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栗链蚧的发生与高效防治

2012-12-08田寿乐沈广宁孙晓莉

烟台果树 2012年2期
关键词:若虫羽化喷药

田寿乐 许 林 沈广宁 孙晓莉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271000

栗链蚧(Asterolecanium castaneae)属同翅目链蚧科,主要为害板栗,在国内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省。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山东省青岛崂山区发现该害虫,近年在海阳市发生严重,目前已向周边产区蔓延。2007年前后在乳山市崖子镇凤凰崖村板栗园发现有栗链蚧为害,2010和2011年呈爆发态势,现周边乡镇均遭不同程度为害,一些栗园甚至绝产。作者通过连续几年的观察和防治试验,初步掌握了该产区栗链蚧的发生规律和防治要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为害特点

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吸食板栗1~2年生枝条及叶片组织汁液,老、弱树最易受害,强旺树被害较轻。被害枝干表面密布许多半透明淡黄色蜡点,似镶嵌于皮层中,蜡点周围表皮稍微凸起。当年生枝最易受害,为害部位集中在栗苞以下枝段,果前梢为害较轻。枝条受害后皮层变粗糙,表面凹凸不平,受害严重者秋冬季节枯死。叶片受害后常发生早期落叶。树体轻度受害后表现树势衰弱,生长不良,果实品质和产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为害严重时当年生新梢全部枯死,甚至整株树死亡。

2 形态特征与发生规律

雌蚧壳椭圆至圆形,直径约1 mm,黄绿色或黄褐色,龟背形,有3条纵脊及数条浅横沟,体缘具粉红色刷状蜡丝。雌虫体梨形,长0.5~0.8 mm,近白色。雄蚧壳长椭圆形,淡黄色,长约 1 mm,宽 0.5~0.6 mm,背面有 1条明显纵脊。雄虫体淡褐色,长0.8~0.9 mm,翅展1.7~2.0 mm,翅白色,透明有光泽。卵椭圆形,长 0.2~0.3 mm,宽 0.05~0.18 mm,初期乳白色,后变淡红色,孵化前暗红色。若虫初期白色,后变淡红色,固定后呈红褐色,椭圆形。雄蛹圆锥形,乳白色,羽化前单眼褐色,蛹长0.8~0.9 mm,宽 0.4~0.5 mm。

在胶东半岛一年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干上越冬。第1代3月下旬开始活动,4月中下旬开始产卵,卵孵化盛期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7月中下旬为产卵末期,少数延至7月底以后。5月中旬开始孵化若虫,孵化盛期在5月底至7月中旬。雄虫多在叶片和嫩枝上,5月下旬化蛹,6月中旬羽化。第l代雌成虫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产卵,7月中旬开始孵化第2代若虫,至9月中下旬停止产卵和孵化若虫。第2代雄成虫于8月上旬开始羽化,一直延续至l0月中旬。l0月下旬未硬壳的雌、雄蚧干缩死亡,硬壳的雌虫进行越冬。

3 高效防治措施

3.1 检验检疫 对从胶东半岛、长江中下游等疫区引入的板栗坚果、接穗、苗木等严格检疫,严防带虫繁殖材料进入,一经发现即做焚毁处理,避免人为传播。

3.2 物理防治 冬季剪除被害严重枝条,并对剪落枝条集中烧毁,降低虫口密度。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增施有机肥,促进壮枝生长,复壮老弱树,增强树体抗虫能力。

3.3 化学防治 于春季萌芽前喷杀扑磷500~1000倍,并加入渗透剂,杀灭越冬雌成虫。也可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或开花以前喷药,重点防治初孵若虫,用10%吡虫啉2000~2500倍或40%乐果2000倍液均匀喷布,每隔10 d喷1次,连喷2次。喷药困难的高大树体也可采用树干注药技术,即在树干20 cm以上用树干注射机向斜下方45°打孔,胸径在10 cm以下者打1个孔,胸径在10 cm以上者,每增加10 cm加打1个孔,注药孔直径0.5~0.8 cm,深度3~5 cm,每孔注入40%乐果乳油5倍液8 mL。打孔注药技术操作简单,用药量少,不杀害天敌,且对环境污染轻。

3.4 生物防治 栗链蚧的天敌主要有红点唇瓢虫、草蛉、寄生蜂等,在天敌活动盛期避免使用高毒农药。保护越冬天敌,可在栗园温暖处堆放碎石、落叶等,为天敌提供安全越冬场所。有条件的栗园也可人工投放天敌,提高翌年种群数量。

猜你喜欢

若虫羽化喷药
悼留民兄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多回流式变量喷药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果树喷药巧时期
不同海拔高度松褐天牛羽化规律观察初报
环斑猛猎蝽对烟蚜若虫的捕食作用
乡村无人机喷药
薇甘菊颈盲蝽基础生物学特性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