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年河南省审定品种

2013-01-22

种业导刊 2013年1期
关键词:周麦汇总河南省

导 语:2012年10月23日,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在郑州召开七届四次会议,审定通过了小麦、油菜两种农作物共18个新品种,本刊本期全文刊登。

小麦

品种名称:许科718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2001

选育单位:河南省许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周麦13号/漯麦四号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大穗型中晚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25.4d,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晚熟0.9d。幼苗半匍匐,苗期叶片宽长,苗壮,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蘖力一般;春季返青晚,起身慢,两极分化快,苗脚利索,受春季低温影响较小;成株期旗叶宽大上举,穗下节长,穗部有蜡质,株高81.9cm,茎秆粗壮,有弹性,抗倒伏能力强。中长芒,近长方型穗,均匀,结实性好。籽粒椭圆型,大小均匀,半角质,饱满度中等,黑胚少。2010-2011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每667m2成穗数39.5万,穗粒数35.1粒,千粒重48.1g。2011-2012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每667m2成穗数35.2万,穗粒数35.5粒,千粒重49.7g。

抗病鉴定:2011年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中抗叶锈病、纹枯病和叶枯病,中感白粉病和条锈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结果:2010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4.61%,容重778g/L,湿面筋32.0%,降落数值337s,吸水量61.9mL/100g,形成时间4.8min,稳定时间5.0min,弱化度141F.U.,沉淀值57.8mL,硬度64HI,出粉率69.1%;2011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4.66%,容重804g/L,湿面筋30.4%,降落数值393s,吸水量62.3mL/100g,形成时间3.4min,稳定时间3.1min,弱化度102F.U.,沉淀值55.2mL,硬度68HI,出粉率69.3%。

产量结果:2009-2010年度河南省冬水Ⅰ组区试,10点汇总,8点增产,1点平产,1点减产,每667m2平均产量529.0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2.68%,不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2010-2011年度河南省冬水Ⅰ组区试,12点汇总,12点增产,每667m2平均产量593.9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4.67%,达极显著水平,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

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Ⅰ组生产试验,11点汇总,11点增产,每667m2平均产量526.3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5.5%,居7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品种名称:浚麦K8号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2002

选育单位:浚县丰黎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开麦18/百农64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大穗型中晚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24.7d,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晚熟0.2d。幼苗半匍匐,苗期长势好,叶色浓绿,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蘖成穗率中等;春季发育慢,抽穗晚。成株期旗叶较宽大,株型稍松散,穗下节短,株高79.8cm,茎秆较粗,弹性一般。长芒,长方型大穗,结实性好;粒大,均匀,半角质,黑胚少,饱满度较好。根系活力好,叶功能期长,成熟晚,灌浆充分,落黄好。2010-2011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每667m2穗数37.7万,穗粒数37.9粒,千粒重46.7g。2011-2012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每667m2穗数35.5万,穗粒数45粒,千粒重42.5g。

抗病鉴定:2011年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中抗叶锈病和叶枯病,中感白粉病、纹枯病和条锈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结果:2010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4.85%,容重802g/L,湿面筋32.3%,降落数值392s,吸水量59.7mL/100g,形成时间3.0min,稳定时间2.8min,弱化度134F.U.,沉淀值56.2mL,硬度65HI,出粉率71.8%。2011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4.81%,容重813g/L,湿面筋32.8%,降落数值424s,吸水量60.9mL/100g,形成时间2.8min,稳定时间2.5min,弱化度109F.U.,沉淀值54.0mL,硬度65HI,出粉率72.6%。

产量结果:2009-2010年度河南省冬水Ⅰ组区试,10点汇总,9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m2产量530.3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2.93%,不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2010-2011年度河南省冬水Ⅰ组区试,12点汇总,8点增产,4点减产,每667m2产量580.5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2.30%,不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

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Ⅰ组生产试验,11点汇总,11点增产,每667m2产量527.5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5.7%,居7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品种名称:郑麦583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2003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百农AK58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24.2天,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早熟0.3d。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长势壮,冬季抗寒性较好,分蘖力较强;春季返青晚,起身慢,抗倒春寒能力强,成穗率一般,穗层整齐;成株期株型偏紧凑,穗下节偏短,旗叶偏长半披,平均株高79cm,茎秆弹性较好,抗倒伏能力一般。中短芒,穗偏大、均匀,结实性好;子粒角质,饱满度好。根系活力强,落黄好。2010-2011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为:平均每667m2穗数44.6万,穗粒数31.9粒,千粒重45.5g。2011-2012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每667m2穗数40.1万,穗粒数33.3粒,千粒重44.0g。

抗病鉴定:2011年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中抗叶枯病,中感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结果:2009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5.52%,容重779g/L,湿面筋33.8%,降落数值408s,吸水量57.9mL/100g,形成时间4.2min,稳定时间7.2min,弱化度49F.U.,沉淀值72.0mL,硬度63HI,出粉率66.7%。2011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6.03%,容重810g/L,湿面筋36.6%,降落数值444s,吸水量61.1mL/100g,形成时间4.2min,稳定时间8min,弱化度49F.U.,沉淀值75mL,硬度67HI,出粉率72.4%。

产量结果:2008-2009年度河南省冬水Ⅰ组区试,12点汇总,4点增产,8点减产,每667m2产量487.5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减产3.17%,不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的第8位;因品质测试结果滞后,2009-2010年缺试。2010-2011年度河南省冬水Ⅰ组区试,13点汇总,4点增产,8点减产,每667m2产量558.4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减产1.59%,不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11位。

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Ⅰ组生产试验,11点汇总,10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m2产量518.0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3.8%,居7个参试品种的第5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品种名称:农大1108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河北金诚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2004

品种来源:5108/Riband//温麦6/3/周麦134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大穗型中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24.6d,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早熟0.4d。幼苗半匍匐,苗期叶稍长,叶色浓绿,冬季耐寒性一般,分蘖力强,成穗率低;春季返青起身晚,起身后发育速度快,受春季低温影响较小;株型偏松散,穗下节长,旗叶上冲,平均株高77.2cm,茎秆粗,抗倒伏能力一般。长方型大穗,结实性好;籽粒椭圆型,大小均匀,角质,黑胚少,饱满度中等。根系活力好,叶功能期长,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2010-2011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每667m2穗数41.5万,穗粒数35.4粒,千粒重45.0g。2011-2012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每667m2穗数37.9万,穗粒数34.5粒,千粒重45.2g。

抗病鉴定:2011年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中抗叶枯病,中感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结果:2010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4.01%,容重792g/L,湿面筋29.0%,降落数值270s,吸水量59.4mL/100g,形成时间3.0min,稳定时间3.4,min,弱化度121F.U.,沉淀值 57.0mL,硬度 63HI,出粉率 71.6%。2011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3.84%,容重788g/L,湿面筋28.6%,降落数值429s,吸水量61.4mL/100g,形成时间 3min,稳定时间 4.8min,弱化度 70F.U.,沉淀值52.8mL,硬度67HI,出粉率72%。

产量结果:2009-2010年度河南省冬水Ⅱ组区试,8点汇总,8点增产,每667m2产量540.4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6.90%,达极显著水平,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2010-2011年度河南省冬水Ⅱ组区试,12点汇总,11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m2产量578.7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3.31%,达显著水平,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3位。

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Ⅱ组生产试验,11点汇总,10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m2产量527.9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3.7%,居7个参试品种的第4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品种名称:中育9398

选育单位: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2005

品种来源:矮败小麦/新麦18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穗型中晚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24.5d,与对照品种周麦18号相当。幼苗半直立,苗期叶片宽短,叶色浓绿,苗壮,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蘖力弱,成穗率较高;春季发育较快,抽穗较早;株型偏紧凑,旗叶宽短,有干尖,穗下节短,平均株高76.2cm,茎秆粗,抗倒性一般。长方型大穗,结实性好,穗层整齐;圆粒,大小均匀,角质,黑胚多,饱满度中等。2010-2011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每667m2穗数42.8万,穗粒数36.1粒,千粒重40.9g。2011-2012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每667m2穗数36.7万,穗粒数37粒,千粒重42.2g。

抗病鉴定:2011年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中抗条锈病、叶锈病和叶枯病,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结果:2010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6.70%,容重794g/L,湿面筋38.8%,降落数值214s,吸水量61.7mL/100g,形成时间4.2min,稳定时间4.9min,弱化度121F.U.,沉淀值74.5mL,硬度62HI,出粉率70.0%。2011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5.63%,容重807g/L,湿面筋35.1%,降落数值422s,吸水量61.6mL/100g,形成时间 4min,稳定时间 5.6min,弱化度 102F.U.,沉淀值69.5mL,硬度66HI,出粉率71.4%。

产量结果:2009-2010年度河南省冬水Ⅱ组区试,8点汇总,6点增产,2点减产,每667m2产量507.8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0.45%,不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8位。2010-2011年度河南省冬水Ⅱ组区试,12点汇总,11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m2产量580.6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3.66%,达显著水平,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

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Ⅰ组生产试验,11点汇总,10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m2产量516.2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3.4%,居7个参试品种的第6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品种名称:焦麦266

选育单位:河南怀川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2006

品种来源:临汾881/温麦8号//周麦13号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23.7d,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早熟0.8d。幼苗直立,苗期叶色发黄,长势弱,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蘖力中等;春季返青早,起身快,抗倒春寒能力差,成穗率较高,穗层整齐;成株期旗叶偏小,上举,穗部有蜡质,株型松散,穗下节长,株行间通风透光性好,平均株高77.7cm,茎秆有弹性,抗倒伏能力较强。纺锤型穗,码稀;粒大椭圆型,大小均匀,半角质,黑胚少,饱满度较好。根系活力好,叶功能期长,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2010-2011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每667m2成穗数42.2万,穗粒数35.6粒,千粒重44.9g。2011-2012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每667m2成穗数38.8万,穗粒数35.3粒,千粒重45.4g。

抗病鉴定:2011年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中抗叶锈病、纹枯病和叶枯病,中感白粉病和条锈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结果:2010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5.51%,容重819g/L,湿面筋34.3%,降落数值366s,吸水量60.9mL/100g,形成时间3.0min,稳定时间2.3min,弱化度151F.U.,沉淀值59.8mL,硬度60HI,出粉率68.1%。2011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4.99%,容重819g/L,湿面筋33.2%,降落数值410s,吸水量61.2mL/100g,形成时间3.7min,稳定时间2.7min,弱化度105F.U.,沉淀值56.8mL,硬度66HI,出粉率69.1%。

产量结果:2009-2010年度河南省冬水Ⅰ组区试,10点汇总,8点增产,2点减产,每667m2产量525.4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1.98%,不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4位。2010-2011年度河南省冬水Ⅰ组区试,12点汇总,9点增产,3点减产,每667m2产量577.7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1.81%,不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4位。

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Ⅰ组生产试验,11点汇总,11点增产,每667m2产量523.2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4.8%,居7个参试品种的第3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品种名称:许农7号

选育单位:河南省兆丰种业公司河南许农种业有限公司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2007

品种来源:新麦9号/豫麦18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25.3d,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晚熟0.3d。幼苗半匍匐,苗期叶片宽长,叶色浓绿,苗壮,冬季抗寒性好,成穗率高;春季发育快,长势好,抽穗早,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成株期旗叶上冲,有干尖,穗下节长,平均株高75.9cm,茎秆弹性一般,抗倒性弱。近长方型穗,偏小,长芒,结实性好,穗粒数中等;籽粒半角质,大小不匀,黑胚多,饱满度中等。2010-2011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每667m2成穗数45.1万,穗粒数34.1粒,千粒重40.5g。2011-2012年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每667m2成穗数40.1万,穗粒数36.2粒,千粒重40.5g。

抗病鉴定:2011年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中抗叶锈病、纹枯病和叶枯病,中感白粉病和条锈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结果:2010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4.81%,容重818g/L,湿面筋32.2%,降落数值341s,吸水量55.2mL/100g,形成时间2.0min,稳定时间1.4min,弱化度165F.U.,沉淀值51.8mL,硬度39HI,出粉率65.0%。2011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4.68%,容重811g/L,湿面筋30.4%,降落数值388s,吸水量53.9mL/100g,形成时间1.7min,稳定时间1.4min,弱化度133F.U.,沉淀值49.2mL,硬度44HI,出粉率67.6%。

产量结果:2009-2010年度河南省冬水Ⅱ组区试,8点汇总,6点增产,2点减产,每667m2产量531.1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5.06%,不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4位。2010-2011年度河南省冬水Ⅱ组区试,12点汇总,6点增产,6点减产,每667m2产量560.7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0.10%,不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6位。

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Ⅱ组生产试验,11点汇总,11点增产,每667m2产量532.5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4.6%,居7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品种名称:中新78

选育单位:河南中原中农良种有限责任公司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2008

品种来源:周麦13号/漯麦4号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25.1d,与对照品种周麦18号相当。幼苗半匍匐,苗期叶色浓绿,叶片窄长,长势壮,冬季抗寒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春季返青晚,起身慢,起身后发育速度加快,抽穗较早,穗层较厚;成株期株型松散,叶片偏小上冲,穗下节长,株行间通风透光性好;平均株高81cm,茎秆偏细,弹性一般。长方型小穗,结实性一般;籽粒偏大,半角质,黑胚多,饱满度中等。耐后期高温,灌浆速度慢,成熟落黄好。2010-2011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每667m2成穗数45.8万,穗粒数31.9粒,千粒重45.6g。2011-2012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每667m2成穗数38.4万,穗粒数33.0粒,千粒重45.3g。

抗病鉴定:2011年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中抗条锈病、纹枯病和叶枯病,中感白粉病和叶锈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结果:2010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4.31%,容重808g/L,湿面筋29.2%,降落数值257s,吸水量62.2mL/100g,形成时间2.3min,稳定时间1.2min,弱化度234F.U.,沉淀值37.2mL,硬度67HI,出粉率70.8%。2011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4.51%,容重809g/L,湿面筋29%,降落数值371s,吸水量62.1mL/100g,形成时间2.5min,稳定时间1.4min,弱化度163F.U.,沉淀值40.5mL,硬度70HI,出粉率71%。

产量结果:2009-2010年度河南省冬水Ⅲ组区试,9点汇总,9点增产,每667m2产量528.6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2.35%,不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4位。2010-2011年度河南省冬水Ⅲ组区试,13点汇总,12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m2产量582.5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3.55%,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

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Ⅱ组生产试验,11点汇总,10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m2产量529.4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4.0%,居7个参试品种第3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品种名称:郑麦379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2009

品种来源:周麦13/天9054-6-1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24.4d,与对照品种周麦18号相当。幼苗半直立,苗期叶片宽长,叶色浓绿,长势好,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蘖力一般,成穗率偏高;春季返青早,起身快,两极分化快,春季抗寒性一般;成株期茎秆、穗部蜡质厚,株型偏松散,旗叶偏长、卷曲,穗下节长,穗层整齐;平均株高79.5cm,弹性一般,抗倒性中等。长方型穗,长芒,结实性稍差;籽粒椭圆型,大小均匀,黑胚少,角质率高,饱满度中等,外观商品性好。2010-2011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每667m2成穗数45.9万,穗粒数33.5粒,千粒重44.2g。2011-2012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每667m2成穗数37.7万,穗粒数34.9粒,千粒重44.9g。

抗病鉴定:2011年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中抗叶锈病、纹枯病和叶枯病,中感白粉病和条锈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结果:2010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4.33%,容重818g/L,湿面筋31.5%,降落数值360s,吸水量63.4mL/100g,形成时间4.8min,稳定时间7.2min,弱化度103F.U.,沉淀值52.2mL,硬度70HI,出粉率67.8%。2011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4.08%,容重823g/L,湿面筋30.4%,降落数值442s,吸水量63.4mL/100g,形成时间5.5min,稳定时间9.2min,弱化度17F.U.,沉淀值53.2mL,硬度72HI,出粉率70%。

产量结果:2009-2010年度河南省冬水Ⅱ组区试,8点汇总,4点增产,4点减产,每667m2产量505.8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0.1%,不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9位。2010-2011年度河南省冬水Ⅱ组区试,12点汇总,12点增产,每667m2产量582.7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4.0%,达极显著水平,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

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Ⅰ组生产试验,11点汇总,11点增产,每667m2产量520.7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4.3%,居7个参试品种的第4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品种名称:天禾3号

选育单位:郑州大学 河南俊达种业有限公司 安阳市天禾农作物科学研究所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2010

品种来源:矮败小麦/天禾077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大穗型中晚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25.2d,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晚熟0.2d。幼苗半匍匐,苗期叶偏长、下披,叶色浓绿,冬季抗寒性好;分蘖力弱,成穗率高,春季发育稳健,两极分化快,抗倒春寒能力稍差。株型偏紧凑,旗叶偏宽上举,穗下节短,平均株高78.4cm,茎秆较粗,弹性一般。长方型大穗,穗层整齐,结实性好;籽粒角质,黑胚多,饱满度中等。2010-2011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每667m2成穗数43.1万,穗粒数37.7粒,千粒重40.4g。2011-2012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每667m2成穗数36.5万,穗粒数37.4粒,千粒重43.3g。

抗病鉴定:2011年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中抗叶枯病,中感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结果:2010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5.23%,容重800g/L,湿面筋31.6%,降落数值422s,吸水量61.3mL/100g,形成时间3.5min,稳定时间4.0min,弱化度119F.U,沉淀值56.8mL,硬度65HI,出粉率70.3%。2011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4.39%,容重788g/L,湿面筋31.3%,降落数值384s,吸水量61.8mL/100g,形成时间3.2min,稳 定 时 间 3.6min,弱 化 度 83F.U.,沉 淀 值53.5mL,硬度70HI,出粉率71.8%。

产量结果:2009-2010年度河南省冬水Ⅲ组区试,9点汇总,8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m2产量530.5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2.71%,不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3位。2010-2011年度河南省冬水Ⅲ组区试,13点汇总,11点增产,2点减产,每667m2产量579.3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2.98%,不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

2011-2012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Ⅱ组生产试验,11点汇总,11点增产,每667m2产量535.5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5.2%,居7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品种名称:国麦301

选育单位: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赛德种业有限公司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2011

品种来源:G883/濮麦9号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25.1d,与对照品种周麦18号相当。幼苗半直立,叶片宽大,叶色浓绿,抗寒性好,分蘖力弱;春季返青早,起身快,两极分化快,春季抗寒性较好,亩穗数中等;成株期旗叶及下部叶片较大、平展,叶色、穗色发灰,落黄一般;株型松散,平均株高78cm,茎秆较粗,弹性中等,抗倒性一般。纺锤型大穗,长芒,结实性好,穗粒数多;籽粒粉质,黑胚少,饱满度中等。2010-2011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每667m2成穗数42.9万,穗粒数37.1粒,千粒重39.6g。2011-2012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每667m2成穗数37.7万,穗粒数37.6粒,千粒重40.8g。

抗病鉴定:2011年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中抗白粉病、叶枯病和叶锈病,中感条锈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结果:2010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4.31%,容重780g/L,湿面筋31.5%,降落数值352s,吸水量54.6mL/100g,形成时间2.0min,稳定时间2.5min,弱化度137F.U.,沉淀值59.0mL,硬度50HI,出粉率66.3%。2011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4.59%,容重776g/L,湿面筋31.8%,降落数值365s,吸水量55.8mL/100g,形成时间2.4min,稳定时间2.2min,弱化度102F.U.,沉淀值64.8mL,硬度56HI,出粉率68.5%。

产量结果:2009-2010年度河南省冬水Ⅲ组区试,9点汇总,7点增产,2点减产,每667m2产量537.9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4.16%,达显著水平,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2010-2011年度河南省冬水Ⅲ组区试,13点汇总,11点增产,2点减产,每667m2产量573.4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1.94%,不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3位。

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Ⅱ组生产试验,11点汇总,11点增产,每667m2产量535.6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5.2%,居7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品种名称:郑麦0856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2012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郑麦9405/4B269//周麦16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24.7d,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早熟0.3d。幼苗半匍匐,苗期叶片稍窄,叶色浅绿,长势壮,冬季抗寒性好,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低;春季返青早起身快,两极分化快;成株期株型松紧适中,旗叶偏大上举,穗下节短,株行间通风透光性好;平均株高75.4cm,茎秆粗壮,弹性较好,较抗倒伏。纺锤型大穗,长芒,穗层较整齐,受倒春寒影响顶端结实性降低;籽粒角质,大小均匀,黑胚少,饱满度好,籽粒外观商品性较好;对肥力敏感,叶功能期长,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2010-2011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每667m2成穗数45.5万,穗粒数33.4粒,千粒重42.8g。2011-2012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每667m2成穗数38.3万,穗粒数34.4粒,千粒重44.4g。

抗病鉴定:2011年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中抗叶锈病和叶枯病,中感白粉病、纹枯病和条锈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结果:2010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3.59%,容重811g/L,湿面筋29.0%,降落数值322s,吸水量60.0mL/100g,形成时间10.4min,稳定时间11.2min,弱化度97F.U.,沉淀值59.0mL,硬度72HI,出粉率67.7%;2011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3.93%,容重793g/L,湿面筋31.2%,降落数值427s,吸水量60.8mL/100g,形成时间5.0min,稳定时间9.2min,弱化度21F.U.,沉淀值61.5mL,硬度73HI,出粉率70.6%。

产量结果:2009-2010年度河南省冬水Ⅲ组区试,9点汇总,6点增产,3点减产,每667m2产量528.5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2.34%,不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5位。2010~2011年度河南省冬水Ⅲ组区试,13点汇总,4点增产,9点减产,每667m2产量545.9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减产2.96%,不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10位。

2011-2012年度河南省冬水Ⅱ组生产试验,11点汇总,11点增产,每667m2产量527.5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3.6%,居7个参试品种的第5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品种名称:濮麦26号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2013

选育单位:濮阳市神农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周麦16号/淮麦20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大穗型中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30.3d,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早熟0.7d。幼苗半直立,苗期长势旺,叶片宽大,叶色浅绿,冬季抗寒能力一般;春季返青起身快,两极分化快,苗脚利索,抽穗早;成株期株型稍松散,穗下节长,穗层不整齐,旗叶长、半披,下部叶片大,平均株高76.9cm,茎秆较粗,弹性一般;长方型穗,短芒,穗较大、均匀,结实性较好;穗粒数较多,籽粒半角质,黑胚少,饱满度中等。2009-2010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每667m2穗数32.4万,穗粒数37.7粒,千粒重44.1g。2010-2011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每667m2穗数35.1万,穗粒数41.69粒,千粒重44.2g。

抗病鉴定:2010年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鉴定:中抗叶枯病,中感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

品质分析:2009年区试混合样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3.93%,容重750g/L,湿面筋28%,降落数值406S,吸水量55.2mL/100g,形成时间3.9min,稳定时间5.1min,弱化度92F.U,沉淀值54.2ml,硬度61HI,出粉率71.1%。2010年区试混合样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3.86%,容重799g/L,湿面筋27.4%,降落数值400S,吸水量55.8mL/100g,形成时间4.5min,稳定时间6.9min,弱化度65F.U,沉淀值58.0ml,硬度58HI,出粉率70.8%。

产量结果:2008~2009年度河南省冬水Ⅲ组区试,10点汇总,10点增产,每667m2产量520.7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2.15%,不显著,居12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2009-2010年度河南省冬水Ⅲ组区试,9点汇总,7点增产,2点减产,每667m2产量522.1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号增产1.09%,不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6位。

2010~2011年度参加河南省冬水Ⅱ组生产试验,11点汇总,11点增产,每667m2产量561.5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4.8%,居7个参试品种第2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品种名称:中洛1号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2014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洛阳农林科学院

品种来源:科遗26/偃展1号

特征特性:属弱春性早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20.4d,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晚熟0.2d。幼苗半直立,苗期叶片宽大,长势好,冬季抗寒性较好,分蘖力弱,成穗率较高;春季发育快,抽穗早,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株型偏紧凑,旗叶宽短、略披,有干尖,穗色发黄,穗层整齐;平均株高76.6cm,茎秆弹性一般。近长方型穗,受倒春寒影响顶端结实性差,长芒;籽粒半角质,大小均匀,黑胚率低,商品性好。2010-2011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每667m2成穗数47.7万,穗粒数31.0粒,千粒重40.0g。2011-2012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每667m2成穗数41.1万,穗粒数32.1粒,千粒重39.9g。

抗病鉴定:2011年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中抗纹枯病,中感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和叶枯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结果:2010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5.70%,容重796g/L,湿面筋36.0%,降落数值346s,吸水量55.5mL/100g,形成时间3.5min,稳定时间7.4min,弱化度42F.U.,沉淀值75.0mL,硬度50HI,出粉率67.3%。2011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5.1%,容重801g/L,湿面筋32%,降落数值397s,吸水量54.4mL/100g,形成时间4.2min,稳定时间5.0min,弱化度49F.U.,沉淀值75.8mL,硬度56HI,出粉率68.3%。

产量结果:2009~2010年度河南省春水Ⅱ组区试,7点汇总,3点增产,3点减产,1点平产,每667m2产量454.6kg,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减产0.92%,不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9位。2010-2011年度河南省春水Ⅱ组区试,9点汇总,8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m2产量528.7kg,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4.44%,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3位。

2011~2012年度河南省春水组生产试验,11点汇总,10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m2产量453.1kg,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5.0%,居4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中晚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品种名称:先麦10号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2015

选育单位:河南先天下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温麦6号/偃展1号-1

特征特性:属弱春性早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20d,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早熟0.2d。幼苗匍匐,苗期叶长下披,冬季抗寒性差,分蘖力弱,成穗率高;春季起身偏晚且慢,拔节后发育速度快,抽穗早,抗倒春寒能力弱;成株期株型偏紧凑,穗下节长,叶片较大、半披,株行间通风透光性一般,平均株高75cm,茎秆弹性好;纺锤型穗,长芒,穗码稀,穗层整齐,受倒春寒影响结实性差;长粒,大小均匀,饱满度中等,角质率高,黑胚率低,商品性好。叶功能期长,耐后期高温,灌浆速度快,成熟早落黄好。2010-2011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每667m2成穗数50.0万,穗粒数27.6粒,千粒重41.8g。2011-2012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每667m2成穗数40.2万,穗粒数31.2粒,千粒重41.6g。

抗病鉴定:2011年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中抗叶锈病、纹枯病和叶枯病,中感白粉病和条锈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结果:2010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5.10%,容重822g/L,湿面筋34.3%,降落数值265s,吸水量62.0mL/100g,形成时间4.5min,稳定时间7.4min,弱化度72F.U.,沉淀值73.2mL,硬度66HI,出粉率72.3%;2011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4.4%,容重818g/L,湿面筋31.2%,降落数值348s,吸水量61.2mL/100g,形成时间3.0min,稳定时间6.6min,弱化度39F.U.,沉淀值67.2mL,硬度71HI,出粉率71.8%。

产量结果:2009-2010年度河南省春水Ⅱ组区试,7点汇总,5点增产,2点减产,每667m2产量462.4kg,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0.78%,不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6位。2010-2011年度河南省春水Ⅱ组区试,9点汇总,4点增产,5点减产,每667m2产量504.9kg,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减产0.26%,不显著,居15个参试品种的第9位。

2011-2012年度河南省春水组生产试验,11点汇总,11点增产,每667m2产量453.6kg,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5.1%,居4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中晚茬中高肥力地种植。

品种名称:中焦3号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2016

选育单位:焦作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内乡327/偃展4110

特征特性:属弱春性早熟品种。平均生育期209.5d,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早熟1.4d。幼苗直立,苗期叶片宽大下披,叶色浅绿,苗期长势旺,分蘖力弱,成穗率高;冬季抗寒性较差,春季起身拔节早,抽穗早,成株期株型松散,旗叶下披,穗下节长,株行间通风透光性差,平均株高83.5cm,茎秆弹性一般;纺锤型穗,长芒,穗码稀;籽粒粉质,饱满度中等;灌浆速度快,成熟落黄好。2010~2011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每667m2成穗数35.2万,穗粒数35.0粒,千粒重36.8g。2011-2012年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每667m2成穗数39.8万,穗粒数33.2粒,千粒重36.2g。

抗病鉴定:2011年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中抗叶锈病和叶枯病,中感白粉病、纹枯病和条锈病,高感赤霉病。

品质结果:2010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3.36%,容重802g/L,湿面筋26.6%,降落数值354s,吸水量53.9mL/100g,形成时间4.0min,稳定时间4.6min,弱化度101F.U.,沉淀值46.8mL,硬度38HI,出粉率64.8%。2011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2.66%,容重767g/L,湿面筋25.6%,降落数值235s,吸水量52.9mL/100g,形成时间4.0min,稳定时间5.1min,弱化度52F.U.,沉淀值51.5mL,硬度41HI,出粉率68.2%。

品质结果:2009-2010年度河南省信阳组区试,6点汇总,6点增产,每667m2产量378.8kg,比对照品种豫麦18-99增产7.45%,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的第5位。2010~2011年度河南省信阳组区试,5点汇总,5点增产,每667m2产量383.0kg,比对照品种豫麦18-99增产7.54%,不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的第4位。

2011-2012年河南省南部稻茬组生产试验,8点汇总,7点增产,1点减产,每667m2产量404.2kg,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增产6.5%,居2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种植。

品种名称:阳光851

审定编号:豫审麦2012017

选育单位:漯河市阳光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漯麦4号/周麦16//漯麦4号

特征特性:属半冬性中熟旱地类型品种,全生育期218.1d,比对照洛旱7号早熟0.2d。幼苗半匍匐,叶片宽大,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低,冬季抗寒性一般;起身较晚,返青拔节快,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株型半松散,旗叶宽大下披,穗下节长,平均株高73cm,茎秆粗壮,抗倒性好;纺锤型穗,长芒,穗层整齐,结实性好,成熟落黄好;白粒,粉质,饱满度好。2010-2011年度成产三因素:每667m2穗数29.5万,穗粒数30.8,千粒重38.8g。2011-2012年度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每667m2成穗数36.5万,穗粒数34.7粒,千粒重38.9g。

抗病鉴定::2011年经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中抗叶锈病、纹枯病和叶枯病,中感白粉病,高感条锈病和赤霉病。

抗旱鉴定:2009-2010年度全生育期抗旱鉴定,抗旱指数为0.917,抗旱级别3级,抗旱性中等。2010-2011年度全生育期抗旱鉴定,抗旱指数为0.9021,抗旱级别3级,抗旱性中等。

品质结果:2010年度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粗蛋白14.11%,容重793g/L,湿面筋31.2%,降落数值334s,吸水量53.9%,形成时间3.0min,稳定时间4.9min,弱化度,65F.U.,沉淀值68.2ml,硬度35HI,出粉率71.0%。2011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结果(郑州):蛋白质15.25%,容重775g/L,湿面筋29.8%,降落数值378s,吸水量51.9mL/100g,形成时间6.2min,稳 定 时 间 9.5min,弱 化 度 55F.U.,沉 淀 值72.5mL,硬度37HI,出粉率70.6%.

产量结果:2009~2010年度河南省旱地区试,8点汇总,4点增产,4点减产,每667m2产量388.0kg,比对照洛旱7号增产2.91%,不显著,居12个参试品种第1位。2010~2011年度河南省旱地区试,11点汇总,9点增产,2点减产,每667m2产量296.6kg,比对照洛旱7号增产3.54%,不显著,居12个参试品种第2位。

2011-2012年度参加河南省旱地生产试验,8点汇总,8点增产,每667m2产量375.3kg,比对照品种洛旱7号增产5.5%,居3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丘陵旱肥地早中茬种植。

油菜

品种名称:信油2709

审定编号:豫审油2012001

选育单位: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401AB/2512C

特征特性:属甘蓝型半冬性双低核不育杂交品种。生育期230.1d,与对照品种杂98009基本相同。幼茎绿色,花黄色,叶形琴状裂叶,叶深绿色;株高178.0cm,一次有效分枝8.2个,单株有效角果297.4个,角粒数23.4个,千粒重3.2g,单株产量17.9g,不育株率5.9%。

抗性鉴定:2011年田间观察受冻率42.51%,冻害指数19.81%;菌核病病害率9.75%,病害指数8.45%;病毒病病害率0.0%,病害指数0.0%,抗倒伏。

品质结果:2011年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分析,芥酸含量1.4%,硫苷含量32.81μmol/g,含油量44.44%。2012年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分析,芥酸含量0.0%,硫苷含量22.66μmol/g,含油量43.12%。

品质结果:2009~2010年度河南省油菜区试,8点汇总,7增1减,每667m2产量172.3kg,比对照杂98009增产7.4%,差异极显著,居9个参试品种第3位;2010-2011年度续试,8点汇总,7增1减,每667m2产量196.66kg,比对照杂98009增产16.91%,差异极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第3位。

2011-2012年度河南省油菜生产试验,6点汇总全部增产,每667m2产量171.3kg,比对照杂98009增产9.28%,居2个参试品种第1位。

适宜地区:河南省冬油菜区种植。

猜你喜欢

周麦汇总河南省
上周全球股市情况汇总
Unidirectional Identity-Based Proxy Re-Signature with Key Insulation in EHR Sharing System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常用缩略语汇总
源流2020年目录汇总
系统抽样的非常规题汇总
小麦品种周麦16的遗传构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