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共享型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校行动——对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两所中学的调查

2013-01-08段兆兵安维武蔡世宏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3年3期
关键词:肃南二中校本

段兆兵,安维武,蔡世宏

(1.安徽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2.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甘肃 肃南 734400;

3.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二中学,甘肃 肃南 734400)

校本课程是学校所开发的供本校学生使用的课程。“校本”二字意味着校本课程开发没有统一模式,只能是因校制宜的行动。表面上看,这是一种自主的、排斥合作与共享的课程开发活动,但对于具有同一地方文化背景的各个学校来说,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可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封闭性的校本课程开发容易造成不同学校校本课程的 “雷同”与低水平重复,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2012年七八月间,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与教材分析发现,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一中与二中的校本课程开发,既是一种校本的行动,也是一种共享型的行动,校本课程在学校的行动中诞生,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行动中发展,两所学校在行动中实现了校本课程的共享,给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路径,也给课程改革再开发提供了一个生动范例。

一、肃南县两所中学共享型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

肃南一中是完全中学,二中是九年制学校。该县的校本课程开发从二中开始,之后向一中和其他学校扩展,一中的校本课程开发借鉴了二中的经验,是对二中校本课程的拓展、深化与创新,两所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共享型的校本课程开发。共享型校本课程开发指的是一个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开发的校本课程不仅供本校使用,还可成为其他学校的选修课程。

肃南二中的校本课程开发从2004年开始,是一种整体规划、重点突破、分步推进、合作共享的梯级开发模式,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启动阶段,在课程改革之初,肃南二中组织教师参加以校内培训为主的各种培训,学习课程改革的相关政策、基本理念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法。经过讨论,确定了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的主题,特别是校本教材的单元结构与主要内容,帮助教师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必备技能,主要包括上网查阅资料、文档里插入照片、处理文档等技术,熟悉教材特征和编写要求。第二阶段为开发阶段,主要采用三种方法收集校本课程的各种素材。一是向网络寻找,寻找网络中的相关信息;二是向当地文化与生活寻找,直接发现生活中的校本课程素材;三是向教师和学生寻找,组织教师和学生表演和模仿相关活动,创造素材。第三阶段为完成阶段,将收集的各种素材整理编写成教材,经过审定出版发行,供本校学生使用。第四阶段为共享阶段,肃南二中所开发的校本课程不仅供本校使用,经县教育主管部门审定,教体局发文,其中的部分校本课程成为肃南县其他学校的选修课程,在全县所有中小学实施,实现了校本课程的共享。

二、肃南县两所中学共享型校本课程开发取得的主要成果

肃南县两所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产生了三方面成果:

(1)校本教材三种。第一种是 《多元文化乡土教材——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二中学校本教材》,该教材是中央民族大学 “985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美国福特基金会项目资助、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研发的成果,已在本校使用;[1]第二种是 《裕固家园》,该教材由二中原任校长、一中现任校长安维武担任主编,二中的几位校级领导和部分教师担任主要编写任务。该教材获得第六届甘肃省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第三种是 《地方性知识与校本课程建构——教师论文与田野日志集》,该书收入中央民族大学 “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育与边疆史地研究创新基地文库。该书分为理论探索篇和实践体会篇两部分,主要内容都由教师完成,收录了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的感悟、习作和体会,有的教师还介绍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等。[3]

(2)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辅助教材及练习册。肃南二中编写的辅助教材 《初中课程学习助力》,是对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等学科的 “二次开发”,该辅助教材获得甘肃省张掖市第八届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2009年开始使用。[4]肃南一中编写了十二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系列练习册。《初中课程学习助力》和系列练习册是对国家教材的适当增删,使教材更加适合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生活与发展的实际,由一中和二中共同使用。

(3)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校本活动课程。当不少学校把校本课程开发看成是教材编写的时候,肃南二中就已经在活动课程的建设上迈出了步伐。该校利用本地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地质矿产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等条件,改造了体育、美术等国家课程内容,并将地方与校本资源补充到课程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竞赛和文化艺术等活动。(见表1)

表1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校本课程的主要成果形式

肃南县二中开发的 《多元文化乡土教材——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二中学校本教材》有独特的内容选择取向与思路,是校本课程的生动范例。该教材分为三个部分,12个单元,37篇课文。第一部分为 “认识我们的家乡”,分为草原明珠——我们的家乡皇城镇,牧草畜种——我们的生计之本,文化展示——我们的生活之趣,旅游休闲——请到夏日塔拉来四个单元。内容分别是:二中所在地皇城镇的历史沿革、民族人口、宗教信仰、民间文化、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牧草、畜种;裕固族民俗文化活动与展演、藏族民俗文化活动与展演、本地民族歌舞展示;旅游资源、避暑胜地、休闲娱乐。第二部分为 “保护我们的家乡”,分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文化多样性的保护,科学开发旅游资源,遵守社会规范四个单元。内容分别是: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自然资源的分布与保护,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民族民间文学保护,民俗文化保护;旅游管理,保护旅游资源;学校生活的细节,社区生活的规则,社会生活的规则。第三部分是 “建设我们的家乡”,分为畜牧业生产与畜产品交易,民族工艺品的营销,旅游业发展与我们的志向四个单元。内容分别是:畜群转场与草原管理,畜牧养殖,畜产品生产,畜产品交易;民族工艺品的制作,民族工艺品的营销;旅游业发展的基石,规划旅游业发展前景;热爱我们的家乡,做一个环保能手,做一个生产能手,我们的志向。该教材收录了师生收集与自拍的反映本地社会生活、风土人情、自然生态、农牧业生产活动、民俗建筑、动植物品种、农牧产品等方面的照片390幅,设计各种统计表格18个,地图4幅,学生综合活动37个,“分享材料”、“探究的问题”、“讨论的问题”、“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项目共240多个,提出了组织教学活动等方面的具体建议。整个教材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图文并茂,较好地体现了现代教材的特征。(见表2)

表2 《多元文化乡土教材——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二中学校本教材》内容结构

三、肃南县两所中学共享型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1.充分发挥科研课题的带动作用

校本课程开发是建立在校本教研基础上的学校实践活动。近年,肃南一中申报了多个校本教研项目,校本课程开发得到多个课题研究成果的支持,成为校本研究的直接产品,校本研究过程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校本研究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而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是校本教材的编写和校本活动的开展。肃南一中教师所主持与参与的科研项目主要有:

(1)屈军、单品德等人的 《少数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该项目是肃南一中第一项省级立项课题,编印了包括 “肃南地理、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族概况、裕固族简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裕固族的宗教信仰、红军西路军在肃南、肃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艺术、裕固族文学作品选读”等内容的校本课程读本 《走遍肃南》,并获甘肃省第七届继续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

(2)屈军、樊忠军等人的甘肃省教育厅 “十一五”规划课题 《祁连山自然生态资源课程化研究》,通过探索祁连山自然生态资源课程化的策略、模式、途径、方法和评价方式,编写了校本教材 《河西水库——祁连山》。该课题获甘肃省张掖市第八届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3)屈军、樊旭平的 《“以民族团结为核心构建民族地区和谐校园”的实践研究》,力求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56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风俗习惯,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提升学生的祖国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4)李琳、安雪梅、郎爱军、王安等的 《民族地区经典诵读及校本课程化研究》,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把经典诵读看成构建“儒雅学校、精神家园、和谐乐园”的平台,编写了 《国学经典诵读读本》与 《经典诗词诵读读本》,该项目获得甘肃省张掖市第八届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5)贺颖春、王德成等的 《在民族地区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口诀式教学模式的研究》,采用歌诀识记法,减轻学生数学学习负担,提高学生记忆效率,体验研究性学习过程,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编写了 《中学生数学小口诀》。(见表3)

2.充分发挥课程专家的引领作用

肃南二中校本课程开发初期,中央民族大学的相关专家恰好在当地进行文化类型的课题研究,并在肃南二中所在地蹲点进行田野调查四个多月。安校长反映,他们长期与这些专家合作,接受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互通相关信息,共享相关资源,专家的科研成果与二中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合二为一。二中开发的 “多元文化乡土教材”成为中央民族大学 “985工程”重点建设项目,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也成为肃南二中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研发的成果。专家的引领和帮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观念与技术支持。如校本教材内容与范围的确定、整体框架结构的设计等,中央民族大学滕星教授还为 《裕固家园》撰写了序。二是信息支持。中央民族大学相关专家与学校教师互通有无,共享调查资料;三是经费支持。二中校本教材的出版得到中央民族大学相关经费的资助,使教材能及时、高质量地出版发行,实现了信息、技术、资源与成果共享。

3.充分发挥课程领导的组织作用

从二中校本课程的规划到校本教研、教师的培训、经费的筹措,以及教材结构的设计与课程的实施、评价等,都是在校长的领导下进行的。一位教师说,“校本课程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外力推动的额外任务,教师每天的工作本来就比较忙,如果没有校长的支持和监督,单纯由教师自主开发校本课程,那是不可能的。正是由于校长的督促、鼓励、参与,外引内联,调动学校各种力量,并提供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才使得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持续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如果没有校长的领导,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就会流于形式,就有可能中途夭折,就难以产生好的效果,也不可能开发出有一定影响,得以在全县推广和使用的校本课程和教材”。安校长说:“裕固族是一个人口很少的小少数民族,但几千年来能够生存下来,就是有一个开放豁达的胸怀,能够不断地学习、进取,团结一心,也源于每个人对本民族的热爱之情,当然生存的忧患意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种使命感使他积极投身到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中,也正是他发挥的领导作用,直接促成了二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成果的取得。蔡世宏老师来自内地,到肃南工作后,被热情、善良、友好的裕固族人民所感染,产生了对这里深厚的眷恋之情,积极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活动中,并起到了关键作用。

4.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校本课程开发只能是根据本地本校资源状况和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而进行的探索性活动,不能走模仿照搬的路子,必须要适应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开发主体只能是本校的教师与学生。肃南二中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树立了依靠教师与学生的理念,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课程也主要由本校学生使用,学生是校本课程的受益人,教师是组织者和开发者,许多具体工作由教师完成,许多素材就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创造和收集的。例如,教材中有些风景照片就是学生拍摄的,许多民族文艺、体育活动的画面,例如拉爬牛、拔腰、顶杠子等由学生表演,教师拍照,然后转化为教材的素材,学生既是背景,也是主角。

5.充分发挥本土资源的支撑作用

“校本课程开发为本土性知识等各种知识进入学校课程,实现知识民主提供了机遇”。[5]这些知识是校本课程的素材和条件。肃南县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地质矿产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动植物资源等。[6]该县两所中学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广泛开发与利用本土资源的过程中进行的。一是以本土资源为素材。校本教材 《裕固家园》分为历史篇、地理篇、文学篇、体育篇、美术篇、音乐篇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以本土资源为素材。历史篇介绍肃南的历史,内容包括:该县的县域概述、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历史沿革与人口分布;族源和族称;裕固族的形成与发展、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和宗教信仰、衣食住行和婚姻家庭、裕固族的民族区域自治等。地理篇介绍的是美丽富饶的家乡——肃南县,并逐个介绍了发展中的两镇六乡,分析了家乡的可持续发展。文学篇从草原、生活、歌声、传说几个板块,收录和分析了相关的诗歌散文、音乐与寓言故事等。体育篇概述了裕固族传统体育,介绍了赛马、摔跤、拉爬牛、顶杠子等传统体育项目,分析了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和常见病的防治等。美术篇不仅介绍了裕固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还介绍了裕固族的民间美术和服饰等。音乐篇介绍了裕固族民歌,包括中国民歌、裕固民歌、裕固音乐的保存和发展、裕固族歌曲精选等。二是以本土资源为条件。要收集校本课程的素材需要各种手段,这些手段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条件。肃南二中一位教师说,他们主要是通过网络、查阅文献的方式收集素材,有些则是教师带领学生到牧场、农牧民家庭去收集,例如体育项目的照片就是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表演,然后拍成照片,再印刷在教材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场景非常接近。素材性资源与条件性资源相互印证,共同支撑着校本课程的开发。

6.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开发成果的共享作用

肃南县两所中学的校本课程开发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了共享:(1)课程与教材共享。一是校际之间的共享,由九年制学校二中编写的部分校本教材成为完全中学一中的教材,二中开发的部分校本课程成为一中的选修课程;二是不同层次学校之间的共享,二中所开发的校本课程不仅成为高中生使用的课程,也成为初中生和小学生使用的课程,所编写的乡土教材在全县各个年级使用,突破了教材只为某个年级或某个层次的学生使用的习惯做法;三是全县共享,二中编写的乡土教材 《裕固家园》等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成为通俗读物,在全县范围内使用,也成为本地人和外地人了解肃南政治、经济、自然生态和风土人情等的重要资料。(2)信息与资源共享。两所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主要选择了具有地方特点的自然生态资源、社会文化资源、动植物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等资源形态,这些资源不仅成为一个学校校本课程的重要素材,也成为其他学校选修课程的重要素材。(3)技术与方法共享。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一中和二中与在当地进行科学研究的专家进行合作,专家带来的技术与方法也成为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技术与方法。(4)成果共享。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仅是编写了教材,更重要的是产生了综合效益,带动了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开发成为科研课题的研究内容,课题成果转化成为校本教材。

四、肃南县两所中学共享型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

1.共享型开发行动可以扩大校本课程功能

共享型校本课程开发是合作的课程开发,把单纯的课程开发转变为课程的选择、采用和分享,所开发的校本课程为不同学校共有,优势明显。首先,体现了校本课程的开放性。这一模式符合现代课程发展的潮流,有利于不同学校之间取长补短,合作共赢,突破校本课程的封闭性。其次,扩大了校本课程的使用范围和服务面。一个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转化为其他学校的选修课程,实现了校本课程的地方课程化。肃南二中开发的 《裕固家园》课程不仅成为本校的校本课程和教材,也成为肃南县所有学校的课程与教材。这也是当今许多国家的做法,英国中小学课程就采用由国家组织开发多种课程供学校选择的模式。[7]再次,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了开发成本。共享型校本课程开发模式避免了校本课程的低水平重复与浪费,能够节约成本与周期,对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偏远地区学校,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学校来说,具有重要的经验借鉴意义。肃南县其他学校可直接使用二中开发的教材,不必要再开发同内容的校本课程。同样,一个学校开发了有关汽车的校本课程,其他学校可以直接选用该教材,不需要再开发一个有关汽车的校本课程。最后,实现了校内外力量的联合。不仅有学校之间的联合,以扩大校本课程的效能;也有与地方教育行政力量的联合,以获得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还有与高等学校的联合,以获得专家支持,提高了学校课程开发能力与校本课程质量。

2.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学校整体改进和多样化发展的抓手

学校的发展与改进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一直是学校发展中的根本问题,而校本课程开发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一个抓手。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就需要对学校发展的目标、方法、可以依靠的资源、发展的制约因素与有利条件等进行研究,也就是进行“审议”和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任务当然主要由教师来承担。教师的校本教研实际上是一边实践一边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的研究,也就是行动研究。教师的行动研究主要通过对教育教学的反思来实现,也就是进行反思性教学。实践与反思的结合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表现为教师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观念的转变与道德人格的形成等,外显为教师行为方式的变革。如果一个学校的多数教师或者所有教师都实现了观念与行为方式的变革,就意味着学生观念与行为的变革,也就意味着教风、学风为主的校风的变革,即学校文化的变革与新型学校文化的形成。而一个学校因师生观念与行为的变革而形成新的文化,也就标志着特色学校的形成,实际上就是学校的整体改进与发展。

3.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为学生与学校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机遇。一是提高了教师的认识水平,他们不再只是课程实施者,也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没有这样的观念,校本课程就不能开发。二是提高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中,肃南一中与二中的教师们熟悉了本地的自然、社会、文化,掌握了民族地区宗教、服饰、建筑、饮食、美术、体育、音乐等各种知识,使他们的本土知识迅速增长。三是促进教师各种技能的提高。二中一位老师说, “在开发校本课程之前,我们感觉计算机很神秘,许多人连word文档都不会操作,也不会上网、查阅文件资料。但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如果不能利用计算机查阅资料,就寸步难行,不学不行了。校本课程开发逼迫着我们学习,回想起来,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推动力。”四是帮助教师掌握了课程开发的方法。教师以前都没有编写过教材,等到分组编写的时候,就开始琢磨了,一本教材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哪些章节,每个章节的内容,哪些放在前面、哪些放在后面,插图和文字如何恰当地搭配?如何使教材吸引学生,在思考与学习的工作中,课程开发技能就逐步提高了。

4.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落脚点

课程往往是按照学科的形式呈现的,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时候,人们常常从能不能开设新的学科课程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结果使校本课程开发因看起来过于复杂而搁浅。如果我们从活动课程的角度来看待校本课程开发,就会发现,可以开发的校本课程会大大增加。因为任何学科课程都需要各种各样的活动,再加上学校的各种综合性活动,就会使活动课程极大地丰富起来,为我们找到丰富的校本课程素材。肃南二中所举行的 “张掖湿地保护”,“裕固人家的低碳生活”等实践活动,民族舞蹈、歌曲的演出、演讲比赛、辩论会、诗歌竞赛、拉爬牛、拔腰、顶杠子等活动,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许多大型活动,学校定期举办的运动会、开学典礼、入学教育、毕业典礼,特别是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都是校本活动课程。如果能够广泛开展校内外、学科内外的各种活动,就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各种机会。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不会干扰教学活动,还能够调节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状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丰富学习活动方式,易于得到家长、学生、社会的支持。

5.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应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

校本课程应该是也只能是国家课程的补充、延伸与具体化,是国家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改造,应该与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 “兼容”。肃南一中安校长说,“校本课程开发主要体现在校本教材的研发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教学实践活动上”。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指学校对国家课程 “因地 (校)制宜”“因人 (学生)制宜”的创造性的改变和再开发,是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精神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将国家层面上规划和设计的面向全国所有学生的书面的计划学习经验转变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实践的学习经验的创造性实践。[8]肃南县一些学校在体育课上组织学生学习裕固族民族舞蹈,在美术课上组织学生编织粘贴裕固族的红缨帽,在自然课上补充祁连山的动植物资源的相关内容,在社会与生活课上补充介绍裕固族历史和红军西路军在祁连山战斗的相关内容等,[9]就是在遵循国家课程整体框架的前提下,对体育、美术、自然与社会等学科教材的校本化处理。

6.校本课程开发要注意与学生生活世界接轨

一是校本课程要与学生的学校生活接轨。学校生活主要是以课堂为主要渠道的师生交往生活,并以学科课程的学习为主要任务,校本课程开发应该是各门学科课程的延伸、改造、转化、重组与具体化,使两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二是校本课程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接轨。校本课程内容应是学生需要熟悉的、在生活中离不开的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感到生动、亲切和富有兴趣。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开发的校本课程《汽车》,就是根据汽车时代的到来,学生每天都乘汽车、家里有汽车,父母用汽车,他们需要了解汽车,也热爱汽车的实际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10]肃南二中开发的校本课程中的游戏、体育活动、文艺演出等内容也符合当地学生的日常生活需要。三是校本课程要与学生的社会生活接轨。认识与了解社会最终适应社会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校本课程内容要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社会生活紧密相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肃南二中开发的校本课程较好地体现出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关注,实现了与当代社会生活的接轨。

[1] 安维武,张爱国,王延军.多元文化乡土教材——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二中学校本教材 [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9:序一.

[2] 安维武.裕固家园 [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8:后记.

[3] 欧群慧,罗吉华.地方性知识与校本课程建构——教师论文与田野日志集 [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9:29.

[4] 张爱国.初中课程学习助力 [M].北京:华艺出版社,2010:前言.

[5] 李定仁,段兆兵.校本课程开发:重建知识伦理[J].教育研究,2006,(6):41-46.

[6] 段兆兵,陶静.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基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调查[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2):17-22.

[7] 綦春霞.英国高中课程设置及其特点的个案研究[R].第八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第四分会场上的报告 (武夷山),2012-10-13.

[8] 徐玉珍.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J].教育研究,2008,(2):53-60.

[9] 段兆兵.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多样化研究 [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250.

[10] 万代红,曲静.小学概念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用书·汽车 (教师用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前言.

猜你喜欢

肃南二中校本
肃南马鹿
启航
——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校歌
阿吉草原
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对肃南牦牛的影响分析
庐江二中简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