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南地区药物性肝损害人群的调查与分析

2012-10-26吴雄健刘洪荣廖跃光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4期
关键词:纳差药物性赣南

吴雄健 刘洪荣 廖跃光

赣南地区药物性肝损害人群的调查与分析

吴雄健 刘洪荣 廖跃光

目的探讨赣南地区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到2012年5月在赣南地区就诊的10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特征和预后。结果100例患者中女71例,男39例,平均年龄(45.3±10.5)岁。导致肝损害的药物中以抗结核药为主(38.0%),其次为中药(21.0%)、减肥茶(14.0%)、抗微生物药(9.0%)等。临床类型中胆汁淤积型最多(50.0%)。临床主要表现包括疲乏(74%)、纳差(55%)、黄疸(54%)、恶心(46%)、呕吐(36%)、腹胀(25%)。临床治疗组治愈65例,好转24例,无效10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89.0%,死亡率为1.0%。结论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点无特异性,可由多种药物引起,应早期诊断,停用致病药物,保肝治疗,预后较好。

肝损伤;药物性;临床分析

肝脏是人体主要的代谢器官,可通过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对进入人体的药物进行代谢反应并排出体外。药物性肝损害(DILI)是在药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产生毒副作用或人体对药物产生变态反应,造成肝脏的损伤,严重时可导致肝功能衰竭[1]。物性肝损害的发病具有地区差异性,随着近年来临床药物使用种类的增加,发病率逐年升高。我院对赣南地区10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特征和预后进行总结,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临床关于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标准:①服药后1个月内或更长时间出现肝损害表现。②初发症状包括发热、皮疹、瘙痒等。③有肝内胆汁瘀滞或肝细胞损害的病理和临床征象。④排除病毒性肝炎。⑤末梢血中嗜酸性粒细胞>6%。⑥再次给药又发生肝损害。符合标准:①合并②~⑥中任何两条,并除外自身免疫性肝病、阻塞性黄疸、遗传性肝病等其他肝病可考虑DILD。选取2006年5月到2012年5月赣南地区10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对赣南地区10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其中男47例,女53例,年龄24~83例,平均年龄(42.2±15.2)岁,30岁以下15例,30~50岁62例,50岁以上23例。

2.2 引起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类型和常见药物统计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类型和用药史进行统计,详见表1。导致肝损害的药物中以抗结核药为主(38.0%),其次为中药(21.0%)、减肥茶(14.0%)、抗微生物药(9.0%)等。临床类型中胆汁淤积型最多(50.0%)。

表1 引起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类型和常见药物统计(n/%)

2.3 临床表现和预后 临床主要表现包括疲乏(74%)、纳差(55%)、黄疸(54%)、恶心(46%)、呕吐(36%)、腹胀(25%)。临床治疗治愈65例,好转24例,无效10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89.0%,死亡率为1.0%。

3 讨论

药物性肝损害的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患者本身年龄、性别、体质因素,药物直接或者间接作用,疗程和剂量影响,原发性疾病影响,生活习惯因素等。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与病毒性肝炎相似,容易误诊。临床统计研究发现药物性肝损害常发于女性,尤其在肝细胞型药物性黄疸中占主要比例[3]。药物性肝损伤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发力、纳差,还有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黄疸等[4]。临床诊断药物性肝损害需要结合症状、体征、血生化、病毒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在排除其他类型肝疾病后才能确诊[5]。

本例研究中,赣南地区100例患者男女分布较平均,平均患病年龄为(42.2±15.2)岁,患者主要集中在30-50岁年龄段。导致肝损害的药物中以抗结核药为主(38.0%),其次为中药(21.0%)、减肥茶(14.0%)、抗微生物药(9.0%)等。临床类型中胆汁淤积型最多(50.0%)。临床主要表现包括疲乏(74%)、纳差(55%)、黄疸(54%)、恶心(46%)、呕吐(36%)、腹胀(25%)。停用诱发肝损害的药物,及时对症治疗,临床治疗治愈65例,好转24例,无效10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89.0%,死亡率为1.0%。大部分患者的肝功能可再2个月内恢复,1例死亡患者肝功能障碍持续5个月以上,仍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综上所述,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点无特异性,可由多种药物引起,应早期诊断,停用致病药物,保肝治疗,预后较好。

[1] 黄长亮.100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分析.中国卫生产业,2012,5:113.

[2] Bell LN,Chalasani N Epidemiology of idiosyncratic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Semin Liver Dis,2009,29(4):337-347.

[3] Chalasani N,Fontana RJ,Bonkovsky HL,et al.Causes,clinical features,and outcomes from a prospective study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in the United States.Gastroenterology,2008,135(6):1924-1934,1934 el-4.

[4] 顾喜明.药物性肝损害67例病因和临床分析.基层医学论坛,2012,16(4):457-458.

[5] 戴维佳,赖荣陶,王晖,等.113例药物性肝损害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1(10):1058-1061,1065.

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12267)

341000 赣州,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1.2 方法 对10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统计年龄、性别、原发病史、服药史、临床类型、临床表现、治疗用药及转归。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用SAS12.0统计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猜你喜欢

纳差药物性赣南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八段锦之“调理脾胃须单举”联合足三里穴位按压对新冠肺炎患者纳差效果评价*
丁香透膈汤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纳差的疗效观察
赣南围屋与闽中土堡的建筑比较研究
浅议“药毒”与药物性肝损伤
益胃汤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应用及预后分析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
小儿支原体感染性肺炎消化系统损伤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