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松江区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2-12-24侯鹏程俞平高莫成伟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松江区种养农场

侯鹏程,俞平高,莫成伟

(1.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 201600;2.上海春沁园林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上海 201203)

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人类对于农业产量的不懈追求,化肥及农药的大量使用,带来农业产量的大幅度增长,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全球变暖、白色污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1-3]。因此,人类势必应该合理的利用大自然资源,正确的发展农业。我国当前农业发展中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农业生产由单纯追求速度和数量向同时注重效益和质量转变,实现由只注重经济效益向注重合理发展的生态农业发展[2]。

种养结合是一种结合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生态农业模式[4-5],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是将以农户家庭为单位将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有机物作为有机肥的基础,为养殖业提供有机肥来源;而种植业的农作物又为养殖业提供食物源,作为养殖业的饲料基础。物质和能量在动植物之间进行充分的利用及良好的循环。

种养结合是一个将生态、经济和技术复合而成的人工生态系统[6-8]。种植业可为养殖业提供饲料,而养殖业又可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彼此互为供求关系。这种生态结合的实质是在持续稳定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建立一个高效节粮型的畜牧业生产体系,继而建立一个以农促牧,以牧促农,以农牧产品促加工的“种、养、加”开放型的农业生产新体系。

1 研究区的概况

1.1 自然环境概况

松江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内,地理坐标30°54'—31°10'N,121°01'—121°21'E。地处上海市西南郊,距离上海市中心40 km,东与闵行区接壤,南与金山区毗邻,西北与青浦区相连,东南有一段与奉贤区交界。松江区土壤属湖沼相沉积的粘土类型,上层土壤以砂质小粉泥、青紫泥为主。处亚热带北缘,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分,无霜期长,光、热、水同季。年平均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39.1℃,极端最低气温-10.5℃,平均日照2 047.3 h,无霜期230 d。有利于各种作物生长。

1.2 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基本情况

松江区域总面积604 km2。现有农用地面积2.7万 hm2,其中耕地1.71万 hm2,林地0.77万hm2,养殖业用地0.213万 hm2。2007年下半年,全区以浦南为重点试行发展粮食家庭农场,共培育597户,经营粮田面积0.603万hm2。各镇家庭农场分布不均匀,以新浜、叶榭、泖港等镇为最多;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户主年龄偏大;户主文化程度较低。

2 取得的成绩

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是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面向市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从事适度规模的农林牧渔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负盈亏和科学管理的企业化经济实体。松江区通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种养结合生态养殖方式,家庭农场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 (表1)[9]。

表1 松江区2008-2010年家庭农场的发展情况

2.1 经济效益

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通过提高土地产出率,稳定了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的粮食生产效益直接关系到农户收入,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也更有利于耕地保护,促进耕地质量提高。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有利于良种、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模式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推行家庭农场后,实现了现有生产条件下劳动力与耕地面积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进了粮食生产专业化进程。

2.2 生态效益

由于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是一种以保护基本农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目的的农业生态模式,推广发展家庭农场,一方面在稳定粮食生产和保护基本农田方面作用明显,另一方面也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首先通过农业技术的普及推广,改进和提高了肥料使用技术和效率,减少了化肥使用量;其次是发展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和推进秸秆还田,对增加土壤肥力,养护农田作用明显,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2.3 社会综合效益

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改变了长期以来过量使用化肥导致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低的状况,有利于有机农业的发展。改变了畜禽生产是污染源的偏面认识,成为减少化肥使用、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和提高农产品质量而提供有机肥源。而且这种模式通过减少化肥使用量,对整个国家和社会节约了生产化肥所需的原料、能源和人力等资源。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土地流转及承包期中的主要问题

目前,松江区家庭农场中,除少数村对土地30年承包剩余年限全部流转外,其余各村都在5年,时间偏短;另外各村与家庭农场签订的承包合同期限普遍为1~3年,由于农业生产需要长期投入、并且回报缓慢,现行的土地流转及承包期限不利于家庭农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3.2 发展不平衡及经营户整体素质的问题

在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中,由于农民普遍存在小农经济意识,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存在“上热下冷”现象,部分区域农民对参与经营家庭农场还存在疑虑,导致有些镇农民对经营家庭农场积极性很高,而有些镇还存在观望现象。

现有直接从事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农业生产的农户中,存在以下问题:年龄偏大,大多是50岁以上人员,且60岁以上的占23%;文化水平偏低,初中和小学的占91%;部分家庭农场经营者对农业生产技能掌握不够,不适应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

3.3 种养结合设施设备及农田配套设施的问题

完整的种养结合模式应是在成片的农田中匹配养殖规模适度的畜禽场,并且按相应规模建立种养结合生态农业的设施和配备机械设备。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需要的主要设施设备有:厌氧发酵设施、管网设施、专用运粪车辆、粪便堆放发酵场地、沼液 (尿液)贮存池、滴灌或喷灌设施、固体有机肥施用机械等。这些基础设施对于一些小型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因此,许多农户都未能按照要求配备全部的农业设施及设备,势必会影响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的生态效益。

4 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4.1 完善设施设备配套政策

进一步推进家庭农场农田配套、晒场和水利排灌设施及其他生产性辅助设施设备建设,确保农田设施设备效能充分发挥。积极落实菜篮子工程车等配套费用,以保证鲜活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完善在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农机、粮食烘干设备,提高农机作业补贴、新增烘干补贴,进行适当合理收费,以减轻农户负担。

4.2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的重要区别,要努力做好。

技术指导服务。松江区、镇农技服务中心要根据各镇家庭农场经营户的要求,对农作物种子、植保、栽培技术、茬口安排进行巡回指导和现场培训服务。

农资农机服务。农资服务由全区统一农村超市根据家庭农场的种植作物和面积及病虫害发生预测情况,加强农药、肥料等储备并及时配送到田头。种子供应经区统一招标后由中标供种企业统一配送。农机作业由镇农机服务中心、农邦农机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签订农机作业服务协议。

4.3 提高经营者整体素质

当前,松江区农村年轻力壮、素质较好的劳动力纷纷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留下的农业经营者的素质普遍不高。因此,必须加快农业从业人员培训、提高家庭农场经营者的文化技术素质、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水平。

培育农民树立务农意识。要加强宣传引导,培育有务农意识、有职业感的新型农民是关键。要积极培育一批热爱农业、吃苦耐劳,善于钻研技术,有市场意识的经营者,才能适应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运作。

提高农民从业技能。由区增收办牵头,各镇、园区和农委等单位共同配合,举办各类新型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大力开展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市专业农民培训和创业农民培训,积极开设粮食、蔬菜、花卉林果、农机、水产、食用农产品安全、农村经营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市场营销等领域培训项目,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

吸引优秀科技人员经营家庭农场。出台措施,积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村干部等有文化有技术的能人经营家庭农场,积极培养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使有素质、有能力的农民对土地资源的占有率进一步提高。

[1] 侯鹏程,陈佳妮.上海耕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12F):102-105.

[2] 侯鹏程.上海松江农田土壤20年养分变化研究 [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38-6440.

[3] 侯鹏程,俞平高,曾蕊,等.上海松江耕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J].西南农业学报,2012,25(1):208-211.

[4] 陈红兵,卢进登,赵丽娅,等.循环农业的由来及发展现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65-68.

[5] 陈奇,郑家明,冯良山,等.关于辽西地区种养结合高效生产模式的探讨 [J].杂粮作物,2006,26(2):157-158.

[6] 刘月华.种养结合良性循环饲养模式之初探 [J].上海农业科技,2005(1):57.

[7] 李连根.上海郊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道路 [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9(2):55-57.

[8] 沈明芳.松江区种养结合家庭养猪农场的试范效果 [J].养殖技术顾问,2010(10):218-219.

[9] 松江家庭农场发展情况 [DB/OL].(2001-08-24).http://sj.shac.gov.cn/jtnc/gzgk/201108/t20110824_1299865.htm.

猜你喜欢

松江区种养农场
行政法漏洞的认定与填补——以上海市松江区“天价砍树事件”为例
农场假期
松江区人大代表摄影作品选登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上海市松江区中山小学“学四史”主题活动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农场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一号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