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足口病并发急性迟缓性麻痹21例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分析

2012-10-26董青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22期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口病

董青伟

手足口病并发急性迟缓性麻痹21例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分析

董青伟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并发急性迟缓性麻痹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临床收治的HFMD合并AFP患儿47例,所有病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系统治疗将其分为二组。治疗组急性期给予甲强龙冲击治疗5 d后改口服强的松,总疗程2月。对照组仅急性期给予甲强龙冲击治疗3~5 d。结果二组在出院后3、6个月随访,查肢体肌力恢复情况。治疗组迟缓性麻痹肢体恢复率均高于对照组,χ2检验P均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地减轻了免疫病理过程等多种机制引起脊髓前脚细胞损伤,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

手足口病;急性迟缓性麻痹;糖皮质激素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丙类传染病。以柯萨奇A16、EV71型多见。其主要并发症是脑膜炎、脑炎及急性迟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严重者可致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而导致死亡[1]。其中手足口合并AFP病例是在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同时出现急性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和腱反射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群,部分可导致患儿终身残疾,严重威胁到儿童健康。因此必须对手足口并发AFP早期临床特征有足够的认识,并早期干预,以达到降低致残率的目的。本文以2009年4月至2010年9月在保定市儿童医院手足口病房住院的手足口病合并AFP的4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手足口病并发AFP的患儿是否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资料为回顾性收集临床资料。全部病例为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我院手足口病房收治的HFMD合并AFP患儿47例。全部病例符合HFMD预防控制指南(2010年版)和AFP诊断标准。其中男35例,女12例。男女之比为3.18∶1。年龄5月至5岁,其中1岁以下16例,1~3岁25例,3岁以上6例。住院天数12~25 d。出院后随访6个月。肢体瘫痪情况:下肢瘫痪28例,上肢瘫痪19例。根据是否加用激素治疗分为二组。治疗组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1岁以下8例,1~3岁9例,3岁以上4例,上肢瘫6例。下肢瘫15例。对照组26例,其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1岁以下5例,1~3岁15例,3岁以上6例,上肢瘫9例。下肢瘫17例。二组患儿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依据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简称《指南》,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yzs/s3586/201004/46884.htm)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同时符合AFP诊断标准。47例手足口合并AFP病例均采集双份粪便送市疾控中心检测,结果为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阳性,为脊髓灰质炎排除病例。综合患儿计划免疫史、流行病学病史及病原检测结果,分析其急性迟缓性麻痹为手足口病病毒感染所致。全部病例作脑脊液检查均符合病毒性脑炎的改变。

1.3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急性期均给予抗病毒、甘露醇降颅压、静脉应用神经节苷脂,静脉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口服VitB1、Vitb12营养神经及肌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并出院后患肢功能康复治疗。治疗组急性期给予甲强龙冲击治疗5 d后改口服强的松,总疗程2月。对照组仅急性期给予甲强龙冲击治疗3~5 d。

1.4 疗效判定标准所有病例均与出院后3、6个月随访一次。并详细记录患肢肌力恢复情况。以患肢肌力恢复较前增加2级或痊愈为显效。肌力判定以七版《实用儿科学》为标准。

2 结果

2.1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包处理,采用χ2检验。

2.2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AFP恢复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AFP恢复情况比较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2008年5月被卫生部列入丙类传染病。近年来在中国的发病率显著升高,重症病例可并发脑膜炎、脑炎及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并发脑脊髓炎者则可导致肢体急性迟缓性麻痹,部分患儿可导致终身残疾,亦应引起重视。因此HFMD合并AFP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治疗原发病,更重要的是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速神经功能康复,减轻疾病损伤导致的残疾程度。Cen等[2]对手足口合并AFP病例随访1年,结果显示57﹪患儿完全康复,43﹪患儿留下轻度残疾。因此早发现,早期系统治疗,是减少后遗症的关键。本文为回顾性收集临床资料对47例手足口合并AFP患儿,对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系统治疗,分别观察其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以期望能通过最有效地治疗措施最大程度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1]周伯平,李成荣.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2.

[2]Chen CY,Chang YC,Huang CC,et al.Acute flaccit paralysis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with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MR imaging findongs and clinicad correlates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01,22(1):91-107.

[3]Kelly H,Brussen KA,Lawrence A,et al.Polioviruses and other enteroviruses isolated from faecal sampl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flaccid paralysis in Australia,1996-2004.J Paediatr Child Health,2006,42:370-376.

[4]Wangsm,Lei H Y,Huang M C,et al.Modulation of cytokine production by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n patients with en-terovius 71-associated brainstem encephalitis.J Clin Virol,2006,37(1): 47-52.

[5]McMinn PC.An over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enterovirus 71 and its clinical and public health significance.FEMS Microbiol Rev,2002,26(1):91107.

[6]徐善芬,崔智娟,吴远美.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监护及其意义.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7(5):22.

071000河北保定市儿童医院内七科

自世界大部地区宣布消除脊髓灰质炎后,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成为引起AFP的主要原因。肠道病毒属微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其中EV71、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为引起手足口合并AFP最常见病原[3]。肠道病毒EV71同脊髓灰质炎相似,对脊髓前脚细胞具有一定嗜组织性,是最常见的引起AFP的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由于EV71是一种高度嗜神经肠道病毒,最易感染部位是脑干其次是胸颈髓[4],所以它可通过感染或损害脊髓前脚运动神经元而引起患儿瘫痪。

有研究显示手足口合并AFP的机制是EV71可通过包括免疫病理过程等多种机制引起脊髓脊髓前脚运动神经元损伤,而患儿出现脊髓灰质炎样表现。[5]本资料显示治疗组加用糖皮质激素口服系统治疗,可有效地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考虑与糖皮质激素有助于抑制炎症反应,减轻了免疫病理过程等多种机制引起脊髓前脚运动神经细胞损伤,同时配合康复治疗,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6]有关。

在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及《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中,针对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期,并各期都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措施,因而使手足口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起到了明显的遏制作用,手足口病的病死率明显降低。但尚无针对手足口病合并AFP的统一治疗方法。因此在积极采取措施降低手足口死亡率的同时,也应重视手足口的致残率。本文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手足口合并AFP,虽取得一定效果,但例数尚少,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猜你喜欢

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口病
羊肠道病毒的流行现状及防控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世卫组织宣布非洲根除脊髓灰质炎病毒
脊髓灰质炎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全球首个Sabin 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获批上市
儿童手足口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医三联法治疗手足口病126例
浅谈肠道病毒EV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