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市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2012-11-09李成玥

运动 2012年20期
关键词:苏州市感兴趣体育课

李成玥

(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江苏 苏州 21502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苏州市中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小学、初中)。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以及内容的需要,通过网络、各类期刊杂志等途径检索并查阅了有关学校体育与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论文文献资料近百篇,为论文的撰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以苏州全市中小学学生为调查对象,以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研究内容。根据研究的需要,设置了小学低年级男生、女生(1~2年级);中年级男生、女生(3~4年级);高年级男生、女生(5~6年级)以及初中男、女生共8个组别并制定了调查问卷。先后每个组别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100%。

1.2.3 访问法 在2011年10月~ 2012年4月期间走访了苏州市的部分中小学,对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等一线专家进行了抽样访谈,取得了大量的相关资料。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对调查所得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苏州市学生体育兴趣现状分析

2.1 体育兴趣的概念和形式模式

通过网络、期刊等文献资料的查阅,笔者发现对“体育兴趣”的解释是众说纷纭,为了研究需要,特将“体育兴趣”定义为:人们积极地探索、了解或自主的参与运动锻炼时的心理倾向。体育兴趣也是获取体育与健康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

当体育需要刺激达到一定值时,就会有体育行为的产生,当这种体育行为有着兴奋的情绪体验时,就会有问道体育兴趣的产生.其形成模式为:体育需要—体育行为—体育满足—体育兴趣。从体育兴趣的形成模式中可以看出,激发体育的需要和得到体育的满足是培养学生稳定的体育兴趣重要基础条件。

2.2 学生体育课兴趣的现状分析

2.2.1 学生体育课的兴趣程度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在逐渐降低;在每个组别中,女生对体育的兴趣都低于男生。在低年级中,95%以上的学生对体育课有浓厚的兴趣,这充分体现了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活泼好动,对以游戏活动为主的体育课很感兴趣。中年级也都有60%以上的学生对体育课很感兴趣,说明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较强的学习欲望,出勤率高,练习积极主动。而高年级虽然感兴趣的人数不足一半,但是男生感兴趣的人数远远高于女生,这与这阶段男女生的身体发育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另外,接近青春期的男生乐意在运动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运动能力。到了初中可以发现,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对体育课感兴趣的人很少,通过调查发现,这与这阶段体育课的授课内容有很大关系,很多学校都是以中考科目为主要授课内容加之枯燥无味的授课形式,或者在初中一年级教师多采用“放羊”为上课的主要内容,这样就很难博得学生的喜欢。为数不多的感兴趣的学生也是因为在体育课中能够得到体育成就感。

表1 苏州市学生体育课的兴趣程度调查

2.2.2 授课内容对学生兴趣的影响分析

本调查分别从将体育课分为游戏、队列及广播操、田径及身体素质训练、球类、自由活动5个方面。由表2可以看出,年级越低,游戏所占的比重越大;年级越高,田径及身体素质的授课内容在逐渐增多;随着年级的增加,自由活动比例在增多。

目前初中体育课内容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自由”成分过大。体育课的走过场和体育课向放松课、调整课的不恰当转轨,是目前学生体育兴趣下降的一个症结。学生们喜闻乐见的项目之一就是体育游戏,很多老师随着年级的升高干脆不做游戏,这就没有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最终没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另外,球类运动的开展可以组织特色体育活动,拓展体育教学的科目,提高教学质量,有球类授课内容的学校并不多。通过调查发现,球类课程少主要是因为课堂纪律比较难管、学校经费供给两方面的问题。

表2 苏州市学生体育课的授课内容调查

表3 苏州市学生体育课感兴趣的授课内容

表4 苏州市学生体育课感兴趣的运动项目排名

2.2.3 对学生感兴趣的授课内容及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的调查分析 本调查针对有关中小学生感兴趣的授课内容从游戏、球类、素质、技术、韵律5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表3),苏州市中小学生水平阶段不同,学生感兴趣的项目类型也存在明显差异,同一水平阶段的学生因性别不同,对各个运动项目感兴趣的程度不一样。游戏依然是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授课内容,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游戏类的学生都达到50%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生比较偏爱球类项目,女生则偏爱韵律性项目。二者倾向不同的差别由于学生的不同的年龄阶段决定,学生的体育兴趣特点的不同是由学生生理和心理状况决定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苏州市中小学生对各种运动项目的兴趣情况,在调查中特设了跳绳、武术、田径、轮滑、球类、健美操、广播操、游戏、队列、素质等10个项目,让每个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然后再经过统计后排列。由表4可知,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偏重游戏类等趣味性比较高的项目;高年级男生及中学男生偏爱对抗类及素质类的项目;高年级女生及初中女生对韵律类比较偏爱。大多数学生对队列练习都不太喜欢,高年级及初中段的学生对广播操不太感兴趣。

2.2.4 场地、器材因素对学生兴趣的影响分析 调查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场地和器材的满意度呈下降趋势。如果连最基本的场地与器材都不能提供给学生,那么想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谈何容易。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有2/3以上的人对学校的硬件设施不满意,那么是不是学生的要求于过高呢?通过访问调查发现,目前苏州市大多数学校都具备塑胶跑道、篮球馆、乒乓球房等硬件资源,但是一旦有体育课和体锻课的时候就会出现“狼多肉少”的现象,学生数量偏多,硬件设施较少,而且很多场地在平时不给自己的学生用,如足球的天然草坪,于是学生就会出现对体育运动失望的态度,最终失去了兴趣。可见场地和器材等硬件资源对培养学生相当重要。因此,对体育的硬件资源加强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是刻不容缓的。

2.2.5 体育教师类型对学生兴趣的影响分析 本调查从亲和力、业务能力、严厉、幽默4种类型对学生进行了调查访问,无论是初中还是小学,学生都喜欢亲和力高的教师,尤其是小学,85%的学生都喜欢这种类型的教师。这说明这样的老师在体育课中给会让学生们更容易接近,更容易给孩子带来欢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初中生的选择中可以看出,亲和力、业务能力和幽默类型3项中,学生的选择分别占了38.5%、32.5%和24.5%,说明教师在具有优秀身体素质的前提下,更需要加强自己的人文修养和为人处事的态度。而严厉的体育老师显然已不被学生所接纳,这就需要考虑如何从“满堂灌”的教师主导学生的时代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趣味性课程。否则,长此以往,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必然会受到制约。

2.2.6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分析 笔者从强身健体、竞技比赛、休闲娱乐、考试需要、塑形修身等5点进行调查,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都将休闲娱乐作为参与运动的最主要的动机,排名第2的是强身健体一栏,小学生和初中生中分别有36.5%和26.5%的学生选择,另外中学还有22.5%的学生选择塑形修身,说明中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多集中在休闲娱乐、强身健体、塑形修身3个方面。这与学生的自身需要有密切的联系,同时说明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已经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及功能,以休闲健体、积极参与为主要目的的体育理念已为很多学生所认同,充分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这也将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 论

3.1.1 体育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探索、了解或自主的参与运动锻炼时的心理倾向。激发体育的需要和得到体育的满足是培养学生稳定体育兴趣的重要基础条件。

3.1.2 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在逐渐降低;在每个年龄段中,女生对体育的兴趣都低于男生。

3.1.3 年级越低,游戏所占的比重越大且中低年级的学生,喜欢游戏类的学生都达到50%以上;年级越高,田径及身体素质的授课内容在逐渐增多,但是此年龄段的男生比较偏爱球类项目,女生则偏爱韵律性项目。同时随着年级的增加,自由活动的比例在增多。

3.1.4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场地和器材的满意度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在于日益增长的学生数量与更新速度严重滞后的硬件设施的矛盾。

3.1.5 在小学,85%的学生都喜欢亲和力高的教师。初中生喜欢亲和力高、业务能力强和幽默类型的教师,而严厉的体育老师显然已不被学生所接纳,

3.1.6 小学生的参与动机主要是休闲娱乐、强身健体2项。初中生主要是休闲娱乐、强身健体、塑形修身3个方面。

3.2 建 议

3.2.1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个人因素是学生对体育是否有兴趣的内因,而无论什么事物,只有内因发生了变化,才可以发生质的改变。同理,学生的内因变得积极,他们才能更加主动地锻炼。学生内因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就是认识因素,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更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才能更好地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兴趣,同时需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真正了解并认识到体育的价值,才会有体育的内在需要,感兴趣的动机才会因为有了体育需要而产生,最终提供体育兴趣所需的内在动力,驱进学生进行各种体育锻炼。

3.2.2 “天下不可一日无政教,人类不可一日无教师。”因此,教师随着学校的出现而出现。体育教师是学生体育锻炼的引导者,更是运动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因此是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师影响学生的体育兴趣主要是师德和全面的业务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与尊重,会给予体育后进生信心和勇气,慢慢会产生对体育的兴趣。同时,业务能力出众的教师,用流畅的语言、优美的动作会让学生产生羡慕和崇拜的心理,从而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进而激发体育兴趣。所以教师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更多学生的体育兴趣,形成良性的锻炼习惯。

3.2.3 根据影响体育兴趣培养的主要因素和当前体育兴趣培养的现状及问题,与本目标相适应的体育课教学模式,应具备下列基本特点:(1)以满足学生的直接体育需要为主;(2)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3)注意动作技能的高度发展;(4)教材专项化、兴趣化;(5)教学组织简单化;(6)采用以“练”为主的授课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2.4 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与学校、社会投入的体育设施环境有密切关系。体育场地、器材等环境是开展各类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近几年,各类硬件的更新速度明显滞后于学生的增长速度,造成某一时段的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场地器材的严重不足。因此,教育、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学校场地、器材的投资,充分挖掘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潜力,尽快改善学校硬件资源的现状,使更多的学生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体会体育的魅力。

3.2.5 在某种程度上讲,社会文化环境决定一个人的兴趣观和行为准则,影响其生活方式和兴趣习惯。社会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文化,它的主要教育作用在于创造一种体育文化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社会环境中接受体育文化教育和熏陶,并内化为对体育的深刻理解和认识,然后逐步建立起与这种社会文化相一致的体育价值观和行为标准,积极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体育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掌握科学的、适合自己身体基础的锻炼方法。因此,校领导、主管部门和一线体育教师应多进行体育文化的宣传,组织体育比赛,积极开展体育、专题报告等,营造一个好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

[1]孙耀鹏.体育兴趣的培养与体育课教学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4,17(2):69-75.

[2]张继伟.河南省中学生体育兴趣现状的调查的分析与对策[D].开封:河南大学,2010.

猜你喜欢

苏州市感兴趣体育课
苏州市纤维检验院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对自己感兴趣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编读往来
现在是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