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探源——以《文选》为中心

2012-12-08林英德

关键词:游仙诗咏史左思

林英德

(华侨大学 文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探源
——以《文选》为中心

林英德

(华侨大学 文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文选》是李白《古风》五十九首的一个重要艺术渊源。具体地说,《古风》组诗在主题、风格、创作技巧等多个方面受到《文选》《古诗十九首》、阮籍《咏怀十七首》、左思《咏史八首》及郭璞《游仙诗七首》等的影响。藉此不难发现,李白和杜甫一样“熟精《文选》理”。

李白;《古风》;《文选》;艺术渊源

《古风》五十九首在李白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清代陈廷焯谓“太白一生大本领全在《古风》五十九首”[1](183)。从艺术渊源角度看,《古风》组诗深受《文选》的影响,是李白《文选》接受的重要体现。对此,元代方回早有发论:“李白初学‘选体’,第一卷《古风》是也。”[2](329)(《刘元辉〈问田夫〉诗评》)清代翁方纲也说:“渔洋先生云:‘李诗有古调,有唐调,当分别观之。’所录止《古风》二十八首,盖以为此皆古调也。然此内如‘秦皇扫六合’、‘天津三月时’、‘郑客西入关’诸篇,皆出没纵横,非斤斤于践迹者。即此可悟古词不在规摹字句,如后人之貌为‘选体’,拘拘如临帖者。所谓古者,乃不古耳。”[3](35)所谓“后人貌之为‘选体’”,正说明包括王士祯在内的一些后人充分注意到了《古风》和《选》诗的关系,只不过翁氏立足于李白的“变”和“革”,与方回、王士祯等诸家论者立足“因”和“复”的角度不同,故其观点有别于后者。

具体说来,李白《古风》组诗主要受到《文选》《古诗十九首》、阮籍《咏怀》、左思《咏史》、郭璞《游仙》等五言古诗的影响。同时,《古风》组诗还大量化用《文选》其他作品的语句。下面试作分析:

一、与《古诗十九首》的分析

在诗史上,《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古诗的最高艺术成就。钟嵘《诗品上》评曰:“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4](45)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谓“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5](66)同时代的萧统太子,首次以组诗形式将无名氏《古诗十九首》选入《文选》,并将此后的一些优秀拟作如陆机《拟古诗十二首》、刘烁《拟古》二首(《拟行行重行行》及《拟明月何皎皎》)等一并编入卷二十九和三十“杂诗”和“杂拟”门,从而确立了《古诗》的经典化地位,并深刻地影响到后人的五言诗创作。如阮嗣宗《咏怀》,陈子昂《感遇》,李太白《古风》,韦苏州《拟古》,“皆得《十九首》遗意”(宋荦《漫堂诗说》)[6](417)。

在主题上,《古诗十九首》“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别,死生新故之感”[7](92)。李白《古风》组诗中的一些诗篇表达了同样的主题。《古风》其十一:“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吾当乘云螭,吸景驻光彩。”诗中人生与流光、年貌与荣名、有限与无限的主题源自《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对此,元代萧士赟早有发现,“《选·古诗》:‘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太白此诗,亦此之意。《古诗》欲用世而留名,太白则欲学仙以离世,其见趣又出乎流俗矣。”[8](71)又《古风》其二十二:“秦水别陇首,幽咽多悲声。胡马顾朔雪,躞蹀长嘶鸣。感物动我心,缅然含归情。昔视秋蛾飞,今见春蚕生。袅袅桑柘叶,萋萋柳垂荣。急节谢流水,羁心摇悬旌。挥涕且复去,恻怆何时平。”其抒写羁旅怀归之情本于《古诗·明月何皎皎》及陆机《拟明月何皎皎》。《古风》其二十三:“秋露白如玉,团团下庭绿。我行忽见之,寒早悲岁促。人生鸟过目,胡乃自结束。景公一何愚,牛山泪相续。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其抒写岁华易逝,人生苦短和及时行乐的主题与《古诗·青青陵上柏》及《今日两宴会》近似。

在艺术上,《古诗十九首》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为古代抒情诗的典范。许多诗篇达到了抒情与写景、议论与叙事的高度融合;语言质朴而有韵味,形成含蓄隽永的“古诗体”风格。这些在李白《古风》组诗中都得到了很好的继承。试看《古风》其二十七:

燕赵有秀色,绮楼青云端。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常恐碧草晚,坐泣秋风寒。纤手怨玉琴,清晨起长叹。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

诗中抒写的闺怨情思与《古诗·东城高且长》、《西北有高楼》及陆机《拟西北有高楼》一脉相承。在表现手法上,也与前三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中塑造的抒情女主人为燕赵佳丽,就其外表言,“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此即《东城高且长》“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就其所处空间位置看,李诗中的“绮楼青云端”,乃出胎于《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如此“有秀色”的佳人,内心却充满了“恐”和“怨”,李白通过“坐泣秋风寒”“清晨起长叹”的神态,用“泣”和“叹”两个字加以形象化表现,收到含蓄委婉的艺术效果;这与《东城高且长》“驰清整中带,沈吟聊踯躅”,及陆机《拟西北有高楼》“伫立望日昃,踯躅再三叹”的艺术处理并无二致。最重要的是,诗中抒情主人公的闺怨之情,乃通过弹琴这一典型细节加以表现。李白谓“纤手怨玉琴”,《东城高且长》谓“当户理清曲。音响一何悲”,《西北有高楼》谓:“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陆机《拟西北有高楼》谓:“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芳气虽风结,哀响馥若兰。玉容谁得顾?倾城在一弹。”四诗可谓如出一辙。最后,李诗的结语,直接胸臆,抒发怨妇配得君子,比翼双飞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这也借鉴了《古诗》惯用的比喻作结的方法。李白谓“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东城高且长》谓“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西北有高楼》谓“愿为双鸣鹤,奋翅起高飞”,陆机《拟西北有高楼》谓“思驾归鸿羽,比翼双飞翰”。

又如《古风》其四十四:

绿萝纷葳蕤,缭绕松柏枝。草木有所托,岁寒尚不移。奈何夭桃色,坐叹葑菲诗。玉颜艳红彩,云发非素丝。君子恩已毕,贱妾将何为。

诗歌通过描述青春貌美的女子为君子所弃,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愫。诗中比兴寄托和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均本诸《古诗·冉冉孤生竹》。所谓“绿萝缭松柏”,即《冉冉孤生竹》“孤竹结根泰山”、“兔丝附女萝”之意;所谓“奈何夭桃色,坐叹葑菲诗。玉颜艳红彩,云发非素丝”,即“伤彼惠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之意;而结语“君子恩已毕,贱妾将何为”,与“君亮执高节,贱妾将何为”,更是异代同调。

《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钟嵘谓其“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它是文人的语言,创造性地吸取了民间语言的优点,自然浅近,韵律和谐,平淡而有韵味。李白《古风》组诗大量化用了《古诗》语句,如《古风》其六“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本于《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其八“但为此辈嗤”,本《生年不满百》“但为后世嗤”;其十五“弃我如尘埃”,本《明月皎夜光》“弃我如遗迹”;其十七“扰扰何所迫”,本《青青陵上柏》“戚戚何所迫”;其二十三“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本《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其二十六“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本《冉冉孤生竹》“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其三十七“浮云蔽紫闼,白日难回光”,本《行行重行行》“浮云蔽白日”等等。

二、与阮籍《咏怀十七首》的分析

李白《古风》组诗中有不少典型的“咏怀诗”、“咏史诗”和“游仙诗”,这些诗篇明显受到阮籍、左思、郭璞等魏晋作家五言诗风的影响。明代陆时雍曾谓:“太白《古风》八十二首,发源于汉魏,而托体于阮公,然寄托犹苦不深,而作用间尚未尽委蛇盘礴之妙。要之,雅道时存。”[9](1414)(《诗境总论》)严评本载明人批:“细读《古风》……‘咏史’出左太冲,‘游仙’出郭景纯,余则皆效阮嗣宗《咏怀》。”[8](262)均为中肯之说。

阮籍《咏怀》组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钟嵘《诗品》将其列入上品,谓其“可以陶性灵,发幽思,言在耳目之内,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会于《风》《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远大。颇多感慨之词。厥旨渊放,归趣难求”[4](69)。《文心雕龙·明诗》篇亦谓“阮旨遥深,故能标焉”[5](67)。《文选》编者则通过选录《咏怀十七首》,并冠于“咏怀”为次类名,充分肯定了阮籍《咏怀》组诗在诗史上的艺术地位。

阮籍《咏怀》组诗对唐人诗歌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包括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张九龄《感遇》十二首,以及李白《古风》五十九首等。试看《古风》其九:

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

诗中“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的典故,即阮籍《咏怀》其六所谓“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即《咏怀》其六所谓“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可知两诗均借用东陵侯种瓜之事典,表达不慕富贵,君子固穷的情怀,其咏怀的旨趣是一致。

又如《古风》三十二:

蓐收肃金气,西陆弦海月。秋蝉号阶轩,感物忧不歇。良辰竟何许,大运有沦忽。天寒悲风生,夜久众星没。恻恻不忍言,哀歌逮明发。

徐祯卿云:“此愁秋之词也。”[10](151)为表现这一主题,除诗的首句本《文选》郭璞《游仙诗》其七“蓐收清西陆,朱羲将由白”外,其他的一些主要意象和语句均来自阮籍《咏怀》,如“秋蝉号阶轩,感物忧不歇”,本阮籍《咏怀》其七“开秋兆凉气,蟋蟀鸣床帷。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良辰竟何许,大运有沦忽”,本《咏怀》其十“良辰在何许?凝霜霑衣襟”等。

另一突出的例子是《古风》其五十四:

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苍榛蔽层丘,琼草隐深谷。凤鸟鸣西海,欲集无珍木。鸒斯得所居,蒿下盈万族。晋风日已颓,穷途方恸哭。

本诗明为阮籍而发,所谓“晋风日已颓,穷途方恸哭”,语本颜延之《五君咏·阮步兵》:“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恸?”按,李善注引《魏氏春秋》曰:“籍时率意独驾,不由路径,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11](303)又“鸒斯得所居,蒿下盈万族”,化用江淹《杂体诗·阮步兵咏怀》“青鸟海上游,鸒斯蒿下飞”。同时,李诗前六句的写法和风格也近似《咏怀》其六:“登高临四野,北望青山阿。松柏翳冈岑,飞鸟鸣相过。”故陆时雍《唐诗镜》卷十七谓:“此似阮公语,其意竟不言而至。”

三、与左思《咏史八首》的分析

《咏史》是左思的代表作,《文心雕龙·才略》谓:“左思奇才,业深覃思,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无遗力矣。”[5](700)《诗品》将其列入上品,谓其“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4](87)。《文选》卷二十一“咏史”诗的选录以左思《咏史八首》为主,兼收王粲、曹植、张协、卢谌、谢瞻、颜延之、鲍照、虞羲等人的咏怀之篇,共计10题21首。

左思《咏史》组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借咏史以咏怀。张玉谷谓:“太冲《咏史》,初非呆衍史事,特借史事以咏己之怀抱也。”[12](251)何焯也说:“题云咏史,其实乃咏怀也,八首一气挥洒,激昂顿挫,真是大手,晋诗中杰出者。太白多学之。”[13](892)所谓“太白多学之”,即主要就《古风》组诗而言,如《古风》其十: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诗中借咏历史人物鲁仲连,表达诗人对他的倾慕,抒发作者不图名利、立功不受赏的高尚情操。此诗无论从歌咏的人物还是表现的主题,都是从《文选》左思《咏史八首》其三而来。左诗写道: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功成不受赏,高节卓不群。临组不肯緤,对珪不肯分。连玺燿前庭,比之犹浮云。

此诗“言士贵建功立节也。前四,实咏段、鲁藩魏却秦之功,然以‘吾希’、‘吾慕’领起,则咏古莫非咏怀。”[12](252)所谓“咏古莫非咏怀”,对比二诗,其相似之处皎然可见。左诗谓“吾慕鲁仲连”、“功成不受赏”,李诗也用了第一人称:“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实际上,以鲁连功成不肯受赏自比,乃李诗之常调。他如《在水军宴幕府诸侍御》:“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留别王司马》:“愿一佐明主,功成返旧林”;《五月东鲁行》:“我以一箭书,能取卿城功”。皆是。“此盖受左思《咏史》诗之影响,即以下第十二、三首亦不出左诗之范围。”[10](113)

又《古风》其十二,诗中“长揖万乘君,还归富春山”、“冥栖岩石间”,即左思《咏史》其一“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其三“功成不受赏,高节卓不群”之意,故《唐宋诗醇》卷一谓:“与左思咏作风格正复相似”。再如《古风》其四十六:

一百四十年,国荣何赫然。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斗鸡金宫里,蹴蹴瑶台边。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当途何歙忽,失落长弃捐。独有扬执戟,闭关草太玄。

此诗明显地模拟了左思《咏史》其四:

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吏庐。南邻击钟盘,北里吹笙芋。寂寂扬子宅,门无卿相舆。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言论准宣尼,词赋拟相如。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两诗所咏历史人物均为扬雄,且所咏史实也相同,李诗“独有扬执戟,闭关草太玄”,很明显从左诗“寂寂扬子宅,门无卿相舆。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而来。两诗也都用了对比烘托的表现手法:一面是得势权要的赫然,另一面是闭关草玄的寂寞;一面是失势后的长弃捐,另一面是百世之后的擅英名。在强烈的对比中,诗人的情怀得以彰显。

四、与郭璞《游仙诗七首》的分析

郭璞《游仙诗》的艺术特点及艺术地位,在齐梁时期就有定评。《文心雕龙·明诗》篇谓:“景纯《仙篇》,挺拔而为俊矣”[5](67),《才略》篇谓:“景纯艳逸,足冠中兴,《郊赋》既穆穆以大观,《仙诗》亦飘飘而凌云矣。”[5](701)《诗品序》:“郭景纯用俊上之才,变创其体”[4](18),又《诗品中》:“《游仙》之作,词多慷慨,乖远玄宗,其云‘奈何虎豹姿。’又云‘戢翼栖榛梗。’乃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4](145)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江左风味,盛道家之言,郭璞举其灵变。”[14](908)萧统的《文选》,通过选录郭璞《游仙诗》7首(另选何劭《游仙诗》1首),进一步肯定了这点。

李白《古风》组诗中的“游仙”之作(当然也包括其他一些游仙诗),主要受到郭璞的影响。明代胡震亨谓:“《古风》六十篇中,言仙者十有二,其九自言游仙,其三则讥人主求仙,不应通蔽互殊乃尔。白之自谓可仙,亦借以抒其旷思,岂真谓世有神仙哉!他诗云:‘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意自可见。是则虽言游仙,未尝不与讥求仙者合也。”[15](229-230)可见《古风》中的不少游仙诗篇,与郭璞游仙诗一样,具有“坎壈咏怀”的特点。试看:

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粲然启玉齿,授以炼药说。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吾将营丹砂,永与世人别。(《古风》其五)

青溪千馀仞,中有一道士。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借问此何谁?云是鬼谷子。翘迹企颍阳,临河思洗耳。阊阖西南来,潜波涣鳞起。灵妃顾我笑,粲然启玉齿。蹇修时不存,要之将谁使?(《游仙诗》其二)

两诗均以描写仙人的生活环境发端,只不过李诗在云端,郭诗在溪间。两诗都塑造了一个仙人形象,只不过李诗曰“绿发翁”(真人),郭诗云“鬼谷子”(道士)。更重要的是,两诗均通过对仙人仙境的叙写,表现诗人蔑视世俗,鄙弃荣华,向往彼岸,超越现实的情怀,李诗谓“吾将营丹砂,永与世人别”,郭诗谓“翘迹企颍阳,临河思洗耳”,“蹇修时不存,要之将谁使”。另外,李诗中的“粲然启玉齿”,乃袭用郭诗成句。

说到用句,李白《古风》游仙诗化用郭璞诗的痕迹甚为明显。试看:

这些诗句,从用词到意象,再到情感内涵,都非常相似,是李白自觉学习郭璞《游仙诗》的表现和结果。

五、化用《文选》其他作品语句的情况

李白《古风》组诗除了直接受到上述《文选》《古诗十九首》、阮籍《咏怀》、左思《咏史》,郭璞《游仙诗》等的影响外,在具体的用语上,李白还大量化用《文选》其他作品的语句。不烦举例如下,以见概貌。

《古风》语句化用《选》赋者如:其二“天霜下严威”,本潘岳《西征赋》“驰秋霜之严威”。其三十四“澹然四海清”,本扬雄《长杨赋》“使海内澹然,永亡边城之灾、金革之患”。其四十八“秦皇按宝剑,赫怒震威神。逐日巡海右,驱石驾沧津”数句,本江淹《恨赋》“至如秦帝按剑,诸侯西驰,削平天下,同文共规……雄图既溢,武力未毕。方架鼋鼍以为深,巡海右以送日。”其五十七“羽族禀万化,小大各有依”,本张华《鹪鹩赋》“何造化之多端兮,播群形于万类”。其五十八“我行巫山渚,寻古登阳台”,本宋玉《高唐赋》。

《古风》语句化用《选》诗者还有:其一“绮丽不足珍”,本刘桢《公宴诗》“绮丽不可忘”。其五“披云卧松雪”,本谢灵运《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跻险筑幽居,披云卧石门”。其六“情性有所习,土风固其然”,本张协《杂诗》其八“土风安所习?由来有固然”。其十“寂寞缀道论”,本谢灵运《述祖德诗》其一“委讲缀道论”;“拂衣可同调”,本谢灵运《述祖德诗》之二“拂衣五湖里”,及《七里濑》“异世可同调”。其十五“方知黄鹤举,千里独徘徊”,本伪苏武诗“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其二十三“秋露白如玉,团团下庭绿”,本谢惠连《七月七日夜咏牛女》“团团满叶露”,及江淹《杂体诗·刘桢感怀》“团团霜露色”;“人生鸟过目”,本张协《杂诗》其二“人生瀛海内,忽如鸟过目”。其二十六“秋花冒绿水”,本曹植《公宴诗》“朱华冒绿池”。其三十四“天地皆得一”,本江淹《杂体诗·嵇康言志》“天下皆得一”。其四十一“朝弄紫沂海,夕披丹霞裳”,句法本王粲《从军诗》其四“朝发邺都桥,暮济白马津”、刘琨《扶风歌》“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及谢灵运《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朝旦发阳厓,景落憩阴峰”等。其四十九“美人出南国”,本曹植《杂诗》其四“南国有佳人”;“皓齿终不发”,本曹诗“谁为发皓齿”;“归去潇湘沚”,本曹诗“夕宿潇湘沚”。其五十二“不忍看秋蓬,飘扬竟何托”,本曹植《杂诗》其二“转蓬离本根,飘颻随长风”。其五十五“齐瑟弹东吟,秦弦弄西音”,本曹植《赠丁翼》“秦筝发西气,齐瑟扬东讴”。其五十六“鱼目复相哂”,本张协《杂诗》其五“瓴甋夸玙璠,鱼目笑明月”;“寸心增烦纡”,本张衡《四愁诗》“何为怀忧心烦纡”。

当然,李白《古风》组诗也有少数化用《选》文语句的情形。如其三“秦皇扫六合”,本贾谊《过秦论》“及至秦王,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其四“凤飞九千仞”,本贾谊《吊屈原文》“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其三十七“燕臣昔恸哭,五月飞秋霜。庶女号苍天,震风击齐堂。”数句本江淹《上建平王书》“贱臣叩心,飞霜击于燕地;庶女告天,振风袭于齐堂。”其五十六“献君君按剑,怀宝空长吁”,本邹阳《狱中上书自明》“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

六、结语

从最早的《古诗十九首》,到阮籍《咏怀十七首》,再到左思《咏史八首》和郭璞《游仙诗七首》,《文选》均以组诗形态保存下来,这是否启发了李白《古风》组诗的创作,值得我们进一步探寻。有学者认为,《古风五十九首》“这一组诗的最后命题,可能是李白有意识的、总结性的构想。”[16](132)这种推测是具有相当道理的。

李白青少年时期,曾受过良好的教育,自言“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其二)。我们看到,在李白出生前的咸庆三年即658年,“选学”家李善已经完成《文选》注并上表高宗;在李白17岁那年即开元六年(718),吕延济等完成了《文选》五臣注并上表玄宗。也就是说,在李白早年求学时期,“文选学”已相当兴盛,《文选》一书也在当时社会上广泛流行开来。在时风影响下,李白和杜甫一样非常重视对《文选》的学习。对此,早在唐代,就有段成式的一段记载:“(李)白前后三拟词选,不如意,悉通过上文的具体文本分析,不难发现李白《古风》组诗与《文选》的密切关系。需要指焚之。唯留《恨》、《别》赋。”[17](116)此后,论者不乏其人,宋人朱熹谓:“李、杜、韩、柳亦学《选》诗,然杜、韩变多,柳、李变少。”[18](508)(《跋病翁先生诗》)明人杨慎说:“李白始终学《选》诗。杜子美好者亦多是效《选》诗,后渐放手,初年甚精细,晚年横逸不可当。”[9](889)(《升庵诗话》卷十三“学选诗”条)清代潘德舆虽不赞同段成式“李白三拟《文选》”的看法,但他肯定李白的学古兼学《文选》,他说:“总之李、杜无所不学,而《文选》又唐人之所重,自宜尽心而学之,所谓‘转益多师是汝师’也。若其志向之始,成功之终,则非《选》诗所得而囿。故谓太白学古兼学《文选》可,谓其复古为复《选》体则不可,谓其拟古屡拟《文选》则尤不可。”[19](2172)(《养一斋李杜诗话》卷一)今人詹锳先生也认为,李白诗文字句的出处,“多半在《文选》里可以找到。杜甫说自己写诗‘熟精《文选》理’,李白写诗也是如此”[8](23-24)(《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前言”)。

李白是否曾三拟《文选》,今天已经无法确证。但通过上文的个案分析,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文选》对李白的诗歌创作产生重大影响,并成为其创作的一个重要艺术渊源。当然,作为极富创造力的天才诗人,李白对《文选》的模拟和学习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不能简单地貌之为“复古”或“拟古”。

[1]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2] 方回.桐江集[M].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

[3] 翁方纲.石洲诗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4] 曹旭.诗品笺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5]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6] 丁福保.清诗话[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7] 沈德潜.古诗源[M].中华书局,1963.

[8] 詹锳等.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M].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

[9] 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M].中华书局,1983.

[10] 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1] 萧统编,李善注.文选[M].中华书局,1977.

[12] 张玉谷.古诗赏析[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13] 何焯.义门读书记[M]中华书局,1987.

[14] 萧子显.南齐书[M].中华书局,1972.

[15] 胡震亨.唐音癸签[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6] 贾晋华.李白《古风》新论[A].朱金城主编.中国李白研究[C].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17] 段成式.酉阳杂俎[M].中华书局,1981.

[18] 朱熹.朱子文集[M].商务印书馆,1937.

[19] 郭绍虞.清诗话续编[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Probing into the Origin of Li Bai’s Fifty-Nine Gufeng Pomes——Taking Wenxuan as the Center

Lin Yingde
(College of Humanities,Huaqiao University,Quanzhou Fujian 362021,China)

Wenxuan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art to Li Bai’s fifty-nine Gufeng poems.Specifically,Gufeng poems on the subject,style,creative skills and other aspects were influenced by the Nineteen Ancient Poems,the Seventeen Yonghuai Poems of Ruan Ji,the Eight Yongshi Poems of Zuo Si,the Seven Youxian Poems.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Li Bai and Du Fu both were familiar with Wenxuan.

Li Bai;Gufeng peom;Wenxuan;artistic origin

I206.2

A

1673-0429(2012)02-0072-07

2011-12-13

林英德(1974—),男,华侨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论。

华侨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06BS207)。

猜你喜欢

游仙诗咏史左思
北陵公园咏史
《世说新语》:潘安与左思
洛阳纸贵
咏史抒怀
论左思《咏史》与陶渊明《咏贫士》之异同
郭璞《游仙诗》现存篇目考论
——兼与赵沛霖先生商榷
浅探纳兰性德咏史诗论
浅析郭璞游仙诗中的取象思维方式
左思与《三都赋》
左思和《三都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