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毛泽东在安源工运期间的领导方略与现实启示

2012-12-22文支佐

党史文苑 2012年11期
关键词:路矿李立三工运

黄 仂 文支佐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江西 萍乡 337000)

党的历史表明,讲究领导方法,注意工作策略,是我党之所以能够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攻坚克难,由弱转强,最终取得胜利的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这一历史经验即便是1921年9月下旬我党刚刚创建之初,在党和毛泽东等成功开创和领导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中,也得到了最初的却又是较为充分、全面的体现和证明。从1921年9月到1930年9月,毛泽东先后8次来到安源,开创、领导了闻名天下的安源工人运动,安源成为他在江西伟大革命实践的第一站。他与刘少奇、李立三等战友们一道,树立起了安源工运这面中国工运史上的光辉旗帜,创建起了第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工农革命军,为此后探索和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做出了前大量而艰辛的实践探索和初步思考,其中无不闪烁着他讲究方法运用策略的智慧之光。毛泽东在这一期间的革命实践和领导方略的成功运用,至今仍给我们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以深刻的教益和重要的启示。

一、毛泽东开创安源工运的领导方略

(一)角色定位准确,方法得当合情

毛泽东第一次来安源时只有28岁,是一个对中国社会实际情况尤其是对工人状况了解甚浅的知识分子。刚刚开始到工人中开展工作,以何种身份接近安源的铁路和煤矿工人,使他们能够从情感和思想上接纳和认同他,这是一个他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为此,毛泽东费劲了心思,他巧妙地利用两个公开有利的社会身份来到安源,走进工人之中。一个是以湖南一师附小主事的身份,说是乘放农忙假之便来了解民情,因而不会引起人们的猜疑。当时,工人们对教师非常尊重,当毛泽东下到矿井底部与工人拉家常、交朋友时,工人们亲切地说:“矿井下来了毛先生。”感情上的拉近使工人十分愿意接近他,与他攀谈。一个是以湖南老乡的身份,说是来走亲访友。安源工人中湖南人居多,毛泽东到安源以后,客居湖南老乡、段长毛紫云家中,他很快就被湖南籍的许多工人所接纳。感情上融洽带来了思想上的真实交流,毛泽东用湖南家乡话拉家常,拉近了彼此距离,能更好地讲革命道路,了解工人的工作、生活情况。因此,毛泽东第一次来安源时由于选择的社会角色正确,使他获取了工人的信任,摸清了真实的社会情况,为他决定把安源作为湖南党组织发展工人运动的重要工作地区做了一个很好的前期铺垫。

在与工人的交往中,毛泽东注意工作方法,善于选择和运用工人们易于听懂、便于理解的事例,讲叙深刻的道理。比如,他在告诉工人们应该团结起来争取自己的利益时,打了个比方,说路上有点小石子,大老板抬脚随便一踢就踢开了,要是把许多小石子掺上沙子、石灰合成团,大老板也搬不动。

(二)力张合法斗争,避免激化矛盾

1921年,毛泽东曾两次来安源考察工人情况,最终湖南党组织和他决定将安源作为开展工人运动的重点区域。当年底,李立三受组织委托来安源具体指挥、组织工人运动。李立三来安源前,毛泽东郑重交代他,在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尽量争取运用合法的形式开展安源工运工作,先把脚跟站稳,再逐步开展工作,避免暴露真实意图,前期要做好积蓄工人力量的工作,相机组织工人开展革命斗争;二是开展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要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以免引起当局和社会各方面的怀疑和猜忌。毛泽东指出,可以从开办工人教育入手,首先开展工人的启蒙教育,待工人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和自然知识后,再由浅入深地讲授革命道理,进而从工人中发现和培养优秀分子,建立党团、工会组织,开展革命斗争。为便于工作,毛泽东还指示李立三以湖南平民教育学会的名义来安源兴办教育,以合法教育的方式巧妙地将革命道理灌输到工人中去。

遵照毛泽东的指示,李立三到安源后,将湖南平民教育学会的公函递给萍乡县府,果然得到知县的认可,很快批文同意在安源开办平民学校。1921年1月,安源路矿工人子弟补习学校首先创办,白天为工人子弟教学,夜晚开办工人补习学校,深得工人们欢迎。这种善于利用合法公开形式隐蔽开展革命工作的做法不仅扩大了工作范围和工作对象,还获得了当地政府的认可和群众的支持,为日后有效化解路矿当局企图解散、阻扰和破坏工人团体的阴谋,为安源工运的兴起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平民教育的开办,使工人受到了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知识教育,也使朱少连、朱锦堂等工人中的优秀分子成为我党最早的工人党员。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要求,毛泽东又及时指示李立三要适时建立工人团体,开展维护工人基本权利的斗争。他还给这个工人团体取名为“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俱乐部的宗旨要内外有别,既避免政府和当局的察觉和反对,又便于团结和聚集广大工人。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李立三将俱乐部的宗旨对外公开为“涵养德性联络感情,互相帮助共谋幸福”,使加入俱乐部的工人迅速增加。

1922年5月1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正式成立,随即工人举行了第一次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动,在游行中有的工人公然喊出“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5月中旬,毛泽东又一次来到安源时,知道这一情形后,立即召开中共安源路矿支部会议,告诫大家,一定要稳当,一下把共产党公开出去,要是反动派向你们要共产党怎么办?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要讲究斗争策略,不然就要吃亏。现在要紧紧地把工人组织起来,避免因个别工人的莽撞给俱乐部酿成大祸。

(三)利用矛盾纠葛,决策择机果断

1922年8月下旬,由于全国工运革命形势发生变化,第一次工人运动掀起了高潮,各种社会力量和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安源各方面的形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人数月未发工资,家境无法维持,纷纷要求俱乐部组织领导罢工,向路矿当局争取生活和生存的权利,罢工之势一触即发。此时,汉阳铁厂工人大罢工刚刚取得胜利,而粤汉铁路工人罢工都处于相持不下的紧要关头,急需各地的声援和支持。

面对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形,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该如何分析形势和进行决策?恰巧这时李立三因故离开了安源。1922年9月初,毛泽东毅然来到安源,召开了中共安源路矿工人支部会议。他在听取大家的意见后,客观全面地分析了形势,认为罢工的条件已经具备,决定举行罢工。但为保证罢工达到预期目的,在组织领导罢工斗争中要十分注意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特别注意斗争的策略,要善于利用路矿两局高层和内部的各种矛盾,争取形成有利于我方的局面,促使当局内部同情工人倾向的力量增大。当时,安源煤矿矿长叫李寿铨,他早期参加过同盟会,倾向革命,对工人持怀柔和同情态度,主张适当解决工人一定的生活困难,承认俱乐部组织。而副矿长舒修泰则企图利用工人罢工,激化矛盾,迫使李寿铨下台,好取而代之。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主张利用正副矿长间的矛盾,争取当局同情工人的力量占上峰,以利于解决工人的正当要求。第二,要特别注意斗争方式,不能过度激怒当局。毛泽东审时度势地提出“哀兵必胜”的斗争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哀而动人”的罢工口号,以利于获得社会各界普遍的理解、同情、支持,达到罢工目的。李立三和此后派来加强罢工领导力量的刘少奇等一道,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提出了著名的“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罢工口号,这也是我党最早的人权口号,很快便赢得社会各界包括戒严部队在内对罢工正当性的同情和理解,最后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取得了“未败一事,未伤一人”的完全胜利。这次罢工斗争的完全胜利,是在毛泽东制定的正确的斗争策略的前提下取得的,充分展现出毛泽东的高超智慧和过人胆识。

(四)进退策略结合,蓄发待时顺势

1923年“二七”惨案后,许多地方工会组织遭到镇压和关闭,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转入低潮。安源党组织该如何应对革命形势的逆转和变化,制定和采取正确的斗争策略呢?为此,毛泽东再次来到了安源。他深刻分析安源工运暂时处于低潮的不利局面,指示要学会采用暂时退守的方法保存革命实力,他借用唐代诗人韩愈《雉带箭》诗中的诗句“将军欲以巧胜人,盘马弯弓惜不发”,及时确定并提出了“弯弓待发”的斗争策略,要求俱乐部和安源工人不能贸然采取简单的行动和一味的进攻,要暂时避敌锋芒,取退守之势,在立足保存革命力量后再作决断。强调重点做好工人组织内部和对工人的训练和团结工作,严格执行纪律,不能惹事滋事,给反动派找到关闭或取缔俱乐部的借口。正是在毛泽东这一正确策略思想的指示下,安源工运形成了“二七”惨案后独树一帜、巍然独存的局面,俱乐部的各项工作基本正常开展,安源的党组织依然公开活动。同时,党内一大批重要领导干部如陈潭秋、李求实等人纷纷从湖北、湖南等地来到安源避险、学习、培训,安源成为当时党内一所培养、保护、训练、输送党员干部的大学校。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面对革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的状况,毛泽东和中共湖南省委及时指示安源党组织,不要轻举妄动,更不要贸然行动,提出了“表面虽极端灰色,内部则招兵买马,积草囤粮,以图到时一用”的斗争策略。根据这一正确的斗争策略,安源党组织调整工作方略,将一批党员和工人秘密打入萍乡煤矿矿警队担任矿警,并做其他警员的思想转化工作,还在其中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争取和发展进步力量和骨干,以至于矿警队绝大部分成员被我党掌握和控制,最后成为一支为我党实际掌握的武装队伍。这支改造和转化后的矿警队与安源工人共有1300多人,成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的主力部队,参加了秋收起义。如果没有正确的领导方法和斗争策略,安源的革命力量就不可能得以保存,更不可能发展壮大,也不可能为党和毛泽东在安源创建工农革命军直接提供一支重要的工农武装队伍和革命武装力量。

因此,毛泽东在领导安源工运期间,用深邃的目光、高超的智慧、果敢的气魄、坚定的决心,在刘少奇、李立三等战友的共同奋斗下,开创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安源工人革命运动成功的致胜之路,在中国工运史上树立了的一座不朽的丰碑。

二、毛泽东安源工运期间领导方略的现实启示

90多年前,以毛泽东为杰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安源领导、组织和发动了一场震惊中外、影响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在近十年的斗争中,毛泽东体现和展示了非凡的领导方略和策略思想。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对党的各级干部在新的历史时期从容应对复杂局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践行党的宗旨,仍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启示之一:注重领导方法,讲求工作策略,是我们党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攻坚克难,最终夺取胜利的一条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在当前应对、处理和解决各种复杂多变的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保证完成、实现、达到既定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和工作预期,就必须十分注意切实具备、实际掌握和不断提高应有的领导方法、工作策略和工作技巧。只有这样,才能驾驭全局,胜任工作,不负重托。

启示之二:冷静思考,全面分析,客观判断,果敢决策,是正常发挥和体现领导方略水平的前置条件。要学会善于分析和全面把握各种错综复杂的形势和条件,从中找到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和必须规避的不利条件,做出正确的抉择,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从而达到预期目的。只有具有一定的领导方略,才能客观、正确地分析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从中找到破解难题、促进发展的正确方法和正确路径。

启示之三:准确切入,择机决断,拿捏顺当,方法有效,是各级领导干部必备的领导方法和工作策略中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方法、策略的选择拿捏是否准确到位,策略分寸的把握调控是否适度自如,策略方法的谋划运用是否有效无误,是一个现代合格的领导干部真正做到统揽全局,驾驭各方,攻坚克难,实现预期的致胜方法和才智要求,也是一个现代领导干部必须主动、自觉地补习和加强的必修功课。

启示之四:具有较高的领导方法和谋略能力,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具体实践中践行党的宗旨的能力与水平的集中体现,更是衡量和评价一个领导干部实际领导水平和政治判辨力高低的重要标准。新的历史时期,每一位领导干部都更应自觉地加强自身策略和谋略方面的修养、学习和提升,将这些要求和内容自觉融入和渗入各项工作的始终和具体环节中去,这样才能担当起历史赋予的新使命,胜任更重的新责任。

[1]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上、下册)[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1990.

[2]毛泽东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路矿李立三工运
安源路矿工人证章:凝聚组织和团结的力量
2021年《中国工运》征订单
李立三活着被开三次追悼会
李立三活着被开三次追悼会
前进吧!中国工运
焦作路矿学堂创办时间考论及其他
工运短波
工运短波
李立三三次追悼会之谜
安源工人运动时期的革命斗争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