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后处理与贮藏条件对柑贮藏效果的影响

2012-10-25王日葵董晓莉焦雁翔

食品工业科技 2012年17期
关键词:病果预冷冷库

周 炼,王日葵,董晓莉,杨 明,焦雁翔

(1.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重庆 400712;2.四川省长宁县科技局,四川宜宾 644300;3.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400715;4.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周 炼1,王日葵1,董晓莉2,杨 明3,焦雁翔4

(1.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重庆 400712;2.四川省长宁县科技局,四川宜宾 644300;3.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400715;4.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通过对椪柑贮藏历年来的相关实验研究,即预贮、包装等不同的采后处理方法并结合常温通风库和冷库中贮藏结果观测比较,找出了不适宜椪柑果实贮藏的采后处理方式和利于其贮藏的某些方法、设施。结果显示,常温通风预贮预冷显著好于冷库冷风预冷;无论在常温通风库还是冷库中贮藏75d以上,单果包装均显著好于打蜡处理。正交实验进一步明确了包果袋宜薄不宜厚,预贮时间较长为宜。

椪柑果实,采后处理,常温通风库,冷库

椪柑属宽皮柑橘类一大品种,因其果肉汁多味浓,脆嫩爽口,品质上乘而成为各桔区推广的优良品种。我国椪柑产区大都在每年的12月果实开始成熟,采收后适当贮藏,可较好地保存至来年的二、三月,即春节期间食用,风味尤佳。在总结2007~2011共四个年度的贮藏实验中,发现椪柑在采后处理和贮藏方式上不同于脐橙、北碚447、温州蜜柑等其它柑桔品种,现整理成文,以供同行参考。同时欲以大量详实的数据资料证实某些推测,从而进一步验证相关的结论。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椪柑 鲜果一般于每年的12月上中旬采收,果面转色1/2~2/3或生理成熟期,选取中等大小果(果实横径55~70mm)为实验果,鲜果大部分采自北碚区歇马镇卫星村冯家槽果园;塑料薄膜包装袋 四川眉山绿果林塑料厂的保鲜袋、重庆市永川联达塑料厂的高压力保鲜袋、自制的聚乙烯薄膜袋,规格是14×17cm;蜡液 进口的仙亮牌果蜡。

1.2 方法与操作

表2 两种条件下预贮及其贮藏结果Table 2 Two means or conditions of pre-storage and storage

表3 打蜡和单包处理果分别在常温通风库与冷库中的贮藏效果Table 3 Effect of different means of fruits packaging or waxing and in the normal temperature ventilates storage or the cold rooms

果子从采摘到进库按常规操作方法[1]进行。本实验所指的采后处理主要针对采后果子入库前采取的一些预冷预贮直至包装入库的方式,即单包(塑料薄膜单果包装)、打蜡(手工将蜡液涂抹于果面)和不包(裸果),所以浸果时防腐剂只用了低浓度(200mg/kg)的抑霉唑。库内果子以木箱或塑料箱堆贮[2],每个果箱放置100个左右的果子,一箱为一个重复,每个处理至少三个重复,各处理间果子大小、颜色等尽量均匀搭配。每月至少调查一次并剔除病果,均以果子个数为计量单位,最后统计各项贮藏指标。本文所列图表体现的是果实贮藏后的总体发病情况,讨论主要以病果率(所有发病果占处理果总数的百分比)或好果率(100%-病果率)作为贮藏效果的比较指标,这里的发病果泛指生理性病变果(如干疤或褐斑、水肿等)和浸染性病害果(统称作腐烂)的总数。最后用Excel和DP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1.3 设计与方案

2007~2010年三个年度的实验基本为单因素的预实验,采后预冷为常温通风和冷库冷风的方式,贮藏库房为常温通风库(简称作 CW库)和冷库(6~9℃)两种条件。根据结果数据对比分析,初步找出相对适宜的采后处理方式和贮藏条件。

2010~2011年,根据前面的实验结果,针对预冷时间和包装方式等不同,就现有库房条件进一步做了部分比对实验,设计正交实验方案,正交实验设计见表1,预贮时间A为常温通风预冷,单包因素C为塑料薄膜袋的相对厚度(以0.010mm为界,大于它为厚袋,小于它为薄袋),每个处理仍然三个重复。

表1 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Table 1 Levels and factors in orthogonal test

2 结果与分析

2.1 2007~2010年的实验结果

2007~2008年:椪柑分别在常温通风和冷库(6~9℃)环境下预贮3d,再单果包装后继续贮藏于相应库房内。在为期120d的贮期内,其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数据显示,常温通风库的预冷和贮藏远好于冷库,不仅无一个水肿,褐斑也少,而后者的水肿、褐斑等生理性病害高达49%以上,两处理间病果率差异极显著(p<0.01)。

2008~2009年:椪柑经过常温通风预贮后再以不同方式贮藏100~110d,皆无明显水肿,其数据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虽总体而言温度较稳定的低温冷库均好于常温库,但无论是常温库还是冷库(7~9℃),打蜡处理均比单包处理差,常温库中差异显著;而单包的在两库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009~2010年:椪柑经过3~5d常温通风预贮后,分别以三种方式,即单包、打蜡和不包(裸果)进入常温通风库内。表4即为处理号1、2、3的果实历时约75、103d贮藏的相关记录及结果计算,并就各处理病果率作比较,见图1。

由此可见,75d和103d的趋势一致,即在其它条件相同下,打蜡的效果最差:不仅腐烂最多,褐斑、水肿等生理病变也重,后期(103d)尤为突出,病果率高达76%以上,方差分析皆呈极显著性差异(p<0.002)。相比而言,不包效果较好,75d时与单包差不多,后期(103d后)差异明显。究其原因,也许是当时季节变化气温陡增影响库内温度,刺激椪柑呼吸加剧,若包果袋较厚,反而不利其自然呼吸[3]。

表4 不同包装方式的椪柑在通风库中的贮藏结果Table 4 Effect of different packaging ways of Ponkan fruit in the normal temperature ventilates storage

图1 不同包装下的贮藏结果比对Fig.1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packaging ways

2010~2011年:仍常规操作后入库(6~8℃冷库)贮藏约90d,相关记录及贮藏结果见表5。

数据显示,与2009~2010年通风库的效果相似,即打蜡最差,不包最好,且三种处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经过2008~2011年三个年度的实验,明确了椪柑采后预冷方式为常温通风预冷预贮,同时反复验证了椪柑不宜用该蜡液打蜡贮藏,否则不仅腐损严重,且品质较差(结合品质分析来看),异味也很重;不包的病果最少,但结合失重、品质、风味等因素综合考察,单包仍可采用。

2.2 正交实验结果

正交实验方案与结果以及相关极差分析如表6所示。

表5 不同包装方式的椪柑在冷库中的贮藏结果Table 5 Effect of different packaging ways of Ponkan fruit in the cold rooms

表6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Table 6 Analysis of orthogonal test results

由表6极差分析结果可知:单包因素影响最大,薄袋优于厚袋;预贮时间和贮藏条件影响次之;预贮时间长的较好,冷库稍好。所以贮藏效果相对较好的是3号处理,它不仅坏果最少,枯水最轻,且品质、风味均较好。

3 结论

3.1 椪柑浸洗后宜常温通风预冷,果子应尽量摊开,箱内果子叠放层数不宜超过三层,最好用只装一层的浅底木箱,这样不仅能使表面水分充分晾干,还能使果面适度萎蔫,可减轻枯水而更耐贮。

3.2 椪柑不可打蜡处理,这不同于脐橙等其它柑桔品种。否则,风味劣变,还易引发褐斑、水肿等生理病变。

3.3 若用塑料薄膜包果,厚度应小于0.01mm,这样在中短期内贮藏效果较好,且固酸比提高[4],品质风味也得以改善。

3.4 库房温度等贮藏环境,农户可因陋就简,选择自然通风的房间,利用冬季低温贮藏,并注意防寒防冻(房内温度不宜低于6℃)和适宜通风换气,就能保鲜至春节上市。本实验所用的常温通风库为半地下式改良通风库[5],库内温度波动较低,可较好地贮藏至来年的3、4月,逢水果淡季时出库、干燥时节食用。

[1]王日葵,等.NY/T1189-2006 柑橘贮藏[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邵蒲芬.柑橘采后处理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7.

[3]吴建生,姚勇芳.包装对椪柑贮藏品质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1(1):102-103.

[4]刘国琴,宋勤飞,谢勇.椪柑果实贮藏过程中主要品质的变化研究[J].北方园艺,2010(1):197.

[5]王日葵.柑橘贮藏保鲜与商品化处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Effect of ponkan fruit storage with postharvest treatment means and store rooms

ZHOU Lian1,WANG Ri-kui1,DONG Xiao-li2,YANG Ming3,JIAO Yan-xiang4
(1.Citrus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hongqing 400712,China;2.Science Technology Bureau of Changning County in Sichuan Province,Yibin 644300,China;3.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4.College of Food Science,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The suitable and unsuitable postharvest treatment to Ponkan was found by comparing with the result of different postharvest treatment included pre-store and packing combined with cold storage and normal temperature,according relatable experimentation research over the years to Ponkan(Citrus poonensis Hort.ex Tanaka).The result showed that pre-cooling in the normal temperature ventilates storage were markedly better than in the cold storage.Both in the normal temperature ventilates storage or in the cold rooms,the Ponkan could store above 75 days.The single fruit packing was remarkably better than the waxing processing.The orthogonal test had further proved that the thinness of plastic bag for single fruit was batter than the thickness,longer pre-storage time was suitable.

ponkan fruit;postharvest treatment;normal temperature ventilates storage;cold rooms

TS255.3

A

1002-0306(2012)17-0350-04

2011-12-21

周炼(1968-),女,本科,主要从事果蔬采后生理与贮藏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10BB1154);重庆市科技攻关(CSTC,2011AC1023);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34)。

猜你喜欢

病果预冷冷库
冷库上“云端” 共享促共富
基于ANSYS的LNG接收站典型管道预冷分析
‘翠香’猕猴桃黑头病常温贮藏期间生理特性研究
小型LNG气化站预冷方法对比分析
本是同根生
四十余家肉类企业被暂停进口
善良不会被辜负
核桃炭疽病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
不同预冷方式对红提葡萄的预冷效果
荷兰豆真空预冷及其对贮藏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