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产业化背景下的古籍深度开发模式研究

2012-11-30郑玉娟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12期
关键词:古籍文化产业数据库

郑玉娟

(许昌学院 图书馆,河南 许昌 461000)

文化产业化背景下的古籍深度开发模式研究

郑玉娟

(许昌学院 图书馆,河南 许昌 461000)

在分析古籍深度开发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必要性的基础之上,探讨古籍深度开发的多种途径,并试图建立古籍开发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新模式,实现古籍文献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使古籍的价值真正得到利用。

古籍深度开发;开发模式;文化产业

古籍开发与利用实际上在多年前已经开始,如图书馆古籍部门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开始进行的古籍目录、索引编制工作就是原始意义上的开发与利用工作。古籍开发与利用就是各类图书馆的古籍部门通过对馆藏古籍文献的多层次整理、加工,将蕴藏在古籍文献中的有价值的信息、知识挖掘出来,提供给广大读者的一种文献服务方式。

一 古籍深度开发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必要性

文化产业化就是将文化走向市场,将文化当作一种产业来经营发展,通过创意思维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然后用赚来的资金再来推动文化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文化与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日益凸显,文化产业化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我们今天所谈论的文化产业,一方面是有意识的将这些行业作为产业来经营;另一方面是在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将文化开发成具体的产品来销售,强调它的商业利益与市场价值。目前文化产业已被我国“十二五”规划列入支柱性产业,将古籍开发与文化产业相结合越来越凸显其必要性。两者的有效结合在国内图书馆界仅处于初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阶段,而在台湾地区早已付诸了实施,如古籍工作者通过古籍开发的各项公开征选计划,充分利用古籍数字化资源,使古籍数字化方案与产业紧密结合,提高了古籍的保护与利用效率,真正使中华文化遗产为人类所共享。因此,在文化产业化的大背景下,将古籍开发融入文化产业,多视角的拓宽古籍利用渠道,使古籍文献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构建古籍深度开发与利用模式亟待进一步研究。

二 设立古籍开发中心,探索古籍开发多种途径

在人们的心目中,图书馆属于公益性的文化事业,与文化商品和文化市场毫无联系。如果能够打破这种传统理念,在图书馆设立古籍文献开发中心,依托专业的古典文献人才,借助现代化创意手段与运作,将古籍开发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在深入挖掘、重组、整合和分层次加工古籍文献信息资源的基础之上,打造出符合现代文化企业需要的文化创意产品,实现古籍信息的增值,这将是打破目前古籍开发与利用沉寂局面的一个良好途径。

1.创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数据库。

文化创意何在?它就来源于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古籍文献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学术价值,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蕴藏着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传统文化元素是东方文化魅力的源泉,其内核丰富、形式多样,如传统图案元素、传统色彩元素、传统文字元素、传统材料元素等。在现代各艺术门类都倡导“传统化、民族化”的大背景下,如果能从丰富的古籍文献信息资源中提炼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与精神的元素建立传统文化元素数据库,给设计师们提供一个面对传统文化更为实用的广泛的取材源地,应该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传统文化元素的分类、举例及其应用领域见表1。

表1 传统文化元素的分类、举例及其应用领域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数据库的开发利用,不仅使用户具有了文化增值产品设计的素材与创意,数据库的拥有者也会有市场化的受益,同时由于吸纳大量的资金,也可以使古籍保护得以永续经营。

2.开发古籍专题文化数据库。

开发古籍专题文化数据库,在国内图书馆界已不鲜见,如国家图书馆开发有“碑帖精华”、南京中医药大学开发有“气功基本古籍提要库”等,但是古籍专题文化数据库的开发还远远不能满足文化市场的需求。如果各图书馆能够根据本馆的古籍特点,结合地域文化特点,开发出独具特色的古籍专题文化数据库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笔者所在学校的图书馆开发有《魏晋文化数据库》,内容包含有魏晋名士、魏晋考古、魏晋诗赋、魏晋遗迹、魏晋社会休闲娱乐文化、酒文化等,不仅深受魏晋文化专题研究者的喜爱,还为许昌地方文化建设提供了便利的资源。如许昌灞陵桥改扩建工程组、鄢陵花都温泉文化企业等都纷纷登门造访,希望能为其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花都温泉文化策划所选用的神医华佗中医养生文化和曹操“养怡”文化,都得益于魏晋文化数据库的开发与利用。

3.加大古籍文献的声像性开发与利用。

对古籍所蕴藏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乐谱曲谱等进行声像性开发,编演成各种剧本(如史诗剧、舞蹈剧)或者大型演艺节目进行现场演出,还可以加工成录像带、光盘等声像产品进行销售,既实现了古籍的增值性开发,又提高了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能力。运用声像媒体技术对古籍文献(尤其是地方文献)进行加工,能够使古籍文献的抽象文字转化为直观、生动、逼真的声像产品,能够更为科学、全面地展示地方文献的原生态面貌,反映地方历史文化的发展变迁,以及本地域各项事业的史料信息。加大古籍文献的声像媒体产品的研发与制作,是实现古籍文献情报价值、史料价值、社会价值的保证。如中国(许昌)第六届三国文化旅游周的重头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剧《魏武挥鞭》,就是将曹操逐鹿中原、观沧海等历史故事进行改编,充分利用现代声像媒体技术,营造出了历史与现代交互的空间艺术氛围,再现了三国时期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和曹操在许昌的文治武功。这不仅使古籍信息转化为了强大的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提高了古籍工作者的积极性。

4.古籍文化增值产品的开发制造。

古籍文化增值产品是将古籍数字化素材,通过相关软件、产品制作与商业服务,转化为实体的产品,如仿真字画等。国内图书馆利用古籍设计出的文化产品已不少见,如南京图书馆将馆藏的水浒人物图加工成高档礼品来赠送客人。建议各图书馆可以对本馆特色馆藏如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进行重新梳理,与出版社联合影印或编辑出版,也可以进行研究出版研究专著。如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点校出版了海内孤本《伤寒直指》,既弥补了“不明存轶”的缺憾,又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新版古籍还有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广东百年图录》《大连图书馆藏清代内务府档案》等,既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也具有很高的收藏欣赏价值;既可以作为礼品相送,也可以在图书市场出售。

三 建立古籍开发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新模式

图书馆开发出多种形式的古籍产品之后,如何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呢?首先要加大对古籍产品的宣传,提高古籍研发中心的知名度和信誉度,让文化企业主动找上门来。这种情况下,古籍工作者就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去进行专题的文献信息服务。第二,要加强与文化企业的联系,主动推销自己的古籍文化产品。图书馆可以通过收取数据库的使用费或会员年费、专题信息服务费,或是出售古籍增值性产品来实现经济效益,这将会成为古籍开发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长期有效的新模式。同时,古籍开发带来的收益能够为古籍保护注入持久的资金源泉,这也是实现古籍保护—开发利用—再保护—再开发利用良性循环的有效途径。

四 古籍深度开发的前提条件

1.重视人力资源建设。

古籍深度开发的工作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其中人力资源的严重欠缺是一个不容乐观的问题。古籍开发是一项创造性的研究工作,对古籍工作者的古文化素养、研究创新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一名合格的古籍工作者,在网络信息环境下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科研水平,还需要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网络技术水平。建议古籍部门要对人力资源建设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加强古籍工作者的培养,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定期参加各种短期进修班和岗位培训班,鼓励经常参加对口交流和各种相关学术会议,多层次、多方面的提高他们的素质。同时,图书馆古籍部门还应与境内外相关的古籍文献研发机构、地方特色文化研究中心加强联系与合作,共同做好古籍的开发与利用工作。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就与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保持着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借助专家的力量,岭南地方文献开发成绩斐然。

2.加强协作与统一规划。

目前国内古籍开发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缺乏图书馆界业内的合作,缺乏管理部门统一的领导、牵头与规划,这就往往造成资源的重复开发和人力、物力浪费。任何一个图书馆所拥有的信息资源及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只有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强图书馆之间的协作,联合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才能打破原有的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封闭模式,集中各馆力量,优势互补,才能在信息社会中增强信息竞争力。因此,各图书馆要经常开展系统内部的沟通与协作,如河南省各高校图书馆就属于同一系统,可以在河南省高校图工委的统一组织下开展开发利用的协作活动。当然,还应积极响应全国各地图书馆界组织的协作活动与计划。另一方面,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作为古籍整理出版的领导机构应加强对全国各古籍部门的领导和管理,制定出长远的目标和合理具体规划,鼓励合作开发、共建共享。只有统一的领导、组织,制定长期的古籍开发计划和方案,整合全国各地的古籍开发资源,才能确保投资利益的实现与最大化。

总之,古籍文献承载着中华历史文化精髓和审美理念,是我国文化产业长期发展的根基和养料。古籍的深度开发不仅能为文化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和竞争力,也打破了古籍长期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局面,提高了古籍文献的利用率,同时也为长期有效的古籍保护提供了资金保障。相信伴随着国家对古籍开发的重视、古籍工作者对古籍价值认识的更新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古籍的增值性开发将会拥有一片广阔的前景。

[1]董润丽.浅谈高校古籍的开发与利用[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5):49-50.

[2]管宁.文化创意产业及其台湾经验[J].艺术百家,2011(5):56.

[3]刘家真,程万高. 古籍保护与开发的策略与建议[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5):19.

[4]李新.声像媒体技术在地方文献工作中的应用[J].图书馆论坛,2007(2):81-83.

[5]钟东,冯吉.论基于岭南文化的广东地方古籍开发与利用[J]. 图书馆论坛,2007(5):154.

[6]张怀涛,代根兴,王春莲.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0(6):41-42.

ClassNo.:G253.6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OnDevelopmentModelforAncientBooksUnderthe
CircumstanceofIndustrializationofCulture

Zheng Yujua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ecessity of combining the ancient books development with industrialization of culture , the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ways of ancient books development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literature resources to the cultural capital . The paper established a development model to develop the ancient books and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value of them.

development of ancient books;development modes;cultural industry

郑玉娟,硕士,助理馆员,许昌学院图书馆。

1672-6758(2012)12-0155-2

G253.6

A

猜你喜欢

古籍文化产业数据库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我是古籍修复师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