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旋CT与MRI在手部关节内骨折部位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2012-10-26王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4期
关键词:手部螺旋关节

王刚

螺旋CT与MRI在手部关节内骨折部位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王刚

目的探讨螺旋CT及MR在手部关节内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2011年我院收治的掌部外伤患者62例,分别采用X线检查,螺旋CT检查以及MRI检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X线检查明确骨折49例56处,诊断率为79.03%,而螺旋CT和MRI检查后处理明确骨折62例78处,诊断率100%,两组的诊断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螺旋CT结合MRI检查对患者手部关节内骨折定位、诊断以及定性的检测更为科学准确,而在其指导下的有关治疗也将更加容易的进行和实施,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螺旋CT;MRI;手部;关节内骨折;诊断

掌部关节内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病,这种骨折特点是临床症状比较明显,且一般没有明显的移位,或者有微小骨折,但往往在平片上不能清晰显示,是临床上最难诊断和较易漏诊的疾病[1]。早前,掌部关节内骨折主要依靠平片和医师经验并加以随访诊断,且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更可能会导致断端移位甚至缺血坏死,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可能会引发医疗纠纷。本院对62例掌部关节内骨折患者CT和MRI检查,并进行结果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2011年我院收治的掌部外伤患者

62例,男49例,女13例,年龄16~61岁,平均年龄(38.5±9.6)岁;均为直接暴力致伤,其中掌骨头骨折8例,近节指骨基底骨折12例;累及食指21例,中指15例;单纯骨折9例,粉碎性骨折7例,均无关节面缺损。

1.2 方法

1.2.1 关于X线的诊断、检查 依据患者实际损伤的部位,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的是常规位置投照,相应的投照图像也都符合规范的要求,在得到投照后的图片后我们用PACS系统在终端显示器对图片进行观察、分析。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62例手部关节内骨折病例中,X线检查明确骨折49例56处(占79.03%),显示骨碎片9块,4例有明显移位;另有疑似骨折6处;所有患者均显示软组织肿胀变形。螺旋CT和MRI检查后处理明确骨折62例78处(占100.00%),局部骨质密度增高22处(包括明显骨折周围12处),显示碎骨片17块;全组腕部软组织不同程度肿胀伴结构模糊,但损伤范围不能明确,两组的诊断有效率有明显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检查方法检查骨折情况的比较

2.2 影像学特点 X线检查主要为关节面中断、错位或细微骨折裂隙,舟骨结节部骨皮质裂缝或小骨折片,骨小梁断裂,舟骨成角变形等。螺旋CT检查显示骨皮质及骨小梁的细微变化,使细微的裂缝骨折也可CT片上得以显示,能够对早期细微骨折做出准确判断,尤其在显示骨质深部的骨折有明显优势,能有效避免漏诊,提高诊断准确率。MRI更容易显示轻微的舟骨骨折、骨髓水肿及软组织变化,MRI显示骨折病变的同时发现软组织病变。

3 讨论

对手足外伤骨折的影像学检查,首先要选择简便、快捷的X平片或CR进行检查,其能够给临床提供最快的影像资料,而且对明显的手骨折及骨折的脱位情况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显示手足的整体性较好,并且能初步反应手足周围软组织的受伤情况,为临床医师的急诊处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且这种检查方法价格低廉、能反应手足的整体性,对手足外伤的复查有独特的优点[5]。一般说来运用X线进行检测获得的图像,对于隐匿性的骨折是显示不清楚的,这就很容易发生漏诊的问题,同时因为显示的模糊、不清晰就很难对骨折患者骨折的严重程度以及类型加以定性和评估。而螺旋CT在手骨内骨折的诊断中,可以快速的实施连续性的扫描以及有关数据的采集;可以比较清晰的显示出患者骨折的走向、部位以及患者碎骨片的数目、大小、部位等情况。而MPR可以在螺旋CT的扫描有关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图像的重建,全方位的、清晰地显示出患者骨折部位与其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使得诊断的可靠性大大的增强[6]。对于MRI而言,它可以以任意角度进行成像,清晰的显示出软组织以及韧带形态出现的异常。同时MRI对手骨内骨折的诊断也更为准确,可以比较直观的显示出骨折当中的挫裂伤、碎骨片以及出血情况。相对于普通X线的基本诊断、检查方法,螺旋CT以及MRI的检查和诊断显得更全面、具体,虽然其检查的时间、费用较高,但是其在软组织病变方面的检查以及诊断有效率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总之,螺旋CT结合MRI检查对患者手部关节内骨折定位、诊断以及定性的检测更为科学准确,而在其指导下的有关治疗也将更加容易的进行和实施,可见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 田光磊.手指骨、关节损伤.王澍寰主编.手外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7-268.

[2] 郭智萍,李石玲,张英泽,等.CT和MRI在胫腓骨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0,12(5):429-432.

[3] 洪敏昌,梁丈成,杨建,等.脊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MRI诊断价值.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脊柱骨折中的应用研究.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9,(5):301-304.

[4] 王虎,张仲萍,杨丕豪,等.腕关节损伤(附300例分析).现代医用影像学,2002,11(6):248-251.

[5] 刘伟,杨军,邵康为,等.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的MRI诊断及临床意义.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12):1319-1322.

[6] 王宏伟,蒋高民,刘国浩.脊柱骨折的X线、cT、凇影像诊断学对比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07,4(33):97-98.

518000深圳龙岗中心医院手外科专科医院

1.2.2 CT扫描以及后续的处理[2]本次研究中我们使用的是64层螺旋CT来对本次研究中的患者进行受伤部位扫描,采集的层厚定在0.5 mm,取40% ~50%的重建间隙,图像层厚设定为1~2 mm的范围内。我们在工作站内对所获得的图像进行处理,对MPR图像的多方位处理包括:根据实际的骨骼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将患者骨骼的横断、矢状面等均显示出来,再分别将各面以30°以及60°的夹角为基础显示出各个斜面。当然如有需要,还应该对各斜面图像加以调整进行曲面的成像,从而显示出患者的骨折以及骨折的累及范围等。

1.2.3 本次研究中的MR检查[3]在本次研究中有关的MR诊断检查中,使用的是siemens 1.5T超导成像仪,主要是对横断面以及矢状面进行扫描,实施扫描层厚度在3~5 mm之间,取1 mm的层间距。

1.3 有关多层CT体积MRI诊断手部关节内骨折的标准[4]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结合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将MRI诊断手部内骨折的标准定为:T1WI、T2WI呈现电弧不规则的线状、T2WI低信号带的周围出现了高信号的水肿区;在骨折的同时伴随有患者骨髓的水肿以及出血,在T1WI中表现为在低信号带的周围出现了斑点状的高信号,但是T2WI仍然是呈现的高信号的状态。

猜你喜欢

手部螺旋关节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关节突关节比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应用价值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旋风“螺旋丸”
钛缆捆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卵巢甲状腺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
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奇妙的螺旋
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