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

2012-12-28杨辉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年11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以太网电视节目

杨辉

(河北省河间市电视台,河北 河间 062450)

电视是随着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而产生的,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电视的发展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反过来,科技的发展又促进了电视节目的采编和制作技术的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当今世界,电视传媒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技术条件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源于电视技术与数字信息技术的交融融合。正是在数字信息技术的影响下,电视传媒业的新设备、新系统、新模式、新方法、新观念不断创新与发展。这一系列的发展变化从技术层面到理念层面的"新东西"不断涌现,层出不穷。信息时代在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先进的电子技术使电视节目的制作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实现了电视数字化、电视网络化。笔者在此就电子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电视数字化与电视网络化谈一些体会。

一、央视新闻制作和播出系统的新技术概述

电视数字化和电视网络化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享受。电视多媒体非线性技术的运用为电视节目的制作以及电视节目网络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非线性编辑系统、数字演播系统,动画和音频编辑室和其他类型的计算机系统平台,构成电视网络编制系统,采用可传输多种信号的ATM 网或宽带播出及管理等子系统,构建宽带视频综合系统网络,实现了电子信息设备、多媒体设备的互联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电视台内和电视台外的网络相互联通,形成一个庞大互通的广域网。实现了视频音频节目的可靠传递,完成制作并最终播出高质量的电视信号,使电视制作和播出的流程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改善和提高电视信号的质量和效果。不但制作和播出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而且收到了高质量的视听效果。

电视数字化与电视网络化的节目制作和播出整个过程,从选题、采编、制作和播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模式数字图像的质量,不需要在节目资源的使用中相互等待,同一节目的采编和制作可以由不同的编辑室分段同时进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使新闻采集和输出同时进行,有利于像新闻节目的滚动播出,提高时效性。电视节目的网络化降低了电视节目的存储成本,打破了传统的录像带存储形式,从根本上改变电视节目的存储模式,避免了录像带的存储时间短的弊端,节约了存储空间,延长了存储寿命,硬盘、光盘成为主要的视频音频存储媒体。

在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系统中,最为关注的就是制作和播出的新技术、新模式。央视的新闻制作和播出系统在世界上都是比较先进的。央视全天24 小时的新闻播出有朝闻天下、新闻早8 点、新闻联播、晚间新闻、午夜新闻、新闻30 分、新闻调查、新闻会客厅、新闻社区、新闻周刊、现在播报、整点新闻等。国内国际的重大的事件或政治事件滚动制作和播出的现状要求必须建立一个新闻共享系统才能实现。同时要求这个新闻制作和播出共享系统在制作、播出和数字信息交换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和数据化,同时实现新闻采集、制作信息资源的多层次共享。新闻共享系统使用的集中存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客户端多层体系结构,为新闻采编、制作剪辑和播出、新闻信息资源存储和管理提供了综合技术平台。该系统平台的建设与运行完全是由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撑,否则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一般电视新闻频道的技术结构

电视新闻频道网络系统一般都是使用Fibre-Channal(以下简称FC 网)为主,以太网为辅的双网方案。

共享数据资源,传递信息方便易行,成本较低是以太网的几大特点。以太网在网络管理和用户权限、用户策略的设置上可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以太网作为传统局域网(LAN)的网络模式。FC 网平台存储功能强大,可以实现主机外的设备与主机系统之间的双向点对点的串行数据联通,FC 网和以太网相比,无论是传输速度,还是存储功能以及网络带宽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特性。因此,一般情况下我们把FC 网作为提供实时广播视频和音频数据的传播,低质量的视频信号的传输与控制以及网络管理时用以太网。FC 网存储体中的SAN(Stoarge Area Network)是一种直接面对存储体的光纤通道网络。它通过光纤通道将所有存储设备连接在一起构成存储网络,实现存储设备的共享。由此可见,解决视频网络最合适的办法是选择FC 网和以太网双网结构。双网结构的非线性新闻制作可以实现新闻素材共享性,突出新闻播出的时效性和多用性。

三、一般新闻信息的采集和制作模式

电视新闻的采集和制作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求,不同的新闻素材,采集制作模式不同;新闻节目编辑的背景要求、字幕、背景色调、音乐背景处理等都应该根据新闻的内容进行不同处理和编辑。

1.新闻信息素材的采集

新闻信息素材的采集分为外来信息素材采集和自采集素材。

外来信息素材采集是指通过卫星、微波和光缆接收的来自于世界各地新闻机构或是来自各省台、地方台、本市的新闻信号。数字移动卫星系统(DSNG)的运用,使得世界各地的新闻事件同步地呈现给人们,如各种会议和体育赛事的电视实况直播。数字移动卫星系统(DSNG)把只要有卫星转发器可覆盖的区域里随时发生的事件都可能实现同步播放,可以让全世界人民同时收看到卫星转播到实况转播。但是由于数字移动卫星系统(DSNG)设备复杂,比较昂贵,传送的费也相当的高,并且在一些环境恶劣、没有电力、或电力不足,交通不便的特殊地区不能使用,甚至设备无法安装。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海事卫星传送非实时的新闻和消息。工作人员在新闻事件发生现场采用膝上编辑机,进行简单采编,然后将采编好的新闻素材通过专用数据接口编入计算机,然后通过计算机与海事卫星的输入端口连接,上传到空中的海事卫星,然后通过卫星传送到市电话网,再传送到电视台对新闻素材进行采编处理播出。

自采素材是指电视台派出摄制组和记者外出采访获得的新闻信息素材。摄制采访回来后将采集的新闻信息素材交给上载组,填写写相应的标签说明,如:镜头的信息和新闻材料的主题等。然后由编播制作人员根据新闻内容主题的要求剪辑、采编、制作、播出。

2.新闻节目的制作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编辑对新闻素材库里的素材,通过以太网用低质高压缩的图像进行筛选粗编,然后根据新闻节目内容和主题的要求剪辑选编、字幕叠加并配音,形成新闻信息初稿,待审查后制作出高品质的播出版。对于突发新闻事件,可直接使用边上载边编辑的工作模式;对特殊紧急节目,语音合成系统,接入100M 以太网,配以专用软件可进行简单的编辑,直接通过终审然后播出,确保新闻的时效性。

电子信息技术的出现虽然时间不长,但发展却是异常迅速,对电视节目的采集和制作系统领域的应用及其重要和广泛。电子信息技术将数据、图像和声音等信息媒体综合于一体,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用一种媒体系统处理多种信息的新型信息技术。无论是是视频音频技术、信息压缩和解压技术还是图像高密度存储技术,无论是编辑文字处理、前期摄制到后期编辑制作、动画特技等许多方面都广泛应用而使电视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1]周绍清,制作节目如何用计算机数字化处理[J].中国影视,2009(02).

[2]朱明先,新闻节目的后期编辑制作[J].中国科技博览,2006(04).

[3]马佩颜,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编辑与应用[J].科技信息,2007(06).

[4]郭明义,浅谈视频信号的传输与控制[J].电视制作技术,2006(11).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以太网电视节目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谈实时以太网EtherCAT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中的应用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一种90W高功率以太网供电系统的设计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