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三亚学院体育教学现状剖析海南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2012-11-09

运动 2012年20期
关键词:三亚学院改革

芦 燕

(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体育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我国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从新中国建国之初就已经开始了,而海南省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也已有近10年的历程了,从课程模式到课程理念,从课程目标到课程内容、设置,从组织形式到教学方法,都在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变换。笔者试图通过分析三亚学院建校以来体育课程改革的全过程,勾勒出海南体育教学改革进程的轮廓,分析课程改革现状及问题所在,为今后的改革指明方向。

1 三亚学院体育教学现状

1.1 课程模式

在三亚学院建校的2005年、2006年2年中,采用的是单一的课程模式,即大学一、二年级均开设基础体育课;2007年、2008年通过第1次课程改革,改用了三段式的课程模式,即把基础体育课程安排在大学一年级,选项体育课程安排在大学二年级,选修课程安排在大学三年级和大学四年级;2009年、2010年进行了第2次课程改革,改为双轨模式,即课内的基础体育课、保健体育课、体育选修课与课外的全校集体体育活动、课余社团活动相结合进行;2011年、2012年进行了第3次课程改革,改为俱乐部模式,学生参加不同项目的俱乐部活动,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自主选择,教师按照自己的专项分别负责不同项目的俱乐部课程,对学生进行教授、辅导和考试。

从三亚学院建校7年以来不断调整的课程模式可以看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根据学生对课程的需要,调动课堂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逐渐改变单一的课程模式,形成多元化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自觉性,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为“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海南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教学探索了一条新的道路。

1.2 课程理念

三亚学院体育课程的理念由2005年的“提高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到2008年提出“让学生自主学习、快乐成长”,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创新,创新中体现自身的价值。让学生在大学4年中掌握1~2项运动技能,形成个人爱好,并积极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充分体现三亚学院“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底走向社会”的育人理念。

1.3 课程内容

2005年、2006年基础体育课开设田径、太极拳、排球。2007年、2008年基础体育课开设太极拳、田径;体育选项课开设篮球、排球、跆拳道、瑜伽、健美操、散打、羽毛球。2009年、2010年基础体育课开设游泳、田径、篮球、排球、足球。2011年、2012年俱乐部课程开设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跆拳道、健美操、瑜伽、武术、散打。

由此可见,随着课改的逐渐深入,场地设施的逐渐完善,开展的课程项目也越来越多,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扩大了学生选择学习的范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寻找到适合自己和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

1.4 师资力量

2005年、2006年共有7人,其中讲师1人、助教6人。2007年、2008年共有12人,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1人、研究生4人、助教9人。2009年、2010年共有19人,其中正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5人、研究生6人。2011年、2012年共有24人,其中正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8人、研究生18人。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师资队伍上也更注重提升师资力量,逐渐构建和谐完整的师资队伍,为更好地开设体育理论基础知识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5 场地器材情况

截止到2012年1月三亚学院共有篮球场18块、排球场5块、网球场3块、羽毛球场3块、乒乓球桌15张、游泳池2个、足球场2块、跆拳道教室1间、健美操场地2块、形体房1间、瑜伽教室1间、散打教室1间。篮球400个、排球230个、足球100个、网球拍50把、羽毛球拍30副、乒乓球拍30副、瑜伽垫180张、跆拳道护具20套、散打护具20套、体操垫140个。现有的场地设施和器材基本能够满足所有教学模式的正常进行。

表1 2008年体质健康测试

表2 2009年体质健康测试

表3 2010年体质健康测试

表4 2011年体质健康测试

1.6 教学对象

随着教学项目由单一转变为多项,由必修转变为多选,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体育才能,展现自己的个性,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随着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逐渐深入,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通过表1~表4可以看出,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的平均分在不断提升。由此可推断,学生的平均身体素质在不断上升。由此可见体育课程改革对于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学生锻炼兴趣,帮助学生自主的提高身体素质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一、二年级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总体上比大学三、四年级的体质测试成绩高,说明还要加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数量和质量。

1.7 教学方法

通过对一线教师的访谈了解得知,教师逐渐引入了引导、启发、鼓励、互帮、协调指导等教学方法,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为教师指导协调、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同时,将健康人格纳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建立认知、情感、行为三维一体的教学结构。

1.8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两项以上锻炼身体的方法,学会1~2项运动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从不能独立锻炼身体到逐步独立锻炼,直到能够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锻炼,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1.9 评价方法

由于项目差异较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尽相同,且有更换项目的情况,体育教学管理以考勤和课堂表现占评分标准的60%,运动技术技能占评分标准的40%,教师评价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学生互评作为辅助评价方式。

1.10 使用教材

通过三亚学院7年的教材征订情况可以看出,随着海南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行,教材的内容由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逐渐转变为专业技能、运动处方的制定、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体育健康基本知识综合为一体,学习重点也由单一的专业技能逐渐转变为技能和运动原理、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基本知识融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

1.11 课外体育

课外体育是课内体育的延伸和补充,是高校课程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在三亚学院的课外体育活动中,除了积极开展各项体育赛事,做到月月有比赛、周周有活动,以激发学生锻炼激情,还鼓励和帮助学生建立体育社团,使学生有机会提高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做到互帮互助,协助学生逐渐过渡到独立、健全、自觉、积极的休闲体育生活,构建生理、心理、社会三维体育观。

另外,三亚学院在体育课程设置中逐渐增加了教授理论知识的比重,同时,通过开设课外体育健康网络课堂,体育健康知识小问答等方式,拓宽了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丰富了课程的内容。

2 结 论

2.1 海南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人性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不仅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拓展的学生的体育视野,深化了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为“阳光体育运动”和终身体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理论课程的建设还存在不足,仍然有一部分体育教师忽视理论教学对“阳光体育运动”和终身体育所具有的战略意义。把运动技能和理论教学完全分裂或直接减少理论教学的时间和内容,造成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不足、体育知识视野狭窄、缺少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必须从实际意义上认识理论教学的价值,多元化的掌握体育知识、锻炼方法。

2.3 考核评价体系相对单一,只评价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技能的掌握程度,忽略了高校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独立自主的进行体育锻炼,而不仅仅是为学生的课堂表现下一个评判性的结论。可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将学生的身高、体重、身体健康状况输入,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结合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次数、运动效果、理论学习、达标成绩和参与社团活动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将会有效的推动海南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2.4 由于场地设施及器材和海南特殊的气候特点的限制,导致教师的一些教学方法不能够得到顺利的实施,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三亚学院目前是海南省普通高校中场地设施及器材较为完善的一所高校,而要以俱乐部的形式开设体育课程,则需要大量的相关项目的场地器材设施,如果基本的条件不能够满足,那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

2.5 由三亚学院体育教学看出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是海南普通高校课程改革的新兴之路,但由于场地、器材、师资、时间等教学要素的限制,所以这种课程模式在海南还没有完全推广起来,而从已经实施此课程模式的学校来看,与社会体育衔接的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

[1]王明立.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与普通高校体育新课程创新教学模式[J].体育与科学,2008(9):93-97.

[2]樊炳有.“超市型”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3):75-77.

[3]阎风雷.不变的主题、不断拓展的视野和逐渐深化的认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程中的变与不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11):70—73.

[4]郭萍英,高松龄.从福建医大女生体育教学现状谈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学刊,2000(6):75-77.

猜你喜欢

三亚学院改革
三亚学院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改革之路
An Analysis of Zhuang Language Policy in Guangxi
改革备忘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改革创新(二)
被惯坏的三亚
西行学院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