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质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2012-12-30杨金权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年10期
关键词:垃圾人类环境

杨金权

(贵州地质工程勘察院,贵州 贵阳 550008)

引言

人类资源是否丰富以及生活环境的适宜程度主要取决于地质环境的质量,其次取决于地质环境相对于生物生存和生活的适宜程度。所以,地质环境的好坏应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a.地质环境适宜于人类生存与生活的程度。b.地质环境中资源的丰富程度以及利用适宜性目前地质环境受破坏或污染的程度。c.地质环境在受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的脆弱性等。

1 地质体和地质作用对人类的利与害

地质环境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指由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地质体和地质作用构成的环境条件系统。

1.1 地质体:指地壳中的岩土体、液体及气体等它们以其物质成分或外部地形地貌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有益或不利的影响,有益的是资源,不利的可成为障碍或危害。

1.2 地质作用:是由地球内外动力造成的地壳物质运动及地球物理场内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地质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引起,例如:地震、海啸等;外力地质作用是岩石圈和水圈、大气圈及生物圈的活动相互结合的产物,例如:斜体滑坡,风力侵蚀堆积作用,生物活动,特别是人类建设工程引起的地面、地下体变形及水气运移的成份变化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明显影响的地球物理场有地温场地磁场及地应力场等 地质作用对人类的影响也有利和不利之分。

1.3 地质环境与自然环境一样具有二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即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地质环境的自然现象是地质环境所具有的一种天然的特点,主要是指地质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性,所谓整体性是指组成地质环境的空间与要素密切相关连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地质环境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之中,离开了空间也就谈不上地质环境,这些空间有大气、陆地、海洋、水域等,有时也指其地域性,例如某地区地质环境包含有许多自然因素与条件,(地层、岩石、矿物、构造、地形、地貌、地下水、地球化学元素、地球物理参数和各种地质灾害体)等等这种与要素的有机结合称为地质环境,只有空间或只有要素都不能成为地质环境,所以它们二者缺一不可。

1.4 地质环境是环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岩石圈上部的地面土壤、地下水、岩石、构造、矿产等地质现象和地质作用,其次还包括人工地质体和人为地质作用。总之,地质环境是一切影响人类生存及发展的地质因素总和。

2 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2.1 自身因素:地质环境的好坏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性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本身地质条件有关。

2.2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地理条件是否有利于各种环境地质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地形坡度和相对高的差异,地形坡度越大,越容易产生地表侵蚀、滑坡、崩塌等地质现象相对高差越大,说明高处岩土体的势能就越大,在外力的作用下,岩土体向下移动的可能性就越大。

2.3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的形状,不仅影响地表岩土体的破碎程度,更重要的是构造运动改变了本来的地形地貌形态。现在地表的地形地貌主要是受早期的构造运动和长期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影响来改变的。而地质构造对地质环境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面状构造密度和构造运动的强烈程度等因素地质构造对城地区地质环境影响极大,在活动强烈的构造带,不仅易诱发滑坡,泥石流,水库塌岸等地质灾害,而且还影响这些地质灾害的分布。

3 地质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

地质环境质量还与影响地质环境改变的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气象条件,人为原因产生的地质灾害以及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的负面影响等。

3.1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地质环境的组成部分,总是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之中形成,并与地质环境之间进行长期的相互作用,地质环境条件在很大程度上是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发展;同时,地质灾害可以改变地质环境,导致地质环境质量的恶化。

3.2 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属于自然条件,但是我们将地质环境质量作为研究主题时,气象条件就变为对地质环境质量有很大影响的外界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灾害性的气象因素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比如强降雨可能引发大规模的山洪泥石流灾害,长时间的降雨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上升,影响地表岩土体的承载能力。

3.3 人类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

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和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显著增加,主要表现在:由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水资源需求量急剧增加,由于大量开发地下水,使地下水严重超采,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逐年扩大,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且随着降落漏斗的扩大,地基承载力下降,使地表处于不稳定状态,增加了发生塌方的危险,危及地表建筑物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关单位及个人,从经济利益出发,经常从山坡坡脚处取土,开采石料,破坏边坡的稳定状态,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人口的增加,过度开荒,在山前倾斜洪积扇平原上形成大面积的耕地,疏松的土层在大雨期间常被冲蚀,成为地质灾害的固体物质来源;浅层地下水成为人类的主要的淡水资源,由于人类对地下水的不断抽取,地下水位埋深连年下降,局部地域的地下水埋深也会速度下降;(例如怀安县207国道左卫镇左卫村的郑王庄村段的潜在崩塌就是因为修路时人工开挖坡体造成的;另一方面,随意堆放弃渣不仅造成了不稳定斜坡,而且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源,如怀安县西南部的部分花岗岩开采区废弃的矿渣和部分选矿厂的尾砂堆积、阻塞河道,为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实例表明了人类活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一个重要因素。

4 解决人为影响地质环境的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的建设必会牵引出两个影响地质环境问题:一是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影响地质环境问题;二是生产、生活产生的垃圾影响地质环境问题。

4.1 工业废水无论是它的排放量、性质和污染程度总是千变万化的。

因此,对这类废水的控制、治理以及适当的处置常常看起来非常困难,需要解决许多问题。使废水恰当的控制、治理和处置作为工业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一个后序部分,在高级管理层必须作出保证。这就是废物最少化的一部分,它能导致节约和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4.2 垃圾的处理:为了较经济地实现垃圾的全面无害化和最大限度地达到减量化和资想化的目的。提倡分类收集、定向运输、定点分类处置的方法。这三步需要科学地协调和组织,才能顺利完成。

4.2.1 定点收集:按垃圾性质不同分类收集。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性质的垃圾它们所产生的废弃物成分差异很大。但除居民生活垃圾的成分复杂外,其他发生源的垃圾成分一般较为单一。因此,可以根据不同处理方式对垃圾成分的要求,按垃圾发生源类别进行收集。

4.2.2 定点分类:建立各类垃圾回收站、收集箱、加工厂,或堆肥、焚烧、填埋点,便于垃圾归类处置,为充分达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提供条件。

4.2.3 定向运输:把收集的各类垃圾定向运输到所属处理点,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有了合理的处理途径,还必须具备雄厚的资金才能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

结束语

人类的生存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关系十分密切。遗憾的是,人们对于怎样保护地质环境和怎样合理的利用岩石圈问题都注意不够,然而这些问题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借鉴历史上宝贵的经验和沉痛的教训,应该重视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

[1]朱玫.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及运行情况分析[J].给水排水.

[2]李彦武,李小敏.城市污水项目分层次环境影响评价探讨[J].环境科学研究.

猜你喜欢

垃圾人类环境
垃圾去哪了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环境
倒垃圾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