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与吡拉西坦治疗急性颅脑损伤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2012-10-26占双凤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4期
关键词:拉西达拉颅脑

占双凤

·药物与临床·

依达拉奉与吡拉西坦治疗急性颅脑损伤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占双凤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将连续收治的96例急性颅脑伤患者分依达拉奉治疗组与吡拉西坦对照组各48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期间不同时期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治疗结束后及康复期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依达拉奉治疗组GCS评分在用药7 d后开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2周的治疗期结束后GCS评分和4个月后随访进行GOS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组(P<0.05)。随访结束后评定病死率,治疗组死亡5例(10.4%),对照组死亡12例(25.0%),显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疗效好,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依达拉奉;吡拉西坦;颅脑损伤

急性颅脑损伤是各种外伤中最严重的损伤,伤残和病死率较高,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约有50%死亡[1]。重型颅脑损伤约10% ~24%的患者伤后1个月仍呈持续性植物状态[2]。及时、有效、正确的治疗是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提高存活率及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笔者对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96例符合研究条件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用依达拉奉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连续收治的96例急性脑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进行对比研究,两组病例治疗前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入选者均为伤后10 h以内入院的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4~11分),年龄在16~73岁,无其他严重脏器合并伤,无影响本研究的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入院前均行头颅CT检查确诊,其中脑挫裂伤39例,蛛网膜下隙出血28例,硬膜外血肿22例,脑干损伤7例。

2 结果

2.1 用药期间疗效分析 治疗组与对照组用药3 d、5 d后GCS评分,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和第14天两组GCS评分(见表2),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例的一般临床资料(±s)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例的一般临床资料(±s)

评分 中型脑外伤 重型脑外伤治疗组组别 例数(n) 男 女 平均年龄 入院时GCS 48 30 18 44±21 7.91±7.30 29 19对照组 48 27 21 42±39 7.79±6.23 31 1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疗效比较(±s)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疗效比较(±s)

组别GCS 评分治疗第3天 治疗第5天 治疗第7天 治疗第14天治疗组8.62±3.14 10.12±3.28 13.19±3.15 14.16±2.74对照组 8.81±1.66 9.89±2.96 10.79±6.13 11.07±3.17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用药结束后疗效和病死率分析 在14 d的治疗期结束后进行GOS评分(见表3),患者继续接受常规治疗直至出院,3个月后随访,并进行GOS评分(见表3),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结束后和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的GO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随访结束后评定病死率,治疗组死亡6例(12.5%),对照组组死亡12例(25.0%),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束随访时GOS变化(±s)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束随访时GOS变化(±s)

治疗结束时 随访结束时治疗组组别 GOS评分<0.05 <0.05 5.53±4 63 6.91±3.14对照组 3.51±2.16 3.64±5.26 P值

2.3 用药的安全性 治疗组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疹,与对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颅脑损伤后,损伤区的炎性反应、血肿内红细胞崩解均诱发产生大量自由基[3],神经细胞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是氧自由基产生的主要部位。氧自由基增强黄嘌呤氧化酶和次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使脂质、蛋白氧化、水解、ATP耗竭,DNA破坏等,引起神经细胞结构损伤和血脑屏障破坏,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导致细胞自溶和脑组织水肿而加重继发行脑损伤[4]。

依达拉奉为自由基清除剂及新型脑保护剂,能抑制脂质氧化反应,清除自由基[5],并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次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促进前列环素的生成,减少炎症介质白三烯的生成[6],减轻脑内花生四稀酸引起的脑水肿,改善脑组织微循环及脑组织供氧,延迟神经元死亡和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7],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害,保护损伤后尚存活的神经元,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本研究显示依达拉奉治疗组用药第7天和第14天后的GCS评分和治疗结束后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的随访GOS评分均明显优于吡拉西坦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束后病死率评定,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从上所述,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可以降低患者的颅内压,缩短昏迷时间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致率,改善预后。

[1] Liu C,McNeil JE,Greenwood R.Rehabilitation outcomes after braininjury:disability measures or goal achievement?.Clin Rehabil,2009,18(4):398-404.

[2] The SAFE study investigators.Saline or Albumin for Fluid Resusc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N Eng J Med,2007,357:874-884.

[3] 江基尧.我国颅脑创伤救治现状与展望(专家论坛).中华创伤杂志,2008,24:81.

[4] Brain Trauma Foundation: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steriods. J Neurotrauma, 2007,24:S91-95.

[5] 林锦波,兰周华,张云风,等.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1):469.

[6] 陈玉宏,尚发军,彭智,等.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医学综述杂志,2011,16(1):48-49.

[7] 张晓庆依达拉奉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医学导报,2011,2(7):33.

425006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吸氧、脱水降颅压、护脑、激素、止血、抗生素、营养支持治疗等常规治疗外,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注射液每次4 g加入到100~250 ml10%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针剂(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30 min内滴完,2次/d,疗程均为14 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方法 除观察常规的生命体征、神志、瞳孔以及术后的相关情况外,主要观察治疗期间不同时期GCS评分;GCS从睁眼,语言和运动三方面来评价患者轻重程度,总分为15分,如果用药后增加2~4分为有效。治疗结束后及康复期观察GOS评分,GOS则分为5个级别,并从5个级别来评定患者的预后,如用药后患者的预后有明显改善为有效。同时在用药过程中观察并记录用药有关的药物副作用。

1.4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1.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所有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对吡拉西坦组和依达拉奉组用药前后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以分析用药前后参数差异;对两组用药前后的参数差值进行两样本t检验,以分析两组间差异。

猜你喜欢

拉西达拉颅脑
左乙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预后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痫效果观察
冰糖葫芦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早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析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小硬膜窗策略在重型颅脑创伤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