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铁车地通信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2013-01-16杨国荣

电子设计工程 2013年9期
关键词:车地接入点局域网

杨国荣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14)

车地数据传输系统(DCS)是实现移动闭塞的重要保证。它采用开放式架构,以实现车载设备和地面设备之间双向、可靠、安全的数据交换。在此主要是通过对基于无线通信的车地通信网络的分析,设计车地数据传输信系统,对其结构进行设计,包括对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的布置间隔的讨论、对WLAN所使用的标准的选择等。通过对信号传播模型和系统安全的分析,使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安全性达到网络的要求[1]。

1 概 述

1.1 车地通信系统

整个TWC系统由非安全逻辑仿真 (NVLE)、轨旁TWC和车载TWC组成。轨旁TWC包括电源板、轨旁串行通信控制板(SCC)、轨旁 TWC 接收发送(Rx/Tx)板、轨旁 TWC 耦合单元(CU)和轨旁TWC环线。轨旁TWC安装在车站和折返线内。车载TWC包括电源板、车载串行通信控制板(SCC)、车载TWC接收发送(Rx/Tx)板、TWC天线。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TWC系统是在整个ATC信号系统中,实现车载设备与轨旁设备之间数据信息的非安全通信子系统。它的功能一是保持大部分信息在轨旁TWC和车载TWC之间的通信过程中不变,二是支持列车在ATO程序停车过程中准确定位。

图1 TWC系统框图Fig.1 TWC system block diagram

1.2WLAN技术

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无线局域网,是指以无线信道作为传输介质的计算机局域网,它是相当便利的数据传输系统,利用射频(RF)技术,取代双绞铜线所构成的局域网络,使得局域网络能利用简单的存取架构让用户透过它达到“信息随身化,便利走天下”的理想境界。

无线局域网由无线网卡、无线接入点(AP)、计算机和有关设备组成,采用单元结构,将整个系统分成许多单元,每个单元称为一个基本服务组 (BSS),BSS的组成有以下3种方式:1)集中控制方式,每个单元由一个中心站控制,网中的终端在该中心站的控制下与其他终端通信。尽管BSS区域较大,但其所建中心站的费用较昂贵;2)分布对等式,BSS中任意两个终端可直接通信,无需中心站转接。尽管BSS区域较小,但这种方式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3)集中控制式与对等式相结合的方式。无线局域网的架构图如图2所示[2]。

图2 WLAN系统框架图Fig.2 WLAN system frame diagram

无线局域网是相当方便的数据传输系统,它取代双绞铜线作为局域网新的物理连接方式,具有以下几大特点:具有高移动性、抗干扰性强、安全性能强、高吞吐量、扩展能力强、建网容易,管理方便、开发运营成本低、受自然环境、地形及灾害影响较小。

2 数据通信系统的设计

2.1 DCS整体结构

DCS系统由轨旁数据通信网络、车载双向通信网络和车载数据通信网络构成。轨旁数据通信网络由轨旁骨干网、接入交换机和轨旁设备3部分组成。DCS的整体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DCS结构图Fig.3 DCS structure

轨旁数据通信网使用IEEE802.3以太网标准,轨旁设备以以太网电缆的形式接入到接入交换机中,接入交换机采用多模光纤的方式接入骨干网,组成接入网。轨旁数据通信网通过轨旁无线接入点(AP)和列车进行双向通信。骨干网是冗余的高速单模光纤以太网,它由100 Mbps或1 Gbps的第2层网络交换机构成。骨干网采用了双向自愈的环形拓扑结构。

骨干网络必须具备的主要特性有:传输延迟小、传输带宽大、便于管理、具有抗毁/自恢复能力、能适应工业控制环境。为使地面骨干网络具有抗毁/自恢复能力,应在连接交换机的链路上进行冗余连接,从而形成冗余的自恢复环形结构。当某条线路发生故障时,其备份线路自动由备份状态转换到工作状态,从而保证通信的继续进行。除了交换机之间的线路,其他所有连接到交换机上的设备,都应当采用冗余连接,以提高整个DCS子系统的可靠性;除交换机之间的连接使用光纤,其他连接到交换机上的设备可根据需要使用双绞线或者光纤[3]。

2.2 车地双向通信系统

车地无线通信系统主要由二部分组成:轨旁无线接入点(AP)、空间无线通道。轨旁无线接入点AP通过接入交换机接入到轨旁接入网中,轨旁接入网连接在骨干网上,而AP的另一端通过天线组的辐射,以空间自由波为介质,与列车车载通信单元进行通信。由于车—地无线网络传输的是列车位置、速度、方向及运行命令等重要信息,因此对传输的实时性、丢包率等都有严格要求。

2.2.1 轨旁无线接入点AP

为防止无线单元故障致使系统受到影响,如图4所示,轨旁AP应包括一个 (或两个)完全冗余的无线单元协同工作,即轨旁无线覆盖是完全的双层覆盖。轨旁AP应跟据本地拓扑条件与一组或两组含2~4个天线的天线组连接。每个AP通过光纤以太网UDP/IP层,分别连接到相应的接入交换机。每个接入交换机直接与其所属的骨干交换机连接,从而接入到骨干网。

图4 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结构Fig.4 Car t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tructure

AP的覆盖区应没有缝隙甚至冗余,又不能太多,因此,根据IEEE802.11g标准的物理层参数,结合ISM 2.4 GHz频段的信号传播模型,进行AP间距的设计。当车地间距是300 m,传输速率是18 Mbit/s时不同传输速率的列车接收信号电平低于灵敏度的概率都大于99%。因此AP布置间距应设计为300 m,此距离对包丢失率的标准也完全符合[4]。

2.2.2 空间无线通道

空间无线通道主要由标准的无线局域网组成,遵循IEEE802.11g[3]无线局域网标准。该区域由铺设在轨旁的无线接入点AP的辐射区域组成,以轨道为中心呈带状分布在轨道沿线,IEEE802.11g标准以其大信道容量、高吞吐量、高传输速率和强抗干扰能力,成为系统的首选标准。无线信息的传输采用OFDM技术,OFDM技术由于频谱利用率高,抗多径干扰和频率选择性衰落能力强,所以在ATC系统中受到广泛的应用。

铁路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信号发送设备输出的二进制串行数据,经过信道编码、数字调制、串/并变换形成频域信号并进行傅立叶反变换,插入保护间隔,再进行D/A转换,以射频的形式发送到信道中。铁路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接收端是发送过程的逆过程[5]。

2.3 车载数据通信网

同样为了缩短故障恢复时间,每列车上的无线系统包括两个完全冗余的车载通信单元,它们是轨旁AP的通信客户端(从AP传来的信号由它们接收),分别安装在靠近车头和车尾的车载设备机架内。车载通信单元包括两个冗余的无线单元,它们之间协同工作。每个无线单元都与两个一组的车载天线相连。

每个车载通信单元都有自己固定的IP地址,每个列车单元就像一个普通的路由器直接连接在轨旁网络上。各个设备通过唯一的IP地址(源/目的地标识)解析来接收和发送信息,冗余的设备也是一样,都具有自己独特的IP地址[6]。

3 DCS系统网络安全的分析

使用先进的加密算法保证数据安全,采用数据发送方校验、数据过滤和数据完整性检验等安全措施以减少危害,不仅确保信息安全传输,而且限制接入,使系统满足CENELEC 50159-2的安全标准[7]。措施如下:

1)AP(不包括外置天线),放置在适应环境和防盗窃的密闭盒中,确保有授权的人员才能启动。

2)禁用服务集标志(SSID)广播功能,减小恶意用户侵入AP的可能性。

3)动态刷新密码提高密码的安全性,减少密码被破获的可能性。

4)传往AP的远程管理数据需要通过加密的有线网络。

5)使用先进的加密保护手段。

4 结束语

文中以车地通信为背景,重点设计数据传输系统的组成,以及各组成部分的接入方式以及标准,主要考虑车地双向通信网的无线AP的布置、WLAN技术和OFDM技术以及网络安全问题。根据地铁环境下的传播模型,将系统中AP的间距设为300 m,WLAN技术采用IEEE802.11g,无线传输采用OFDM技术,从而满足网络需求。

[1]连健.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设计[J].科技资讯,2010(2):69-71.LIAN Jian.Urban rail traffic communication system design[J].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10(2):69-71.

[2]曾小清,王长林,张树京.基于通信的轨道交通运行控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3]朱力,宁滨.基于802.11g标准的CBTC车地通信系统设计[J].中国铁道科学,2010(9):131-135.ZHU Li,NING Bin.Based on the 802.11g standard CBTC car to communication system design[J].China railway scientific,2010(9):131-135.

[4]樊昌信.通信原理5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5]任春华.提高载车定位与卫星跟踪精度的多信息融合系统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0(2):188-192.REN Chun-hua.Improve the load car positioning and satellite tracking accuracy of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system research[J].Application basis and engineering science journal,2010(2):188-192.

[6]杨雪.基于CSM-R车地通信误码的分析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

[7]蒋铁珍.车流量检测雷达中基于ARM中断的软件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JIANG Tie-zhen.Traffic radar detection based on ARM interruptsoftware design[J].Computer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2005(7):35-39.

猜你喜欢

车地接入点局域网
轨道交通车-地通信无线局域网技术应用
基于无线通信的信号系统AP接入点改造方案
基于VPN的机房局域网远程控制系统
基于802.1Q协议的虚拟局域网技术研究与实现
局域网性能的优化
高校 WiFi 9 大谬论
关于综合业务接入点选点方案的探讨
基于SimEvents/Stateflow的CTCS-3级列控系统车地无线通信子系统建模与分析
罗克韦尔自动化 无线接入点Stratix 5100
TD-LTE应用于CBTC车地通信系统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