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研究

2013-01-24张继锋包乌仁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期
关键词:皮瓣骨科髋关节

张继锋包乌仁

(1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医院西院骨三科,内蒙古 通辽 028000;2 内蒙古民族大学护理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43)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研究

张继锋1包乌仁2

(1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医院西院骨三科,内蒙古 通辽 028000;2 内蒙古民族大学护理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43)

微创系指微小创伤,微创外科是指以最小的侵袭和最小的生理干扰达到最佳外科疗效的一种新的外科技术,是一种比现行的标准外科手术具有更小的手术切口、更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更轻的全身反应、更少的瘢痕愈合、更短的恢复时间、更好的心理效应的手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外科学的发展,新的创伤更小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人们对创伤与组织修复过程及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化,微创技术的内涵将逐步丰富、完善和发展。

微创技术;创伤骨科;骨折;固定器械

1 微创骨科技术的概念

微创技术指以最小的侵袭和最小的生理干扰达到最佳手术疗效的一种新技术。它强调的不仅仅是一个手术小切口,而且重点强调在保证获得常规外科手术疗效的前提下,通过精确的定位技术,减少手术对周围组织造成的创伤和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干扰,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微创骨科则是微创外科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包括微创理念和微创技术两部分内容。目前,学者们对微创骨科的基本概念已经达成以下共识,即通过特殊手术入路,应用一些特殊设备或新的器械,如内镜、计算机、影像技术、特殊穿刺针、专用自动拉钩和内固定器材等,以获得一种比传统手术对组织创伤更小而手术精确度更高、效果更肯定、术后恢复更快为目的的新技术和新科学[1,2]。

2 微创骨科技术的应用现状

随着微创理念在骨科领域的普及与不断深入,微创骨科涉及的领域和手术种类不断拓展,特别是在创伤、关节、脊柱和导航辅助等骨科领域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同时,人们也开始用循证医学方法对微创技术在骨科中的应用进行科学总结,使一些骨科微创手术逐步走向成熟,成为定型手术。

2.1 微创技术与骨折治疗

传统的骨折治疗由于过分强调坚强内固定和解剖结构重建、以提高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客观上常常以严重损伤骨的血运为代价,而忽视了骨的生物学特性,结果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产生一系列并发症。诸如术后内固定失败、延迟愈合、骨不连和钢板下骨质疏松等日益突出,引发了人们对传统骨折治疗理念的反思。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对骨折生物学环境与骨折愈合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骨折的固定原则和固定方法发生了重大变革,从单纯强调骨折固定的机械稳定性向间接复位、生物学固定方式转变,强调微创技术的运用和保护骨折端局部血运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骨折个体化治疗的理念。对长管状骨骨折的治疗,也由传统的解剖复位坚强固定转变为以维持长骨正常长度,不出现成角及旋转畸形,注意保护骨折局部血供的间接复位和桥接固定技术,尽量维持良好的骨折愈合的生物学环境。

2.2 微创技术与关节外科

2.2.1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

传统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尽管已经取得满意的长期临床疗效,但由于髋关节位置较深,周围肌肉发达,传统的手术入路切口长,软组织剥离多,致使患者失血量增多,术后不可避免地造成患肢肌力减弱,不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随着微创技术在骨科领域的不断拓展,全髋关节置换的微创术式应运而生,并具有以下优势:失血和肌肉破坏更少,术后髋关节更加稳定,关节功能恢复更好;术后疼痛更轻;住院时间缩短;减少了物理治疗程序;皮肤切口小,手术瘢痕小;降低了医疗和护理费用,能迅速恢复劳动能力;术后髋关节感染率低,患者近期满意度高。但由于手术视野较小,要求术者熟练掌握局部解剖和小切口操作技巧及微创专用器械。本术式主要适用于初次髋关节置换,特别是身材瘦小者,而不适合肥胖、有髋关节畸形、僵硬、旋转明显受限者和翻修者;需要严格的技术培训才能掌握手术要领,胜任手术。

2.2.2 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

传统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切口通常会破坏股四头肌的力学结构或导致髌骨外翻,寻求更好的切口以解决上述弊端的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是在Repicci和Erberle等倡导下进行的。近年得到了不断完善与发展。该技术以髌旁内侧不干扰股四头肌切口为典型,其特点是在术中不破坏股四头肌的运动机制、不破坏髌上囊与不翻转髌骨,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伸膝功能,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但由于手术视野较小,皮肤易拉伤以至形成较大的瘢痕;要求术者熟练掌握局部解剖和小切口操作技巧并有改良的手术工具和假体才能顺利完成手术;截骨锯路受限,易伤及没有被显露或保护的韧带;不易彻底清除骨碎屑和骨水泥;安装假体受限易引起偏移、力线不良及过早松动。此外,不适用于膝关节严重畸形、肥胖症、糖尿病、慢性类固醇增高、近期深静脉血栓史、膝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及其他伴不稳定情况的患者。

2.2.3 关节镜介导下的微创骨科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关节镜技术,被认为是骨科领域最早的微创技术。近年来关节镜外科得到了惊人的发展,不仅显著深化了人们对关节局部的活体结构、生理及病理的认识,极大提高了关节疾病的确诊率和诊疗范围,而且完成了许多常规手术很难完成的关节内病变手术;不仅由初创时期单纯的膝关节发展到肩、髋、肘、腕、踝甚至指(趾)间关节,而且从以往关节内疾病的检查诊断发展到镜下的手术治疗和功能重建。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前后十字韧带的重建已成为常规定型手术;镜下对关节软骨病灶的清理、打磨、微骨折的治疗,以及滑膜切除、关节粘连松解等都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关节镜辅助手术改变了传统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结合应用放射影像增强设备监视,能微创完成胫骨平台、股骨髁间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及其他关节内骨折的复位与固定。镜下操作可最大程度减少手术创伤,简便易行。

2.3 微创技术与显微外科

将微创技术应用于显微外科,是减少供区破坏的有效手段。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穿支皮瓣,或称皮支皮瓣,指仅以管径细小(0.5~0.8mm)的皮肤穿支血管供血的皮瓣,是显微外科皮瓣移植的新发展,被认为是整形修复重建外科的新纪元。穿支皮瓣不仅保留了供区的肌肉,减少了供区的并发症,而且设计灵话,使受区外形更美观,可明显减少康复时间,目前受到了广泛关注。可以预见,随着全身各种穿支皮瓣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将可能促进显微外科向着更加微创的超级显微外科不断发展。此外,应用内镜技术切取皮瓣或处理皮瓣血管蒂,可以在不增加皮肤切口长度的情况下扩大皮瓣切取范围,延长血管蒂的切取长度,方便转移或移植。在采用膈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时,可在胸腔镜直视下于近膈肌处切取全长膈神经,缩短靶器官失神经的时间,以较小的创伤取得与开胸手术相同的疗效。

3 结束语

微创骨科技术能否真正取得与传统手术相同,相似或更佳的疗效,需要经过循证医学和伦理学的检验,分析评价其可行性,安全性和近、远期疗效。更值得一提的是开展微创骨科技术不仅需要严密的理论依据,严谨科学的实验方法,而且需要充分的临床验证,客观评价分析,只有反复实践,前瞻性研究和长期随访,才能得到最终结果。微创骨科技术拥有美好的前景,前途无量。在数字化虚拟人体基础上,将组织工程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纳米材料技术和先进计算机技术结合,同时新的骨科器械的出现,可使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朝着微创、微观、微量或无创的方向发展,也朝着适时遥控、动态、替代与智能化方向的发展。

[1]王亦璁,周志道.微创意识与微创技术[J].中华创伤杂志,2005,21 (2):81.

[2]王满宜.新观念及新技术影响着创伤骨科的发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10):85.

R68

:A

:1671-8194(2013)03-0046-02

猜你喜欢

皮瓣骨科髋关节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第十期数字骨科技术(CAD-RP)应用学习班暨第六届南总创伤骨科高峰论坛通知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