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稻早播早栽技术在浙南地区的应用效果

2012-12-24金宗来吴春赞黄歆贤蔡小盈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秧龄播种期单产

金宗来,吴春赞,黄歆贤,蔡小盈

(1.浙江省温州市农业站,浙江 温州 325000;2.苍南县农业站,浙江 苍南 325800;3.平阳县农业站,浙江 平阳 325400)

早稻谷是浙江省粮食储备轮换的重要来源,更是温州市工业用粮、加工用粮、饲料用粮及粮食部门订购粮的主要粮源。温州市作为浙江省最适宜于早稻种植的地区之一,其早稻生产在全市乃至全省水稻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2001-2011年温州市早稻年平均种植面积为3.79万hm2、年平均总产量为20.5万t,分别占全市粮食生产面积和总产的22.4%和26.8%;占全省早稻生产面积和总产的25.3%和24.5%。但因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温州市早稻生产受气象灾害影响严重,特别是6月中下旬早稻抽穗扬花期的暴雨和7月份早稻收割季节的台风危害甚重。为稳定早稻种植面积,提高早稻单位面积产量 (下称单产)和生产效益,近年在早稻生产上开展早播早栽促早增产技术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1 温州市早稻生产现状

温州市统计年鉴资料显示,2001年以来,温州市早稻种植面积和总产基本呈现下降态势。种植面积由2001年的 9.11万 hm2减少到2011年的2.96万hm2,减幅为67.5%;总产由2001年的52万t下降到2011年的18.34万 t,减幅为64.7%(图1)。种粮比较效益的低下和生产成本的持续上扬是导致早稻种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据平阳县种粮大户协会对2003-2007年早晚稻经济效益的调查,5年平均早稻效益为1 692元·hm-2、连作晚稻为2 116.5元·hm-2,远低于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中的其他各类作物。全市早稻生产成本 (不含土地流转费用增加)调查,2011年早稻生产成本较2010年增1 950元·hm-2,其中物化成本增600元·hm-2、劳动力成本增1 350元·hm-2;2012年又较2011年平均增1 500元·hm-2左右。

图1 2001-2011年温州市早稻播种面积和总产演变趋势

早稻单产随着品种的改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总体上表现出增加态势 (图2)。全市早稻单产由2001年的5 580 kg·hm-2增至2011年的6 180 kg·hm-2,平均增600 kg·hm-2,增幅为10.8%。特别是示范推广早播早栽技术以来,增效更为明显。2009-2011年早稻平均单产为5 724 kg·hm-2,较2001-2008年平均单产提高了405 kg·hm-2,增幅为7.7%。但2005年和2010年早稻单产水平极低,分别只有4 380 kg·hm-2和4 575 kg·hm-2。分析气象条件可知,灾害性天气是造成当年早稻大幅度减产的主要原因。2005年6月17-22日连续的暴雨、雷阵雨天气,对正处于抽穗期的早稻造成结实率下降,每穗总粒减少,生育期延迟等;加上收获期间“海棠”台风又对早稻生产造成毁灭性的袭击,致使早稻大幅减产。2010年7月24-26日暴雨造成全市0.45万hm2早稻倒伏、1.33万hm2早稻出现不同程度穗上芽、2 244 t已收割稻谷发芽,早稻生产损失严重。

从温州市台风发生规律和双季水稻种植季节分析,早稻早播早栽技术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台风争稳产,还能有效缓解连作晚稻生产季节矛盾,对提高水稻单产水平、稳定双季稻生产面积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图2 2001-2011年温州市早稻单产演变趋势

2 早播早栽应用条件

2.1 气候条件

据2001-2012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温州的气象条件与早播早栽要求相吻合。近年早春气温回暖趋早,有利于早稻适期早播,从北部 (乐清市)和南部 (平阳县)4月第3候 (5日为1候,即4月11-15日)平均气温为16.2℃,4月第4候和第5候候平均气温分别是17.9和18.3℃ (图3),一般都能满足早稻移栽扎根生长的温度需求。从日照、降雨天数、降水量等气象指标分析 (表1),温州市4月第3候至5月第2候间差异不是很大,其中4月的第4候和第6候优于5月的第1候和第2候。

从温度、降水量、日照等气候指标分析,温州市双季稻地区早稻提前到4月的第3候至第5候即4月11日至4月25日抢晴移栽,有利于早稻稻苗扎根生长和及早分蘖。

图3 2001-2012年4月11日至5月10日温州市候平均气温变化

表1 2001-2012年4月11日至5月10日相关气象资料

2.2 茬口季节条件

温州市现以冬闲田和绿肥为主的早稻茬口为早播早栽提供了季节条件。据调查统计,温州市现冬闲田和绿肥等早稻茬口占63%,前作春花田只占20%(图4)。冬闲田早稻的移栽期不受前作限制,绿肥田早稻受前作影响也较小,只要气候条件满足稻苗生长要求均可尽早移栽,十分有利于早播早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3 机械作业条件

图4 温州市早稻田前作的情况

近年来,温州市早稻机械插秧面积发展迅速,从2006年的0.12万hm2(占当年早稻生产面积的3.14%)增加到2012年的1.17万 hm2(占当年早稻生产面积的41.4%),增加了1.05万 hm2,是2006年的9.75倍,其中2009-2011年为温州市早稻机插发展最快的年份,年均增长0.26万 hm2。机插育秧方式要求秧苗在3.1~4.1叶期移栽,十分适合短龄早栽。

2.4 后作连作晚稻生产

早播早栽能有效地提早早稻成熟期,有利于促进早熟早收,缓解连作晚稻移栽季节压力,缩短移栽秧龄,提高秧苗素质,为连作晚稻扩大应用机插等轻型栽培技术创造有利条件,对连作晚稻尽早移栽力争高产有积极意义[1-2]。

3 早播早栽生育特点和应用效果

受传统生产习惯影响,温州市早稻生产中普遍存在播种和移栽期偏迟、秧龄偏长的现象。早稻播种期大多在4月上旬,移栽期主要集中在4月25日至5月5日之间,移栽秧龄为25~30 d。由于7月下旬出现台风的几率远高于7月中旬,播种偏迟致早稻不能及早收获,增加了早稻生产后期遭遇台风的风险。长秧龄移栽的早稻秧苗由于个体素质差、分蘖少,移栽偏迟往往造成早稻植株大田营养生长期缩短,不利于足穗大穗早熟高产。经多年多点试验研究,确定温州市早稻适宜播种期为3月下旬至4月初,宜在秧苗2.5~3.5叶时抢晴移栽。研究与生产实践表明[1,3-7],早播早栽秧苗移栽时植株损伤轻,栽后扎根生长快,分蘖能力强,分蘖产生的节位低,单株分蘖和成穗数多,大田营养生长期长,有利于孕大穗而获高产。

3.1 生育特点

2008年苍南县灵溪机插早稻不同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 (表2),4月1日为本地区最适宜播种期、移栽秧龄25 d最佳,其全生育期较4月15日播种延长8 d,成熟期提早5 d。2009年乐清市虹桥机插早稻不同移栽秧龄试验表明,3月23日较早播种条件下,4月7日至17日移栽,7月16日成熟 (表3)。另据2011年在平阳县昆阳机插早稻不同秧龄移栽试验 (表4),3月25日同期播种,随移栽期的提早,植株整体生育进程提前,每提早移栽6 d,分蘖始期提早3~6 d,始穗期提早2~3 d,齐穗期提早2~3 d,成熟期提早1~2 d,4月11日移栽较4月29日提早了6 d[8]。

表2 苍南灵溪2008年机插早稻不同播种期的生育期表现

表3 乐清虹桥2009年机插早稻不同秧龄试验的生育期表现

表4 平阳昆阳2011年机插早稻不同秧龄试验的生育期表现

苍南点对不同移栽秧龄试验的分蘖动态观察记载 (图5),秧龄20 d处理缓苗期长,达16 d,这可能与早插秧苗小、细,需要一段增粗期有关;但始蘖后增苗速度明显加快,达到苗峰后分蘖消亡速度较平稳,有效穗数较多。秧龄30 d处理缓苗期较短 (5 d),这可能与迟插秧苗较大,插后气温较高有关;始蘖后增苗速度较平稳,达到苗峰后分蘖消亡较快,有效穗数较少。在试验过程中,秧龄25 d处理由于栽后第2 d遇到连续3 d的干冷风天气,落黄严重,出现僵苗现象,导致分蘖受阻,高峰苗数不高,有效穗数与秧龄30 d处理接近,但成穗率较高。

图5 不同秧龄移栽稻苗分蘖动态

3.2 产量

从经济性状和产量构成方面分析,早稻早播早栽技术增产效果显著。苍南灵溪2008年不同播种期试验结果 (表5)表明,4月1日播种较4月15日播种,有效穗增加了 66万· hm-2,单产达6 879 kg· hm-2,增产 841.5 kg· hm-2,增幅为13.9%;2009年乐清虹桥机插早稻不同移栽秧龄试验结果 (表6)表明,最高苗、有效穗和成穗率随稻苗秧龄的延长而下降,15 d移栽的总粒、实粒和结实率均最高,但实产最高的为20 d移栽的秧苗,达8 437.5 kg· hm-2;2011年平阳昆阳不同秧龄移栽试验结果 (表7)表明,3月25日同期播种,随移栽期的提早,植株穗形明显增大、产量显著增加,如4月11日移栽植株每穗总粒数为123.5粒、实粒数为110.4粒、单产7 942.5 kg·hm-2,较4月29日移栽植株每穗总粒数增加了24.7粒、实粒数增加了36.3粒,单产增加了31.6%。

从示范片生产情况分析,早稻早播早栽技术增产潜力大、推广价值高。2008年,在鹿城七都建立早稻早播早栽示范片 (品种威优402),播种期比常规栽培提前10 d,成熟期提早5~7 d,经温州市农业局组织有关专家现场验收,平均产量为10 244 kg· hm-2。2011年,平阳县万全镇早稻中早39促早增产示范片,经温州市农业局组织有关专家现场验收,平均单产为8 763 kg·hm-2,其中一丘田高达9 450 kg·hm-2,为当年温州市早稻最高产田块。2012年,在乐清虹桥建立早稻株两优4024早播早插示范片,播种期比常规栽培提前8 d,成熟期提早5~7 d,经温州市农业局组织有关专家现场验收,平均单产8 395.5 kg· hm-2。

表5 苍南灵溪2008年机插早稻不同播种期对经济性质及产量的影响

表6 乐清虹桥2009年机插早稻不同秧龄对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表7 平阳昆阳2011年机插早稻不同秧龄对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3.3 经济效益

早稻早播早栽技术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增产方面。如苍南灵溪点试验表明,播种期提早15 d,增产841.5 kg· hm-2,实现增收1 767元· hm-2(按当年早稻收购价计,下同)。乐清虹桥试验点表明,秧龄20 d移栽较35 d移栽,增产978 kg·hm-2,实现增收2 151元· hm-2。平阳昆阳试验点表明,秧龄17 d移栽较35 d移栽,增产1 905 kg·hm-2,实现增收5 334元· hm-2。同时,早播早栽技术能促早成熟,也提高了连作晚稻的经济效益:早稻早熟早收,为连作晚稻生产留足空间,有利于短秧龄移栽,延长大田稻苗营养生长期,同时能确保安全齐穗,为连作晚稻稳产、高产奠定基础;为连作晚稻扩大应用机插等省工节本技术创造有利条件,据2009-2010年苍南县双季水稻机插试验表明,2009年连晚机插比手插成本减少1 125元·hm-2,实现增收771元· hm-2,2010年连晚机插成本减少1 443元· hm-2,可实现增收1 126.5元· hm-2。

4 小结与讨论

温州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浙江省典型的双季稻种植地区。然而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由于建设用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等原因,温州市双季稻面积急剧减少。但无论从粮食需求,还是从气候特点分析,恢复扩大种植双季稻意义重大。就恢复双季稻种植技术而言,抛秧、直播和机插等轻型、省工节本技术的推广应用是打破制约双季稻生产发展瓶颈的关键。而早稻早播早栽技术的应用则是打破连作晚稻机插等省工节本技术应用的关键,同时还有利于实现早稻和连作晚稻的稳产高产。

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表明,温州市早稻机械插秧适宜播种期在3月下旬至4月初,秧苗在2.5~3.5叶时抢晴移栽,移栽密度为30 cm×14 cm,基本苗数5~6株·丛-1,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增加效益。从稻苗生育特性分析,适当早播早插能有效缓解移栽时秧苗损伤,加快栽后扎根生长,促进低节位分蘖,增强分蘖能力,延长稻苗大田营养生长期,有利于攻大穗、攻高产。同时,早稻适当早播早栽技术的促早成熟效果,可使早稻在7月中旬成熟,较传统种植模式提早成熟5~7 d,为晚稻生产留足空间,有利于机插等省工节本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对提高种植效益,增加粮食总产量,确保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毛国娟,金志凤.推行短龄秧苗早栽 提高浙江早稻单产[J].中国稻米,2007(2):10-13.

[2] 毛国娟.浙江省早稻种植技术若干研究方向的探讨 [J].浙江省农业科学,2009(5):864-866,883.

[3] 浙江省水稻旱育苗栽培技术研究协作组.水稻旱育苗栽培的生育特性和增产效果及主要技术 [J].浙江农业科学,1996(1):13-15.

[4] 纪国成.浙江省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八项改进与发展 [J].中国稻米,1995(5):15-16.

[5] 朱德峰,林贤青,陶龙兴,等.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J].中国稻米,2003(2):17-18.

[6] 林贤青,朱德峰,张玉屏.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的原理及其应用效果 [J].中国稻米,2003(3):23-24.

[7] 毛国娟,张根贤,温怀楠,等.SRI在单季晚稻上的应用效果 [J].中国稻米,2004(2):26-28.

[8] 蔡小盈,郑琰,余丙丰,等.平阳县2011年早稻早熟高产试验简报 [J].温州农业科技,2012(1):9-11.

猜你喜欢

秧龄播种期单产
镇平县依据冬前气温变化对小麦播种期及播种量的调整探索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江西省双季早稻直播适宜播种期的区域划分*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稀落谷长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旱育秧秧龄与产量关系试验
豫南地区适当推迟播种期有利于提升稻米品质
播种量与秧龄对秧苗素质及其垄作梯式栽培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