良情绪,许多研究表明:通过开展针对性的教育课程可以增强医务人员应对工作需求的能力[29]。同时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培训,进修,深造等机会,增加员工对医院的归属感。

3.2 个体层面

对于医师本身应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剖析自己、认识自己,学习情绪管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加强锻炼,劳逸结合,学会从工作中寻找快乐。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学会与同事、领导沟通,特别是患者,与其建立起良性互动,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医师还应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自我保护,面对不良体验时应适时疏导、宣泄自身情绪,转移目标,多交朋友,保持平和的心态,充沛的精力,从而提高生存质量和临床医师的自我幸福感。

4 医师生活质量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目前对医师生活质量的研究尚存在不足:①从研究规模上,对于福利院、卫生所、社区医院医师的生活质量评估少有研究。主要是针对大型综合性医院影响医师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但各因素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较少。②目前的研究主要是横断面调查,如果能从纵向动态的追踪研究,就能更好的了解和发现影响医师生活质量的因素、动态演变及有效的干预措施。③研究方法上多为问卷调查,可在此基础上加用访谈法、个案法等采集资料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研究时样本抽样方法多采用整群随机、随机分层或方便抽样的方法,在实验时未能完全依照随机、对照、盲法的原则。而且由于被观察者的主观意识,结果常常产生误差。④目前尚未编制出专门测评医务人员的生活质量量表,以便更准确的测评医务人员的生活质量。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

[1]The WHOOQOL Group.What is quality of life ?[J].World Health Forum,1996,17(4):354-356.

[2]Orley J,Kuyken W.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M].Berlin:Springer Verlag,1994:1.

[3]The WhoqoL Group.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WHOQOL) :development and general psychometric properties[J].Soc Sci Med,1998,46 (12):1569-1585.

[4]Hanestad BR,Rustone T,Knudsen OJR,et al.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WHOQOL -BREF questionnaire for the Norwegian general population[J].J Nurs Meas,2004,12(2):147-159.

[5]Ware JE,Gardek B.Overview of the SF-36 Health Survey and the Interna- tional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IQOLA) Project[J].J Clin Epidemiol,1998,51(11):903.

[6]李鲁,王红妹,沈毅.中文版SF-36量表用于杭州市区居民生命质量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35(6):428.

[7]李凌江,郝伟,杨德森,等.社区人群生活质量研究:生活质量问卷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5):227-231

[8]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88-182.

[9]Antoniou AG,Davidson M J,Cooper CL.Occupational stress,job satisfaction and health state in male and female junior hospital doctors in Greece[J].J Manag Psychol,2003,18(6):592.

[10]朱伟,江青松,王治明,等.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对生命质量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3(3):468-472.

[11]Leslie PJ,Williams JA,Mc Kenna CA,et al.Hours volume and type of preregistration house officers[J].Br Med J,1990,300(6731): 1038-1041.

[12]陈俊红,孟令权,王伟刚.廊坊市三甲医院临床医生亚健康状态调查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2):109-112.

[13]陈胤忠,唐才昌.医务人员SARS感染率高原因与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对策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1):1047-1049.

[14]Catalan J,Adrian BA,Pergami A,et al.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n staff of caring for people with serious disease:The case of HIV infection and oncology[J].J Psychosomatic Res,1995,40(4): 425-435

[15]孙丹,孙荣国.医生职业压力管理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6,1 (4):45-47.

[16]赵曲川,牛晋卫,郭焱.北京地区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医师与门诊医师生存质量研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8,7(10):703-704.

[17]龙淑芳,史潇.广东省三甲医院医生生活质量现况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21):2710-2713.

[18]柳晓琳,刘艳军,李鸿,等.医务工作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9,26(4):399-402.

[19]Pottera SJ,McKinlay JB.From a relationship to encounter: An examination of longitudinal and lateral dimensions in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J].Soc Sci Med,2005,61(2):465-479.

[20]刘薇薇,王媛媛.三级医院医务人员生活质量的个体、工作特征、组织环境三维度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2010,14(3):37-39.

[21]Dudley HA.Stress in junior doctor: Stress and support[J].Br Med J,1990,301(1):75-76.

[22]俞爱月,王琼瑶.医务人员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674-2676.

[23]姜能志,韩国华,刘晓丽. 医生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集体效能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3):297-299

[24]陈志勇.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9):63-66.

[25]张翠萍.对临床医生薪酬体系的思考[J].中外健康文摘,2009,8 (8):0192-0195.

[26]苏丽琼,刘宝英,杨华,等.A型行为及应对方式与职业紧张的关系[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7,13(2):9-11.

[27]Quick JC,Tetrick LE.Handbook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M].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2002:26.

[28]黄腾.大型综合性医院不同科室临床医生的生存质量比较[D].南宁:广西医科大学,2007.

[29]李丹,尹文强.医生职业枯竭的归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3): 30-32.

R192.3

:A

:1671-8194(2013)03-0387-03

*通讯作者:E-mail:yxhao.cool@163.com

猜你喜欢

医务人员医师质量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让基层医务人员重拾改革信心
质量投诉超六成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