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评议会综述

2012-12-18黄红春王龙洋

小说评论 2012年3期
关键词:严歌苓知识分子作家

黄红春,王龙洋

由中国小说学会主办、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2011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评议会”于2011年12月24日至25日在江西南昌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在岁末年关的百忙之中,抽空赶赴南昌欢聚一堂,就2011年度中国小说的创作展开热烈的讨论和严格有序的评选。他们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据“历史深度、人性内涵和艺术创新”的标准来挑选优秀作品。

从2000年开始中国小说学会每年举办一次专家、学者视野下的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评选,至今从未间断。其中的评委有退而不休、精神矍铄的陈公仲、陈骏涛等老专家,也有年轻有为、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如续小强、段守新等学者。正是由于他们对文学的坚守才有了这一次又一次在海内外引起很大反响的评选结果。

一、长篇小说创作“大年”

长篇小说的评选最先进行,12月24日上午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吴义勤教授主持评议会。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当代小说已经在坚守中进入了一个旺盛的生长期,小说的可能性空间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在2011年度的中国小说中,长篇小说集中出现了一大批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有很高成就的作品,在整体上好于往年。其中严歌苓的《陆犯焉识》、贾平凹的《古炉》、格非的《春尽江南》、何顿的《湖南骡子》和李锐的《张马丁的第八天》等作品受到热议。

山西大学教授王春林从历史与人性的深度来审视长篇小说。他认为贾平凹的《古炉》是2011年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它从人性的角度写文革时期的记忆,其实是借文革来写乡村社会的解体。格非的《春尽江南》一方面直面现实生活,旨在书写复杂的社会矛盾,另一方面表现了当下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王安忆的《天香》是以小说的方式来思考上海这座城市,为上海写史,但作品的热度不够。葛水平的《裸地》表现了乡村生活,也是家族生活小说。它书写了中国乡村家庭宗法社会解体的现状,其中对若干人物形象的塑造、对地域风情的描写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严歌苓的《陆犯焉识》可以说是写历史的小说,也可以说是写知识分子的小说,表现了主人公陆焉识在十多年劳改中的失落和精神被扭曲,是一部非常高水平的小说。蒋子丹的《囚界无边》反思了普遍的人性,熊正良的《美手》书写了知识青年的人情与人性。丁洁的《依偎》描写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写得很扎实,有两条线索,一条以他们相恋的现实为线索,一条是主人公对过去感情生活回顾为线索。总之,今年的长篇小说总体水平很高。

上海《文学报》编审朱小如着重从文学语言的角度来审视长篇小说。他认为《古炉》和《天香》的语言絮叨生涩,节奏缓慢,与我们今天的阅读心理习惯不合拍。同时还存在一个问题,80年代强调小说要写得不像小说,现在又写得太像小说。我们已经成名的作家,反而不敢跨界越规范。但这方面,有海外背景的作家做得比较好。严歌苓的《陆犯焉识》是今年最好的长篇小说。它写知识分子的改造,一开始就具有国内作家所没有的跨界的尝试。以前只是觉得严歌苓讲故事的能力强,现在却看到了她小说背后的力量。小说是中国人的情感教育方式,如果小说背后的东西让人看不到,就会很悲哀。王安忆的《天香》有个很大的问题,小说的精神高度不够,蔡翔的批评比较到位,王安忆注重的只是小说的技巧。哈金的小说也有语言问题。但严歌苓的语言就不一样,很有画面感。如果把作家的名字盖去,一段段的文学比较,就能看出谁的好坏。

南昌大学陈公仲教授介绍了海外华文作家的创作,他认为严歌苓的《陆犯焉识》是她个人创作的最高峰,写出了知识分子的百年历史。哈金的《南京安魂曲》也写得很好。但因为它是用英语写的,别人翻译的,所以评委有异议,影响了它的参评。江西师范大学教授颜敏认为熊正良的《美手》的写作方式很特别,让读者很陌生。现在很多作家都在回避这种有风险的写作方式,他能这样写非常难能可贵。吴义勤认为有两部女性文学作品应该重视,一是黄蓓佳的《家人们》写文革中一个女学生被局长强奸而后成为其家庭成员的故事,写出了残酷历史造成人性的扭曲。二是范小青的《香火》具有完全禅宗式的语言意境,反映了一个女作家突破自我的能力。《名作欣赏》执行主编续小强认为《天香》虽不错,但技术性的东西太多了。李锐的作品有很饱满的情感,就能给人震撼。广东商学院教授江冰认为张欣的《不在梅边在柳边》写得不错,有情感和都市符号,相对她过去的作品有明显提升。

总之,与会评委一致认为2011年是长篇小说创作的“大年”,但是受篇目的限制,很多优秀的作品不能入围。

二、中短篇小说有新意和亮点

12月24日下午中篇小说评议会由陕西省作协李星教授主持。张翎的《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杨争光的《驴队来到奉天畤》、阿袁的《子在川上》、陈应松的《一个人的遭遇》、许春樵的《知识分子》、胡学文的《从正午开始的黄昏》、王小鹰的《点绛唇》、东西的《救命》、张楚的《七根孔雀羽毛》和张国庆的《如风》等作品受到热议。这些作品有写知识分子的、同性恋的、高校腐败的、现代生活意外事件的等等,在题材上突破了传统题材的框架。

河北师大文学院教授郭宝亮认为张楚的《七根孔雀羽毛》是一部来源于生活,故事可读性强,人物形象丰满,形式讲究,写得非常好的作品。王十月的《寻根团》通过回家过年,把日常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写得非常尖锐,但它又毕竟不是问题小说。许春樵的《知识分子》写知识分子的困惑,是我们目前写知识分子中不错的一部。胡学文也是不错的中篇小说家,《从正午开始的黄昏》写人的复杂的状态。陈应松的《野猫湖》写农村同性恋人的暧昧关系,但又不是用一种猎奇的心态来写,写得比较好。苏兰朵《寻找艾薇儿》写出了很温暖的人性。

天津人民出版社编审臧策认为阿袁的《子在川上》写腐败,不在反腐败本身,而在于把正常的变成不正常的,把不正常的变成正常的,是今年写得最好的中篇小说。东西的《救命》让我们看到他是能将艺术水准保持在一定水平上的很不错的作家。陈应松的《一个人的遭遇》让人感觉他又回归到《火烧云》,他的苦难叙事看似散漫却有语言的张力。许春樵的《知识分子》对知识分子的书写刻画很到位。

王春林认为杨争光的《驴队来到奉天畤》是2011年度中篇小说中不能忽视的小说,它有大量的方言,但方言也是现代语言,它使现代语言更有魅力。《入流》《寻根团》《幸福》也是今年应该关注的小说。山西师范大学副教授刘阶耳认为《车祸》把人物的遭遇还原为基本的事实,使之成为卡夫卡式的变形记,写得比较好。

12月25日上午短篇小说评议会由《小说评论》主编李国平教授主持。王祥夫的《真是心乱如麻》,毕飞宇的《一九七五年的春节》、铁凝的《海姆立克急救》、晓苏的《花被窝》、王璞的《灰房子》、须一瓜的《小学生黄博浩文档选》、秦岭的《杀威棒》、张惠雯的《爱》、叶兆言的《写字桌的1971年》和周瑄璞的《故障》等受到热议。参评专家认为2011年度的短篇小说成就相对中长篇虽显平淡,但与往年的短篇相比,也有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更为凸显。

天津师大副教授林霆认为王祥夫的《真是心乱如麻》是一篇很好的作品,它写了一个保姆照顾老人的生活,老人的儿女在国外。在老人去世后,为了工资和维持原来的体面的生存,保姆隐瞒了独居老人的死讯,制造主人还活着的假象,胆战心惊地独守着一具尸体过活。小说写得很结实,叙事从容不迫,反映了空巢老人、亲情淡漠、保姆的卑微处境等等紧贴当下的话题,体现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思考。肖江虹的《当大事》也是个上品,它写农村办丧事,没有青年劳力,连老人去世后埋葬都抬不了多远,只好埋在房子附近,反映了当前中国农村的空心化问题。王璞的《灰房子》写文革写得很饱满,让我很震撼。叶兆言的《写字桌的1971年》从桌子的流动过程中,唤醒了我们70年代的记忆,反映了混沌年代中人的命运往往被不起眼的小事摆布。叶广芩的《后罩楼》写鬼文化与民间道德也很有价值。迟子建的《七十年代的四季歌》写文革也写得很好。

天津师大段守新老师认为秦岭的《杀威棒》写上山下乡,从孩子的视角看城市与乡村的二元对立,写得很别致很有特色。毕飞宇的《一九七五年的春节》与张慧雯的《爱》写得都很好。《爱》的抒情性是2011年最具艺术光彩的小说。邵丽的《老革命周春江》的特点就是很结实,它讲述1961年的天灾实际上是人祸,主人公用上访的方式来展现对天灾的拷问。王春林认为《真是心乱如麻》一句话概括出了我们时代的心声。铁凝的《海姆立克急救》也是一篇很棒的小说。海南师范大学教授毕光明认为晓苏的《花被窝》写农村留守妇女的感情问题,情欲与道德冲突的问题,写得很好。江冰认为《真是心乱如麻》表现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心理状况,作品本身其实是对农村妇女的尊重。吴义勤认为晓苏的《花被窝》把我们这些年情欲越来越政治化的叙述还原为情欲本身,小说最后要解决的就是身体问题。它的处理很有特色。《故障》写女性想出轨但还没出的复杂心理,也写得很好。

三、海内外女作家实力凸显

12月25日下午评选结果揭晓,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共有25部小说榜上有名,其中长篇小说5部,中篇小说10部,短篇小说10篇。严歌苓的《陆犯焉识》、张翎的《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和王祥夫的《真是心乱如麻》分获长中短篇小说排行榜第一名。中国小说学会评委会参加此次评选的主要专家和教授认为:整个2011年度的文学作品对社会历史与现实的探讨,对当下中国人精神状态的描摹有显著进步。其中长篇和中篇小说排名第一的均为海外女作家实属偶然,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作品活跃于近年大陆纸介以及影视等多种传播媒介中,而且以其多元化背景的观照,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与当下现实进行了别具一格的阐释。不是评委格外关照,而是她们的创作实力使然。

严歌苓的《陆犯焉识》2011年10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作一改她过去关注底层妇女的命运,首次把目光投向男性高层精英,而且是以她祖父、翻译家严恩春为原型写成,抒写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近百年的命运。王春林表示该作对百年来的中国历史进行了深入透视和表现。朱小如称赞它具有国内作家所没有进行的跨界尝试。陈公仲介绍说这是作者本人自认为写得最苦、最满意的一部。虽然本次长篇小说评选激烈,但严歌苓毫无悬念问鼎长篇第一,这也是她在2009年凭《小姨多鹤》首次获得排名第一后再次荣登中国小说排行榜榜首。张翎的《生命中最黑暗的夜晚》刊于《收获》2011年4期。陈公仲认为它写出了现代人内心中最隐晦的东西。臧策认为它谋篇很到位。另外上榜短篇小说张慧雯的《爱》也是海外华人作家作品。

对于海外作家创作,颜敏认为:近年来大量留学或移民海外的华文作家在国内发表的作品越来越受瞩目,这些作家携带着中国当代历史和中国当代文学的记忆进行创作,正逐渐成为中国文学、汉语文学中重要的新力量。

其实,在2011年中国小说排行榜上,不但海外女作家受瞩目,国内女作家也有不凡的表现。上榜小说的作者中有作协主席铁凝、陕西作家周瑄璞,江西作家阿袁、上海作家王小鹰等女作家。陈骏涛认为王小鹰的《点绛唇》写上海女人写得很精致,从作品中可以闻到上海女人的味道。阿袁的《子在川上》是至今为止她写得做好的小说。阿袁连续三年登上中国小说排行榜,且每次都在前5名,其他两次分别是2009年的《郑袖的梨园》和2010年的《鱼肠剑》。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会会长暨本届评委谭湘教授认为这一现象显示了中国女性作家正在走出关注自我的狭隘的“私语”写作,更多地介入生活、关注生活。此外,虽然没有上榜但是被推荐受到热议的作品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女作家作品。如王安忆的《天香》、黄蓓佳的《家人们》、范小青的《香火》、方方的《武昌城》、苏兰朵的《寻找艾薇儿》、邵丽的《老革命周春江》、迟子建的《黄鸡白酒》、张欣的《不在梅边在柳边》、蒋子丹的《囚界无边》、叶广芩的《后罩楼》和葛水平的《裸地》等,它们在总体上得到了评委较高的评价,可惜因为名额有限而落榜。

总之,所有入围作品在评选中,并没有考虑作家的身份和背景,完全以文学自身的标准来投票。评选结果只能说明当下海内外女作家创作实力强劲,在中国小说创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猜你喜欢

严歌苓知识分子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严歌苓 自律是我日常的生活方式
严歌苓的芳华岁月
你知道什么是知识分子吗
严歌苓《白蛇》中的女性情感分析
清末民初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群的形成及特点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