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法在眼科门诊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2012-10-15曾素华林丽萍吴素虹黄玩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4期
关键词:眼科专科教学管理

曾素华 林丽萍 吴素虹 黄玩英

PDCA循环法在眼科门诊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曾素华 林丽萍 吴素虹 黄玩英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眼科门诊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在眼科门诊专科技术操作的教学中采用PDCA循环法,根据新护士和轮科护士对眼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教学计划,由带教老师按计划对新护士及轮科护士进行操作技能培训和考核,将培训及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列入下一轮的循环中,保证教学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并以《临床眼科护理指引》(吴素虹主编)为工具书,按操作的难易程度分阶段带教,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全面掌握相关的操作。结果对2006年4月至2012年4月共32名新护士及轮科护士采用了PDCA循环法教学管理方法,比以往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技术操作考核的合格率上升了5%。结论PDCA循环在门诊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新护士更快地掌握眼科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能不断提高带教质量,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PDCA循环;眼科;门诊;护理技术;教学管理

PDCA循环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的基本管理方式。即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实施管理,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1]。专科技术操作是眼科门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操作项目较多,技术要求也较高,我科自2006年开始,结合眼科专科技术操作的教学特点,将PDCA循环法这一科学的管理办法应用于新护士及轮科护士的带教管理上,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6年4月至2012年4月共接收新护士17名及轮科护士15名,新护士的培训时间为6个月。轮科护士培训时间为3个月。年龄22~38岁,平均(28±2.5)岁,均为女性;其中本科学历10名,专科学历22名;护理师8名,护士24名。

2 方法

2.1 计划阶段(P)

2.1.1 设置带教手册。手册内容包括带教要求、新护士及轮科护士的带教计划、考核总表(学生姓名、导师姓名、开始培训的日期、考核项目、考核成绩、监考老师)、独立当班评估表。

2.1.2 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由护理部、科区护士长,科总带教,临床带教老师组成管理网络,每月召开1次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会议,明确各级人员的任务和职责,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形成良好的教学管理体系,保证教学管理有效、到位[2]。

2.1.3 由带教老师及制定个性化的带教计划。带教老师要求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护师或主管护师,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业务精湛,临床专科理论,责任心强,有丰富临床带教经验,工作中能处处以身作则。并要求每位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个体化的带教计划,每月按计划完成相关的培训内容,并进行考核。

2.1.4 岗前培训。进入临床学习前详细介绍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如眼科专科技术操作准入制度等,专科发展及新护士或轮科护士带教计划。要求新护士衣着整洁,尊重师长,团结同事,工作主动热情。根据培训计划认真学习,要求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化法律意识。

2.2 实施阶段(D)

3 讨论

眼科专科技术操作作为眼科门诊护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操作项目较多,其中部分高难操作,技术要求比较高,为了保证能安全、高效地完成带教任务,我们在带教管理过程中引入PDCA循环法对新护士及轮科护士进行规范的临床带教,并以《临床眼科护理指引》为工具书,按操作的难易程度分阶段带教,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全面掌握相关的操作。不仅明显地提高了新护士理论、操作考核成绩,也激发了每一位带教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使新护士和轮科护士技术操作考核的合格率从92%(2005年)上升至97%(2011年)。实践证明,PDCA循环法应用到培训中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值得广大护理工作者进一步探究应用。

[1] 潘绍山.现代护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12.

[2] 闵琦芬.引入PDCA循环指导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的实践与效果.护理管理杂志,2006,6(5):39-40.

[3] 赖晓娟.PDCA循环法在急诊科进修护士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2(29):99-102.

510060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2.2.1 实行分阶段带教。按操作的难易程度分阶段带教。第一阶段:要求掌握视力检查、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第二阶段:要求掌握眼部上药、包眼、绷带包扎方法、眼部冲洗、颞侧穴位注射的方法。第三阶段:要求掌握拔倒睫、成人泪道冲洗、结膜结石剔除术、压陷式眼压测量。第四阶段:为高难专科技术的学习阶段,要求掌握麦粒肿切开排脓术、结膜下注射法、浅层角膜异物剔除、角膜丝状物抹除术。轮科护士与新护士相比较,理论和技术基础较好,掌握操作的速度较快,带教所需的时间也不一样。

2.2.2 规范操作流程。按照《临床眼科护理指引》中眼科技术操作指引进行带教。每项操作均从护理目的、护理目标、操作重点步骤、评价要点对学生进行指导,要求学生在执行每一项操作时严格按照核对、评估、告知、准备、实施、观察并记录、整理(患者、用物、护士),共七个步骤完成操作。

2.2.3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在学习每一项操作前,先预习操作的流程并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如非接触眼压计测量法,要求学生掌握:①非接触眼压计的工作原理和保养方法、各个按键的作用。②眼压的定义、正常值。③房水的分泌与排泄,引起眼压升高的原因。④影响眼压测量的因素。⑤可能引起高眼压或低眼压的相关疾病。针对操作过程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学或查阅文献寻找答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教与学更加和谐。

2.2.4 丰富带教模式,强化知识与技能。临床带教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不同教学内容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理论为主的教学内容可采取讲解式、提问式、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以操作为主的教学内容可采取示范、指导、操作、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2.5 培养护士应急能力:培养新护士专业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尤其注重新护士应急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各种应急预案和抢救流程要熟记于心,且要能运用到工作中。带教老师和护士长有计划地安排新护士参与解决和处理临床出现的疑难问题,通过理论的考核及各种场景的演练培训,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

2.3 检查、考核阶段(C) 根据《临床眼科护理指引》中的眼科技术操作评分细则进行考评。通过现场查看操作和提问等方式,定期检查新护士和轮科护士学习完成的情况,学生考核通过后方能进入下一阶段,并将培训及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列人下一轮的循环中,对学生严格要求,以确保学生完全掌握该项操作。

2.4 总结处理阶段(A) 及时向护理部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组织带教师生座谈会,带教满意度调查表等,及时进行总结及分析,对教学效果不显著、不符合要求的措施,以及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根据问题出现的环节,在科室教学小组会上开展沟通、讨论,对教学过程及效果进行反馈评价,使教学过程不断得到调整,不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并制定持续改进措施,将其融人到下一循环的护理带教管理中去[3]。

猜你喜欢

眼科专科教学管理
眼科诊所、眼科门诊、视光中心的区别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重庆中医急诊专科医联体成立大会召开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