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普通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50例疗效观察

2012-11-21梁超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9期
关键词:病毒学聚乙二醇利巴韦

梁超

丙型肝炎是全球流行性疾病,全球HCV感染率为3%,我国丙肝的感染率高达3.2%,感染者高达3000万左右。丙型肝炎更易慢性化,因大部分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不易被发现,如不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超过70%的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1]。目前,干扰素是治疗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笔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00例,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4~52岁,平均44岁;对照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6~55岁,平均46岁。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病程及病毒载量上无统计学差异,临床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 所有患者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制定的《慢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② 排除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者。③从未接受过任何抗病毒治疗。④无干扰素禁忌证。⑤6个月内未接受用过免疫调节药物。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 ug,皮下注射,每周一次;对照组给予普通干扰素α-2a 500万单位,肌内注射,隔日一次。两组患者均按体重给予利巴韦林片口服(体重>85 kg者,1200 mg/d;65~85 kg者1000 mg/d;<65 kg者800 mg/d),疗程48周。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采血查生化、肾功、血糖、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HCV-RNA定量、血细胞分析、心电图、胸片及B超。

1.5 疗效评定指标[2]①快速病毒学应答(RVR)。②早期病毒学应答(EVR)。③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④持续病毒学应答(SVR)。⑤无应答。⑥复发。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根据疗效评定指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病毒学应答比较(%)

2.2 不良反应 两组在治疗第1周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等流感样症状,随着时间的延长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绝大部分出现骨髓抑制现象,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下降,给予升白药物及中性粒细胞刺激因子后,均恢复到治疗要求水平。治疗组有2例出现脱发,对照组有3例出现脱发停药后均恢复正常。对照组1例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口服甲巯咪唑后完成治疗疗程,停用干扰素后恢复正常。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程度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除一般治疗外,应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清除病毒,对于清除体内病毒,阻断病情的进展,防止HCV感染相关的并发症和死亡具有重要意义。α干扰素是目前惟一有效的药物,其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的效果较单一治疗好。干扰素具有四大作用:抗病毒、抗纤维化、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和抗肿瘤[3]。干扰素治疗需要维持较稳定的有效血药浓度才能发挥最大抑制病毒作用,而普通干扰素的半衰期短,用药后24 h和给药间歇日血药浓度降至很低,这就是普通干扰素的“峰-谷效应”是影响效应的主要因素。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是通过α-2a干扰素上增加一个分支的相对分子质量40000聚乙二醇大分子而成的聚乙二醇化α-2a干扰素,其分子量大且具有分支结构,机体不容易清除,进入血液后主要分布在肝脏,增强了药物在肝脏的抗病毒作用,从而发挥最大的治疗效应。这种处理使其相对于普通干扰素的药动力得以改善、半衰期延长,每周1次给药便可使整个给药期间的血清药物浓度都维持在有效水平,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4]。

通过观察发现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疗效明显,其快速病毒学应答率、早期病毒学应答率、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无应答率、及复发率均优于普通干扰素α-2a且每周给药一次,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传染病信息,2000,13(4):141-150.

[2]饶慧瑛,魏来.EASL推出首部《HCV感染防治指南》.中华医学论坛报.

[3]艾黎.干扰素复合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当代医学,2010,16(16):141.

[4]王春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2):2.838.

猜你喜欢

病毒学聚乙二醇利巴韦
注意利巴韦林的生殖毒性和溶血性贫血
这些人群慎用利巴韦林
病毒的基本性状一课的教学设计
病毒学研究性教学研究
病毒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83例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检测及其分析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胸腺肽α1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产生的影响
聚乙二醇渗透胁迫对苜蓿幼苗营养器官离子含量的影响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甘露醇在结肠镜检查准备中的应用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