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研究*

2012-11-06于保华李双建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2年3期
关键词:增加值海洋发展

魏 婷,于保华,李双建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天津 300171)

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研究*

魏 婷,于保华,李双建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天津 300171)

文章分析了“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产业的发展现状,从海洋生产总值、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海洋产业结构和海洋区域布局等4个方面归纳了我国海洋产业的发展状况和特点,进而剖析了我国海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主要海洋产业未来发展前景作出分析,以期为制定海洋产业政策规划、促进海洋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海洋产业;“十一五”期间;发展现状;前景分析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产业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发展海洋产业”的战略要求。在刚刚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设立了“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独立一章,专门部署海洋经济工作,指出“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积极发展海洋油气、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从国家战略高度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海洋事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为我国海洋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未来5~10年,将是我国海洋经济加快调整和提升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海洋产业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1-2]。

在这一背景下,笔者系统分析了“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前景进行了分析研究。

1 “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1 海洋生产总值逐年增大

“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取得较大成就,海洋生产总值呈快速上升趋势,由2006年的21 260.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8 439亿元[3-4],绝对值增长了0.8倍,年均增长率达13.5%。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9.7%。“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14 434.7亿元,是“十五”期间累计额的1.8倍。“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变化详见图1。

图1 “十一五”期间海洋生产总值变化

1.2 海洋产业结构调整迅速

“十五”“十一五”期间,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比例由“九五”末的50∶17∶33到“十五”末的17∶31∶52[5],2010年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5∶47∶48,初步呈现“三二一”的格局。海洋第一产业产值锐减,而第二、第三产业增长迅速,这一方面起因于渤海污染加重、环境恶化以及近海生物资源的开发过度;另一方面则要归功于地方政府开始重视对海洋油气、化工、空间和旅游等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海洋科技的快速发展。

1.3 主要海洋产业高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主要海洋产业总体保持增长态势,增加值由8 792.6亿元增加到15 531亿元,绝对值增长了0.8倍,年均增长率达12.1%。其中,传统海洋产业在快速发展中得到巩固,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盐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5%、6.1%、25.4%和5.3%。新兴海洋产业实现了超常规发展。海洋石油和天然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矿业、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4.3%、13.1%、21.5%、25.1%、18.9%、50.7%、44.8%和24.1%。新兴海洋产业的超常规发展虽然还只是初步的,但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为未来海洋经济在规模上的扩张和质量上的提高提供了重要基础。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变化情况详见表1和图2。

表1 “十一五”期间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变化

图2 “十一五”期间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变化

1.4 海洋产业区域布局日趋合理

由表2海洋产业在各地区的布局看,2008年主要海洋产业占比排在第一位的是山东(占19.4%),广东排第二位(占17.5%),上海排第三位(占13.1%);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占比排第一位的是广东(占29.0%),排第二位的是上海(占20.3%),排第三位的是山东(占14.1%),排第四位的是浙江(占10.3%);相关海洋产业占第一位的是上海(占17.5%),第二位和第三位依次是山东和广东,分别占18.3%和17.9%。

2 我国海洋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虽然近年来,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已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但海洋产业仍过于集中,2010年,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渔业三大行业占比73.8%。而新兴海洋行业中,海洋盐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矿业、海洋电力业和海水利用业分别只占0.34%、0.43%、0.32%、0.18%和0.06%,作为海洋运输需求巨大的国家,本来应该具有相应的船舶制造能力,但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也只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7.6%。

表2 2008年海洋产业的地区分布亿元

2.2 开发过度与投入不足并存

对于易开发、短期见效的领域开发过度。而对于见效周期长,但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具有长远效果的领域则普遍投入不足,严重限制了这些领域的高层次发展,难以实现规模的有序扩张。如,我国海洋渔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渔业规模迅速扩张,目前已经在世界占有了量的绝对优势。但是由于我们只重视数量型渔业忽视质量型渔业,只重视渔业初级产品忽视水产品精深加工,只重视硬件建设忽视软件建设,严重限制了我国渔业的高层次发展,数量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更没有转化为压倒性的控制性优势。同样,在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产业领域中也存在着开发过度与投入不足并存的问题。

2.3 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已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未来5~10年,是我国海洋事业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海洋经济加快调整和提升的关键时期,无疑对我国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然而,目前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形势依然严峻,已成为制约海洋产业、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6]。2009年,我国未达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4.7万km2,超过近海面积的35%。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不断上升,全国主要河流排海污染物从21世纪初的636万t激增至1 367万t。2009年实施监测的入海排污口中,约73.7%的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恶化趋势尚未得到缓解,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近岸海洋生态系统高达76%,同时典型生境丧失或改变问题愈加突出,赤潮等生态灾害事件暴发越发频繁。

3 我国主要海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3.1 传统海洋产业

我国传统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盐业。“十一五”期间,各传统海洋产业均呈上升趋势,发展速度良好。现对各个传统海洋产业具体发展前景分析如下。

我国海洋渔业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海洋产业已经在世界占有了量的优势[7],2010年产业增加值高达2 813亿元。但“十一五”期间,海洋渔业增速放缓,已经逐步降低为第三大产出行业,位列滨海旅游和海洋交通运输之后。从未来发展看,渔业在海洋生产总值占比将继续下降,但不会改变其在海洋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同时,随着海洋环境质量的恶化、消费者对海洋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海水养殖追求数量扩张的发展模式将失去市场。而海洋科技水平的提高将会促进海洋渔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规模优势的大型水产品加工企业将可能聚集并形成名牌产品,水产品保鲜、保活和低值水产品精深加工将成为重点,海洋渔业将迎来追求高附加值的时代。

海洋交通运输业在“十一五”期间平稳发展,2010年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达到3 816亿元,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24.6%,已经成为我国主要海洋产业的第二大行业。基于以下3点考虑,笔者分析认为海洋交通运输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①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我国90%以上的进出口物资通过海路运输,1 000多种产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但目前我国远洋运输能力只满足不到50%的需求,发展空间巨大。②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占据优势的出口产品规模的持续扩大,我国海洋运输的需求将呈现几何级数增长。③我国海洋运输能力不断提高,不仅可以满足我国自身发展的需求,还可以很大程度上参与世界竞争。

海洋船舶工业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业增加值由380.6亿元增加到1 182亿元,年均增长25.4%。基于以下两点考虑,笔者分析认为海洋船舶工业未来将继续快速发展。①经济发展对船舶工业有巨大需求。我国要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以快于美、欧等发达国家的速度发展,这就需要进口更多的能源和原材料。同时我国世界贸易大国地位的巩固与船舶工业密不可分。②我国海洋船舶工业造船能力大幅度提升,现已可以建造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成品油船、浮式生产储油轮、化学品船、滚装船以及大型冷风集装箱船等,而且承建吨位大大提高,为我国海洋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我国海洋盐业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海洋盐业增加值达53亿元。盐产品需求主要取决于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存在着高度密集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盐业发展呈现较大的波动性也很好地印证了该点。因此,鉴于我国未来人口增长幅度不大,未来海洋盐业发展的空间应该不大,将会在小幅上下波动中向前发展。

3.2 新兴海洋产业

我国新兴海洋产业包括海洋石油和天然气业、海洋矿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工程建筑业和滨海旅游业。“十一五”期间,新兴海洋产业均呈上升趋势,发展速度良好。现对各个新兴海洋产业具体发展前景分析如下。

海洋石油和天然气业在“十一五”期间呈现平稳发展势头,产业增加值由668.9亿元增加到1 302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4.3%。基于以下两点考虑,笔者分析认为该产业将成为未来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其产出和创造的税收将历史性的快速增长。①我国经济发展对石油和天然气具有长远、巨大而强烈的需求;②我国石油对外依赖程度不断提高。

海洋矿业“十一五”期间发展迅猛,产业增加值由6.3亿元增长到49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50.7%。但是笔者分析认为海洋矿业未来发展前景很不稳定。如果该产业能够摆脱海滨砂矿的单一局面,发现具有开发前景、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强烈且现有科技水平充分支持的新矿藏,那么该产业将可以真正体现作为新兴海洋产业的地位,发展前景良好;否则前景堪忧。

海洋化工业兼具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双重特征[8-9]。“十一五”期间,该产业呈加速发展态势,产业增加值由184.6亿元提高到565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25.1%,在主要海洋产业中增速位居第四。基于以下考虑,笔者分析认为该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①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海洋化工业,该行业具有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②海洋化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将有利推进产业发展;③我国海洋化工产业逐步壮大,沿海地区已有不少依托海洋资源、且规模较大的化工企业,将实现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

海洋生物医药业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快速发展,产业增加值由28.2亿元迅速增加到67亿元,年均增长18.9%。基于以下考虑,笔者分析认为海洋生物医药业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①我国重视海洋生物医药业的发展,该产业具有快速成长的良好环境;②我国对海洋微生物资源的研究开发以及医用海洋动植物的养殖和栽培已经取得较好效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药物和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经济效益好的海洋中成药也研制成功,为该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③沿海地区已经成长出一批海洋生物医药制造企业,具备了产业化的外部条件。

海洋电力业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了迅猛发展,但是发展规模仍然较小,2010年产业增加值仅为28亿元,占主要海洋产业的比重为0.18%。基于以下考虑,笔者分析认为海洋电力业未来发展空间不大。①我国海洋电力业主要经营项目是利用潮汐发电,发展规模较小。②我国潮汐资源有限,不足以支持海洋电力业的大规模发展。③我国目前的电力生产结构也决定了利用海水发电还将继续停留在理论水平,短期难以实现产业化。

海水利用业在“十一五”期间迅猛发展,产业增加值由3.4亿元增加到10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32.5%。基于以下考虑,笔者分析认为海水利用业发展前景广阔。①海水利用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措施。我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m3,其中灌溉缺水约300亿m3。全国67%的城市缺水,18%的城市严重缺水。海岛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军事战略地位,但淡水资源的缺乏使得大多海岛无法居住和开发。因此,我国对海水利用业发展的需求巨大。②我国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技术日益成熟,而且成本不断降低,为海水利用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海洋工程建筑业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快速发展,产业增加值由305.5亿元增加到808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1.5%。考虑到与海洋工程建筑业相关的海洋石油天然气和海洋交通运输等行业发展前景均较好,所以笔者分析认为海洋工程建筑业未来发展也比较乐观。

滨海旅游业在“十一五”期间平稳发展,产业增加值由2 619.6亿元增加到4 838亿元,年均增长13.1%。2010年该产业增加值在主要海洋产业中位居第一。考虑到未来发展中,我国滨海旅游业存在着以下3点限制因素,笔者分析认为滨海旅游业将继续发展,但速度放缓。①该产业缺乏有效的统一规划,旅游产品存在着高度相似性的问题,这样的恶性竞争势必会影响产业增值。②高端名牌滨海旅游产品不多,不具备持久的吸引力和生命力。③我国居民整体消费水平还不高,尤其是尚未形成具备规模消费优势的中产阶级阶层,不足以支撑具备高消费特征的滨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主要海洋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如表3所示。

表3 我国主要海洋产业的总体发展前景

4 结束语

笔者通过分析我国海洋产业“十一五”时期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对各个海洋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做出分析。其中,最具发展前景的是海洋石油和天然气产业,发展空间巨大的是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水利用业,发展良好的是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化工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发展较为平稳的是海洋渔业和滨海旅游业,发展空间不大的是海洋盐业和海洋电力业,而海洋矿业的发展情况则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海洋经济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走向海洋,是21世纪的现实选择[10]。展望未来,我国海洋产业将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海洋经济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越为突出的贡献。

[1] 楼东,谷树忠,钟赛香.中国海洋资源现状及海洋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资源科学,2005,27(5):20-26.

[2] 石洪华,郑伟,丁德文,等.关于海洋经济若干问题的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24(1):80-85.

[3] 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9[Z].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43-44.

[4] 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R].2006-2010.

[5] 周达军,崔旺来.我国政府海洋产业政策的实施机制研究[J].渔业经济研究,2009(6):3-9.

[6] 魏婷,朱晓东,李扬帆.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厦门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生态学报,2008,28(12):6312-6320.

[7] 张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22(6):33-36.

[8] 张燕歌.环渤海区域海洋产业发展趋势预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3):109-113.

[9] 洪专.海洋产业化研发中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11):55-58.

[10] 叶向东.海洋产业经济发展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4):86-92.

国家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战略研究分课题——海洋资源战略研究.

猜你喜欢

增加值海洋发展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四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