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直肠癌术后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的临床探索

2012-10-15周庚仁黄东平王舟翀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普外科20006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14期
关键词:空肠肠管直肠癌

周庚仁 黄东平 王舟翀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普外科 200060

在各类消化道手术,尤其结直肠癌肿瘤手术后,肠内营养因符合生理、低价便捷、并发症少等优点已经受到肯定[1,2]。但是临床实践中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却容易引起患者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通常针对这些情况会采取减少肠内营养剂量、减慢速度、降低浓度等措施,而这些措施又常致营养支持的总热量不足。通过肠内肠外联合营养,可以相互弥补之间的缺点,被许多外科医师接受[3,4],但是如何搭配肠内肠外营养比例,具体实施方案既往研究鲜见报道。本文希望通过回顾性研究120例结直肠癌术后完全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肠内营养液实际应用情况,探讨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可行性应用方案。

1 资料回顾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3月期间在本院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肿瘤住院患者120例(Mile’s手术患者因无消化道吻合口可能影响统计结果予以剔除),其中男50例,女70例。年龄40~88岁。其中左半结肠癌28例,右半结肠癌57例,直肠癌(Dixon手术)35例。手术全部在全麻下完成,所有手术均一期切除肿瘤并行消化道吻合,术中放置空肠营养管67例,术后放置鼻肠管13例,余40例患者通过口服营养液行营养支持(详见表1)。

1.2 营养支持方案 (1)肠内营养支持品种:包括百普素、瑞代或瑞高,其中各使用比例为63∶23∶34,除糖尿病患者采用瑞代外,采用何种营养剂无特殊理由。(2)采用支持途径:经空肠营养管、经鼻肠管、经口,比例为67∶13∶40。(3)采用营养时间:为术后32~72h,占所有患者75%(90例)。其中32h内8例(6.67%),32~48h内为32例(26.67%),48~72h内50例(41.67%),余30例均72h后采用营养。(4)采用营养剂量:起始剂量为1瓶/d,一般启用营养前先予生理盐水500ml。若能耐受营养、无腹痛、无腹胀、无腹泻,则每日增加500ml直至1 500ml/d。最终加量至1 500ml/d者共67例,占所有患者55.83%。最终加量至1 000ml/d者共49例,占40.83%。只能耐受500ml/d者共1例,占0.83%。共3例完全无法耐受肠内营养而放弃。(5)采用营养速度:所有经管道输注肠内营养液的均予以加热棒(37℃),且使用滴液泵匀速输注。一般起始速度为20滴/min,能耐受者逐渐加速至60滴/min。

1.3 营养支持耐受情况 起始为500ml/d,根据患者接受情况(无严重腹泻、腹胀)逐渐加量,直至达到1 500ml/d。其中发生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包括需要减量、减少浓度、减慢滴速、停用),主要为腹胀(37例/30.83%)、腹泻(每日3次以上)(18例/15%)、腹部绞痛(11例/9.17%)、恶心呕吐(5例/4.17%)。总不良反应率(57例/47.5%)。能耐受1 500ml/d(67 例/55.83%)、1 000ml/d(49 例/40.83%)、500ml/d(1例/0.83%)、完全停用(3例/2.5%)。见表1。

表1 120例完全肠内营养资料回顾

1.4 不同营养方式间营养状况指标变化 见表2。

表2 不同营养方式营养状况指标变化结果(±s,g/L)

表2 不同营养方式营养状况指标变化结果(±s,g/L)

?

2 讨论

近来的研究已形成共识,外科手术后早期施行肠内营养,有利于肠道形态和功能的恢复,防止菌群失调所致的肠源性感染。避免肠外营养中感染性并发症及淤胆造成的危害,应遵循“当肠道有功能,且能安全使用时应用它”的原则[2]。但是临床实践中发现,大部分胃肠手术的患者通常难以完全较大剂量(1 500kcal/d以上)的耐受肠内营养支持。通常不适症状包括:呕吐、腹胀、阵发性腹痛、腹泻、坚持给予肠内营养可能反而延迟肠蠕动时间。而通常结肠肿瘤手术患者正具有不同程度的肠功能障碍。基于这种认识第四届全国临床营养大会上。黎介寿院士提出危重病患者可同时使用肠外与肠内营养,以达到互补的作用,不一定要追求完全的肠内或肠外营养。但是如何使用联合营养,各自占多少比例,如何制定具体方案,有无相互作用无相关文献报道,笔者希望在此方面展开研究。首先,笔者回顾了120例结直肠肿瘤手术后完全肠内营养的资料,希望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肠内营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营养量、给予方式、给予速度、递增速度等关系,以供提出具体肠内肠外营养方案参考。

肠内肠外营养联合使用的时机:在临床营养支持的过程中,笔者一般选在手术后为术后32~72h开始使用营养,本文90例占所有患者的75%。这是比较保守的做法,考虑到吻合口牢固性与患者实际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一些快速康复理论建议24h内给予肠内营养,但是临床实践中通常无法做到。但是更晚的营养支持可能削弱其维护肠道功能作用。而肠外营养无此方面缺点,故笔者认为应该在术后24h内开始给予肠外营养,在48h内同时再给予肠内营养。

肠内肠外营养占用比例:笔者的统计资料显示:肠内营养发生总不良反应率比较高,可达47.5%,虽然其中大部分只需要减量或者降低速度。但是能耐受1 500ml/d即1 500 kcal/d的只有55.83%。可见其余不足的营养需要肠外来供应。笔者建议术后48h以所需要营养量的20%起始给予(300kcal),然后每日增加500kcal。而肠外营养则术后24h按25~30kal/kg给予,同时每日按照肠内营养耐受情况逐渐减少。一旦肠内营养能满足25~30kal/kg,则停用肠外营养。若不能完全满足,则根据缺乏量来给予。

使用肠内营养使用经验:笔者采用肠内支持途径有经空肠营养管、经鼻肠管、经口(67∶13∶40),但是大部分患者表示瑞代、百普素等肠内营养剂口感很差,影响患者服用。故笔者觉得口服虽然方便,但缺乏患者的依从性,不是很好的方法。术中放置空肠营养管也有不利营养,包括可能存在的肠瘘、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同时术后需要拔管,不利于缩短住院时间。所以笔者建议通过鼻肠管来进行肠内营养,术后放置鼻肠螺旋管需要24~48h才能抵达空场,影响营养支持时间,术中放置方便简单,而且患者无痛苦是不错的方式。

按照以上方式,笔者初步尝试了20例结直肠手术后常规应用联合营养支持,发现从营养支持的角度来说,只要提供的热量相同则混合营养与单纯肠外营养患者前、后营养水平(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没有明显差异(见表2),但是临床实践发现联合营养组的患者,因为没有追求必须达到的肠内营养剂量,所以耐受情况更好,腹胀腹泻等症状明显减少。

所以初步的研究可见联合营养对于结直肠手术患者而言是可行的,一方面达到的效果与肠内肠外营养没有差异,另一方面可以明显减少患者术后不适症状。但方案需要更大样本量的验证以及进一步优化。

[1]Nisim AA,Allins AD.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J〕.Nutrition,2005,21(1):109.

[2]黎介寿.肠内营养-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2):67.

[3]朱新辉.早期肠内肠外营养在胃十二指肠患者术后的临床支持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4):149.

[4]陈秋华.危重病患者肠内肠外营养联合使用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2007,26(12):79.

猜你喜欢

空肠肠管直肠癌
胃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中不同食管-空肠吻合口加固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新疆某肉牛屠宰场空肠弯曲菌同源性分析及生物膜形成能力测定
超细鼻胃镜辅助胃窦直视法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超声辅助法置入经鼻空肠营养管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与护理研究
基于U-net的直肠癌肿瘤的智能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