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厚填土区地基处理方案设计

2012-11-06张立丽

山西建筑 2012年36期
关键词:粉质单桩管桩

张立丽

(广东省地质建设工程集团公司,广东广州 510080)

0 引言

填土地基具有地基承载力低、地层不均匀性、差异变形量大等特点,深厚层填土特别是山地地区,若对其处理不当,将给建(构)筑物带来很大危害,引起建筑物开裂甚至倒塌。填土地基的特性常给基础设计与施工带来不少困难,在选择基础类型和计算时要特别慎重。在填土地基上,为保证建筑物的均匀沉降,防止其倾斜或开裂,同一栋建筑不宜同时选用两种以上的基础形式,同时应根据填土厚度及填土层以下地基土性质,采用合适的处理方式,减小地基不均匀沉降。本文以广东省云浮某工程为例,介绍了深厚填土区的地基处理经验,供同行参考。

1 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拟建工程为厂房,呈近L形展布,占地面积约120 000 m2,厂址地处丘陵地貌,岩溶峰丛地形,地形起伏较大,高程在30 m~95 m之间,大体呈北高南低之势。地表植被较发育,主要是一些灌木、荆棘,区内分布有多个鱼塘,地表水较发育。

现场已经过场地平整,区内分为多级平台,填土的材料主要为附近山体开挖的粉质粘土及全风化岩,填土采用分层碾压施工,分层厚度约0.5 m,填土层厚度因现场地形高低及设计平台高度不同而不同,填土厚度变化2.50 m~32.50 m之间。

厂区内厂房区域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300 kPa以上,道路区该区域东段要求处理后承载力达到250 kPa以上,填土层的地基承载力勘察报告没有提供,按地区经验,填土层承载力暂按120 kPa计算,根据填土区勘察资料及检测资料,填土区地基承载力为120 kPa,应进行地基处理。

2 地质环境条件

2.1 工程地质条件

地基岩土主要由人工填土、植物层、第四系坡洪积的粘性土(揭露于沟谷地带)及第四系残积坡积的粘性土所组成,基岩为紫红、褐红色砂岩、黄褐~灰~灰黑色砂质页岩。场地地层结构自新至老叙述如下:

①-1素填土:主要由粘性土、角砾、砂、岩石碎块等组成。松散~稍密。②-1粉质粘土:褐黄~棕红色,含氧化铁条纹及铁锰质结核,部分地段为粘土层,呈软塑状。②-2粉质粘土:褐黄~棕红色,含氧化铁条纹及铁锰质结核,混多量碎石、角砾,部分地段为粘土层,呈可塑状。②-3粉质粘土:褐黄~棕红色,含氧化铁条纹及铁锰质结核,混多量碎石、角砾,部分地段为粘土层,局部含块石,呈硬塑状。③-1全风化页岩:黄褐色、灰黑色,结构及构造已无法辨认,全风化,呈土状,局部有强风化、中等风化页岩薄层。③-2强风化页岩:棕褐色、灰褐色,强风化,钙质胶结,砂质结构,薄层状构造,岩芯呈碎块状和土状,局部有全风化页岩薄层。③-3中风化页岩:灰褐色、灰黑色,中风化,钙质胶结,砂质结构,薄层状构造,岩芯呈短柱~柱状,局部有强风化页岩薄层。各主要岩土层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各岩土层主要参数一览表

2.2 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第四系地层以粘土、粉质粘土为主,一般来说属于隔水层,但局部受地形的影响,在沟谷地段的第四系残坡积层、坡洪积层在与基岩交界面也有季节性流水,水量较小。

拟建厂区内及周边人工鱼塘及小溪流较多,无大的地表水体,雨季这些小溪流汇集地表水体,辗转流入鱼塘。勘察期间部分钻孔遇到了地下水,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0.40 m~27.00 m,相当于标高27.03 m~69.71 m,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冲洪积层和全风化、强风化基岩中,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变化幅度在2.0 m左右。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中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鱼塘中的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3 地基处理方案分析

3.1 适用的处理方法

本工程场地基础以下地层性质、厚度变化很大,地基很不均匀,应采取地基处理措施,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差异沉降。

本工程场地需进行处理的地基土主要为填土层、软~可塑状粉质黏土层,填土厚度非常大,虽经辗压处理,但处理效果不明显,达不到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需要重新进行处理。填土区可以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很多,但对如此深厚填土区,换填和强夯不适用,搅拌桩处理深度一般小于20 m,而高压旋喷桩费用较高而且单桩承载力较低,高压旋喷经济上也不适用。因此,本工程宜采用刚性桩复合地基,刚性桩可以选用CFG桩和管桩。

3.2 CFG桩和管桩对比

3.2.1 成桩质量

CFG桩属于复合地基处理的一种,它是采用现场灌注桩,桩身强度C30,因而成桩质量没有管桩直观、稳定,易出现断桩、缩径。

PHC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为工厂制作,桩身强度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80,管桩出厂前经过多道程序的严格检测,施工过程中不易出现桩头损坏、烂桩等现象,避免了烂桩造成的成本及工期的增加。

3.2.2 单桩承载力

单桩承载力由地基土侧阻、端阻提供的单桩承载力和桩身承载力较小值控制。

对于地基土侧阻、端阻提供的单桩承载力,CFG桩和PHC管桩计算公式一样,但PHC管桩为挤土桩,其桩侧阻力比CFG桩大约30%~50%,端阻力比CFG桩大约30%,本工程场区填土厚度大,桩端侧阻力按占单桩承载力的30%计,相同桩长、桩径的PHC管桩的单桩承载力比CFG桩大30%~44%。

CFG桩按JGJ 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1]计算:

其中,fcu为桩体混合料抗压强度平均值,桩身强度一般为C30,取30 MPa;Ap为桩体截面面积。

根据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2],PHCφ300A-70管桩最大单桩设计值为1 410 kN,PHCφ400A-95管桩最大单桩特征值为2 250 kN,PHCφ500A-100管桩最大单桩特征值为3 570 kN。荷载分项系数取1.35,可分别得到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将CFG桩和PHC管桩桩身承载力特征值列于表2。

表2 桩身承载力对比

由表1可看出,相同桩径的PHC管桩的单桩承载力比CFG桩大35%~50%。

3.2.3 工期

CFG属于现场灌注桩,混凝土有28 d的养护龄期。由于单桩承载力较低,布桩数量增加,增加工期。容易受气候的影响,原材料供应影响工期。单台施工设备600 m/d。

PHC管桩工厂生产周期短,从下料至成品为24 h。管桩单位承载力高,相同桩长、直径管桩高于CFG桩30%~44%,若管桩加长,其单桩承载力可进一步加大,因此布桩数量减少。现场可以大量储存管桩成品,不受气候影响,单台施工设备为500 m/d~600 m/d。

若总工程量一致,二者工期相差不大,但CFG需要28 d养护,试桩周期很长,而且CFG桩单桩承载力小,工程量明显大于PHC桩,因此,PHC管桩工期有明显优势。

3.2.4 造价

根据地质资料,本工程拟采用②-3粉质粘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该层埋深在11.20 m~31.50 m,桩端应进入②-3粉质粘土层1 m以上,CFG桩平均桩长为18.50m,PHC管桩平均桩长为25.20m。选用φ400 CFG桩(造价92元/m)和PHC管桩(造价170元/m)进行对比,计算得CFG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477 kN,PHC管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985 kN。CFG桩折算单价为3.62元/kN,PHC管桩折算单价为4.08元/kN,CFG桩单位造价比PHC管桩便宜11.3%。

3.2.5 其他因素

CFG桩一般设备采用长螺旋钻及泵送设备,排出泥土影响周边环境,同时受水、电的影响。用桩的长度靠设备的长度控制,桩的入土深度不大于30 m。

PHC管桩施工设备可采用静压机和柴油锤设备,不受施工周围的环境影响,静压机噪声小、不扰民。管桩长径比可控制在100,例如:φ300的管桩其桩长在30 m,φ400的管桩其桩长在40 m,φ500的管桩其桩长在50 m。

3.3 地基处理方案确定

以上分析可看出,采用PHC管桩虽然在工程造价略高,但工期大大缩短、施工质量容易保证,本工程工期非常紧张,采用CFG桩工期与造价相比,工期更重要,因此选用PHC管桩的刚性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

4 地基处理方案设计

4.1 单桩承载力及桩间距确定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依据DBJ 15-38-200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3]11.2.6:

管桩以②-3粉质粘土层为桩端持力层。

其中,桩径取300mm;qpa为桩端阻力特征值(kPa)为2 500 kN;Ap为桩的截面积,0.125 6 m2;qsia为桩周第i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按表1取值;u为桩的周长,1.256 m。

依据DBJ 15-38-200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11.2.4:

其中,fspk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值300 kPa;fsk为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填土取值120 kPa;m为面积置换率;Ra为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实取值1 000 kN;β为桩间土强度发挥系数,取0.75。

求得m=0.015,按正方形布设,计算得桩间距Sa=2.90 m,取2.80 m,Sa/d=7满足规范要求。

整个场地共布置PHCφ400A-95管桩8 355条,预计总桩长210 546 m。

4.2 变形验算

依据JGJ 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等于该层天然地基压缩模量的ζ倍,①-1素填土层、②-1粉质粘土、②-2粉质粘土和②-3粉质粘土ζ值分别取为2.5,3.75,2.5和1.875,则对应各土层的压缩模量分别为10.0 MPa,9.38 MPa,10.50 MPa,12.75 MPa。基础采用宽度为4m的条形基础,选取填土厚度变化最大的ZK9和ZK10资料进行验算,钻孔间距为15 m,填土厚度分别为12 m和32 m,按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4]进行验算,处理后两钻孔的地基变形量分别为:164.60 mm和176.56 mm,最大变形量均小于200 mm,差异沉降为12 mm,小于0.003 1(45 mm),最大变形及差异沉降均满足规范要求。

5 地基处理实施

本工程采用静压桩基施工,共进静压桩机10台,62 d全部完成桩基础施工。施工完成后,选取840根桩进行低应变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表明,Ⅰ类桩达到30%,Ⅱ类桩达到68.8%,Ⅲ类桩为1.2%,选取60个试验点进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其承载力全部满足设计要求。

6 结语

深厚填土区的地基处理应根据填土层性质、厚度、上部结构对基础的要求,结合实施工期、造价等方面合理选择处理方式,以达到安全、经济、高效的目的。

[1]JGJ 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2]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3]DBJ 15-38-200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

[4]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猜你喜欢

粉质单桩管桩
基于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实施有关思考
水泥土换填法在粉质砂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粉质黏土大面积深基坑降水施工方案探讨
静压PHC管桩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与研究
滨海软土地基预应力管桩的应用与问题处理
基于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分析研究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某水利工程的应用
刚性嵌岩桩单桩刚度系数推导
哈拉军水电站动力渠强湿陷性粉质黏土段处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