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业发展期待破茧成蝶

2012-12-28戴均玺

浙江人大 2012年1期
关键词:种业农作物浙江

/戴均玺

种业发展期待破茧成蝶

/戴均玺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种子现代化。2011年12月初,《浙江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论证稿)》发布,浙江种业能否抓住发展契机,迎来产业发展的春天,令人关注。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农作物种业是农业的基础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2011年4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坚定地将农作物种业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高度,凸显种业的战略地位和国家发展现代种业的决心。

2011年12月初,《浙江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论证稿)》发布。如果说一粒种子能改变一个世界,那么趁着规划颁布的“东风”,我省种业发展能否破茧成蝶,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神奇”的种子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刚刚过去的这个秋天,宁波市鄞州区桐桥镇水稻种植农户品尝着丰收的喜悦。他们种植的水稻经省农业厅组织全田机械收割标准测产,百亩示范方最高亩产量达到912.7公斤,比2010年创下的历史最高示范方产量高70.6公斤。

浙江省农业厅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省粮食总产781.6万吨,比2010年增加10.9万吨,包括鄞州区桐桥镇在内的多个水稻攻关田喜获丰收。而这,与我省水稻品种的重大突破密不可分。

据悉,通过实施“0406”水稻育种计划,强化良种选育能力,我省“中浙优”、“甬优”、“秀水”三大水稻主推品种处于全国领先,有力地确保了我省的粮食产量。

水稻亩产量迭创新高,仅是我省农作物种业长足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省十分重视现代农作物种业建设,农业新品种选育成为我省2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十一五”期间,浙江全省创建了21个生物育种科技创新团队和产业技术创新平台,51个以企业为主的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8个多学科协作攻关组,建立了水稻、油菜、亚热带森林培育、茶叶、花卉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实验室。

种春萝卜最怕抽薹,而浙江省农科院选育的春萝卜新品种——“白雪春2号”,攻克了这个难题。它即使长到3.5公斤,也不用担心抽薹。

杭州晓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明法说,以往萝卜种子要从日本、韩国进口,价格为每100克162元,自公司于2009年引进“白雪春2号”新品种以来,仅种子一项,每亩就节约成本175元。“公司3200亩春季萝卜,节省种子成本56万元。”杨明法说。

目前,全省通过省级以上审定或认定的农作物种业新品种(组合)370个,推广面积1600亩。这些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单产)、多抗等性状,有的品种被列为农业部主导品种,深受种植者和消费者喜爱。

我省不仅在科技育种方面有新突破,而且在农作物种业育繁推工作上也不断取得新进展。

浙江省农业厅有关人员介绍,我省各地运用市场化、专业化、信息化的手段,积极培育种业生产经营主体,初步构建起以种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区域或专业种业企业为补充的种业发展新格局。

全省涌现出浙江勿忘农种业、浙江农科种业等3家省级骨干种子企业和金华三才种业、温州神鹿种业等一批区域性或专业性种子企业。截至2011年12月,全省持证农作物种子企业142家(民营企业115家),非持证经营户25000多家,基本覆盖了各类农作物种子。

“十一五”期间,省级以上财政投入农作物种业工程资金1.4亿元,还带动了社会资本投入种业产业,建成了一批种子生产、加工、储藏、检验以及试验示范推广等基础设施。目前,全省已有省级农作物新品种区试站13个,良繁基地10万亩。全省水稻、双低油菜、蚕种、果树和茶树苗等良种推广覆盖率分别为95%、90%、69%、90%、62%。

成效明显,问题犹存

浙江种业起步于本世纪初,以实施粮油、蔬菜、花卉等五大种子种苗工程为突破口,在短短几年中,造就了勿忘农种业等一批省级骨干企业。但业内人士指出,从总体上来说,我省农作物种业仍处于“低、小、散、弱”的局面。

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开展互利合作,由水稻研究所提供新品种,勿忘农种业返利于水稻研究所,实现了选育与推广的“双赢”。但类似的“双赢”组合在我省尚属少数。

据了解,我省除了2004年启动的“0406”水稻育种计划有专门的协调机构、专项经费和考核制度外,其他种业育繁推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统一协调机构,导致了育种科研与生产的“两张皮”,育种与推广相分离局面难以改变。

“缺乏互惠互利良性合作利益机制,育种科研单位与种子经营单位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种业知识产权保护难度大,育种人员积极性难以调动。”曾参与我省种业工程建设专题调研的省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有关工作人员说。

我省农作物类持证企业和非持证种业经营户,平均年销售额不到11万元,而进入全国种业50强行列的浙江勿忘农公司年销售额只有1亿元。业内人士指出,这种经营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的种业主体,是难以承载良种繁育推广重任的。

杭州三雄种苗有限公司系留日回国研究人员于1996年创办,集育种、引进、试验及推广经营为一体的现代种业公司,他们虽已着手选育开发蔬菜和花卉新品种,但目前仍以经销国外知名种苗企业的产品为主。

公司负责人表示,自主育种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由企业自主完成相当困难。

三雄公司遇到的问题并非孤例。据了解,近年来种业工程投入较弱,省本级种子育苗的专项资金多年没有增长,有的建设资金还在减少,如省财政安排水稻育种协作组科研经费仅650万元,专家人均科研经费仅5万元。

“投入不足,降低了科研单位良种选育和创新能力,影响到各类良种繁育基地和种苗场的建设,削弱了种子种苗生产和供应能力,使我省部分农作物品种供求矛盾突出,一些中高档果蔬、花卉种子大多依赖进口。”我省农业科技方面的有关专家说。

此外,种业监管工作和检测检疫体系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省种业发展。据了解,目前种子种苗管理机构设置五花八门,如农业系统种子管理机构分散在综合执法、农技推广、政策法规等部门,部门内部执法力量分散,协调难,这影响了执法监督职能的发挥。有的农作物区试站和种子质量检测检疫机构设备陈旧、人员老化、技术支持弱化问题突出,同样难以适应种子监管需要。

破茧成蝶,路在脚下

现代种业是现代农业发展之本。有关农业专家表示,当今发达国家凭借其生物技术和育种技术的领先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种业,抢占和垄断国际种业市场,严重威胁我国种业安全甚至粮食食品安全。在这种背景下,积极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工程,势在必行。

其实,早在2010年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就开展了种业工程建设专题调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在调研中指出,推进现代种业发展,“规划必须先行”,有关职能部门要“立足高起点、建设大平台,坚持科学性、前瞻性的原则,编制好‘十二五’我省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

2011年省委、省政府也开展了专题调研,提出了围绕农业十大主导产业和主要农作物供给的需求,确立了新一轮农作物产业发展目标、思路和任务、扶持重点及措施。2011年9月举行的浙江省农业科技大会上,省委、省政府作出部署,把实施现代种业发展工程作为我省“十二五”期间现代农业科技的重要抓手之一。

“省有关部门经过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编制的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具有很高的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2011年12月19日在杭州举行的现代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专家论证会上,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省农科院、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表示,各地要以规划为导向,结合农业发展特点、趋势和土壤、环境、气候等因素以及种业现状,扎实抓好粮油、蔬菜瓜果、林木花卉等种业工程的实施。

农业部发证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有95家,浙江仅占一席。与会专家指出,种业龙头企业是良种选育和创新的重要载体,是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关键环节,要大力扶持这类企业发展。

“浙江勿忘农有限公司和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等省级龙头企业不但要立足浙江,更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利用资产重组、控股、参股、兼并、租赁等方式,将本区域内同类企业(户)纳入自身的经营体系,做大做强企业。”

“要鼓励和支持种业企业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提升省内繁育基地,巩固南繁基地、拓宽外省繁育基地,并通过多种形式与发达国家的种业企业和国内大型种业企业合作,提升我省种业整体水平。”

种业监管是各级政府一项重要职能。近年来各地屡屡发生劣种伤农事件,损害了农民群众利益。为此有关专家指出,要加强种业管理机构建设,做到有机构、有职责、有人员,依法规范种业监管工作,实现种子许可证制度,加强主要种业审定和认定工作,从严执法,坚决依法打击未经审定(认定)种业经营坑农的行为。

种质资源是一项战略性资源,其一旦消失,是难以再生的。自2008年开始,浙江省农业厅已连续3年举办中国·浙江瓜菜种业交流会。业内人士认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是一项“事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公益事业,我省地理位置优越,动植物多样性特征明显,林木、农作物、食用菌等丰富,更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

“种业不仅要为农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物质基础,其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产业。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要加快制定种业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条例和林木种子种苗、食用菌、果树苗等法规规章,为我省种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有关专家呼吁。

猜你喜欢

种业农作物浙江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