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愈后的影响

2012-11-21周艳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9期
关键词:患侧患肢偏瘫

周艳萍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为(100~300)/10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存活者中50% ~70%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如偏瘫、失语及意识障碍,其中以运动功能障碍表现的偏瘫最常见,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康复护理是指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围绕全面康复的目标,综合运用护理理论和技术,帮助康复对象从被动接受他人护理转变为自我护理,提高康复质量的专业护理。

1 临床资料

依据Brunnstrom评定法作为评定依据,诊断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1]。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取44例,初期评定为BrunnstromⅠ级,其中男25例,女19例,平均年龄61.3岁,病程2 h~5年。其中脑梗死29例,脑出血15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合对照组各22例,两组年龄,性别及病情程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 方法

2.1 评定标准 参照Brunnstrom评定法将脑卒中后的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过程分为六个阶段。Ⅰ阶段为弛缓阶段;Ⅱ阶段为痉挛阶段;Ⅲ阶段为联带运动阶段;Ⅳ阶段为部分分离运动阶段;Ⅴ阶段为分离运动阶段;Ⅵ阶段为正常阶段[2]。

2.2 早期康复护理方法 脑卒中发生后,应以临床抢救为主。康复护理措施应早期介入,但应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为前提。只要患者神智清楚,病情不再发展,48 h后即可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3]。此期是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关键阶段。两组患者在48 h后病情平稳,均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和基础护理,康复组每日执行基础护理和肢体康复训练,对照组仅执行基础护理。

2.2.1 体位变换 急性期患者必须卧床休息,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防止患肢关节挛缩和关节脱位。仰卧位时,上肢应采取:肩稍上抬前挺,上臂外旋稍外展,肘与腕均伸展,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并分开,整个上肢可放在枕头上。下肢采取:骨盆和髋前挺,大腿稍向内夹紧并稍内旋,患侧大腿外下侧放置垫物以防下肢外旋[4]。为避免伸肌痉挛,膝关节稍垫起使微屈并向内,踝关节呈90°,足尖向上。患者不宜长时间仰卧,应帮助患者学会与健侧或患侧位交替。健侧卧位时,应在患者胸前放一枕头,使患肩前伸,肘伸直,腕、指关节伸展放枕头上,不能垂腕,大拇指与其余四指用布卷或纸卷隔开;患腿屈曲,踝关节尽量保持90°,健肢自然放置。患侧卧位时,患肩前伸,避免受压和后缩,肘伸直,前臂旋后,手指张开,掌面朝上;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患腿在后,膝微屈,踝关节尽量保持90°。

2.2.2 按摩 可促进血液、淋巴回流,对患肢也是一种感觉刺激,有利于恢复。按摩要轻柔、缓慢、有节律地进行,作用中等深度,不使用强刺激性手法、对肌张力高的肌群(如上肢屈肌)采用安抚性的按摩,使其放松,而对肌张力低者如上肢伸肌,则给予按摩和揉捏,按摩可配合循经点穴以增强疗效。

2.2.3 被动运动 患者昏迷或其他原因(如全瘫,严重合并症)在数日后仍不能开始主动活动者,应做患肢关节的被动运动,2次/d以上,直至主动运动恢复。活动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幅度从小到大,以牵伸挛缩的肌肉、肌腱和关节周围组织。要多做与挛缩倾向相反的活动,特别是肩外展、外旋、前臂旋后、踝背伸及指关节的伸展活动。切忌粗暴,因瘫痪早期肌张力低,关节周围肌肉松弛,暴力易致组织损伤,特别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被动运动可与按摩交替或配合进行,并鼓励患者适当地用健肢带动患肢做被动运动。

2.2.4 床上训练 床上训练可增强患者自信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身体的协调能力。床上翻身训练为做Bobath握手,健侧脚伸到患侧脚下方;腰部向健侧用力;健侧手和脚同时向健侧发力。床上移动训练:双腿膝关节屈曲做搭桥运动向健、患侧移动。

3 结果

根据Brunnstrom提出的脑血管意外运动障碍的评定方法制定。基本痊愈:恢复至BrunnstromⅥ级;显效:提高2级以上;有效:提高1级;无效:级数无变化。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60 d后两组疗效比较

4 讨论

脑卒中后最常见的残疾是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的偏瘫,研究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幸存者中75%丧失劳动力[5],患者运功能障碍并不都是瘫痪导致,也有因没有早期介入康复护理或康复护理方法不正确,致使产生体位性痉挛、关节畸形、挛缩、肌肉萎缩等残疾。俞明辉[6]研究发现CI偏瘫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有效率为90%,科学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就能明显的减少运动功能障碍的发生或减轻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在44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观察中,观察组的康复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护理越早越好,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进行性脑卒中的表现,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残障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江晓峰,胡雪艳,熊国星,等.社区脑卒中康复适宜技术对脑卒中患者社会功能活的影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2):178-180.

[2]于兑生.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2,315.

[3]关骅.临床康复医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2,36.

[4]邵亚芳,李春.脑梗死偏瘫早期康复护理.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4):3790.

[5]赵红梅,张淑军,于海燕.脑梗死偏瘫老年患者综合康复护理及疗效分析.医学信息,2010,11(2):3325.

[6]俞明辉.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4):16-17.

猜你喜欢

患侧患肢偏瘫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更 正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Rigid ureteroscopy in prone split-leg position for fragmentation of female ureteral stones:A case report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