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2012-10-15姚瑞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4期
关键词:剂型注射剂中成药

姚瑞东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姚瑞东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如:丸剂、片剂、颗粒剂、酒剂等。中成药的处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某种病证或症状制定的,因此使用时要依据中医理论辨证选药,或辨病辨证结合选药。

1 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剂型,是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中成药的剂型不同,使用后产生的疗效、持续的时间、作用的特点会有所不同。因此,正确选用中成药应首先了解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1.1 固体制剂 固体剂型是中成药的常用剂型,其制剂稳定,携带和使用方便。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片剂、栓剂、丹剂等。

1.2 半固体剂型 例如:煎膏剂,适用于慢性病或需要长期连续服药的疾病,传统的膏滋也属于此剂型,以滋补作用为主而兼治疗作用,如蜜炼川贝枇杷膏。

1.3 液体制剂 例如:合剂,是在汤剂基础上改进的一种剂型,易吸收,能较长时间贮存,如复方扶芳藤合剂。酒剂,酒剂较易吸收,但小儿、孕妇及对酒精过敏者不宜服用。注射剂,药效迅速,便于昏迷、急症、重症、不能吞咽或消化系统障碍患者使用,如醒脑静脉注射射液。

2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2.1 辨证合理用药

2.1.1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的精髓。中成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技术制成的现成药品,作为目前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之一,必须在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有的放矢,才能发挥最佳疗效,正所谓药证相符,效若桴鼓。

疾病的本质和属性,往往通过“证”的形式表现,所谓辨证,就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学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发展趋向,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论治又称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使用中成药就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确立疾病的证候属性,进而立法、处方、用药。

2.1.2 辨病辨证相结合 临床实践中,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灵活结合,往往能取得更满意的临床效果。目前上市的不少中成药在主治病证的西医病名基础上增加了中医证候属性,对此类药物可采用辨证辨病相结合的方法,合理使用。如甘露消渴胶囊,功能主治为滋阴补肾,健脾生津。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2.1.3 辨病论治 在目前临床实践中,常见的一些西医疾病,其中医发病机理比较单一,证候属性区分度不强,因此可以采用辨病论治的方法,按照西医的疾病名称、病理状态或理化检查结果来使用中成药,即属于辨病用药的范畴。

2.2 配伍合理用药 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常需采用联合用药的形式,合理的配伍常能增强疗效。目前常用的中成药配伍有中成药之间的配伍以及中成药与西药配伍,其配伍规律也遵循中药“七情”的原则,即相须、相使者可同用。

2.2.1 中成药与中成药的联合使用 当疾病复杂,一个中成药不能满足所有证候时,可以联合应用多种中成药。多种中成药的联合应用,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原则上不宜叠加使用。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例如祛风湿类中成药舒筋丸,疏风定痛丸合用,其中有马钱子毒性成分,同时服用则可能导致剂量过大造成中毒。中药注射剂的联合使用应注意如下几点,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应遵循主治功效互补及增效减毒原则,符合中医传统配伍理论的要求,无配伍禁忌。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时,应谨慎考虑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需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严禁混合配伍,应分开使用。除有特殊说明,中药注射剂不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同时共用一条通道。

2.2.2 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使用 针对具体疾病制定用药方案时,考虑中西药物的主辅地位确定给药剂量、给药时间、给药途径。中成药与西药如无明确禁忌,可以联合应用,给药途径相同的,应分开使用。如都是口服制剂,医师、药师应告诉患者两药应间隔1~2个 h服药。应避免副作用相似的中西药联合使用,也应避免有不良相互作用的中西药联合使用。中西注射剂联用,尽可能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如穴位注射、静脉注射)。必须同一途径用药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谨慎考虑两种注射剂的使用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严禁混合在一起注射或静脉注射。有报道,复方氨基比林针与柴胡针混合肌内注射致过敏性休克[1]。

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因素还有企业创新。企业创新其实就是对商品使用价值的创新,即对商品有用性的创新,进一步讲就是创有效劳动之新。如果不是对有效劳动创新,企业不断重复的劳动可能就会变成无效劳动,生产的产品就是无用产品,产品销售不出去,就不能实现商品价值,最终受损的是商品所有者。创新商品使用价值,提高产品性能,提升商品原有的有用性,增加产品多样性,在市场上卖出更高的价格,从而获得更好的收益。国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使用价值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成为行业领军者,就要加强对使用价值的创新,不能抱残守缺。

2.2.3 安全合理用药

2.2.3.1 正确使用药品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包含了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科学信息,是指导医师和药师用药的法律依据,同时药品说明书也是广大患者自我药疗,购买和使用非处方药品的主要依据。

药品说明书作为使用药品的重要参考,对于安全、有效用药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医疗实践中,临床医师、药师以及患者都应高度重视药品说明书作为用药依据的重要地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给出的各项信息,学会使用药品说明书,以保证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尽可能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2.2.3.2 恰当选用含毒性药材品种 尽管有毒药物使用不当会产生毒副作用,但一些传统品种在我国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临床应用广泛,并取得满意疗效;新上市品种都已经过严格的安全性实验检验,按常规应用,一般不会引起不良反应。而且按中医以毒攻毒的理论,有毒药物,运用得当,同样能够攻克顽疾,从砒霜中提取的有效成份砷剂制成的静脉制剂,称为三氧化二砷或亚砷酸,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恶性疾病,如白血病、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因此,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既不可掉以轻心、等闲视之,又不能草木皆兵,否定一切,应持科学审慎的态度,权衡利弊,恰当地选择应用,合理地确定剂量,对确保安全有效用药有着重要的意义。临床使用含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如含毒性中药雄黄的牛黄解毒片,含毒性中药雄黄、蟾酥的牙痛一粒丸,含毒性中药马钱子的舒筋丸。使用此类中成药应注意几点:辨证使用是防止中毒的关键。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的药物治疗,有的放矢,方能达到预期效果。另外,还应注意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辨证施治,尤其对小儿、老人、孕妇、哺乳期妇女、体弱者,更应注意正确辨证使用中成药。注意用量。含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安全范围小,容易引起中毒,因而要严格控制剂量。既要注意每次用药剂量,还要注意用药时间,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中毒,同时还要注意个体差异,如孕妇、老人、儿童、体弱者要考虑机体特点。使用此类药,通常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而需长期用药的,必须注意有无蓄积性,可逐渐减量,或采取间歇给药,中病即止,防止蓄积中毒。

2.3 孕妇合理应用中成药

2.3.1 妊娠期妇女必须用药时,应选择对胎儿无损害的中成药。

2.3.2 妊娠期妇女使用中成药,尽量采取口服途径给药,应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根据中成药治疗效果,应尽量缩短妊娠期妇女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

2.3.3 可以导致妊娠期妇女流产或对胎儿有致畸作用的中成药,为妊娠禁忌,应禁止使用。此类药物多为含有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组份,如砒霜、雄黄、轻粉、斑蝥、蟾酥、麝香、马钱子、乌头、附子、土蟞虫、水蛭、虻虫、三棱、莪术、商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等。

2.3.4 可能会导致妊娠期妇女流产等副作用,属于妊娠慎用药物,应谨慎使用。这类药物多数含有通经祛瘀类的桃仁、红花、牛膝、蒲黄、五灵脂、穿山甲、王不留行、虎杖、卷柏、三七等,行气破滞类枳实、大黄、芒硝、番泻叶、郁李仁等,辛热燥烈类的干姜、肉桂等,滑利通窍类的冬葵子、瞿麦、木通、漏芦等。

2.4 儿童合理应用中成药

2.4.1 儿童使用中成药应注意生理特殊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生理特点,选择恰当的药物和用药方法,儿童中成药用药剂量,必须兼顾有效性和安全性。

2.4.2 宜优先选用儿童专用药,儿童专用中成药一般情况下说明书都列有与儿童年龄或体重相应的用药剂量,应根据推荐剂量选择相应药量。

2.4.3 非儿童专用中成药应结合具体病情,在保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根据儿童年龄与体重选择相应药量。一般情况3岁以内的,服1/4成人量,3~5岁的,可服1/3成人量,5~10岁的可服1/2成人量,10岁以上与成人量相差不大即可。

2.4.4 含有较大的毒副作用成分的中成药,或者含有对小儿有特殊毒副作用成分的中成药,应充分衡量其风险/收益,除没有其他治疗药物或方法而必须使用外,其他情况下不应使用。

2.4.5 儿童患者使用中成药的种类不宜多,应尽量采取口服或外用途径给药,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

2.4.6 根据治疗效果,应尽量缩短儿童用药疗程,及时减量或停药。

[1] 范梦云.复方氨基比林与柴胡针剂混合注射致过敏性休克1例. 哈尔滨医药,2005,(3):61-62.

535400广西灵山县中医医院药剂科

猜你喜欢

剂型注射剂中成药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不同中药剂型,药效有区别?
农药剂型选择及注意事项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彝药传统剂型——食补剂概况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