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狂犬病患者的护理及临终关怀

2012-12-01刘瑞卿李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5期
关键词:狂犬病家属消毒

刘瑞卿 李静

狂犬病即疯狗症,又名恐水症,是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包括人类都可能被感染,它多由染病动物咬人而得,一经发病病死率达100%。虽然说狂犬病经过近年国家的一系列的政策和处理方式,还有人们知识面的扩展和主动意识已经大大减少了发病的几率,但狂犬病还是在我国的农村和一些偏远地区出现,初发病期出现发热,不安,血压升高,胸闷等症状会和其他病情混淆,当患者出现四肢抽搐,坐立不安时神智却是清醒的,所以更显得痛苦不堪[1]。本文介绍的8例患者均在发病48 h后死亡。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例患者,男患者3人,女患者5人,发病年龄28~58岁,潜伏期1个月至11个月之间,均有猫狗咬伤抓伤史,其中:农民为7例,城乡结合部1例,均在受伤害后未正规处理,用肥皂水洗手的3人,未洗手未作任何处理的3人,用力挤压伤口排血2人。

1.2 临床表现 8例患者临床表现详见表1。

1.3 诊疗及处理办法 8例患者中5例为疑似狂犬病患者由县医院转入;其余3例患者中的2例为乡基层医院医师以高血压性脑病和心律失常收住监护室后发现为狂犬病患者,1例患者为精神障碍收入神经内科。8例患者中前驱期2例、兴奋期6例。给予抗感染类药物和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类药物应用,并适当给予镇静类药物应用。

表1 患者的临床表现

2 护理

2.1 基础护理 严格消毒隔离,置患者于独立的感染病房,安静舒适,门窗均悬挂深色加厚窗帘,门口病室门外悬挂警示标志,避免强光、风吹、音响、水声、空调风向等不必要刺激。

2.2 安全护理 各项治疗及护理操作应简化,并在使用镇静剂后集中进行,动作宜轻快,多利用肢体语言与患者交流,走路、关门、搬运器械要轻。在患者兴奋、躁动不安、有暴力行为时加床栏,用布巾适当约束四肢,防止坠伤或伤及他人。护理人员要经常观察患者肢体约束带松紧度,防止勒伤和肢体末端缺血坏死。兴奋期按医嘱给予镇静剂。

2.3 饮食护理 因患者恐水、咽肌痉挛致吞咽困难,所以不建议患者经口进食,建议静脉补充营养或者鼻饲高热量流质食物[2]。

2.4 病情观察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进展、痉挛发作情况、记录出入量,做好各项护理记录,入院时已确诊的患者,一般已到兴奋期,要注意观察有无咽肌痉挛、抽搐,有无胸闷、呕吐及呕吐物的量、性状,当患者由表情恐慌、狂躁转为安静时提示进入麻痹期,要注意意识、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呼吸变化。

2.5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给予面罩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所用的吸氧面罩,吸氧管道、气管切开用物均为一次性用物,用完后立即清理焚烧。

3 隔离、防护及终末消毒

3.1 严密隔离消毒 狂犬病病毒以唾液腺、舌味蕾、嗅神经、眼结膜等处病毒含量较多,受累唾液腺大量分泌带毒唾液在本病扩散与传播上最具意义。因此,对此类患者要进行严密接触隔离,尽量单室治疗,设专人护理,医护人员严格遵守隔离原则,接触患者时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手套,穿鞋套,病房门口备消毒液、消毒脚垫,物品固定、专用,使用后先清洁后消毒,废弃物品可直接装入专用垃圾袋标识清楚后焚烧处理。

3.2 严格消毒处理 预防院内、院外感染。狂犬病毒不耐强酸、强碱及高温,在50℃15 min、60℃5 min、100℃2 min条件下即被灭活。凡患者用过的物品或器械如无保留价值一律焚毁,分泌物及呕吐物用10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后再处理;体温表、血压计、止血带等用75%乙醇消毒。

3.3 终末消毒

3.3.1 尸体料理 患者去世后,尸体用浸有消毒液的布单包裹,外层使用塑料尸体袋,就近火化。

3.3.2 终末消毒 病室各部位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开窗通风,床单位使用臭氧消毒机消毒1 h。凡患者用过的物品或器械如无保留价值一律焚毁,分泌物及呕吐物用1 000 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后再处理;体温表、血压计、止血带等用75%乙醇消毒。

4 心理护理及临终关怀

狂犬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一般分为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和患者的心理护理,但是其实不然,首先应该是护理人员在护理这类传染患者的心理护理尤其重要[3]。护理人员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传染类疾病并不可怕,只要能做好防护和消毒隔离,严格无菌操作,正确的认识掌握狂犬病的病情、预后、治疗护理、消毒隔离、防护等知识,消除对狂犬病的惧怕心理,积极地做好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狂犬病病死率100%,但患者在病程的前驱期、兴奋期始终意识清楚,因恐水怕风、担心预后而异常痛苦,内心恐惧不安,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护理,护士应加倍爱护同情,关心体贴,多与患者交流。用乐观的语言,耐心讲解治疗方案,给予心理安慰、支持,稳定患者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同时,护士在为患者治疗护理时,尽量减轻患者痛苦,尽可能满足患者的要求,帮助解决问题,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多与患者家属沟通,向家属详细讲解狂犬病的知识,让其了解疾病的发生、进展以及患者的预后。关心、安慰家属,帮助家属正确认识,让其做好心理准备,逐渐接受事实,并指导其做好消毒隔离与自我防护,尽量减轻家属的痛苦、恐惧心理,使其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的安慰解释工作,共同帮助患者安详渡过生命的最后时光。

5 讨论

狂犬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人被狂犬病毒感染后发病率约15% ~30%,一旦发病很难救治,但暴露后及时正确的采取预防措施,完全可以避免发病。有报道6117例暴露后主动到疾控中心进行伤口处理和预防免疫者无一例发病[4]。国内外尚未见确诊为狂犬病经治愈的病例报道,均以积极对症支持处理为治疗原则,延长患者的生命[5]。在护理狂犬病患者的过程中,护士应特别注意安全防护,加强对狂犬病患者的疾病认识,做好狂犬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和临终关怀,安抚好患者家属,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严格消毒隔离工作,避免疾病传播。

[1]石宏,岳希全,欧阳霞.传染病护理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37-40.

[2]刘秋玲.基层医院狂犬病患者的安全护理.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0):15-17.

[3]李硕.狂犬病的流行趋势及防护措施.护理研究,2007,21(5):1141-1143.

[4]肖奇友,刘先梅,李万军,等.6117例暴露后狂犬病免疫预防处理情况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3):224-225.

[5]游绍莉.我国狂犬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治.中华护理杂志,2007,42(5):474-476.

猜你喜欢

狂犬病家属消毒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打败狂犬病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Favipiravir(T-705)在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中的有效性
抗狂犬病VHH和疫苗用于暴露后处置显著提高小鼠对致死性狂犬病感染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