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师范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及对策研究

2012-10-13陆竞文何元庆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3期
关键词:师范学院健康状况普查

陆竞文,何元庆

(1.淮北师范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安徽 淮北 235000;2.安徽师范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安徽 芜湖 241000)

某师范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及对策研究

陆竞文1,何元庆2

(1.淮北师范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安徽 淮北 235000;2.安徽师范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安徽 芜湖 241000)

目的:掌握某师范学院2008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不同层次新生心理问题,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海软件中的SCL-90量表对3827名新生进行网上自评测查,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各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所测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值均高于全国常模;不同性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其他因子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专业上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生源地的新生恐怖因子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性别差异,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辅导.

大学新生;心理普查;心理问题

大学新生处在从青年向成年的转型期和从中学到大学的跨越期,学习任务、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为了解师范教育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不同层次新生心理问题,帮助大学新生更好地适应和发展,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心理素质教育,促其在学生阶段心理健康成长,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依据.本次研究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2]对某师范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分析如下.

1 普查概况

1.1 普查对象

某师范学院2008级3827名大学新生.其中男生1962人,女生1965人;师范专业2214人,非师范专业1613人;城镇805人:农村3022人.

1.2 普查工具

心海软件中的SCL-90量表.通过对学生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等10个因子共90个项目的测定,来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每一项目按其严重程度采用 5级评分,分别用 0、1、2、3、4分表示无、轻、中、偏重和严重;各因子所有项目的分数之和除以项目数为各因子的因子分;因子分超过2分即表明该因子的症状已达到中等以上的严重程度;因子分值越低,表示心理障碍较轻,心理健康水平较高.

1.2.1 心海软件简介 “心海软件”是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育心理学家、博士生导师冯忠良教授、北京大学心理系韩凯教授以及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临床心理学家张伯源教授的指导下,专门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发的心理学专业软件.该软件由系统所带的心理测量量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气质类型、人格特征、职业类型、抑郁焦虑等级等方面进行测评,并将测量结果自动记录到学生的心理档案中,为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心海软件可筛选具有共性的学生群体和具有问题心理倾向的学生群体,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提供指导意见,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3 普查时间

2008年10月11、12日.

1.4 普查方法

本次普查以院(系)为单位,由某师范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指导中心的专业老师指导并随时提供支持,分批次在学校的图书馆第一、二电子阅览室进行测试.为保证本次普查的有效性,普查前由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指导中心的专业老师统一测试指导和实施步骤,并印刷成文发到每位新生手中.正式普查前五天对所有指导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心理普查全部利用网络软件进行,整个测试在两天内完成.

1.5 统计处理

全部资料输出再通过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均采用t检验.

2 普查结果

2.1 新生与全国常模SCL-90各因子分比较(±s)

SCL-90测试因子分统计结果的各项因子分均未超过2分,可见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较好.某师范学院新生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值均高于全国常模,见表1.

表1 新生与全国常模SCL-90各因子分比较(x±s)

2.2 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同性别差异(±s)

不同性别的新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其他因子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因子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同性别差异(±s)

表2 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同性别差异(±s)

?

2.3 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同专业差异(±s)

不同专业的新生在心理健康状况各因子上无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同专业差异±s)

表3 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同专业差异±s)

?

2.4 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同生源地差异(±s)

不同生源地的新生恐怖因子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他因子无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同生源地差异(±s)

表4 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同生源地差异(±s)

?

3 普查结果分析

3.1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状况

虽然国内多项研究表明大学生尤其是新生与毕业生是心理障碍的高危人群,但本研究发现某师范学院新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仅为9.3%,与常模相比,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值略高于全国常模且差异非常显著,但各项因子分均未超过2分,说明某师范学院的大学新生很少发生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良好.影响某师范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比较多,学习、生理、人格、气质、个性等均有关系.鉴此,某师范学院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低的可能原因是某师范学院坐落在中小城市,校园环境比较单一单纯,相当一部分新生心理自我调适能力良好,生活、学习适应能力较强.

3.2 性别的差异

不同性别的新生在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其他因子上差异显著,说明女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多于男生,这与女性心理遇事比较敏感,喜欢多疑,心理相对脆弱,过分关注躯体的不适如头昏乏力、倦体疲乏、胃肠不适等,容易产生困惑、消极、焦虑、失眠、紧张、抑郁、食欲下降,甚至有恐惧、恐慌心理症状.因此,在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除了考虑个体差异,还要考虑性别差异[2].

3.3 专业的差异

不同专业的新生在心理健康水平各因子上无差异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这与卢晓红(2002)[3]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但胡庆成等(2001)[4]通过对妇幼、艺术、高护3个专业的大学生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不同专业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别,这可能与研究对象取科的差异有关.

3.4 生源地的差异

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入学后,遇到复杂的校园环境和和多变的人际处事关系,部分新生因语言、性格、个性的不同和人际交往处事能力的欠缺,在生活、学习和交际能力方面出现问题,由此引来种种心理问题.城镇的大学新生比农村的大学新生生活环境优越,在生活环境熟悉和人际交往上相对容易满足,农村的大学新生面对陌生的校园生活环境会出现恐慌恐惧,并会带来敌对和抑郁等心理症状.

4 对策

4.1 开展新生适应性培训

适应性培训即以游戏形式培养新生对学校生活的适应力,包括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通过学生参与一系列游戏活动中对别人的正确评价,发掘自身优点;通过与组员的合作,发现并善于运用周围环境的已有资源缓解压力、冲突等情绪;通过深刻的小组体验,增加对新环境的适应度并恢复适应环境的信心[5].

4.2 采用认知领悟疗法

认知领悟疗法是通过解释使求治者改变认识,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失,达到心理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创始人钟友彬教授认为一个人产生神经症的根源不在现在,而在于无意识的幼年期创伤体验,幼年期创伤包括父母离异、缺乏或失去母爱、各种躯体病痛和灾难、体罚、过度的情绪刺激、剧烈惊吓等,由此产生的焦虑称为初级焦虑;人处在困境中或遇到严重的心理冲突,同样产生焦虑情绪,称为次级焦虑[6].认知领悟疗法的运用和学生单独面对面,长时间诱导引发,还和学生一起探讨心理问题症状的性质,探析心理问题症状的产生原因,学生充分认识到并领悟心理问题症状的缘由,以此促动学生改变认识达到心理成熟.在学生认识领悟到目前心理问题症状的根源和产生的原因后,心理问题症状便会可能消失.

4.3 开设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课程

学生职业决策是社会认知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对自身选择能力、基本职业技能掌握情况的自我知觉,对择业过程由强烈的直接影响[7].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课程可以协助新生预先了解所学专业性质、特征后,把握未来将要从事职业理想,并及时培养从事此职业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从而及早及时充分预先做好心理准备,按社会需求和企业期望的职业目标,规划设计能充分展示自己并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

〔1〕朴婷姬.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始业教育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6(35):73-74.

〔2〕李斌,王欣.职业生涯团体心理辅导对女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11):765-767.

〔3〕卢晓红.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6):86-88.

〔4〕胡庆成,宋晓伟,田敏,等.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洛阳医专学报,2001,19(3):205-206.

〔5〕邓旭阳,郭晋林,王晓玲,等.团体心理疗法缓解大学新生适应障碍 [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5):2962-2963.

〔6〕钟友彬.认识领悟疗法的要点及其对强迫症的治疗[J].上海精神医学,1992,4(3):161-163.

〔7〕Creed PA.Leaving high school:the influence and consequences for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career-related confidence [J].Journalof Adolescence,2003(26):295-311.

G444

A

1673-260X(2012)02-0108-03

本文系陆竞文主持安徽省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危机干预机制与预警系统研究》(课题编号:2011sk229)研究成果和何元庆主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青少年自杀危机干预的对策研究》(课题编号:AHSKF09-10D44)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师范学院健康状况普查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通化师范学院报》 征稿启事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洛阳师范学院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思考
大庆师范学院简介
学习调查要“四会”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