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疗法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中的疗效观察

2012-10-26刘臣宋丽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4期
关键词:认知疗法评量总分

刘臣 宋丽波

认知疗法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中的疗效观察

刘臣 宋丽波

目的探讨心理疗法在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上的作用。方法 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心理治疗进行疗效对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评定。结果将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因子分及总分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A组)的多项因子分和总分在治疗结束后均显著降低。对照组(B组)只有抑郁、焦虑因子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认知疗法合并抗抑郁剂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能取得较理想效果。而单纯抗抑郁剂治疗仅能缓解患者的部分症状,远期疗效不理想,易复发。

认知疗法;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抗抑郁剂;SCL-90

更年期一般是指中年女性步入老年的一个特殊阶段。它的标志的特征是月经由不规律至逐渐消失,即绝经。而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绝经期前后首次出现的精神疾病的综合征,如:无原因的紧张、害怕、提心吊胆、情绪低落及心悸、易出汗等症状。在我国常采取药物治疗为主,如:谷维素、安定、雌激素等药物治疗,基本不用心理治疗。随着心理治疗逐渐受到重视,各科医生也逐渐将心理疗法应用到各种疾病的治疗当中。本文作者采用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心理疗法之一的认知疗法对一些病例进行治疗,以探讨心理治疗中的认知疗法在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在吉林省脑科医院门诊以及临床心理疗区住院患者61例。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修订本(CCMD-3)中更年期综合征的诊断标准。61例均为女性。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A组)31例为认知疗法合并SSRI类药物盐酸氟西汀治疗,对照组(B组)30例为单纯抗抑郁剂盐酸氟西汀药物治疗,两组间文化程度、病程、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药物疗法组:两组均服用盐酸氟西汀治疗,剂量为20 mg,1次/d。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用药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疗法组:实验组(A组)在服用药物的同时给予认知治疗,目的是让患者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40~50 min/次,每周2次,一共8周。具体步骤:①首先认真倾听,获得信任,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②了解患者的人生经历及是否有重大事件影响生活,同时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及家庭状况。③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理评定量表(SCL-90)结果制定认知治疗方法,并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思维模式的错误及获得正确的矫正方法。④让患者充分认识所患疾病的性质,并注重患者之间的症状交流。让痊愈的患者谈治疗的经过和体会能获得更佳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医务人员应正确解释女性更年期相关临床症状及演变过程,言语宜通俗易懂。

1.3 疗效评定 患者主观评定:①无效:自我感觉症状没有变化。②好转:自我感觉有少部分好转,大部分症状无变化。③显著好转:自我感觉大部分症状已消失,有少部分症状存在。④痊愈:自我感觉良好,症状全部消失。量表评定 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由患者分别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无文化者可由医师代笔,不明白的问题由医师给予解释。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 实验组(A组)31例,在第8周末完成治疗,其中无效5例,好转18例,显著好转6例,痊愈2例;总有效率(好转~痊愈)为86.7%。对照组(B组)30例,在第8周末也完成了治疗,其中无效17例,好转9例,显著好转4例,无痊愈者;总有效率(好转~痊愈)为40.3%。

2.2 两组在治疗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因子分及总分比较 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两组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因子分及总分比较结果发现,实验组(A组)在治疗结束后有多项因子分和总分显著降低。对照组(B组)在治疗结束后,只有抑郁及焦虑因子分显著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复发率比较 两组在治疗结束6个月后随访,实验组(A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6.45%。对照组(B组)复发11例,复发率为3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8.30;P <0.05)。

3 讨论

一般认为女性更年期是指45~55岁,而男性更年期是指50~60岁[2,3]。更年期是人生的一个必然阶段,是躯体、生理走向衰老的里程碑,身处这个年龄阶段,上有老人需要赡养,下有子女需要培养,心身承受很大的压力。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女性非常容易出现心理、生理上的变化[4],表现出症状不同和轻重不一的无原因的紧张、害怕、提心吊胆、情绪低落、躯体不适及心悸、易出汗等症状。因此,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应采用药物+心理治疗相结合的综合疗法。仅用单一抗抑郁剂的治疗方法只能缓解患者的一部分症状,例如焦虑和抑郁等,并且远期临床效果欠理想,病情容易波动。传统上常用雌激素替代疗法,但有很多药物副反应。有报道长期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增加,还可能诱导一部分妇女乳腺细胞异常增生或乳腺癌[5]。通过本次研究及其结果表明,抗抑郁剂合并认知疗法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能取得临床上比较满意疗效。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可用很多种疗法,如森田疗法、支持疗法、行为疗法等。认知疗法只是众多心理疗法的一部分,现已应用于综合医院各科室,特别是在精神科已得到广泛的应用[6]。认知治疗与其他心理疗法相比较,具有疗程短,疗效好,灵活性大等特点,便于患者接受[7]。抗抑郁药物合并认知疗法比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远期疗效肯定,复发率低,在第8周后,实验组(A组)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和因子分较对照组(B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下降更明显。

认知疗法主要应用于精神障碍中的轻型精神疾病,如神经症、躯体化障碍以及其他一些心因性疾病等,而在临床工作中用于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报告较少。近年来我们尝试地将认知疗法应用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因样本较少,需要以后进一步加强研究。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L-90总分及因子分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CL-90总分及因子分的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1

A组(n=31)B组(n=30)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总分 170.01±55.11 137.58±64.53*166.64±59.43 134.70±66.03躯体化 2.58±0.72 1.81±0.79** 2.58±0.77 2.53±0.65强迫 1.50±0.58 1.49±0.60 1.71±0.69 1.55±0.73人际关系 1.51±0.56 1.004±0.51** 1.59±0.76 1.01±0.76**抑郁 249±0.57 1.85±0.55** 2.19±0.84 1.69±0.94*焦虑 2.31±0.60 1.89±0.56** 2.28±0.59 1.89±0.75**敌意 1.59±1.69 1.29±1.01 1.29±1.41 1.08±1.00恐怖 1.85±0.61 1.70±0.61 1.95±0.95 1.78±0.66偏执 1.81±0.62 1.65±0.57 1.81±0.53 1.80±0.46精神病性 131±0.44 1.20±0.43 1.30±0.46 1.15±0.47其他 1.54±0.56 1.25±0.47*1.52±0.58 1.23±0.69

[1] 王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2] 沈渔屯.精神病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78-379.

[3] 夏镇夷.精神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70-71.

[4] 冯永林,王政科,刘兰花,等.更年期女性抑郁主观感受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27(2):131.

[5] 张苏明,江红,何池中,等.更年期与阿儿茨海默病。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1,28(2):118.

[6] 杨德森,张亚林,肖水源,等.中国道家认知疗法介绍。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2,28(2):152.

[7] 钟友彬.中国心理分析.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1-8.

136000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在SSP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猜你喜欢

认知疗法评量总分
积极认知疗法对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效果分析
老年慢性病患者精神症状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内观认知疗法对大学生述情障碍干预研究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认知疗法在老年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