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市中小学生2000~2010年超重与肥胖流行特征分析

2013-01-10李芳汤佳万琼吕卫东龚洁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儿童期肥胖率年龄组

李芳, 汤佳, 万琼, 吕卫东, 龚洁

超重和肥胖正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与占人类死亡90%病因的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高血压、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及肿瘤均与肥胖有关[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发病率不断升高,部分城市已逐渐接近发达国家水平[2~3]。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不仅会影响现有的健康水平,导致一系列的身心障碍,更重要的是其在未成年时期所形成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超重、肥胖的状态带入成年期后,会导致各种慢性疾病的提前发生或病情加剧[4~5]。本研究重点分析2000~2010年武汉市中小学生城乡男女生群体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和变化趋势,为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措施、遏制超重和肥胖的快速增长、提高人群整体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均来自于通过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的全国学生体质状况调研监测点的武汉市学校,包括6个城区监测点校(小学、初中、高中各2所)和6个农村监测点校(小学、初中、高中各2所),此监测点校均参加了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3次体质调研,样本稳定,具有很好的代表性,适于进行趋势分析。3次体质调研样本量共15 266人,其中2000年5 655人,男生2 871人,女生2 784人;2005年4 800人,男女各2 400人;2010年4 811人,男生2 401人,女生2 41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测量方法 根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要求,本研究组织专业测试队,使用规定器械、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对调查对象进行身高和体质量的测量,身高精确度为0.1cm,体质量精确度为0.1kg。

1.2.2 判断标准 利用检测出的身高和体质量测量值计 算 体 质 量 指 数 [BMI,体 质 量 (kg)/身 高(cm)2]。使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BMI筛查分类标准[6~7]”,计算各性别、年龄组的超重、肥胖检出率。

1.2.3 统计分析 使用SPSS 14.0软件分析不同时期分城乡、分性别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并比较其随时期的变化趋势,使用卡方检验分析其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武汉市中小学生超重率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

2000~2010年,武汉市中小学生总体超重率由2000年的4.7%上升到2005年的6.6%和2010年的9.2%,呈明显上升趋势。同时还呈现出显著的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城区超重率高于农村,男生超重率高于女生。从增长速度来看,农村上升势头较快,城乡差异呈缩小趋势;而男生超重率增长速度高于女生,男女差异呈逐渐增大。见表1。

各年龄组之间超重率变化也存在差异,总体而言,10~12岁年龄组增长趋势最为明显。其中城区男生16~18岁年龄组增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10年时此年龄组超重率居各年龄组第一。农村男生所有年龄组超重率均出现显著增长,农村女生超重率增长则主要以儿童期(7~12岁)为主。见表1。

表1 2000~2010年武汉市城乡儿童青少年不同年龄组超重检出率及动态变化 %

2.2 武汉市中小学生肥胖率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

2000~2010年武汉市中小学生总体肥胖率由2000年的2.3%上升到2005年的3.5%和2010年的5.1%,呈上升趋势,但增速低于超重率。肥胖流行也呈现出显著的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城区肥胖率显著高于农村,男生肥胖率显著高于女生。同时,2005~2010年城区总体肥胖率由5.9%增加到7.8%,农村由1.2%增加到2.4%,城区肥胖率增长幅度较农村略大,城乡之间肥胖率差异有增大趋势。见表2。

城区、农村男女生均只有7~9岁年龄组的肥胖率显著性增高,而其他年龄组的肥胖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城区男生7~9岁组肥胖率增长幅度最大,增加12.4%,其次为农村男生,增加6.8%,女生增长幅度相对较小。

虽然农村肥胖率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城乡差异似乎有增大趋势,同时各年龄组城区肥胖率也高于农村,但农村群体的肥胖率变化特征与趋势仍与城区相似,只是出现较晚,幅度较小。见表2。

表2 2000~2010年武汉市城乡儿童青少年不同年龄组肥胖检出率及动态变化 %

3 讨论

3.1 武汉市中小学生超重及肥胖率呈快速增长趋势

武汉市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率虽然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8],但本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0年10年间,中小学生超重及肥胖发生率均快速增长,2010年超重率与2000年相比接近翻番,而肥胖率已经翻番,情况不容乐观。这可能将导致成年后慢性病预防与控制负担的进一步增长,应引起公共卫生领域的广泛重视。

3.2 城乡差距显著缩小

与城区相比,农村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率增长的势头更为迅猛。2010年农村男生超重率增长到2000年的6.5倍,女生为3.7倍;农村男生肥胖率增长到2000年的4.5倍,女生为2倍左右。虽然到2010年时农村男女生超重和肥胖水平仍低于城区,但差距越来越小。农村学生在改善营养不良的同时,注意不能矫枉过正,应趁其还处于较早期阶段,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延缓和阻遏超重及肥胖更大规模的流行[9]。

3.3 儿童期超重、肥胖增长速度高于青少年

肥胖早期流行阶段的重要表现是儿童期(7~12岁)超重、肥胖率显著高于青少年(13~18岁),其中以肥胖率尤为明显[10],我国正处于肥胖早期流行阶段,本研究结果也正符合这一特征。与其他年龄组相比,儿童期超重、肥胖率增长速度也更快,2000~2010年期间,10~12岁年龄组超重率增势最为明显,而武汉市肥胖率的增长绝大部分由7~9岁年龄组贡献。因此,应将儿童期作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治重点人群,并着重关注7~9岁年龄组肥胖进展情况。

3.4 男生超重和肥胖率高于女生

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无论城乡,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女生,增速也快于女生。2000~2010年期间,农村和城市男女生的超重和肥胖率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资料显示,相对于女生而言,家长对于男生超重、肥胖的态度更为宽容,甚至认为男孩子胖一点是健康的表现[11~12],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男生超重、肥胖的发生。

3.5 应进行多途径、多手段干预,降低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

针对以上的流行特征,建议将7~12岁儿童期男生作为重点人群,重视农村学生,实施健康教育策略。由于儿童期受家长的影响较大,应注意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家长是否具有正确的判断孩子超重或肥胖的能力,是否积极介入孩子的体质量控制是孩子保持正常体型的重要影响因素[13~15]。同时,超重和肥胖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公共卫生课题,应尽量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其中,可采用学生、家长、老师、社会相结合的多途径模式,利用学校健康教育课、班会、学校课外活动、体育锻炼、大众媒体等多种健康教育手段,从根源上纠正大众对待超重、肥胖的不正确认识,提高家长们判断孩子超重、肥胖的能力,促使孩子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超重和肥胖。

[1] 陈春明,孔灵芝.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李楠,王茵,荫士安.当前我国儿童营养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41(3):218-221.

[3] 季成叶.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徐秩群,季成叶,马军,等.超重肥胖对青少年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3):211-212.

[5] 程嵬.深圳市小学生肥胖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24(1):53-54.

[6]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7-102.

[7] 季成叶,主编.现代儿童少年卫生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8] 季成叶.我国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及其社会经济差异[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06-108.

[9] 李芳,汤佳,吕卫东,等.武汉市中小学生2000-2010年营养不良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5):631-633.

[10] Livingstone BL.Epidemiology of childhood obesity in Europe[J].Eur J Pediatr.2000,159(Suppl 1):14-34.

[11] Baughcum AE,Chamberlin LA,Deeks CM,et al.Maternal perceptions of overweight preschool children[J].Pediatrics,2000,106(6):1380-1386.

[12] Jeffery AN,Voss LD,Metcalf BS,et al.Parents'awareness of overweight in themselves and their children:cross sectional study within acohort(EarlyBird21)[J].BMJ,2005,330(7841):23-24.

[13] Etelson D,Brand DA,Patrick PA,et al.Childhood obesity:do parents recognize this health risk?[J]Obes Res,2003,11(11):1362-1368.

[14] Lampard AM,Byrne SM,Zubrick SR,et al.Parents'concern about their children's weight[J].Int J Pediatr Obes,2008,3(2):84-92.

[15] Fisher L,Fraser J.Alexander C.'Caregivers'Inability to Identify Childhood Adiposity: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Rural Children and Their Caregivers attitudes[J].Aust J Rural Health,2006,14(2):56-61.

猜你喜欢

儿童期肥胖率年龄组
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在儿童期逆境对中老年健康影响间的中介效应
美军肥胖率上升,海军最肥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引导妈妈调整情绪,促进孩子积极发展
日本人最瘦,美国人最胖
鄂尔多斯地区2005-2014年无偿献血人群年龄性别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大学生儿童期受虐与攻击性、自尊的关系*
伴儿童期忽略的抑郁症患者前扣带回氢质子波谱对照研究☆
在不同怀孕年龄组中头3个月的唐氏综合征联合检验效能:筛查方针调整吗?
2005年与2010年黑龙江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