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前干预治疗对社区糖尿病前期患者发展结局的影响研究

2012-10-26张家旭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4期
关键词:体重血糖糖尿病

张家旭

提前干预治疗对社区糖尿病前期患者发展结局的影响研究

张家旭

目的 评估糖尿病前期患者是否要进行提前给予干预治疗。方法 将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24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给予提前干预治疗,包括:糖尿病健康教育,体育锻炼,医学营养治疗,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干预性治疗。结果 半年后观察组发展为糖尿病17.5%,显著低于对照组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健康63.33%,显著高于对照组2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观察组平均空腹血糖(7.22±1.32)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9.79±2.3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前期应给予提前干预治疗,提前干预治疗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具有重要价值。

糖尿病前期;社区;提前干预治疗;预防

我国正在悄然步入老龄化社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在10%左右[1]。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高龄这一不可逆的危险因素,致使多种并发症,尤其是心血管并发症高发。大量研究表明,代谢指标,诸如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全面控制是延迟和减少致死致残性并发症的重要措施[2]。糖尿病前期是指出现空腹血糖和(或)负荷后血糖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称葡萄糖调节受损(IGR),包括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和糖耐量减低(IGT)及二者同时存在[3]。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2.33亿,而且正以每年新发700万患者速度猛涨,按目前速度增长的话,估计到2025年,全球3.8亿患糖尿病[4]。为了探讨提前干预治疗对社区糖尿病前期患者发展结局的影响,笔者所在社区经过3年的临床统计,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在笔者所在社区门诊体检与就诊,经筛选24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20例,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43.23±11.41)岁,血糖水平IFG32例,IGT47例,IFG及IGT并存41例;对照组120例,其中男71例,女49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43.87 ±12.02)岁,血糖水平IFG29例,IGT53例,IFG及IGT并存38例。干预治疗前两组资料的性别比、年龄、血糖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由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的糖尿病治疗的五个要点: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包括糖尿病健康教育,体育锻炼,医学营养治疗,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干预治疗。

1.2.1 健康教育 糖尿病健康教育是重要基础治疗措施之一,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和治疗控制要求。评估患者的年龄、身体条件、病情、认知情况以及患者自己对改变目前状况的愿望等制定个体化的教育方案,采取对患者、家属1次/周的社区家庭访视,对于有阅读能力的患者发送宣传材料;阅读有困难的患者,采用讲述法;操作性教育项目采用看幻灯片、护士示教、患者或家属回示的演示法。帮助患者和家属掌握血糖的自我检测。

1.2.2 体育锻炼 提高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的膳食结构,适当运动。锻炼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方法。有规律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指“不剧烈,有节奏、长时间、大肌肉”能够移动自身体重的运动)如健步走、拳操等,可以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血压。健步走是最适合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方式之一。在社区护士的指导下,与患者和家属讨论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教育处方,设立开始行走3000~6000步/d,每一个月增加1000~2000步/d的教育目标,行走安排在早餐或晚餐后,时间自30 min延至1 h或更久。运动中患者的心率应达到“有效心率范围”即(220-年龄)×60%~85%,或运动至患者年龄+心率=170为宜。

2 结果

两组患者半年内定期复查血糖,观察组发展为糖尿病17.5%,显著低于对照组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健康63.33%,显著高于对照组2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观察组平均空腹血糖(7.22±1.32)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9.79±2.35)mmol/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半年后的疗效比较表(例%)

3 讨论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9200万,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高达1.5亿,患病率急速上升,令人忧虑[7]。职业的本能告诫我们,糖尿病正肆虐全球。它复杂的发展过程使人类至今尚未找到根治的方法,如果早期提前预防干预治疗,能避免糖尿病带来的苦恼,否则一旦发展为糖尿病,则将饱受一生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困扰。糖尿病主要危害为多种慢性并发症,其中约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8]。在致残致死的心血管疾病中,75%以上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其中尤以冠心病和卒中为重,常在首次发病就有致死、致残的风险。心血管疾病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年龄、血压、总胆固醇水平、超重与肥胖、糖尿病是其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可有效预防和延迟临床心血管疾病,减少心脑血管事件[9]。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故而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强调代谢指标的全面达标具有更为重大的现实意义,是二级、三级预防的最重要措施。

糖尿病健康教育是重要基础治疗措施之一,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和治疗控制要求,在医疗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坚持长期合理的治疗并达标,按需要调节治疗方案,这一点近年来在全国各大城市反复进行糖尿病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免费继续教育培训。医学营养治疗,要求均衡营养,尤其是控制体重,体重指数(BMI,kg/m2)平均数在24kg/m2左右,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体重增加是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难以达到长期理想血糖控制的重要障碍,尤其是超重或肥胖者[10],如肥胖者在治疗措施适当的情况下,体重不下降,应合理分配糖类、蛋白质、脂肪的组成,进一步减少饮食总热量,并进行体育锻炼,应规律的合适运动,根据年龄、性别、体力、病情等不同条件,循序渐进和长期坚持。运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日半小时以上,一周不少于5 d。另外,还要定期监测血糖,有条件的患者,应用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要给适量药物治疗,尤其2型糖尿病(T2 dM)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以高血糖为特征,以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抵抗所致,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11]。近年来研究认为T2 dM是一种全身的、低度的、慢性的炎症状态,而且发病隐蔽、临床危害性更大[12]。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活动进一步减少,大多数患者处于体重超重状态,经以上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可适量给予药物口服,尤其二甲双胍,对肥胖人群更适宜,并且二甲双胍与苯那普利对伴糖耐量减低(IGT)EH患者具有相似的降压效应和良好的协同作用并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尤其是老年糖尿病并发症与血糖控制好坏、血脂、体重密切相关,与病程、年龄有一定相关性,应尽早识别和积极控制血糖、血脂,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糖尿病前期应提前给予干预治疗,以尽早恢复健康,否则很快发展为糖尿病,一旦形成糖尿病后,再进行干预治疗就处于被动状态,而且不能根治。糖尿病前期应给予提前干预治疗,提前干预治疗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具有重要价值。

[1] 项坤三,杨文英.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序),2007:0-1.

[2] 杨燕,童南伟.2011年《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胰岛素促泌剂应用的专家共识》解读.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3): 191-193.

[3] 杨颖,田源,高凌.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加用地特胰岛素或甘糖胰岛素的疗效比较.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3):140-142.

[4] Li S,Chen W,Srinivasan SR,et al.Childhoo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carotid vascular changes in adulthood:the Bogalusa Heart Study.JAMA,2003,290:2271-2276.

[5] 赵军,逢力男,魏亿慧,等.2型糖尿病及合并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患者尿8-异前列腺素F2a水平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A):20-21.

[6] 许玉珍,让荣臻.2型糖尿病患者IL-23p19 mRNA及血浆IL-23水平的变化和意义.中华全科医学,2012,10(6):944-945.

[7] 宋荟芬,李虹伟,顾复生,等.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率变异性的研究.临床内科杂志,2011,28(1):24-26.

[8] 王国民,周红,王萍.二甲双胍对原发性高血压伴糖耐量减低患者血压的影响.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2,28(5):359-362.

[9] 孔令敏.150例老年糖尿病并发症临床总结分析.中华全科医学,2012,10(6):847-849.

[10] Lewis SJ.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a practitioner's guide for 2008.Am J Med,2009,122(1 Suppl) .38-50.

[11] 邵永梅,杨静,金翠香.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社区健康干预效果与评价.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9):31-32.

[12] 杨文英.2008年糖尿病研究进展.医学研究杂志,2009,38 (8):3-4.

Early Intervention Treatment of Community Pre-diabetes Patients about Development Ending


ZHANG Jia-xu.Jinan Fifth Three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Ordnance Industry Health Center,Jinan 250031,China

ObjectiveTo assess whether patients with pre-diabetes to be given ahead of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Methods240 patients with pre-diabetes patients from October 2009 to October 2012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observation group(120 cases)and control group(n=120),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arly intervention therapy,including:diabetes health education,physical exercise,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blood glucose monitoring,medication.The control group were not given any intervention therapy.ResultsSix months later,the diabet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7.5%,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45%of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Recovered patients were 63.33%of the observation group,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29.17%of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Six months later,the average fasting gluc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22±1.32)mmol/L,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9.79±2.35)mmol/L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Pre-diabetes should be given to early intervention,early intervention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pre-diabetes have an important value.

Prediabetes;Community;Early intervention therapy;Prevention

250031济南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三研究所卫生所

1.2.3 营养治疗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正确进食,如少食多餐,即可降低餐后胰岛负担,也可避免餐后高血糖及药物高峰时出现的低血糖。告知患者及家属讲解饮食治疗的原则,指导如何计算每日食物总热量,应用食物交换份法,选择血糖指数较低,适量优质蛋白质、高纤维食物、控制摄入量、胆固醇和盐的摄入。适当增加维生素和无机盐,特别是钙的补充,避免高糖食物,限制饮酒量等。对患者在合适总热量,食物成分,规则的餐次安排基础上进行计算总热量,控制体重,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合理搭配营养物质含量,糖类占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不超过总热量的15%,脂肪约占30%,并进行合理分配,三餐分配,1/5,2/5,2/5,或1/3,1/3, 1/3[5]。

1.2.4 药物治疗 尤其是中老年2型糖尿病占主导,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体型偏胖,选用二甲双胍0.25 g开始,2~3次/d,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定期复查随访。

1.3 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组经干预治疗,半年后血糖状态与对照组相比,空腹血糖(FPG)<6.1 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 PG<7.7 mmol/L为健康群组,FPG在6.1~6.9 mmol/L为IFG或OGTT 2 h PG在7.8~11.0 mmol/L为IGT,此组为糖尿病前期,FPG>7.0 mmol/L或OGTT 2 h PG≥11.1 mmol/L考虑为糖尿病,以上重复一次确认[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猜你喜欢

体重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