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叶中农药残留问题的风险分析

2012-12-24陈晓蓉袁玉伟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农药茶叶交流

陈晓蓉,袁玉伟

(1.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6;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 (杭州),浙江 杭州 310021)

现有经验表明,食品安全的管理不单单是一个部门的责任,而是贯穿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质量控制链条,具有明显的全程性和系统性;食品的贸易也不局限于一个地区,而是具有全球性。强调以风险分析为基础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通过风险分析,将政府监管部门、企业生产部门、科研机构和消费者、新闻媒体等很多利益相关方联系起来,共同实现食品安全的有效控制和安全消费,促进贸易公平。

最近绿色和平组织公布的《2012年茶叶农药调查报告》[1](以下简称 《报告》)引起业界震动。《报告》认为所抽检茶叶中含有大量农药残留和禁用农药,要求企业加强农药残留的监控和茶农用药指导。此事经媒体报导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和企业采取不同手段和措施,开始应对这场茶叶信誉与安全危机;而消费者、新闻媒体从不同角度表达对茶叶中农药残留问题的看法,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茶叶中农药残留问题的关注。

作者针对《报告》中茶叶农药残留的问题,通过风险分析对风险评估的科学性、风险交流的社会性和风险管理的可行性进行探讨,从而有助于加强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交流,营造诚实守信、营养健康的生产和消费环境,共同推动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提高。

1 风险分析的基本概念与组成特征

20世纪80年代末期,各国开始对食品安全实行风险分析,并于1991年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第19次会议上,正式在食品安全危害评价中引入风险分析技术。这是一种创新性的食品安全宏观管理模式,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3个部分[2-6]。此三者互相联系、互为前提,通常以科学的风险评估结果为基础,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措施来降低风险,并通过风险交流来实现社会各界的交流、沟通和认同,从而使风险管理措施更加完善,共同保障食品安全。

1.1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指各种危害 (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对人体产生的已知的或潜在的不良健康作用可能性的科学评估,是整个风险分析体系的核心和基础。通常是由科学家独立完成的纯科学性技术过程,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是一个纯粹的专家行为,具体包括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描述4个阶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对风险评估有着明确的法律界定,均强调了风险评估的法律地位和作用。

1.2 风险管理

茶叶通常有虫害42种,病害14种,需要常年用药进行防治。由于所抽检的茶叶产地和种类不同,病虫害发生种类和程度不同,造成用药情况不同。结果表明,检出农药中有杀虫剂20种、杀菌剂6种、杀螨剂3种,几乎每种农药要防治2种病虫害。因此,从茶叶生产实际来看,无论是农药的数量和检出频率都是比较低的,但对检出率较高的吡虫啉、啶虫脒、多菌灵、噻嗪酮及禁用农药灭多威等应引起关注,并加强管理和控制。

总之,通过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思维方法、教学手段,能够打破传统单一化知识传递的局限,让学生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得到个性培养。基于此,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将多元教学方法的探索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重点,不断创新,开展积极、有效的多元化教学,为学生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

1.3 风险交流

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是采取人力开挖土石方的作业方式进行桩基成孔的一种施工方法。该方法具有的特点:施工机具简单、易于过程控制,易于进行持力层地质鉴别与孔底沉渣控制,成孔直观,混凝土灌注过程便于控制,有利于成桩质量的保证。

2 茶叶中农药残留的风险评估

2.1 危害识别

要开展茶叶中农药残留的风险评估[7-8],危害识别是第1步。《报告》中绿色和平组织抽检了9家知名企业的18种茶叶,检出氰戊菊酯、硫丹和灭多威国家禁用农药在内的29种农药,其中杀虫剂20种、杀菌剂6种、杀螨剂3种 (表1)。

风险交流是指在风险评估者、风险管理者、消费者、新闻媒体和其他利益相关方 (非政府组织、产业组织、学术组织等)之间通过媒体、网络或政府渠道等就风险有关的信息和意见进行互相交流,内容通常包括危害的性质、风险的大小、风险的可接受程度以及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等。风险交流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广泛参与性,但所交流的信息应该是科学的、理性的,方式应该是公开的、透明的,否则容易引起风险的社会放大效应。

表1 茶叶中不同农药残留的慢性风险评估

2.2 危害描述

单纯从危害描述来看,这些农药似乎具有正如消费者所担心的严重危害,但从风险评估角度,任何危害离开暴露剂量和暴露时间就无从谈危害风险。因此,需要结合茶叶中农药残留量和茶叶消费量进行膳食暴露量评估。

农药的危害描述通常是根据剂量-反应模型,结合有关毒理数据,用日允许摄入量 (ADI)来表示。《报告》对检测农药也进行了简单的危害描述:灭多威被世界卫生组织 (WHO)定义为剧毒农药,长期暴露该农药会对人的内分泌系统造成不良影响;硫丹对人和动物也有剧毒,低水平接触也能产生急性和慢性的影响;而氰戊菊酯属于神经毒剂,接触量大时也会引起头痛、恶心、甚至抽搐或休克;另外多菌灵和苯菌灵、腈菌唑和氟硅唑等农药被欧盟定义为可能影响生育能力和胎儿发育,并可能损害遗传基因。

2.3 暴露评估

农药残留的暴露评估是确定风险程度的重要科学基础,暴露量 (膳食摄入量)是农药残留量和食物消费量2个主要因素的乘积。按照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农药风险评估中每人每天平均饮茶10 g的消费数量、报告中农药残留平均值,并假定10 g茶叶中农药残留全部被浸出 (农药浸出率随农药在水中溶解度的增加而增加,如乐果的浸出率高达44.38%,而溴氰菊酯仅有1%)和饮用,根据JMPR公式计算出茶叶中各种农药的慢性摄入量(NEDI)。

有限地理范围内较多创业行为容易产生更多的交易和环境的不确定性,需要建立有序的治理机制,来推动集群内部交易的顺利进行。首先,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支撑服务平台,健全服务功能,在土地管理、生态环境管理和基础设施管理等方面,积极发挥和健全基层党组织和社区管理组织的服务功能,开展多元化专业服务。其次,建立众创空间、专业合作社等由企业家、专业人士等构成的行业协会的服务平台,降低创业门槛,协调交易运行,应对集群产生的危机。同时,地方政府应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民工返乡创业集群的发展方向,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便利服务,做好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等工作,并且规范集群内部不正当竞争行为,实现创业行为对乡村振兴的良好驱动。

2.4 风险描述

农药残留的风险描述应该遵守以下2个原则:农药残留的结果不应当高于“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的结果 (通常是指MRL);每公斤体重膳食摄入量不应当超过ADI值,摄入量占ADI的比值百分率,称风险商。风险商/%=[NEDI/(ADI×体重)]×100,其中体重一般采用成人体重60 kg。当风险商高于100%时,膳食风险较高,需采取措施降低风险,而小于100%时则膳食风险较低,一般不需要采取措施。

表1表明,风险商最高的是溴虫腈,为20.67%,氧乐果、茚虫威和联苯菊酯分别为6.67%,1.78%和1.47%,其余农药的风险商均低于1%,有的仅为0.01%。总体来看,茶叶中29种农药残留的慢性膳食风险较低,消费者无需过于担心。

3 茶叶质量安全中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现行农药残留限量不能满足监管要求,但能够符合有关国家标准

在检出的29种农药中,已列入我国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的有11种,列入日本的有21种,欧盟有24种,CAC仅有3种。单纯从限量数量来看,我国现行农药残留限量数量不能满足茶叶中农药残留的监管,但所检出的29种农药中只有3种农药超过欧盟标准,2种因缺少限量指标无法判断,其余农药残留均在我国、日本和欧盟限量范围内。由此说明,茶叶中检出农药残留还处于可控的安全限量范围内。

加强用药规范指导

3.2 禁用农药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有效控制,需要

文中首先进行实验一来确定最优的人脸人耳特征融合权重系数α,β。将权重系数α从0.1开始以0.1为步长逐步调整至0.9,对应的权重系数β也随之调整,β=1-α,统计每次系数对应的识别率,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

4.耶稣遇难时和遇难后,他的母亲玛丽亚也对耶稣毫不理解,有抬不起头来的羞愧;夏瑜生前的革命活动,也得不到他的母亲夏四奶奶的理解,夏瑜死后,甚至在坟场上,夏四奶奶看见旁人,“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

从表2看出,龙井茶中检出农药种类最少,残留量范围为0.01~0.11 mg·kg-1,平均值也最低;其次是绿茶、茉莉花茶;检出农药种类最多的为乌龙茶,范围为0.01~3.90 mg·kg-1,平均值也最高。表明龙井茶和绿茶的安全性较高,而乌龙茶的潜在风险程度较高。

首先必须建立责任人制度。重视校本教研,首先要从责任制出发,明确各层级的责任。只有责任明晰,才能支撑校本教研,更好地促进学科发展。

3.3 不同茶叶类别潜在风险程度不同,应关注乌龙茶的安全生产与监管

由于生产地域、茶叶种类和病虫害发生程度不同,此次抽检的龙井、绿茶、茉莉花茶和乌龙茶中农药种类也有所不同 (表2)。

表2 不同茶叶中农药残留检出数量及范围

风险评估只是强调其膳食安全性,至于是否符合产品标准和生产要求,则要根据限量标准来判定。《报告》中共检出氰戊菊酯、硫丹和灭多威等3种禁用农药,这一方面可能由于农药漂移引起,另一方面可能与禁用农药执行时间短、生产中违规使用有关。如氰戊菊酯早在2000年就被禁止使用,仅检出1次,而硫丹和灭多威于2011年6月份才开始在茶叶中禁止使用,分别检出4和11次。因此,需要加强禁用农药的监管,并推荐新型农药和使用技术。

3.4 茶叶中检出农药的种类和频次不同,监督监测应各有侧重

风险管理是根据专家的风险评估结果权衡可接受的、减少的或降低的风险,并选择和实施适当措施的管理过程,包括制定和实施国家法律法规、标准以及相关监管、监测和控制措施,以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健康,可以分为风险评价、风险管理选择评估、执行管理决定、监控与审查等4个部分。风险管理通常要强调措施的可行性,因此受到各国的政治、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生活习惯、贸易中地位等因素的影响。

4 风险交流的基础与前提

4.1 不同利益相关方的角度和观点不同,造成风险交流缺少基础

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各利益相关方通过不同途径表达了对茶叶中农药残留风险的理解和看法。如绿色和平组织主要从茶叶中大量农药残留和禁用农药的存在以及其潜在危害,减少农药投入,保护环境角度来关注茶叶质量安全,并建议政府和企业加强监管和控制。政府职能部门主要从是否符合安全限量标准角度谈农药残留的安全性,关注其对茶叶产业和行业影响。企业往往更关注其生产是否符合标准,尽可能降低《报告》对其品牌和效益的负面影响。消费者在风险交流中更是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地位,对整个信息掌握少,既不了解生产过程又不了解限量标准,对农药残留的安全性更是知之甚少,更关注农药残留的健康风险性。风险交流中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往往争议最大,其评估结论和观点往往受有关部门的左右,容易受到消费者和媒体的质疑。新闻媒体是整个事件的推动者和传播者,对利益各方的观点也往往有所选择和倾向,希望扩大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影响力。因此,由于不同利益相关方所处的位置和关注的问题不同,其代表的观点各有差异。

4.2 风险交流要以科学性、公开性和透明性为前提

风险交流通常能够增强各利益相关方沟通,化解各方矛盾,避免社会放大效应发生。风险交流的前提是交流观点的科学性,交流途径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但如果利益各方缺少对食品安全事件问题的基本认识,不是在同一个层面进行交流和沟通,而是各抒己见,这往往会夸大风险程度,造成社会消费恐慌。因此,在信息网络化普及的时代风险交流更为迫切和必要,要通过风险交流使利益各方都能机会平等地获取风险信息和安全知识。

5 建议

通过风险评估和风险交流,增强了利益各方对风险程度的科学认识,为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提供了科学基础和操作途径。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风险管理措施,以保障茶叶安全生产,实现消费者消费安全。

5.1 增强茶叶标准化生产组织程度,规范茶园安全用药

农业标准化生产是保障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发展的现代化生产方式,通过标准化生产实现茶叶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加强对茶园用药人员的技能培训,规范茶园用药,杜绝禁用农药,防止限用农药的违规使用。

技术改造的目的是提升煤泥水设备处理能力,保证煤泥在各环节有效回收,为循环水的良性运行提供必要条件。浮选回收系统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5.2 完善企业产品追溯和召回制度,主动应对产业发展安全危机

实行产品追溯和召回制度是现代企业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有效手段,能够及时消除危害和控制问题产品,实现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利益各方间的风险管理、风险评估和风险交流,从而化解责任各方的信誉危机。

5.3 提高政府监测数据的透明度,通过风险交流正面引导消费

茶叶中农药残留报告引起企业信誉危机和产业危机,根本原因是食品安全信息没有共享、透明度不够,消费者和新闻媒体获得的信息不对称,而且绿色和平组织的报告所反映的问题并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政府等职能部门和企业定期将产品的检测数据和措施公布于众,增加各方的风险交流途径,加强风险知识的培训,从正面引导消费者科学认识、合理消费,这些对于安全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5.4 开展茶叶中农药残留的膳食风险评估,完善标准制修订并加强监管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的科学基础,随着科学的发展,茶叶中农药残留造成的潜在风险可能会增大,急需开展茶叶中单一农药和混合农药的风险评估,为标准制修订和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标准是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根本,没有标准就没有监督。一方面应从标准的数量来保证,根据国内实际,尽可能制定茶叶允许使用的各种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另一方面应从制度上保障,参照日本、欧盟和美国有关制度,对茶叶中禁用农药和非登记农药建立“一律限量”。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应根据不同季节、茶叶类别和用药情况,定期开展茶叶中农药残留监督、检测和风险评估,以保证茶叶质量安全。

[1] 绿色和平组织.茶:2012年茶叶农药调查报告 [EB/OL].(2012-04-09). http://www. greenpeace. org/china/zh/publications/reports/food - agriculture/2012/tea - pesticide-rpt/

[2] 陈君石.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概述 [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1,23(1):4-7.

[3] 李宁,严卫星.国内外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概况 [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1,23(1):13-17.

[4] 陈松,李耘,陈晨.建立我国农产品风险分析的管理机制研究 [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9,30(2):142-144.

[5] 汪禄祥,黎其万,刘家富,等.风险分析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9):85-87.

[6] 罗季阳,张晓娟,李经津,等.欧盟食品风险交流机制和策略研究 [J].食品工业科技,2011(7):360-362.

[7] 邹小南,谭红,钟英鹏,等.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其在农药残留上的应用 [J].贵州农业科学,2008,36(3):169-172.

[8] 陈宗懋.茶园用药安全性指标的设计 [J].茶叶科学,1984,4(1):9-18.

猜你喜欢

农药茶叶交流
《茶叶通讯》简介
如此交流,太暖!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香喷喷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