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政治社论中介入资源的人际意义

2012-11-30任重远毛登彩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12期
关键词:社论人际语料

任重远,毛登彩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英语政治社论中介入资源的人际意义

任重远,毛登彩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应用评价理论的介入子系统来研究英语政治社论中介入资源的人际意义。旨在找出介入资源在政治社论中的分布规律以及作者更倾向于使用哪种介入资源来达到这类语篇的要求,如何通过这些介入资源在语篇中与其他声音建立协商空间。研究发现,介入资源的分布呈现不均衡性,紧缩资源明显高于扩展资源,作者更倾向于使用否认和包容资源来实现其人际意义。

政治社论;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人际意义

社论是代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编辑部发言的权威性言论,它是表明新闻媒体的政治面目的旗帜。同其他的评论文体比较,社论的论题是针对当前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和重大问题发言的,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导向性和指导性。美国资深的新闻学者约翰斯特在他早期名著《新闻学原理》一书中曾经这样指出,新闻是报纸的身躯,它表示出报纸的形状和形式,而社论版则是报纸的灵魂,要是没有了灵魂,身躯就等于一具失去活力的躯壳了。(胡文龙,2005)

社论话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但是它的主要关注点还是集中在政治话题上。政治社论不同于其它社论,如商业社论。政治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政府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和对其他世界的态度,可以发出号召,阐明政策,辨明是非,指导实践。正因为如此,作者经常使用各种不同的评价资源来影响读者对语篇的理解,从而达到影响和劝说读者的目的,其中反映了值得探究的典型的人际意义。本文从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出发, 对来自美国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8篇政治类社论语篇中的介入资源进行分析,以期发现英语政治社论这一特殊的话语语料中介入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并进一步了解作者是如何利用介入资源和其他声音建立协商空间来实现其人际意义的。

一 评价理论

功能语法认为语言有三个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在功能语法的理论框架中,人际元功能指在话语情景中说话人和话语接受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说话人对其所说或所写的内容的态度。韩礼德在他的《功能语法引论》中指出语气(mood)﹑情态(modal)和调值(key)是实现人际意义的主要手段,它们在语篇中韵律性地实现语言的人际功能。他也提到了实现人际意义的其他手段,如人称系统﹑表示态度的修饰语等。但是,功能语法中对“态度”的讨论仅限于“评论附加语”,并用人际意义隐语统括了表达“态度”的各种资源,从而为评价的研究留出了一块广阔的空地。(李占子,2004:280)此后,许多语言学家发展了人际意义理论。澳大利亚语言学家马丁(Martin)就是其中的一位。马丁在20世纪90年代创立了评价理论的框架。他认为,“目前,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没有涉及到的是对评价意义的阐释—谈话者的感觉,他们做出的判断以及他们对各种现象或经历的价值判定” 。(转引自王振华,2001:13-14)评价理论讨论的是语篇∕说话人表达、协商特定的主题间的关系以及意识形态的语言资源。它关注那些使说话人和他所说的话的关系发生变化的手段,这些手段使单个言语和整个语篇的人际关系都发生变化。评价理论是对韩礼德基于语法的人际意义模型的补充,突破了韩礼德传统人际意义实现手段的局限性。评价理论把评价性资源依语义分为三个方面:态度、介入和极差。 态度包括情感、判断和鉴赏三个子系统,介入又进一步分为自言和借言,极差分为语势和聚焦两个子系统。

二 介入系统

随着评价理论的发展,介入系统的研究已引起了许多国内学者的兴趣,如王振华(2001;2010)﹑李占子(2004)等。介入系统是评价理论的三大子系统之一,它包括所有使语篇和作者的声音具有主体间性的语言资源。介入系统的理论更多地受到巴赫金“多声”和“互文性”概念的影响。(李占子,2004:294)巴赫金认为所有语篇都有互文的性质,即所有语篇都指涉、回应并在不同程度上包容其他实际的或可能的语篇。多声的观点强调的是语言在把说话人和他们的语篇放置在纷繁各异的社会立场和世界观的作用,任何文化中都有这些纷繁各异的社会立场和世界观。从巴赫金的“多声”和“互文性”的观点出发,马丁及其同人创立了介入系统网络(如图1)。介入可以由 “自言”(monogloss) 和“借言”( heterogloss)实现。“自言”意味着排除对话性,没有投射,说话人对言辞承担全部责任,属于单声,评价通过单个人的声音实现; “借言”则指说话人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赋予言辞以对话性, 通过投射的声音实现评价,借言具体又可以分为“对话紧缩”( dialogic contraction)和“对话扩展”(dialogic expansion)两个层面。对话紧缩是通过话语限制其他声音的产生与介入而捍卫作者自己的观点。对话紧缩包括否认(disclaim)和宣称∕公告(proclaim),从对话性的观点来看,否认是引入一种可变的立场,因此而承认它或反对它。否认又进一步分为否定(deny) 和反预期(counter)。宣称指通过提供一种高度可靠的观点来反对、压制或排除其它可能的观点,它包括三个方面:赞同(concur)、宣布(pronounce)和认可(endorse)。对话扩展通过使作者的声音明显地主观化,使它从人际的背景中突出并把它变成可能的声音中的一个,从而扩展了对话的可能性。它又分为包容(entertain) 和归属(attribute)。包容明确地指出所述观点只是许多可能性中的一种,从而为其它观点的介入腾出了空间。归属则通过把某一命题或言语归于某个来源从而引发了对话。该命题是建立在外部声音主体性的基础之上,它可进一步细分为承认(acknowledge)和疏远(distance)。

图1 介入系统理论框架

三 研究方法

1.语料。

本研究所选语料为刊登于《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2012年1-2月社论版上的8篇关于政治方面的社论。两份报纸上各选取了4篇,这两份报纸是在读者中享有较高知名度和权威性的主流报纸,在西方享有“报业老大”的名誉。

2.分析方法。

本文利用UAM corpus tool对语料进行分析,统计各语篇包含介入资源的小句总数及各类介入资源所占比例,分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 利用Corpus Tool自定义标注图示Engagement Scheme,然后对语料中出现的介入资源进行人工标注并对标注结果进行检索统计,最后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四 英语政治社论中介入特征分析

利用语料分析软件, 笔者对语料按照介入理论框架进行分析得出如(表1)。

表1 英语政治社论中介入类型的总体特征

从上面的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英语政治社论中大量使用多声对话性的语言资源。各类介入资源在英语政治社论这一特殊的话语语料中的分布是不均衡地,总体上看,总共有142个介入资源,其中紧缩资源有84个占59.2%,扩展资源共58个占40.8%。对紧缩资源的使用成了英语政治社论的一个显著特点,而在紧缩资源中,对否认资源的使用频率最高。

在对话紧缩中,相比认可资源(endorse),作者更倾向于使用否定(deny:33次,42.9%)和反预期(counter:44次,57.1%)。否定是通过引用并否定某一观点来提及另一不同观点,而反预期指说话人引用与其观点不同或相关的话语,然后进行替代或反击,使预期受挫。如下面的两个例子:

(1)If a religious body doesnot(deny) like a public policy that affects its members, it is free to try to change it,but(counter) it cannot simply opt out of society or claim a special exemption from the law.

(2)The president’s solution,however(counter), demonstrates that thosestill(counter) angry about the mandatearen’t(deny) really concerned about religious freedom; they simplydon’t(deny) like birth control and want to reduce access to it.

通过使用这些资源,作者缩小了可对话的范围,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和自己所在媒体所持的态度和立场,从而起到感染和说服公众的作用。

在对话扩展中,相比归属资源(attribute:12次),作者更多地使用包容资源(entertain:46次,79.3%)。包容的主要功能是指文本的声音暗示其定位只是多种可能的定位之一,从而在不同程度上为这些可能性开启了多声对话的空间。在这8篇政治社论中,应用最多的包容资源为情态动词的使用,如下面的例子:

(3)The White House promise that free birth control pays for itselfwill(entertain) still have to be tested. The rule announced Fridaywould(entertain) be objectionable because they have to cover birth control.

(4)If these entities are an unfortunate new fact of political life, at least votesoughtto (entertain) know who is bankrolling them before voting.

(5)The billwould(entertain) cut about 200 government posts from the list of 1,400 that require confirmation-jobs such as public relations officials and technology officers. Itwould(entertain) also create a committee to rationalize the many long, redundant and invasive questionnaires that nominees must complete.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在这8篇英语政治社论中,情态动词“will”和“would”的使用最为频繁。通过使用这种类型的词,作者并不保证他所述内容的真实性,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只是众多可能存在的观点之一。这样既可以避免论述的绝对性又可以鼓励和邀请持有不同观点读者的介入,同时,作者还可以推卸对一些敏感问题的责任,从而扩大对话空间。

我们还可以发现,在归属资源中,作者较多地使用承认(acknowledge:10次,83.3%),而疏远(distance:2次,16.7%)仅仅出现了两次。这与政治社论这一话语语料的语篇特点是密切相关的。政治社论应该可靠,清皙和客观,最重要的是,政治社论通常代表不同团体和国家的利益,作者所选的每一个词句都会经过慎重的考虑,因此,“distance”这样的价值通常是被回避的。

五 结语

评价理论为我们研究英语政治社论的人际意义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是对韩礼德功能语法的补充和发展。文章通过对语篇中介入资源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发现: 1.介入资源广泛存在于英语政治社论语篇中,但是对话紧缩和对话扩张资源的分布呈不均衡性。这种不均衡是由各类介入资源在实现人际意义时的具体功能和政治社论这一话语语料的语篇特点所决定的。2.在介入资源这个子系统中, 作者对多声的话语表现手法也是存有偏爱的。在分析的8 篇政治社论中, 介入子系统中否定和包容资源最多,公告和疏远资源最少。这与政治社论这个特殊文体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政治社论不仅代表编辑部发言,而且直接表达政府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和对其他世界的态度。因此,作者不仅要使其观点透彻清晰,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引导读者的评价与作者的意识形态立场趋同。

从评价理论的介入视角对英语政治社论的人际意义进行解读,一方面可以为政治类社论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外语学习者在阅读报刊社论时提高批评性阅读的意识,了解语言背后所反映的深层人际意义。

[1]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mp; Edward Arnold Limited,2000.

[2]Martin,J.R. amp; D. Rose.Working with Discourse: 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 [M].London:Continuum,2003:17.

[3]Martin,J.R amp; White,P. R. R.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amp; Palgrave Macmillan,2008.

[4]胡文龙,秦珪,等.新闻评论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李战子.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6]李战子.评价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和问题[J].外语研究,2004(5):1-6.

[7]王振华.评价系统及其运作[J].外国语,2001(6):13-20.

[8]王振华,路洋.“介入系统”嬗变[J].外语学刊,2010(3):51-56.

[9]肖征,荣风静.英文报纸社论的评价意义分析[J].外语教育教学,2010(3).

ClassNo.:H313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InterpersonalMeaningofEngagementResourcesinEnglishPoliticalEditorials

Ren Zhongyuan,Mao Dengcai

Based on Appraisal Theory, in particular, the subsystem of engagemen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tudy the interpersonal meaning of engagement in English political editorials. It aims to identify the distribution of engagement resources in political editorial as well as authors tend to use what kind of engagement resource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uch discourse, and how establish the space of interaction with other voices. It is foun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engagement resources in English political editorials is unbalanced and the contract resource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expand resources. The authors prefer to employ the resources of disclaim and entertain to achieve the interpersonal meaning.

political editorial;Appraisal Theory;engagement system;interpersonal meaning

任重远,副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毛登彩,硕士,西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672-6758(2012)12-0053-3

H313

A

猜你喜欢

社论人际语料
搞好人际『弱』关系
关于社论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综述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日报》社论如何引导舆论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由人际代词与非人际代词的对立看语体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