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

2012-10-15房振青杜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4期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护理人员

房振青 杜娟

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

房振青 杜娟

从社会、护理人员、患者等方面分析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夯实优质护理服务等措施,可有效防范精神科患者非预期事件的发生,增加就医安全。

精神科;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

精神科患者常受到精神症状的支配而出现自伤、自杀、冲动等过激行为,护理人员的素养、管理缺陷等因素,都是精神科工作的特点。怎样保证患者安全,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是精神科护理同仁都很关注的难题。本人从事精神科护理十余年,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

1.1 社会因素

1.1.1 认知与偏见 精神病患者的过激行为,不被常人理解,易受到歧视;在精神科工作的护士,常常也得不到理解和尊重;住院环境封闭,医务人员与家属沟通受限,造成家属难以理解一些医疗行为。据调查显示,86%的家属以为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自杀、自伤、猝死等问题,医院应负全部责任[2]。

1.1.2 人力资源缺乏 各级精神病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护士短缺,床护比、医护比不达标。护理人力不到位、值班力量薄弱,患者发生非预期事件的危险性增加,造成工作压力大,职业价值感降低,易产生怠工情绪。

1.1.3 质量监控管理不到位 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未能普及,一些规章制度不切合实际工作、形同虚设,均可造成不安全结果。

1.2 护理人员因素

1.2.1 业务水平偏低 精神科护理学是研究对精神患者实施特殊护理的一门科学[3]。个别护士未能钻研专业技术,个人业务素质差,不能严格按照护理常规工作,无法满足临床患者需求。

1.2.2 护理文书欠规范 部分护理人员不能充分认识到护理文书的重要性,法律意识薄弱。精神科经常有突发性事件发生,医务人员先抢救患者再补记录,不能体现及时性,在医疗纠纷中也是危险因素之一。

1.2.3 缺乏责任心 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非预期事件缺乏警惕性和预见性,不能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导致护患之间缺乏信任、产生矛盾,最终导致患者冲动、外逃等行为的发生。

1.3 患者方面因素 大部分患者在急性期无自知力,易出现冲动、伤人、毁物等行为,伺机外逃,危机他人安全。康复期患者,担心回归社会后受人歧视,心理压力大,易自卑而产生自杀念头。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较多,体位性低血压、锥体外系反应均可导致意外事件的危险性增加。

2 防范措施

2.1 合理使用人力资源 根据护士的工作能力和实际情况,调整人员结构、合理使用,做到人尽其才。实施弹性排班,避免过劳,节假日、午间、夜间增加人力,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安全性。

2.2 提高护士自身素质 不良心理因素是护士诱发各种差错的一个重要因素。组织护理人员业务学习,培养爱心、责任心、成熟的人格等自身素养,工作中真诚的关心关爱患者。管理者应了解护士的心理动态,消除或减轻压力源,及时沟通、及时解决。

2.3 加强业务学习 要求护理人员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在工作中严密观察病情,从而能够客观、真实、及时地记录护理记录[4]。加强新上岗的护理人员管理,在工作中核心制度、应急预案落实到位,奖罚分明,提高专科技术和理论知识水平。

2.5 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夯实健康教育 全面全程开展优质护理,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服务态度,为每位患者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有计划地实施。对稳定情绪、减轻病态思维困扰起着积极的作用,为患者早日回归社奠定基础,收效甚佳。

3 小结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也不断增高。护理人员应改变观念,正确认识和对待护理安全隐患,积极采取防范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最大可能保证患者安全。

[1] 罗小年.关于住院精神病人意外伤害责任讨论的几个问题.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2,28(3):223.

[2] 陈淑清,王述彭,刘静芬.精神科护理学.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3] 梁丽珍.一般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3):132.

473000河南省南阳市精神病医院

1.4 设施方面因素 病房配套设施不合理,如:室内有裸露的电线、插座;监护室无卫生间;患者无统一着装;患者外出做辅助检查离病房较远,路上不安全。

猜你喜欢

精神科护士护理人员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