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期增强CT在肝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2012-10-26黄利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4期
关键词:门脉低密度螺旋

黄利波

多期增强CT在肝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黄利波

目的探讨多期增强CT在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35例小肝癌患者,全部进行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小肝癌患者,共检出46个病灶,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97.8%(45/46)、82.6%(38/46),以及87.0%(40/46)。多期增强CT扫描显示,动脉期以高密度灶为主、门脉期以低密度灶为主、延迟期以低密度灶为主,肿瘤病灶的密度形成了“高密度-低密度”或者“低密度-低密度”的变化模式。结论多期增强CT扫描,能够清晰显示肝癌病灶的强化特点,较为准确地评估肝癌的血供特点,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多期增强;CT扫描;小肝癌;诊断

原发性肝癌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提高其检出率,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成为近期临床关注的热点话题。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扫描仪的引进和技术的不断完善,提高了小肝癌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1]。本研究中,我院诊治的35例小肝癌患者,全部进行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35例小肝癌患者,其中男30例,女5例,年龄32.0~80.5岁,多数患者伴有乙肝、肝硬化病史,甲胎蛋白检测多数为阳性,经手术病理确诊16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病理确诊12例,其他7例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结果而确诊。1.2 CT扫描检查方法及图像分析 扫描前,口服300~500 ml 2%泛影葡胺,采用Aquilion TSXIOIA 16层螺旋CT机,从肝脏平扫,随后静脉注射非离子造影剂30%碘海醇注射液,再对肝脏进行多期增强扫描,注射30~40 s,开始肝动脉期扫描,注射60~80 s,进行门脉期扫描,注射4~6 min,进行延迟期扫描。根据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图像中的病灶强化程度与毗邻肝实质的密度进行对比,病灶被分为三类强化类型,即为高密度、等密度,以及低密度。由三名CT医师对各期肿瘤病灶图像进行分析,计算检出率。

2 结果

2.1 肿瘤病灶检出情况 35例小肝癌患者,26例病灶位于肝右叶,9例病灶位于肝左叶;其中,27例为单发、8例为多发病灶,共检出46个病灶,肿瘤直径为(1.8±0.2)cm,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97.8%(45/46)、82.6%(38/46),以及87.0%(40/46)。

3 讨论

肿瘤病灶与肝实质之间存在密度差异,多期增强CT扫描能够增强这种差异,将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的密度变化清晰显示,提高肿瘤病灶的检出率,为临床诊断和进一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肝癌患者多伴有肝硬化,所以,在多期增强CT扫描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肝硬化程度,以及血管的脆性程度等因素,适当调整动脉期、门脉期的扫描时间,使病灶强化达到峰值[2]。

小肝癌的病灶相对较小,常规1 cm层厚的图像扫描时,对于一些小病灶,可能显示不清,或者不能显示,而16层螺旋CT扫描的层厚和层距均设为1 mm,并且可以随意进行冠状面和矢状面的图像重建,重建层厚多选择为3 mm,观察病灶边界、包膜、强化程度,以及与毗邻组织的侵犯情况,从而有效避免了小病灶的漏诊情况[3]。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时,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能够清晰显示病灶的大小、形态、数量,以及毗邻组织的侵犯情况,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

肝脏组织为双重血供,正常情况下,大部分血液供应源自门静脉,少部分来自肝动脉,当肝脏组织被肿瘤病灶侵犯或者占据时,则绝大多数血液供应来自肝动脉,这是血管介入治疗的解剖依据,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4]。根据肝癌的血供类型,选择适当的介入治疗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35例小肝癌患者,共检出46个病灶,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的检出率分别为97.8%(45/46)、82.6%(38/46),以及87.0%(40/46)。虽然小肝癌的CT强化形式相对多样性,但是经过多期增强扫描,基本上可以较为清晰、准确地反映肝癌病灶的强化特点,注意根据患者的肝硬化程度和血管脆性程度,适当延迟动脉期、门脉期的开始扫描时间,使动脉期、门脉期的强化能够达到峰值,更为准确地评估肝癌的血供特点,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5]。

[1] 郭敬深,夏广明,罗剑云,等.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肝癌中的应用.广东医学,2012,33(6):823-825.

[2] 丁伟伟,郭玉林,牛建栋.64排CT对肝硬化背景下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5):736-739.

[3] 杨双,梁赵玉,黄岸,等.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医学临床研究,2011,28(9):1806-1808.

[4] 张壕,王琦,陈革新.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中华医药杂志,2007,7(4):298-300.

[5] 郭敬深,夏广明,罗剑云,等.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研究.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7):2127-2129.

459000 河南省济源市肿瘤医院CT室

2.2 肿瘤病灶增强扫描情况 动脉期以高密度灶为主,其检出率为91.3%;门脉期以低密度灶为主,其检出率为73.9%;延迟期以低密度灶为主,其检出率为87.0%,肿瘤病灶的密度形成了“高密度-低密度”或者“低密度-低密度”的变化模式,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肿瘤病灶的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类型

类型 动脉期 门脉期 延迟期高密度42 4 0等密度 1 8 6低密度334 40

猜你喜欢

门脉低密度螺旋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基于门脉期CT影像组学预测肝癌病理分化程度的价值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TIPS术后门脉显影和肝脏体积对肝功能及并发肝性脑病的影响
松南气田低密度低伤害随钻堵漏钻井液技术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旋风“螺旋丸”
卵巢甲状腺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
奇妙的螺旋
特利加压素联合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型上消化道出血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