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典型病例分析

2013-01-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期
关键词:舒巴坦抗菌药头孢哌酮

曲 莉

(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2)

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典型病例分析

曲 莉

(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2)

临床药师;抗感染;病例分析

世界卫生日2011年主题为“今天不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加强抗菌药的管理已是全世界一项首要任务,有效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管理,控制细菌的耐药,促进合理用药,同样更是我国一项艰巨而又现实的任务[1-3],作为基层医院抗感染的专业临床药师,现将我院临床药师参与的、在感染方面的典型病例展现出来,与之分享。

1 重度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

患者女性,63岁,因车祸导致重度颅脑损伤、双侧外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左颞顶部急性硬膜下血肿、右颞叶脑挫裂伤、右颞骨线性骨折、颅底骨折、右枕顶部皮下血肿、肋骨骨折左侧血胸入院治疗。既往病史:冠心病史数年。入院第2天,患者出现脑疝,行开颅手术,术后第四天患者体温升高,T 38.7℃、WBC 17.6×109/L,N 97.5%,先后给予头孢哌酮舒巴理静滴9d,头孢吡肟5d,效果不佳。脑脊液培养第一次无菌生长,第二次为污染菌,临床选用抗菌药均q8h给药。患者仍有高热、体温39.3℃,请求临床药师会诊。

药师会诊建议:①此时头孢吡肟2.0q8h给药,第三次脑脊液药敏结果末正式报出,初步可见阳性球菌,但也不排出革兰阴性菌,故建议医师更换抗菌药,选用万古霉素1.0q8h给药,联用美洛培南1.0q8h给药,万古霉素应用250mL液体,滴入时间不少于100min。②考虑导管是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故建议更换入院时一直使用的尿导管。更换抗菌药第3日药敏结果回报大肠埃及菌,仅对美洛培南敏感,停用万古霉素,美洛培南改为q6h给药。2d后患者临床症状有好转,但肝功明显偏高,建议将美洛培南改回q8h给药,体温在37.3℃波动。第13天药师查房,二次痰培养为产碱假单孢,也仅对美洛培南敏感,患者体温正常36.5℃,肺部无啰音,WBC:7.2×109/L,N 67.5%。继续巩固治疗1周,停止抗菌药物的使用。

药学评价:患者全身多处损伤,颅内感染,高热,血糖高,合并肺部感染,抗菌药选用原则应从高到低的原则,颅内感染阳性菌感染概率一般较大,针对阳性菌根据患者情况及我院实际选用万古霉素,又因万古霉素与肝素者配伍时有白色絮状沉淀,故避免万古霉素后给入。美洛培南有较好的血脑屏障穿透性,且中枢神经损害性均较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小,故选用美洛培南。

小结:通过临床药师对此病例的重点监护,可以及时为临床医师提供药物方面的信息,避免了临床医师因选药不当、延误治疗情况的发生;当选用对中枢神经影响相对较小的药物、及时根据肝功能调整药物剂量,同时也选用血脑屏障穿透力较好的药物,不仅可尽快减轻病人及家属的痛苦,也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同时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大有益处。

2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

患者女性,56岁,体质量61kg,急性腹膜炎。入院检查:T 38.3℃、WBC 12.1×109/L,N 873%。尿、粪便常规正常,既往病史为糖尿病肾病,2年前行“膀胱造瘘术”。患者入院后给予左氧氟沙星0.3g bid静滴3d,治疗效果不佳。

药师查房建议:调整左氧氟沙星0.6g,ivd,qd,用药第3天,患者体温开始下降。治疗第6天,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T 36.7℃,WBC 8.9×109/L,N 60.5%,5d后患者病愈出院。

药学评价:喹诺酮抗菌药依药动学,一般为浓度依赖性抗菌药,在肝肾功能正常时,提高单次用量,减少每天的用药次数,往往抗菌效果会提高,如肝肾功能较差,年龄较大,可将一日总量分次给予,减少肾功能的损害。

小结: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过敏的患者,临床药师要做好临床医务人员的参谋,提供他们相关的用药方面的最新信息,将各类药物的用药特点及时介绍给临床,使临床医师在为患者选用药物方面更加个体化,真正做到安全、有效、合理。

3 以药动学为基本参数优化给药方案

患者女性,44岁,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在全麻下行胰腺病损的切除术。术后头孢呋辛2.25g,静脉滴注,Q12h给药,甲硝唑0.5g,静脉滴注,日一次,术后第3天患者体温升至38.8℃,并在此范围内波动,腹部切口处可见脓性分泌物。取此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大肠埃希菌,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敏感。对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氨曲南耐药、临床医师将抗菌药换成头孢哌酮舒巴坦2.25,静脉滴注,Q12h给药。第4天,患者的体温为38.1℃。

药师会诊分析:①对于重症感染此抗菌药物治疗剂量不足。②头孢哌酮舒巴坦的半衰期相对较短,应再分次给予。故建议将头孢哌酮舒巴坦的剂量调成3g,静脉滴注,q8h给药。3d后患者的体温开始下降。继续用药一星期,患者体温正常,手术切口敷料干燥,无分泌物,无咳嗽、咳痰,停止了抗菌药的使用。

药学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为时间依赖型抗菌药,即抗菌药的血药浓度在体内消除较快,很少有后遗效应,在血药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时,细菌可继续繁殖,且易产生耐药菌,头孢哌酮舒巴坦一般可每日2次给药,严重时日3次给药,才可控制住感染。

小结:临床药师通过运用现有的药学专业知识,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对抗菌药物给药剂量、给药频次进行分析评判,提高了抗菌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协助临床医师调整抗菌药用药方案,在足量多次给药后,提高了血药浓度,延缓了细菌耐药的产生,从而保证了抗菌的效果。

[1]王玉平.神经内科常见病用药处方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65.

[2]中国国家处方集编写委员会编写.中国国家处方集,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卷[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403.

[3]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煽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5-96.

R95

:B

:1671-8194(2013)03-0279-02

猜你喜欢

舒巴坦抗菌药头孢哌酮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纤支镜肺泡灌洗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抗菌药的常见使用误区
14种市售抗菌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
某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HPLC法测定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