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2012-10-26李四方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4期
关键词:抗凝西医活血

李四方

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李四方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90例,根据临床治疗方法分为西医组(常规西医抗凝、降纤治疗等)和中西医(常规西医+益气活血汤+针灸按摩)组各45例,比较组别间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结果临床疗效上,中西医组痊愈率(44.4%)、总有效率(86.7%)均显著高于西医组。生存质量上,中西医组治疗后第1月、第3月、第6月生存质量均显著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能显著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中西医;缺血性脑卒中;辨证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是由脑血管阻塞引起脑内局部血流受阻,

脑实质缺氧、缺血、坏死等,从而导致神经功能不同程度受损等神经系统症状[1]。其并发率、致死或致残率均比较高,严重威胁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院近年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上,强调以西医治疗为基石,结合脑卒中的相关中医诊疗理论,进行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发作且在病发72 h内入院治疗。入院后经MRI或CT检查证实为脑梗死,且所有患者均无精神障碍,能配合治疗。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组各45例,组别间在患者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研究。

1.2 治疗方法

1.2.1 西医治疗 发病6 h内者(36例),入院24 h内静脉滴注500 ml右旋糖酐,1次/日,共14 d;发病6-48 h(38例)者进行常规抗凝治疗,每12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30 mg,共10 d;发病48~72 h(16例)者进行降纤治疗,每日静脉滴注东菱克栓酶10u,共3 d。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0.1 g,2次/d,共治疗3月。

1.2.2 中西医辨证治疗 本组在西医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汤中药制剂进行辨证治疗。基本配方为:桃仁、赤芍、当归、桂枝、川芎、地龙、白僵蚕各10 g,红花、鸡血藤各15 g,人参、丹参各20 g,黄芪50 g,蝎子2 g,蜈蚣1条。根据患者具体病况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具体为:①头晕目眩、肝阳暴亢、舌苔红黄、上火上风者(14例)加钩藤、菊花各10 g,石决明30 g。②体肥、风痰瘀血、语言功能障碍、阳气不足患者(10例)加天麻、远志、胆南星、石菖蒲、远志各10 g,郁金15 g。③肢体发麻、半身不遂者(6例)加桂枝10 g,怀牛膝、川断15 g。所选中药用水混合煎煮成剂,上午、下午各服用1剂,2周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此外,中西医组进行针灸治疗,即根据病情辨证选取穴位,采用耳针、舌针、头针、电针进行按需治疗。本组患者还进行按摩疗法,一般上肢选曲池、内外关、肩髃,下肢选三阴交、涌泉、环跳、足三里等穴,每日按摩以上穴位5 min/次。

1.3 疗效判定 治疗前后均进行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治疗后NIHSS减少90%及以上为基本痊愈,减少46% ~89%表示显效,减少18% ~45%表示有效,减少18%以下或者增加表示无效。其中痊愈+显效+有效=总有效。

此外,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月、第3月、第9月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2]进行生存质量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临床疗效上,中西医组痊愈率(44.4%)、总有效率(86.7%)均显著高于西医组(P<0.05),无效率(13.3%)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见表1。

2.2 生存质量比较 生存质量上,除西医组治疗后第1月外,两组治疗后6月内的生存质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后生存质量比较上,中西医组治疗后第1月、第3月、第2月生存质量均显著高于西医组(P<0.05),见表2。

表1 组别间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中医上认为缺血性脑卒中病性为本虚标实,阴虚、气虚为本,火热、瘀血、痰浊为实,治疗上以活血、化瘀、益气、通络为主[3]。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中风类患者血液多呈“浓、聚、凝、黏”特点。本文中西医组所用益气活血汤即中医相关理论出发,所用基本药方中,赤芍、桃仁、红花、当归等具有显著的活血功效;丹参能有效抗凝,加速纤维蛋白的溶解,降低血液黏稠度;川芎有化瘀生血、舒筋通络、活血行气功效;黄芪富含糖,有显著的扩张血管、抗凝、改善局部循环功效;人参则能调节患者机体免疫力,提高组织的再生修复能力;药方中所用蝎子、蜈蚣等虫药则有较强的搜骨透风之力,能显著改善筋络及脏腑内的气血凝聚状况。此外,虫药还有明显的解痉、消炎、镇痛、抗血栓作用。上述药物相互配合,能强化各自功效,配合以中医针灸和按摩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内功血状况,促进血液循环和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此外,中西医组进行中医辨证施治,能够针对患者的具体病况及致病因进行对症施治,使得治疗更具有针对性,临床效果更为显著。

结合本文研究结果,笔者认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从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诊疗机理上出发,进行中医辨证施治能够通过对症治疗,强化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1] 向森莲.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68例的疗效观察.中外医疗,2010,12(04):126-127.

[2] 郝元涛.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介绍及其使用说明.现代康复,2010,6(09):296-297.

[3] 昝兴平.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7(06):88-89.

459000河南省济源市中医院中风科

表2 组别间生存质量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第1月 第2月 第3月7±19.24中西医组 45 31.26±14.52 42.15±18.43 48.56±19.26 59.1西医组 45 29.13±16.21 32.47±15.69 43.58±17.24 44.8 0±22.31

猜你喜欢

抗凝西医活血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Mutually Beneficial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