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培训需求调查研究——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H县三个学区为例

2013-01-08李泽林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3年3期
关键词:培训学校老师

李泽林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

一、H县教育基本情况

H县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南部,总面积960平方公里。全县辖6镇7乡,12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436个合作社。总人口20.0195万,有汉、回、东乡等8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11.50万人,占总人口的57.46%。农业人口18.3348万人,占总人口的91.58%,贫困人口4.7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2.86%。

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27所,其中独立高中1所。独立初中7所,六年制学校73所,教学点43个,幼儿园2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全县学生23171人,女生1073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2930人,少数民族女生5725人。教师1679人,女教师954人;少数民族教师852人,其中女教师413人,分别占教师总数的50.74%、24.6%;现有代课教师420人,占教师总数的25.02%。

二、调研过程与方法

本调研以H县甲、乙、丙3个学区的8所学校为样本,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采取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课堂观察法。

就问卷调查而言,本研究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对H县8所样本学校的校长、副校长以及教师进行需求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教师问卷92份,回收有效问卷88份,有效率为95.65%。本次调研的访谈对象包括:H县8所学校的8名校长,24名教师和50名学生。

调研成员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进入课堂,主要从课堂导入、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对话、小组合作与讨论以及课后课中练习管理5个维度20个观察指标进行观察。在调研过程中,研究者共听课15节,课程主要为语文、数学、英语。

三、调研结果

(一)教师基本情况

H县属于回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57.46%。就教育发展而言,在临夏州属于中等发展水平,发展相对滞后。从教师的基本情况来看,所调查的H县边远农村地区教师的基本情况为:年龄偏小、①民族成分多元,教龄偏低、在编教师所占比例不高,学历偏低、近一半教师因不在编或刚上岗而没有获得相应的职称,具体情况如表1示。

表1 调查问卷中教师的基本情况 (%)

调研中发现,当地因缺编现象严重,教师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成为普遍现象。有不少老师都在跨年级代课,学科基本设计小学阶段国家课程要求中的全部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大的挑战。访谈中有老师说:“首先,老师频繁来来去去,来了在学校呆不住;其次,学生说的是纯东乡语,即便学生上了二年级也不会说汉语,直到三年级才可以听懂;在这里,我们学校的学生多老师少 (包括学前班在内共有7个班,9位老师),教学都是包班的形式,老师任务量大,工作也很累。”

在课堂观察中发现,年轻教师虽然也具有一定的自我优势,但普遍存在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式方法刻板的现象。在访谈中有校长说道:“教师们都很热爱自己的工作,愿意在边远山区小学任教……但教学方法单一,不够灵活,加之教学任务比较重,老师对教育的理解与思考也不深刻。”

(二)教师对学校办学满意度

教师对学校发展的满意度关系着教师工作的信念与归属感。在边远的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着边远教学点的老师希望到乡镇工作,乡镇工作的老师希望到县城工作的心理取向。调查发现,教师对硬件物质的追求要比软件能力、氛围等的追求要高。

从调查分析来看,教师对学校的操场、教室、电教设备、食堂以及课外活动的满意度较低,而对学校管理水平、教风、学风、教师素质、教学方法以及学校德育等满意度也低。具体情况见图1。

(三)课堂教学现状

课堂教学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也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学校的办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都可以从中得到体现。

图1 教师对学校发展满意度的基本评价

1.新课改理念尚未落实

H县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县,教育质量受到当地文化影响较大,教学中问题较多。有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状态一般,孩子虽然想学习,但家长不支持,五月份领孩子去挖冬虫夏草,八月份领孩子去摘棉花。”③“班里学习困难的学生比较多,家长不够重视,家里的活比较多,一般孩子都是爷爷奶奶来管,家庭教育比较少。”另外,“有些家庭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少数民族尤为明显。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比较集中的地方,学生辍学现象较为严重。”另外,学校本有的师资水平与教育能力,也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师对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归因中发现,关于“外因”所致的教育教学问题教师有较高的认同,比如 “学生学习习惯差”、“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能力欠缺”、“后进生转化困难”、“新教育教学理念难以实际运用”等,但关于 “内因”所致的教育教学问题与教师的认同出现背反的现象,比如 “我的课堂管理能力不足”、“教师间的合作效果不理想”,这一方面说明教师有较高的自我认同,但也说明教师在教学责任方面的回避与推诿。可事实上,教师也承认自己 “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需要一定的支持”,在课堂教学中 “主要使用的是讲授的方法”。这足以说明,当地教师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实施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的学业水平偏低,以及教师在教学中专业能力与水平亟待提高的现实。

2.教师专业能力亟待提高

(1)教学效能感强,实践行为弱

在调查中了解到,教师对自我教学的认同感较高,“我现有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完全可以胜任教学工作”的认同度较高 (如图2示),对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改革”信心满满 (如图3示)。

图2 我现有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完全可以胜任教学工作

图3 我对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改革

在课堂观察中发现,不论是什么课程,教师的教学模式基本形成了定势:“讲授”——甚至连同复习课也是在老师的讲授中完成作业。于是,鲜活的语文教学基本成了做练习、识字、读课文等,课堂中参与讨论、角色扮演等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教学行为很少组织。客观来看,仍然坚持着 “穿新鞋走老路”的状态。

(2)工作敬业程度高,教学实践变革难

在访谈中了解到,这里的 “教师们工作非常敬业,但是每个教师教学任务重,比如,1~2年级开设6门课,3~6年级开设9门课,教师每周课时量大,无暇钻研教学。学生学习不太积极,很多学生在十二三岁左右就辍学,家长观念落后。学校也针对辍学情况动员家长,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工作任务的要求,教学的任务重、压力大、事务多。从而导致教师加班加点工作成为常事。调查中有59.09%老师认为 “教学工作负担过重,经常加班加点”,仅有23.86%的老师表达了不一样的意见。

另外,在调查中了解到,面对变革的需求与现实,教师感到变革起来比较困难,新课改的理念难以落实。如图4示。访谈中有教师坦言:“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教师课堂上设计的活动不能很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显然,工作的认真努力是教学的基本态度问题,但教师的专业能力将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图4 课程改革理念在学校实施的困难程度

(3)具有较好的师生观

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对 “好老师”品质的认同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 “乐意帮助学生”、“信任和尊重学生”、“公平对待所有学生”,这些选项均为有关情绪与情感的因素,足见教师对学生培养中社会情绪因素的关注。

另外,在调查中也发现,教师对学生 “同学关系”、“爱好特长”、“日常生活”以及 “身心健康”的关注要远远大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关注。在学生访谈中也了解到,“老师对我们每个同学都很关心,下雨了会给我们借伞,同学生病会给买药,还会去家里看望学生。中午同学不回家,老师会提供热水。”可以说,在学校中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无微不至的。在 “如果让你对你的老师说一句话,你最想说什么?”问题的回答中,大多数学生对教师充满感激之情。

但由于受学校教学管理评价因素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关注也是比较高的因素,73.3%的教师认为自己 “很在乎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给学生布置较多的作业,致使学生的任务负担较重。

(4)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

在调查中发现,在教学理念上,教师都有较好的认同,比如学生在课堂上较多的表现机会,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采取教学挂图、音像制品或计算机开展教学,与学生交流问题等,对于这些关于教学方法问题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教师的认同度很高,但是在教学的现场中发现,老师还是重复着讲授唯一的教学方法,67.05%的教师认为 “死记硬背、强化训练是提高成绩的有效方法”。

访谈中有老师说道:“我平时课堂教学采用讲授法居多,互动参与式较少。原因主要是比较忙,没时间准备,学生放学回家也比较忙,不太重视预习,互动参与教学效果一般。”这说明教师具有实施新课程的意识,但缺乏行动与课操作的办法。

另外,在学生的访谈中也了解到,在一些偏远的完全小学中,老师的教学除了黑板、粉笔外,不用电脑、投影仪等其他教学工具上课,也很少使用挂图等教具。访谈中有老师讲:“我们学校有一间多媒体教室,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不少于2节电教课,教师可以在学区下载课件,比较方便。学生比较喜欢这种教学方式。但是教师教学任务太重,不能经常制作课件。年轻教师使用可以,年龄大的教师很少使用。”

3.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有待提高

课堂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阵地,了解教师的教学,必须深入课堂,扎根课堂。从课堂观察中,可以获得这样的信息,教师重视课堂导入、提问和对话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如图5所示。④

图5 基于课堂观察的教学分析

课堂观察发现,教师课堂教学导入方式比较单一,有的教师通过让学生读课前语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教师由旧知识引导到新知识,有的教师直接用提问、复习旧课的方式导入新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很多,甚至是将所谓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练习册和笔记本上,少了课堂中探究、合作与发现的环节。甚至不论是语文、数学还是英语,记、背已成为大家共用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有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随堂的面批,但是这种面批只重视形式,轻视了质量。在应然的理解上,教师应该在面批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就应让学生及时纠正,并说明理由。但是在实然的行动中发现教师面批形式多于内容。在教学的言语行为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语言伤害,对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关注不够。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学生多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课堂观察也发现,学生在课堂中参与不足,教师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与灵活性、发音与写字的准确性、语速与语调适切性、讲解、知识储备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比如有学生谈到:“老师讲课乏味,(希望)生动些”;“上课没有兴趣,应调动起我们的积极性”; “老师知识较少,许多不懂,在读书方面还需提高”;“教师上课千篇一律,没什么新意,提不起兴趣”; “老师上课应有点活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的普通话不太标准”;“老师动不动就骂人、有时候还打人”。

(四)学生学习水平

1.学生具有努力学习的良好倾向

H县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在校长和老师看来:“孩子喜欢上学,家里不让孩子上学了,孩子就到学校里来借书到家里看。家长不让上没办法,我们这儿文化落后,信息闭塞,考试制度不完善等,家长觉得上学没用。1~3年级的学生主动性很强,大胆发言,有较强的学习兴趣,认为老师让发言是光荣的事,但高年级相比就害羞、不发言,高年级的学生认为回答上了比较自信,回答不上觉得很不好。”在学生访谈中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比如有同学说:“我们上的课有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科学、品德、音乐和体育。我喜欢英语,因为老师讲得好;我喜欢语文,因为在语文考试的时候答案挺多的;我喜欢体育,因为可以锻炼身体;我喜欢数学,因为老师讲得特别详细。”由此可见,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方面,保持得比较好,而且有较好的发展。

2.学生学业水平整体不理想

从样本学校学生学习成绩的分析来看,三个学区统考科目成绩呈现较大的差异性,整体来看与全县平均水平相当,甚至率低于全县水平。即便如此,从全县学生的成绩得分来看,整体质量不高,具体表现为及格率不高,平均分不高的 “两不高”状态。就具体的学科而言,数学和英语两科成绩普遍明显偏低,小学生低年级语文成绩处于及格线左右的水平。

就三个学区六个年级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学科成绩的比较来看,乙学区英语水平较好,语文、数学不同年级得分较为稳定;甲学区和丙学区学生语文水平较好。

3.学生学习方法指导需要加强

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支持、鼓励与关怀表现得较为关注。因此,大多数教师认同在教学中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技术以支持和帮助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如图6所示。

图6 教师在教育中对学生学习关注的方式

但在课堂观察中发现,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仍然变化很少,更很少寻求变革的可能性。有老师认为:“这里少数民族学生多,上课比较吃力,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层次差别比较大,90%的少数民族学生能听懂就是不做,会做的学生就不耐烦,上课时间也有限,所以感觉很不好。”也有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中觉得最大的困难和问题是 “不会做题,希望老师能多讲解”;“课堂上有些问题不是很懂,希望老师能多解释”。

(五)教师参加培训的状况

1.参加高层次培训少

在问卷调查在了解到,近两年以来,H县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并不乐观。国家、省和市一级的培训明显不足,甚至个别教师没有参加过任何级别的培训。具体情况如图7示。

图7 教师近两年以来参加不同层次培训状况

就培训效果而言,效果最好的是县级和校级培训。究其原因,这些培训距离教师的课堂教学最近,最能够接 “地气”,因此使老师感受到学而有用。具体情况如表2示。

表2 不同级别教师培训的实际效果统计 (%)

显然,这种 “倒挂的金字塔”状态,正好与理论上所期待的培训层次越高效果越好的假设不对应,反而越是接近学校的和课堂的培训,效果越好。说明培训中 “接地气”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也是突出培训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很笨出路。

2.培训内容与形式多元

(1)培训内容

在培训内容上,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教育改革最新动态、师德修养、教育科研能力、信息技术以及学科专业知识都是教师认为比较需要进行培训的内容。而针对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技能在教师看来需求并不旺盛。

(2)培训形式

在调查中也发现,教师认为最适合自己的培训方式由高到低依次为:讲座式培训、请外地名师来授课、参与式培训、专家指导、观摩考察以及网络培训,这些培训的形式基本涵盖了当前教师培训的基本类型与方式,说明教师对各种培训需求的现实性与迫切性。

在调查中也了解到,教师参加过的培训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由高到低依次为听说评课(80.68%)、参与式讨论 (64.77%)、反思性写作(54.55%)、校本课题研究 (53.41%)、教材研读(53.41%)、 外 出 学 习 (48.86%)、 专 题 讲 座(44.32%)、 集 体 备 课 (44.32%)、 网 络 学 习(35.23%)。

3.培训效果一般

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大多数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比较少,对不同形式与内容的培训效果的评价多为缺失值。在有效的数据范围内,教师认为培训效果由特别好到特别差的顺序依次为听说评课、参与式讨论、外出学习、集体备课、反思性写作、教材研读、校本课题研究、专题讲座以及网络学习等。

在培训需求方面,教师表现最为旺盛的是外出学习,其次依次为听说评课、专题讲座、校本课题研究、网络学习、参与式讨论、反思性写作、教材研读以及集体备课。具体情况参见图8。

图8 不同形式培训内容与形式需求状况

4.培训需求多样

在调查中了解到,教师的培训需求是多样的,根据教师问卷与访谈中了解到的信息发现,教师培训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培训内容上,主要有:学科专业知识培训 (对音、体、美教师也进行培训)、信息技术的培训、课堂教学培训 (如教学交流、现场课、同课异构)、师德修养、心理咨询健康培训、班主任管理培训、先进的优秀学校开展联合培训、教育教学理念、经验交流与研讨、外出参观学习、教学方法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特别希望能得到专家的指导,多开展教师培训的活动,使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参加学习。加强教学技能和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让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参与培训。经常进行专家引领观摩和交流式的培训模式,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校本教研活动。教研活动一般比较单一,主要以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为主,效果不理想,最期望的教研活动是专题性强、针对性强的教研活动。

(2)在培训机会上,有教师认为,“每年教师培训的次数较之又少,希望每年不管是走出去学习还是不同级别的培训,如果可能的话多组织培训。”

(3)在培训形式上,有教师希望 “教师培训最好是脱产进修,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系统地接受培训。”特别是在立足校本教研活动的设计上,教师普遍希望立足于全州推行的 “五课”活动,⑤加强高校专家的参与讨论指导。

(4)在培训时间上,教师期望的培训时间最长的为180天,最短的为2天时间,但从教师对该问题回答的集中量数来看,大多数教师希望培训时间为30天左右或15天左右两种。

四、对策建议

从现状调查与教师需求分析来看,H县小学教师培训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在学校发展与教师培训的过程中需要区别对待,有重点、有针对地开展相应的工作。

(一)积极推进 “优质学校”发展计划

根据学校实际,重点发展一批 “优质学校”,使这些学校成为全县优质教育发展的窗口,使这些学校在学校发展与变革过程中成为 “领头羊”,在探索与创新经验的基础上,培育学校文化,促进学校卓越发展。通过 “就近整合”和 “1+X”(1所优质学校支持1所或1所以上的薄弱学校)学校发展原则,在原有 “片区教研”的基础上,发挥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的带动与帮扶作用。

(二)加强聚焦课堂的校本教研的质量与效率

加强聚焦课堂的校本教研与保障机制建设,加强教研员或高校专家 “现场”指导的质量与效益。大力加强教育局与大学伙伴合作的关系,致力于全县教师与校长专业能力的提升与学校变革。重视大学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中小学学校之间的重要性与所扮演的角色,切实充分利用好大学的教育资源,发展全县基础教育事业。

(三)以教育信息化促建高效课堂

一方面使全县每所学校的每个教室都能够有信息设备,使每位教师都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使全县每所学校都能够与其他学校均等享有优质教育资源,并通过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比如 “教学资源包”的建设,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等,提高教师的信息搜集、处理与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加大多步性、阶段化教师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效能。从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以及个人反思等不同视角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活动。特别是要聚焦课堂教学,开展在 “场”的培训,以同课异构、集体备课、名师课堂创建等多种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切入点。第一,学校需要充分调动学校骨干教师的积极性,真正实现骨干教师在全校及 “片区”中的引领与带动作用。第二,学校要关注和支持 “老教师”与 “新手教师”专业发展态势,预防老教师 “职业倦怠”与新手教师职业 “不适应”。第三,学校要积极推动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加强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节奏。第四,加强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合作,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五)加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立足于学校现有的条件,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提供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注 释]

① 在教师的年龄分布上,平均年龄32.69岁,其中年龄最大的58岁,年龄最小的20岁。30岁以下 (包括30岁)的教师有52名,占调查教师总数的61.91%。

② 在访谈中发现,不在编的教师队伍中,有不少人尚未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③ 在研究者进行学校考察和听课过程中发现,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室里,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学生未到校学习的现象。据同学和老师反映,这些学生都被父母亲带去青海或甘南藏族自治州挖冬虫夏草去了。学校准不准假也没有关系,家长都是直接把孩子带走后才给学校说,学校派老师去做工作时,学生已经离开家庭了。

④ 需要说明的是,课堂观察的5个观察维度分别为:课堂导入、课堂讲授、课堂提问与对话、小组合作与讨论以及课后课中练习管理。在统计的过程中,我们把课堂观察量表的5个维度划分了5个等级,由内而外表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每个维度的等级指标和关注程度。

⑤ “五课”活动指的是讲好一节课、说好一节课、反思一节课、备好一节课、设计好一节课。

猜你喜欢

培训学校老师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学校推介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